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等教育与女性婚配:基于年龄、时期和队列的视角
被引量:
11
1
作者
范文婷
宋健
李婷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8-59,共12页
本文基于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利用APC交叉分类随机效应模型,以已婚女性为研究对象,分解出高等学历对女性教育婚配的年龄、时期和队列作用,以把握三方面时间维度的变化趋势。实证结果显示高等学历的年龄与时期作用显著...
本文基于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利用APC交叉分类随机效应模型,以已婚女性为研究对象,分解出高等学历对女性教育婚配的年龄、时期和队列作用,以把握三方面时间维度的变化趋势。实证结果显示高等学历的年龄与时期作用显著,队列效应不明显。初婚年龄对高等学历女性的教育婚配年限差始终呈正向影响,34岁左右是教育婚配差由负变正的转折点;初婚年龄对非高等学历女性的影响则表现为U型分布。高等学历女性的夫妻教育年限差随着初婚年龄的上升而变大,且增幅大于非高等学历女性,可见推迟结婚的高等学历女性未必嫁得不好。此外,两类女性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都展现出同质婚发展趋势,高等学历男性资源并没有被非高等学历女性占有,高等学历女性的教育婚配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且有上升的倾向。但是,两类女性的教育婚配经历的时期作用阶段明显不同:高等学历女性教育婚配的时期效应呈U型变化趋势,经历了"正—负—负—正"四个阶段;而非高等学历女性的时期效应单调下降,在1980年之后作用效果由正向变为负向。国内社会需要给高等学历女性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社会大众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婚恋问题,而高等学历女性自身也需要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全面综合地衡量结婚对象,适时进行婚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历
女性
教育
婚配
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育同质性婚配与家庭收入不平等
被引量:
21
2
作者
潘丽群
李静
踪家峰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5-49,共15页
现代婚姻匹配模式如何影响中国的家庭收入不平等?正向选择婚配方式提供了解释收入不平等的新视角。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进程作用下.中国的婚配观念由旧时的门第家庭等先赋性特征转向现代社会的教育人力资本等自致性特征.教育成为正...
现代婚姻匹配模式如何影响中国的家庭收入不平等?正向选择婚配方式提供了解释收入不平等的新视角。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进程作用下.中国的婚配观念由旧时的门第家庭等先赋性特征转向现代社会的教育人力资本等自致性特征.教育成为正向选择婚配方式的主要标准。随着初等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现代化.教育正向匹配在以教育回报率为导向的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产生了马太效应。加剧了家庭间的收入不平等。本文利用CHIP数据库,按照夫妻双方的教育程度衡量婚姻的匹配模式,研究表明,在1988—2008年的二十年间,中国婚姻市场上的教育同质性婚配呈现出加强的趋势。通过构建正向选择匹配和随机匹配的基尼系数核算方法发现.正向选择婚配模式下的总体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大于随机婚配模式下的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教育同质性婚配对总体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加剧作用逐年增强。如果把按照夫妻双方教育等级划分的每一类型视为一个层级,利用反事实的实验方法发现。不同教育层级间的家庭收入基尼系数显示出教育同质性婚配加剧了不同教育层级间的家庭收入不平等。加强社会保障、倡导多元化婚配,对低教育水平家庭进行技能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向选择匹配
教育
同质性
婚配
收入不平等
原文传递
市场化进程、教育同质性婚配与家庭收入差距
被引量:
6
3
作者
王文涛
曹丹丹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8-90,共13页
市场化进程中教育同质性婚配回潮的现象愈发凸显,为诠释现代化过程中家庭收入差距的演化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RIF),实证检验了市场化进程与教育同质性婚配...
市场化进程中教育同质性婚配回潮的现象愈发凸显,为诠释现代化过程中家庭收入差距的演化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RIF),实证检验了市场化进程与教育同质性婚配影响家庭收入差距的理论假设。研究发现,教育同质性婚配在不同家庭间产生明显的"马太效应",进而刺激家庭收入差距扩大,而市场化的提升有助于弱化教育同质性婚配对家庭收入差距的拉大效应。通过替换指标、更换样本、分组回归等稳健性检验,本文结论依然成立。因此,政策导向应着力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继续推进市场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化
教育
同质性
婚配
收入差距
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
原文传递
青年群体晚婚对男女两性生育行为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姚晓兵
曹和平
王晓永
《南方人口》
CSSCI
2022年第3期53-66,共14页
文章使用CGSS2010-2018六年调查数据,从生育观念转变和教育正向同质婚配探讨了初婚年龄对青年群体生育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初婚年龄推迟显著降低了青年男女的生育行为,未发现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且对青年男性生育行...
