期刊文献+
共找到7,8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 被引量:607
1
作者 姜大源 《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第1期5-10,共6页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有着不同于普通教育而富含职业教育根本属性的类型特征,这正是职业教育学的基本内涵。这些类型特征至少包括: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观、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有着不同于普通教育而富含职业教育根本属性的类型特征,这正是职业教育学的基本内涵。这些类型特征至少包括: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观、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基于整体思考的评价观、基于生命发展的基础观、基于技术应用的层次观、基于弹性管理的学制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育类型 人才 教育观 能力 专业 课程 教学 建设 评价 基础 层次 学制
下载PDF
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 被引量:230
2
作者 叶澜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3-8,共6页
本文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为限,认为应从把握时代发展的精神入手,改革过去的教育观,重视对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树立与时代精神和新教育对象观相适应的新教育理想。本文着重从认知能力、道德面貌和精神力量三方面对新教育理想的核... 本文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为限,认为应从把握时代发展的精神入手,改革过去的教育观,重视对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树立与时代精神和新教育对象观相适应的新教育理想。本文着重从认知能力、道德面貌和精神力量三方面对新教育理想的核心——新人形象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精神 基础教育改革 教育理想 精神力量 跨世纪 人的发展 主体精神 教育观 人的思维方式 教育实践
原文传递
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二) 被引量:262
3
作者 姜大源 《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第4期5-11,共7页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有着不同于普通教育而富含职业教育根本属性的类型特征,这正是职业教育学的基本内涵。这些类型特征至少包括: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观、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有着不同于普通教育而富含职业教育根本属性的类型特征,这正是职业教育学的基本内涵。这些类型特征至少包括: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观、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基于整体思考的评价观、基于生命发展的基础观、基于技术应用的层次观、基于弹性管理的学制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育类型 人才 教育观 能力 专业 课程 教学 建设 评价 基础 层次 学制
下载PDF
课程思政: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新视角 被引量:196
4
作者 聂迎娉 傅安洲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43,共6页
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实施全课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一种探索,是我国高等教育构建知识传授和价值养成相统一、知识育人和立德树人相统一、知识本位和人格本位相统一的现代课程设想,与回归育人初心、重构... 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实施全课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一种探索,是我国高等教育构建知识传授和价值养成相统一、知识育人和立德树人相统一、知识本位和人格本位相统一的现代课程设想,与回归育人初心、重构育人内涵的通识教育改革具有内在一致性。纵观大学教育观的演进与通识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课程思政理念乃是立足我国本土教育实践进行通识教育改革的中国话语,也是对课程育人价值的中国化诠释。它能促使高校深刻反思通识教育的价值取向,纠正工具理性倾向,使通识教育真正成为使人成"人"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教育观 价值取向 通识教育 课程育人
下载PDF
从知识教育到文化教育——论教育观的转变 被引量:133
5
作者 孟建伟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9,共6页
从根本上说,知识教育是一种以知识为本的教育,其理论基础是狭隘的知识论的教育观和科学观。随着科学观从知识论向文化论的转变,教育观也面临着重大转变。新的教育观倡导一种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即文化教育。从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的转变... 从根本上说,知识教育是一种以知识为本的教育,其理论基础是狭隘的知识论的教育观和科学观。随着科学观从知识论向文化论的转变,教育观也面临着重大转变。新的教育观倡导一种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即文化教育。从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的转变,将不仅有助于从根本上走出知识教育及其“应试教育”的困境,而且还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开辟了充满希望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教育 文化教育 教育观
