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晚清乡村社会教化体系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先明 尤永斌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5-113,共9页
清朝统治者在实践中确认了“教化为本”的统治原则,且逐渐形成并完善了自己的乡村社会教化体系。清代乡村社会的教化体系乃是一个二元同构性的组织系统,即以保甲制为代表的官方教化组织和形式与以宗族、乡约为代表的非官方教化组织与... 清朝统治者在实践中确认了“教化为本”的统治原则,且逐渐形成并完善了自己的乡村社会教化体系。清代乡村社会的教化体系乃是一个二元同构性的组织系统,即以保甲制为代表的官方教化组织和形式与以宗族、乡约为代表的非官方教化组织与形式同构而成。鸦片战争后,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动,乡村教化体系的变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传统乡村教化组织趋于形式;其二是乡村教化的内容开始发生变化。与传统乡村社会的教化体系─—官方与非官方教化组织二元同构性体系──不同,晚清乡村社会的教化体系乃是一个新兴教化体系与旧式教化体系异质并存的复合体。晚清乡村社会的教化体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这首先表现在教化组织形式属性的多元化上。其次还表现为教化主体的多元化。而且,晚清乡村社会教化体系嬗变的历史趋向,是以王朝对于基层社会控制的失控为标志的。清王朝逐渐失去了对乡村社会教化主体的控制,使得乡村社会的教化呈现出一种空前的失范状态。晚清乡村社会教化体系变迁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与晚清政府走向灭亡时各项制度的衰落变迁同步进行着,并在相互之间产生着互动,共同构成了王朝灭亡的全部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乡村社会 教化体系 历史变迁
下载PDF
明代女性教化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7
2
作者 赵秀丽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9-103,共5页
明代统治者非常重视对女性的教化,他们从四个方面着手,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自上而下的教化体系,使女性教育与贞节观念得以普及:第一,重视女教书籍的创作与出版发行工作,官方、民间女教书繁荣;第二,利用旌表制度来引导女性的忠孝节义观念,... 明代统治者非常重视对女性的教化,他们从四个方面着手,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自上而下的教化体系,使女性教育与贞节观念得以普及:第一,重视女教书籍的创作与出版发行工作,官方、民间女教书繁荣;第二,利用旌表制度来引导女性的忠孝节义观念,重心向社会下层倾移;第三,利用民间信仰治理基层社会,女教藉此深入人心;第四,重视宗族家庭对女性的教化,尤其强调节烈观念。这一教化体系的建构使明代女性在中后期社会出现巨大变化时,价值观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女性 教化体系
下载PDF
大小传统的符号释义学解读——关于“天地君亲师”与儒学民间形态的对话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新民 蒋庆 《阅江学刊》 2011年第6期13-23,共11页
"天地君亲师"香火牌位的叙事学符号同时兼顾了自然世界与人文世界,代表了一个完整的秩序结构与价值结构,具有多重的释义学象征意义,获得了大小传统一致的认同,体现了儒学民间化发展的一种形式,全面安顿了中国人的世俗日常生活... "天地君亲师"香火牌位的叙事学符号同时兼顾了自然世界与人文世界,代表了一个完整的秩序结构与价值结构,具有多重的释义学象征意义,获得了大小传统一致的认同,体现了儒学民间化发展的一种形式,全面安顿了中国人的世俗日常生活,反映了儒家思想与人伦日用经验结合的一个侧面,给予政治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多学科交叉的合理训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君亲师 儒学 大小传统 民间化形态 教化体系
下载PDF
朱熹教化体系及其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启示
4
作者 马晓慧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63-65,共3页
朱熹以传统儒学“学以成人”为教化目标构建了“小学-大学”的教化体系。小学之教立足“事”,重在“涵养”人的良善本性,是“学以成人”的逻辑前提;大学之教立足“理”,重在穷究事物之道理,是“学以成人”的现实保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 朱熹以传统儒学“学以成人”为教化目标构建了“小学-大学”的教化体系。小学之教立足“事”,重在“涵养”人的良善本性,是“学以成人”的逻辑前提;大学之教立足“理”,重在穷究事物之道理,是“学以成人”的现实保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可遵循朱熹“事-理”的逻辑结构,统筹教育内容由“事”到“理”的阶梯性与系统性,坚持教育目标“涵养”“穷理”的阶段性与立德树人的一致性,推进教材体系的层次性与整体性,用朱熹教化体系的智慧增强思政课育人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教化体系 思政课一体化
下载PDF
朱熹“小学——大学”教化体系对思政课一体化建构的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肖芬芳 《教育评论》 2019年第12期157-161,共5页
