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的城乡不平等及其后果——基于上海、浙江和福建的家庭调查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智勇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3-94,共12页
学校教育是培育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而基础教育则是高等教育的基石。中小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最终的受教育程度及其相应的教育回报,故而中小学教育环境的差异将导致教育成就的不同,从而导致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进而造成收入... 学校教育是培育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而基础教育则是高等教育的基石。中小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最终的受教育程度及其相应的教育回报,故而中小学教育环境的差异将导致教育成就的不同,从而导致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进而造成收入的不同。本文利用基于上海、浙江和福建的家庭动态调查数据,从个体求学经历的角度分析了城乡不同教育环境下人们的教育成就差异,也探讨了教育的性别差异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教育的城乡不平等是造成城乡之间教育成就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回归分析表明,在城市教育环境下,人们的教育成就会明显提升。相反,在农村教育环境下,人们的教育成就显著降低。而且教育成就越高,越依赖于教育环境。从时代变迁的角度来看,城乡教育的不平等在五六十年代有所缓解,但七十年代以来有加剧的趋势,小城市和城郊农村的教育发展迅速,人们的教育成就显著提高。因此,消除教育的城乡不平等,应当加强农村教育环境的建设,增加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给,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村教育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环境 教育城乡不平等 教育性别差异
原文传递
正确认识我国教育中的性别差距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冬生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8期5-7,共3页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男女平等国策的实施,女性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多,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教育上的性别差距大大缩小。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基本实现了教育的性别公平;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男女两性平均受教育程度日益接近,但农村和贫困...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男女平等国策的实施,女性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多,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教育上的性别差距大大缩小。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基本实现了教育的性别公平;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男女两性平均受教育程度日益接近,但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性别差距仍然存在,它将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城乡、地区差距的缩小而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缩小教育上的性别差距是必要的,但是,试图消除教育中的性别差异则是徒劳的。加快发展妇女教育,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妇女的受教育水平,是教育界、妇女界乃至全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发展状况 教育性别差距 教育性别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