原文传递
中西习俗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实例分析 被引量:126
6
作者 吴锋针 《绥化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90-92,共3页
随着跨国度、跨文化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中西方因在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文化规约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习俗差异 ,会在实际的交际中出现文化“冲突”或“碰撞”现象。这种现象直接会导致交流障碍 ,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 随着跨国度、跨文化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中西方因在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文化规约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习俗差异 ,会在实际的交际中出现文化“冲突”或“碰撞”现象。这种现象直接会导致交流障碍 ,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因此 ,了解和分析这种“冲突”产生的原因 ,有利于克服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避免文化“冲突”现象的产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俗文化 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文化冲突 中国 西方 教育观 餐饮习俗 语言文化
下载PDF
“常识、常理、常情”:一种法治观与法学教育观 被引量:121
7
作者 陈忠林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7年第6期16-19,25,共5页
曾经有一位我指导的检察官在获得硕士学位后问我,怎么才能不办错案?我回答他说:“如果在办案子时,你都认真用自己的良心掂一下:这个案子是否真的应该像你认为那样处理?在撇开你自己的利益之后,如果你每次扪心自问,得到的答案都... 曾经有一位我指导的检察官在获得硕士学位后问我,怎么才能不办错案?我回答他说:“如果在办案子时,你都认真用自己的良心掂一下:这个案子是否真的应该像你认为那样处理?在撇开你自己的利益之后,如果你每次扪心自问,得到的答案都是:这个案件的处理没有问题。那么,就基本上可以保证在你手里不会有错案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观 法治 常理 法学 常情 硕士学位 检察官 错案
下载PDF
身体的教育价值:现象学的视角 被引量:113
8
作者 叶浩生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1-51,共11页
人的存在是身体和心智的统一。现象学的"回到事物本身"启示我们教育应返璞归真,回归其原初状态的"逻各斯"。胡塞尔的经典现象学强调的是意识体验,梅洛-庞蒂则将意识体验替换为身体的知觉体验,把意识现象学转变为身... 人的存在是身体和心智的统一。现象学的"回到事物本身"启示我们教育应返璞归真,回归其原初状态的"逻各斯"。胡塞尔的经典现象学强调的是意识体验,梅洛-庞蒂则将意识体验替换为身体的知觉体验,把意识现象学转变为身体现象学。受现象学影响,具身心智理论强调身体对认知的塑造作用,认为身体在知识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认识的客体,而是认识的主体,发挥着构建知识的作用。认知结构形成于反复出现的身体感觉-运动模式。认知是身体活动的结果,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身体体验。具身的教育与教学强调身心统一观,主张从表征主义知识观到具身知识观的转变,把具身学习的原则贯穿于教育与教学的始终,促进教育观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具身 具身心智 现象学 身体现象学 教育观
原文传递
再论面向21世纪高等本科教育观——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被引量:83
9
作者 李曼丽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87,共7页
本研究将尝试性地从教育哲学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等视角探究通专结合的合理性。本文的分析框架是 :首先 ,根据教育哲学中关于教育目的、内容及培养模式的选择最终取决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二因素的基本原理 ,将分别从人的发展和社会... 本研究将尝试性地从教育哲学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等视角探究通专结合的合理性。本文的分析框架是 :首先 ,根据教育哲学中关于教育目的、内容及培养模式的选择最终取决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二因素的基本原理 ,将分别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两方面对其必然性进行哲学分析 ;其次 ,本文还将从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及要求 ,进一步说明“通专结合”在未来社会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高等学校 教育观 21世纪
原文传递
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学新论 被引量:83
10
作者 张进峰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7,共6页