文章使用CGSS2010-2018六年调查数据,从生育观念转变和教育正向同质婚配探讨了初婚年龄对青年群体生育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初婚年龄推迟显著降低了青年男女的生育行为,未发现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且对青年男性生育行为的负向影响显著大于青年女性,使用人口性别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2)青年男女初婚年龄推迟通过弱化传统生育观念和提高教育正向同质婚配概率是导致生育行为下降的主要原因,加之男性的生育意愿主导家庭的生育行为,因此晚婚对青年男性生育行为的负向影响大于女性;(3)异质性分析发现,城市户籍晚婚对生育行为的负向影响大于农村户籍并且对城市青年男性的负向影响最大,农村青年女性的负向影响最小;青年群体初婚年龄增加对生育一孩、二孩和三孩的概率都显著为负且负向影响强度依次增强,而且负向作用男性大于女性;80后90后男性晚婚对生育行为的抑制作用大于女性,但60后70后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推迟
生育观念弱化
教育
正向同质
婚配
青年男女生育行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得好真的不如嫁得好吗——基于女性婚姻推迟与社会经济地位双重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姚晓兵
曹和平
刘丽丽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43,共14页
基于2010—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探究了女性推迟结婚对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效应。研究发现,相比未推迟结婚女性,推迟结婚的女性显著提高了其收入和职业声望,这主要是由女性推迟结婚引致的生育惩罚效应降低和教育正向同质婚配...
基于2010—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探究了女性推迟结婚对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效应。研究发现,相比未推迟结婚女性,推迟结婚的女性显著提高了其收入和职业声望,这主要是由女性推迟结婚引致的生育惩罚效应降低和教育正向同质婚配效应提高导致的,但生育惩罚效应降低对职业声望的提升效应并未得到验证。异质性分析发现,女性推迟结婚不仅可以弱化阶层固化,还可以提高东部地区女性的收入和中部地区女性的职业声望。进一步讨论初婚年龄与社会经济地位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发现,初婚年龄与收入和职业声望之间存在倒U关系,最优初婚年龄为25.5至30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婚姻推迟
惩罚效应
教育
正向同质
婚配
效应
社会经济地位
最优初婚年龄
原文传递
题名
高等教育与女性婚配:基于年龄、时期和队列的视角
被引量:
11
1
作者
范文婷
宋健
李婷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8-59,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生育选择机制研究(15BRK010)
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年龄
时期和队列视角下中国的人口转变(2014010343)
文摘
本文基于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利用APC交叉分类随机效应模型,以已婚女性为研究对象,分解出高等学历对女性教育婚配的年龄、时期和队列作用,以把握三方面时间维度的变化趋势。实证结果显示高等学历的年龄与时期作用显著,队列效应不明显。初婚年龄对高等学历女性的教育婚配年限差始终呈正向影响,34岁左右是教育婚配差由负变正的转折点;初婚年龄对非高等学历女性的影响则表现为U型分布。高等学历女性的夫妻教育年限差随着初婚年龄的上升而变大,且增幅大于非高等学历女性,可见推迟结婚的高等学历女性未必嫁得不好。此外,两类女性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都展现出同质婚发展趋势,高等学历男性资源并没有被非高等学历女性占有,高等学历女性的教育婚配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且有上升的倾向。但是,两类女性的教育婚配经历的时期作用阶段明显不同:高等学历女性教育婚配的时期效应呈U型变化趋势,经历了"正—负—负—正"四个阶段;而非高等学历女性的时期效应单调下降,在1980年之后作用效果由正向变为负向。国内社会需要给高等学历女性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社会大众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婚恋问题,而高等学历女性自身也需要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全面综合地衡量结婚对象,适时进行婚配。
关键词
高等学历
女性
教育
婚配
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Female, Educational Mating, APC Analysis
分类号
C913.1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育同质性婚配与家庭收入不平等
被引量:
21
2
作者
潘丽群
李静
踪家峰
机构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出处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5-49,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路径研究"(批准号13&ZD02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中国实践背景的现代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批准号20720151037)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地方债发行机制与监管研究"(批准号14JZD011)
文摘
现代婚姻匹配模式如何影响中国的家庭收入不平等?正向选择婚配方式提供了解释收入不平等的新视角。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进程作用下.中国的婚配观念由旧时的门第家庭等先赋性特征转向现代社会的教育人力资本等自致性特征.教育成为正向选择婚配方式的主要标准。随着初等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现代化.教育正向匹配在以教育回报率为导向的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产生了马太效应。加剧了家庭间的收入不平等。本文利用CHIP数据库,按照夫妻双方的教育程度衡量婚姻的匹配模式,研究表明,在1988—2008年的二十年间,中国婚姻市场上的教育同质性婚配呈现出加强的趋势。通过构建正向选择匹配和随机匹配的基尼系数核算方法发现.正向选择婚配模式下的总体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大于随机婚配模式下的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教育同质性婚配对总体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加剧作用逐年增强。如果把按照夫妻双方教育等级划分的每一类型视为一个层级,利用反事实的实验方法发现。不同教育层级间的家庭收入基尼系数显示出教育同质性婚配加剧了不同教育层级间的家庭收入不平等。加强社会保障、倡导多元化婚配,对低教育水平家庭进行技能培训。
