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圣外王之道的重构与儒家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6
1
作者 赵法生 《开放时代》 CSSCI 2011年第6期5-16,共12页
本文认为,儒家的现代转型的关键在于重塑内圣外王之道,这意味着要重新安排儒家与学、政、教三者的关系。在这一思路下,传统儒家的三大构成部分均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士大夫儒学将分解为儒家哲学和儒家经学以与现代学术体制相适应;制度儒... 本文认为,儒家的现代转型的关键在于重塑内圣外王之道,这意味着要重新安排儒家与学、政、教三者的关系。在这一思路下,传统儒家的三大构成部分均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士大夫儒学将分解为儒家哲学和儒家经学以与现代学术体制相适应;制度儒学将转变为现代民主制度思想以实现儒家所梦寐以求的民本理想;教化儒学将代之以建制化儒教以承担传播儒教道统和安身立命之功效。内圣外王之道的重构也意味着儒家体用关系的重新组合,建制化儒教将成为儒家的内圣之体,其功能在于安顿国人的终极关怀;现代民主制度将作为外王之体,解决儒家探索了二千多年的政道与治道问题。通过体用关系的重构将儒家道统与现代民主制度有机融合在一起,也使得古老的儒家在公民社会中获得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圣外王 士大夫儒学 制度儒学 教化儒学 体用关系
原文传递
“教化观念与儒学转型学术座谈会——暨《教化儒学续说》新书研讨会”会议综述
2
作者 麻晓澎 程旺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1年第3期126-128,共3页
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主办的“教化观念与儒学转型学术座谈会——暨《教化儒学续说》新书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儒学宗教性问题、儒学教化的特质与结构、儒学教化的方法与效果、教化儒学的价值与... 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主办的“教化观念与儒学转型学术座谈会——暨《教化儒学续说》新书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儒学宗教性问题、儒学教化的特质与结构、儒学教化的方法与效果、教化儒学的价值与定位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北京师范大学李景林教授指出,从古到今,儒学都是在不断的“转型”或重建的过程中存在,“儒学转型”这个话题很有讨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转型 教化儒学 儒学宗教性问题 学术座谈会 北京师范大学 会议综述 儒学教化 方法与效果
下载PDF
“教化儒学”的理论系统及其展开——李景林先生的儒学观述评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旺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1-31,共11页
从《教养的本原》到《教化的哲学》再到《教化视域中的儒学》,一种兼具历史性、当下性和前瞻性的儒学当代新形态已蕴含其间——"教化儒学",以心性论、德性论为基础,以形上学为主要形式,贞定价值理念,撑开文化关怀,在寻求思想... 从《教养的本原》到《教化的哲学》再到《教化视域中的儒学》,一种兼具历史性、当下性和前瞻性的儒学当代新形态已蕴含其间——"教化儒学",以心性论、德性论为基础,以形上学为主要形式,贞定价值理念,撑开文化关怀,在寻求思想的本原奠基与生成开展上对儒学进行全新的定位与诠释。儒学统之可归于教化,辐辏教化可展开对儒学理论的系统诠释及其当下转生,作为理论性和现实性的统一,教化儒学成为一个具有承载性、含蕴性和开放性的理论系统,是一个有本有根、富有生命力的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化 儒学 教化儒学 李景林 教养
下载PDF
教化之道 一以贯之——李景林《教化儒学续说》读后
4
作者 崔翔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1年第4期153-157,168,共6页
哲学作为一种与人之实存密切相关的学问,本即以个性化的方式表示普遍性的理念,因此李景林先生多年来一直主张儒学应坚持自身作为哲学或形上学的研究方向,以期从传统经典之内在生命整体性及连续性方面建构真正属于当代中国的哲学形态,重... 哲学作为一种与人之实存密切相关的学问,本即以个性化的方式表示普遍性的理念,因此李景林先生多年来一直主张儒学应坚持自身作为哲学或形上学的研究方向,以期从传统经典之内在生命整体性及连续性方面建构真正属于当代中国的哲学形态,重塑中华文化血脉的主体意识。不同于以往的中国哲学著作,李景林先生新著《教化儒学续说》并非以哲学史或经典阐释为中心。其所反复致意者,一则是要对当今时代最核心、最尖锐的信仰建构及文化焦虑问题予以哲学回应,以提供思想方案与实践法门;二则强调中国哲学应树立独特的方法论自觉,以此破除一切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化儒学 信仰建构 文化焦虑 方法论
原文传递
当代儒学中的“新孟子学”——在《教化儒学续说》新书研讨会上的发言
5
作者 高海波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1年第3期122-125,共4页
李景林教授的研究立场鲜明,从不模棱两可。以孟子研究为例,他主张,孟子只是以四端举例,实际上其所说的心之端不限于四端,他反对学界认为孟子只有四端甚至四心的说法。这让我想起来宋代陆象山的观点,陆象山认为,一心发为万事,心的发现不... 李景林教授的研究立场鲜明,从不模棱两可。以孟子研究为例,他主张,孟子只是以四端举例,实际上其所说的心之端不限于四端,他反对学界认为孟子只有四端甚至四心的说法。这让我想起来宋代陆象山的观点,陆象山认为,一心发为万事,心的发现不止于四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象山 四端 当代儒学 孟子学 模棱两可 教化儒学 李景林 一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