人类生命体是由个体生命体、家庭生命体、群体生命体三元构成的生命体,教育应该划分为由个体意志主导的个体自我教育、由家庭意志主导的家庭教育和由群体意志主导的群体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给予个体“如何面对自我”的智慧,即建构... 人类生命体是由个体生命体、家庭生命体、群体生命体三元构成的生命体,教育应该划分为由个体意志主导的个体自我教育、由家庭意志主导的家庭教育和由群体意志主导的群体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给予个体“如何面对自我”的智慧,即建构个体灵魂的雏形或树立个体生活的最初立场,它不但使个体认识到“我”是什么,如何认识和对待“我”之外的一切,而且培养个体完善的心灵。人类家庭教育的行为,内在地实现着人类对后代的生命之爱、后代的独立生存、家庭生命体的利益和家庭的精神追求,外在地构成了教育大厦的基础,制约着个体人生的教育成败和事业成败,进而影响到人类文明的结构和发展。家庭教育的亲和性、内在性和先在性,决定了不能以辅流教育来界定其存在,它也不是社会教育向人生早期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生命 教育观 个体 家庭 群体
下载PDF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被引量:80
11
作者 章建跃 《数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0-24,共5页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数学课堂 科学发展 可持续发展 学习型社会 教育观 人才需求 社会发展
原文传递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难以深化的根本因素分析 被引量:58
12
作者 贾永堂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38,共5页
20世纪末以来,为矫正过于狭窄的专业教育的弊端,我国高校纷纷采取加强通识教育的应对举措,但客观而言,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实践还远未触及通识教育的根本精神。其根本原因有三:一是缺乏自由教育的根基,使通识教育观难以生根发芽;二是强... 20世纪末以来,为矫正过于狭窄的专业教育的弊端,我国高校纷纷采取加强通识教育的应对举措,但客观而言,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实践还远未触及通识教育的根本精神。其根本原因有三:一是缺乏自由教育的根基,使通识教育观难以生根发芽;二是强大的功利主义传统制约了通识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生长空间;三是我国现代大学的组织形式及学科制度客观上抑制了通识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因素分析 20世纪末 专业教育 应对举措 根本精神 教育实践 自由教育 教育思想 功利主义 学科制度 组织形式 现代大学 教育观 高校 矫正
下载PDF
儿童健全成长取向下幼小衔接教育观差异分析——基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调查 被引量:70
13
作者 俞文 涂艳国 +1 位作者 李露 刘庆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31,共16页
为解决错综复杂的幼小衔接问题,各主要利益相关者都应建立基于儿童健全成长取向的幼小衔接教育观。本研究利用来自武汉市17所幼儿园和13所小学由家长、教师、管理者填写的2296份调查问卷数据,对当前主要利益相关者在这一幼小衔接教育观... 为解决错综复杂的幼小衔接问题,各主要利益相关者都应建立基于儿童健全成长取向的幼小衔接教育观。本研究利用来自武汉市17所幼儿园和13所小学由家长、教师、管理者填写的2296份调查问卷数据,对当前主要利益相关者在这一幼小衔接教育观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儿童生态发展因素上,家园之间和家校之间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家长认识偏低;在儿童学习品质因素上,小学家长是幼小衔接中引发儿童学习养成问题的最主要冲突力量;在师生关系因素上,幼儿园群体与小学群体之间的衔接认识分歧最显著;在儿童教育期望因素上,幼儿园与小学家长、教师、管理者6类被试群体得分均偏低,其中小学教师不合理的教育期望最高,心理焦虑程度最大;在儿童时空环境因素上,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管理者的衔接认识显著高于其他群体。为更好地促进幼小衔接,幼儿园与小学家长、教师和管理者应呵护儿童的"自成长力",建立基于相同价值取向的衔接观;应增强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教育责任感,尤其要提高弱势家长群体对儿童学习品质的认识;应明确幼小教育合作的整体设计,促进深度衔接,培养小学教师的积极教育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小衔接 主要利益相关者 教育观 儿童成长
下载PDF
教育观的现代性危机与新路径初探 被引量:52
14
作者 于伟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57,共7页
所谓现代性,主要体现为以数学和物理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理论以及启蒙运动引发的理性精神和历史意识,特点为“勇敢地使用自己的理智”来评判一切。现代性的核心理念为理性、主体性和世俗性。在启蒙精神的指引下,教育理论也开始了现代性之... 所谓现代性,主要体现为以数学和物理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理论以及启蒙运动引发的理性精神和历史意识,特点为“勇敢地使用自己的理智”来评判一切。现代性的核心理念为理性、主体性和世俗性。在启蒙精神的指引下,教育理论也开始了现代性之路,主要表现在目的观、研究观、课程与教学观、教师观上。现代性及其教育观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因为现代性没有丧失其存在的合理性,现代性的教育观也没有丧失它存在的合理性。现代性的教育仍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性的教育观之出路在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教育观的有机整合,即走和合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观 现代性危机 新路径 历史意识 理性精神 启蒙运动 科学理论 核心理念 启蒙精神 教育理论 主要表现 生存发展 有机整合 后现代性 合理性 物理学 世俗性 主体性 目的 研究 教学 教师 现代化 现代人 丧失 数学
原文传递
探究教学论析 被引量:34
15
作者 彭蜀晋 《化学教育》 CAS 2002年第4期4-10,16,共8页