关键词
正向选择匹配
教育
同质性
婚配
收入不平等
Keywords
positive assortative mating
educational homogamy marriages
income inequality
分类号
F126.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市场化进程、教育同质性婚配与家庭收入差距
被引量:
6
3
作者
王文涛
曹丹丹
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8-90,共13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3批面上项目(一等)"中国式‘实业投资率下降之谜’:理论
实证与政策"(2018M630263)资助
文摘
市场化进程中教育同质性婚配回潮的现象愈发凸显,为诠释现代化过程中家庭收入差距的演化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RIF),实证检验了市场化进程与教育同质性婚配影响家庭收入差距的理论假设。研究发现,教育同质性婚配在不同家庭间产生明显的"马太效应",进而刺激家庭收入差距扩大,而市场化的提升有助于弱化教育同质性婚配对家庭收入差距的拉大效应。通过替换指标、更换样本、分组回归等稳健性检验,本文结论依然成立。因此,政策导向应着力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继续推进市场化建设。
关键词
市场化
教育
同质性
婚配
收入差距
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
Keywords
Marketization
Educational Assortative Mating
Income Inequality
Recentered Influence Function Regression
分类号
C913.1 [经济管理]
F124.7 [社会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青年群体晚婚对男女两性生育行为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姚晓兵
曹和平
王晓永
机构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出处
《南方人口》
CSSCI
2022年第3期53-66,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双重资本深化的我国二次人口红利实现机制研究”(20CJL029)。
文摘
文章使用CGSS2010-2018六年调查数据,从生育观念转变和教育正向同质婚配探讨了初婚年龄对青年群体生育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初婚年龄推迟显著降低了青年男女的生育行为,未发现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且对青年男性生育行为的负向影响显著大于青年女性,使用人口性别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2)青年男女初婚年龄推迟通过弱化传统生育观念和提高教育正向同质婚配概率是导致生育行为下降的主要原因,加之男性的生育意愿主导家庭的生育行为,因此晚婚对青年男性生育行为的负向影响大于女性;(3)异质性分析发现,城市户籍晚婚对生育行为的负向影响大于农村户籍并且对城市青年男性的负向影响最大,农村青年女性的负向影响最小;青年群体初婚年龄增加对生育一孩、二孩和三孩的概率都显著为负且负向影响强度依次增强,而且负向作用男性大于女性;80后90后男性晚婚对生育行为的抑制作用大于女性,但60后70后不显著。
关键词
婚姻推迟
生育观念弱化
教育
正向同质
婚配
青年男女生育行为
Keywords
Marriage delayed
Traditional fertility value
Homogenous marriage matching of Education
Procreation behavior of young men and women
分类号
C92-05 [社会学—人口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得好真的不如嫁得好吗——基于女性婚姻推迟与社会经济地位双重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姚晓兵
曹和平
刘丽丽
机构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43,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863036)
云南省教育厅项目(2021Y074)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J21223)。
文摘
基于2010—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探究了女性推迟结婚对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效应。研究发现,相比未推迟结婚女性,推迟结婚的女性显著提高了其收入和职业声望,这主要是由女性推迟结婚引致的生育惩罚效应降低和教育正向同质婚配效应提高导致的,但生育惩罚效应降低对职业声望的提升效应并未得到验证。异质性分析发现,女性推迟结婚不仅可以弱化阶层固化,还可以提高东部地区女性的收入和中部地区女性的职业声望。进一步讨论初婚年龄与社会经济地位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发现,初婚年龄与收入和职业声望之间存在倒U关系,最优初婚年龄为25.5至30岁。
关键词
女性婚姻推迟
惩罚效应
教育
正向同质
婚配
效应
社会经济地位
最优初婚年龄
Keywords
women postponing marriage
fertility penalty effect
educational positive homogeneous marriage match effect
socioeconomic status
optimal age for first marriage
分类号
F063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等教育与女性婚配:基于年龄、时期和队列的视角
范文婷
宋健
李婷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教育同质性婚配与家庭收入不平等
潘丽群
李静
踪家峰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21
原文传递
3
市场化进程、教育同质性婚配与家庭收入差距
王文涛
曹丹丹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6
原文传递
4
青年群体晚婚对男女两性生育行为影响的比较研究
姚晓兵
曹和平
王晓永
《南方人口》
CSSCI
202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干得好真的不如嫁得好吗——基于女性婚姻推迟与社会经济地位双重视角的研究
姚晓兵
曹和平
刘丽丽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