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教师教学的信息技术疏离感
被引量:40
- 1
-
-
作者
李芒
申静洁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68,共7页
-
基金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优先关注课题“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案例研究”(课题编号:CEHA18061)研究成果。
-
文摘
信息技术作为驱动教学现代化的动力因素,被高姿态地请入教育系统,却无大为地旁站于教学活动的边缘。针对这个“反常”现象,必须基于技术、教育性及人三者的关系结构,从技术客体的自在问题、作为技术主体的教师、教学与信息技术关系的失衡等方面,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对信息技术产生疏离感的成因。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从教育性疏离感与非教育性疏离感两方面辨析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疏离感,提出内含教育性的“疏离感”具有应然性的观点,使技术的外部表现形式服务于教学及其主体的内部真实需求,促使技术与教师形成一体化的“凝合型劳动力”,从而有效解决教师的非教育性疏离感问题。
-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育性
教育性疏离感
非教育性疏离感
-
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al
educational alienation
non-educational alienation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浅论教师教学信息技术的疏离感
- 2
-
-
作者
胡静宜
-
机构
河北省电化教育馆
-
出处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C)》
2020年第9期43-44,共2页
-
文摘
信息技术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已经被嵌入到现有的教育系统中。信息技术在推动教学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教学活动中却有被边缘化的现象。针对此种现象,有必要从技术、教育性及教师等方面分析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产生疏离感的原因,作为教学重要辅助的信息技术,应服务教学及其主体的真实需求,促使信息技术与教师融为一体,进而解决教师教学信息技术的疏离感。
-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
教育性疏离感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智能技术引发的非教育性疏离感之伦理省思
被引量:14
- 3
-
-
作者
庞茗月
戚万学
-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
-
出处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1年第10期14-22,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教育虚拟社区助学者伦理规范构建与评价研究”(项目编号:BCA1900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变革教育教学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却又常常被边缘化,使教育教学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针对这一“怪异”之象,文章首先分析了智能技术引发的非教育性疏离感的内涵;随后从智能技术价值的源发性悖谬、师生伦理关系的促发性挤压、伦理责任的缺失性划分等方面,对智能技术引发的非教育性疏离感进行了伦理归因;最后从伦理学角度提出了消解非教育性疏离感的路径,包括复归教师主体性、构筑新型教育伦理空间、加强伦理规范建设等。文章从伦理学角度省思智能技术引发的非教育性疏离感,旨在助推应用智能技术的教育教学回归本源价值,从而帮助教师摆脱非教育性疏离感的困境。
-
关键词
智能技术
疏离感
非教育性疏离感
伦理省思
-
Keywords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lienation
non-educational alienation
ethical reflection
-
分类号
G40-057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