探究教学是现代西方料学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基础之一。它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和探究精神为主旨,强调科学方法、科学过程和科学观念的教育。突出学习中的学会探究和探究中学会学习。探究教学不仅有丰富的教育观,也有深厚的方法论。这... 探究教学是现代西方料学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基础之一。它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和探究精神为主旨,强调科学方法、科学过程和科学观念的教育。突出学习中的学会探究和探究中学会学习。探究教学不仅有丰富的教育观,也有深厚的方法论。这就是探究教学的过程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教学 教育观 探究过程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科学教育
下载PDF
大学生命的真谛 被引量:48
16
作者 朱九思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5,共5页
作者在文中申明自己的教育观是“学术自由 ,追求真理”,提出这也是“大学的灵魂”。文中引用毛泽东的论述和解放后的历史教训 ,论证了坚持学术自由对大学提高、社会发展和国家兴盛的重要性 ,同时指出当前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妨碍学术... 作者在文中申明自己的教育观是“学术自由 ,追求真理”,提出这也是“大学的灵魂”。文中引用毛泽东的论述和解放后的历史教训 ,论证了坚持学术自由对大学提高、社会发展和国家兴盛的重要性 ,同时指出当前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妨碍学术自由的“左”的影响有待继续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教育观 学术自由
原文传递
“人是价值的存在”及其教育学意蕴 被引量:36
17
作者 王啸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1,共5页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成人”,教育学乃是“成人之学”。但价值“关系说”由于从“物”的层面来把握价值 ,因而不能提供一个很好的考察教育的视角。为此 ,需要从根本上树立“人是价值的存在”的思想。这一思想的确立赋予教育学一种新的内...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成人”,教育学乃是“成人之学”。但价值“关系说”由于从“物”的层面来把握价值 ,因而不能提供一个很好的考察教育的视角。为此 ,需要从根本上树立“人是价值的存在”的思想。这一思想的确立赋予教育学一种新的内涵 :它内在地要求把人性化、个性化和创造性放在首要位置。这对于扭转教育的“无人”局面 ,确立一种以人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教育 人性化 个性化 创造性 教育观 人本理念
原文传递
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教育 被引量:45
18
作者 项国雄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5,共5页
在后工业社会的历史背景下,世界教育也随之变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主体教育”、“通识教育”,即后现代教育。文章首先讨论了后现代主义的定义、特征和存在形态,进而提供了一种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教育模式、知识观、课程观... 在后工业社会的历史背景下,世界教育也随之变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主体教育”、“通识教育”,即后现代教育。文章首先讨论了后现代主义的定义、特征和存在形态,进而提供了一种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教育模式、知识观、课程观、教育观和师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教育 知识 教育观 课程
下载PDF
教育与人文精神 被引量:53
19
作者 孟建伟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22,共6页
在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中,教育应当是最具有人文意义的活动,理应最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蕴含着一种全新的教育观,从中我们将在有关教育的目的、方法和内容等一系列问题上获得许多新的灵感。站在人文精神的高度,我们不仅能够清醒地看到... 在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中,教育应当是最具有人文意义的活动,理应最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蕴含着一种全新的教育观,从中我们将在有关教育的目的、方法和内容等一系列问题上获得许多新的灵感。站在人文精神的高度,我们不仅能够清醒地看到实然的教育和应然的教育之间的偏差和距离,而且更能够清晰地看到未来教育及其改革的出路和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人文精神 教育观
原文传递
教育的真义: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 被引量:49
20
作者 肖川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12,17,共4页
人们谈论的“教育”,实际上可区别为这样两个层面:一是作为社会事业、社会过程的教育,如国家(或地区)的教育预算、教育决策、教育从业人员、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等;二是作为文化—心理过程的教育,如教育情境、教育机智、人格教育、审... 人们谈论的“教育”,实际上可区别为这样两个层面:一是作为社会事业、社会过程的教育,如国家(或地区)的教育预算、教育决策、教育从业人员、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等;二是作为文化—心理过程的教育,如教育情境、教育机智、人格教育、审美教育、道德教育等等。当然,这种区分只是相对的:不仅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较清晰地作出区分,而且,两者也不能截然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引导 价值冲突 自主建构 教育发展 教育观 心理过程 主体性人格 道德教育 生活世界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