朱熹认为,小学教化的内容是人伦日用之事,大学教化的内容是“事之理”;小学教化的目标是在日用之事上践行人伦规范,大学教化的目标是通过明人伦之理,达到自觉遵循人伦规范的教化效果;小学教化侧重身教示范法和故事感染法,大学教化侧重... 朱熹认为,小学教化的内容是人伦日用之事,大学教化的内容是“事之理”;小学教化的目标是在日用之事上践行人伦规范,大学教化的目标是通过明人伦之理,达到自觉遵循人伦规范的教化效果;小学教化侧重身教示范法和故事感染法,大学教化侧重言教和格物穷理.这种具有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特征的“事——理”逻辑可以运用于当下思政课的一体化建构,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内容、目标和方法可以根据“事——理”逻辑具体展开,使思政课具有层次性、连贯性和系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教化体系 事理逻辑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体化
下载PDF
从《大学》修身理论看儒家道德教化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胡静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6-80,共5页
《大学》作为儒学的入门之书,构建了一个完善的道德教化体系。它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教导人们如何积极入世,在现实社会中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通过合理的知行逻辑设计,《大学》将道德教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紧密结合起来,为人们展现了个... 《大学》作为儒学的入门之书,构建了一个完善的道德教化体系。它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教导人们如何积极入世,在现实社会中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通过合理的知行逻辑设计,《大学》将道德教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紧密结合起来,为人们展现了个体修身成仁将会产生的良好的社会生活前景。由此构建的儒家道德教化体系,不仅具有完整厚实的理论支撑,而且具有打动人心的现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修身 儒家 道德 教化体系
下载PDF
老子教化思想体系探微
7
作者 周燕春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8-42,共5页
教化是指个体的精神转变,即用某种好的价值观念来对个体的精神进行潜移默化的启发和引导,从而实现从个别状态向普遍性状态的跃迁。在道德五千言中,言及"教化"二字之处并不多,不过,从整体来看,老子从"道"出发,以人... 教化是指个体的精神转变,即用某种好的价值观念来对个体的精神进行潜移默化的启发和引导,从而实现从个别状态向普遍性状态的跃迁。在道德五千言中,言及"教化"二字之处并不多,不过,从整体来看,老子从"道"出发,以人性论为价值基点,开创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教化体系,特别是对统治者和民众的两种不同层次的教化道路的揭示,让整个体系更加严密和完整。老子的教化思想塑造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心性和气质,在当今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仍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教化体系 不言之教 无为自化 和谐社会
下载PDF
世纪之末话劫灾
8
作者 陈兵 《佛教文化》 1999年第1期11-12,14,共3页
关键词 潜意识 大灾难 七月七日 结帐日 天地大冲撞 环境问题 精神文明 佛典 教化体系 金融危机
下载PDF
乡村儒学与乡土信仰重建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法生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24,共8页
传统乡村的人生信仰,是一种由私塾学堂、宗族祠堂和民间道堂复合而成的精神生态系统,为传统乡村大众提供了安身立命之地。这一系统近代以来被摧毁,导致了乡村的价值真空和文化荒漠化,急需在乡村重建新的教化体系加以填补。本文通过对于... 传统乡村的人生信仰,是一种由私塾学堂、宗族祠堂和民间道堂复合而成的精神生态系统,为传统乡村大众提供了安身立命之地。这一系统近代以来被摧毁,导致了乡村的价值真空和文化荒漠化,急需在乡村重建新的教化体系加以填补。本文通过对于传统乡土文化的研究,结合当代乡村儒学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在目前乡村建构儒学讲堂、公共祠堂和民间道堂三堂合一的教化体系的构想,通过乡土文化的返本开新,为乡土文明重建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儒学 私塾 公共祠堂 道堂 乡村教化体系
原文传递
工具主义道德观及其实践困境——中国传统教化体系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晓春 《人民论坛(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19,共4页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方式的组成部分,道德教化历代王朝统治者没有做到很好,但是,道德教化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毕竟是适应的。近代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日渐改变,传统中国的道德教化体系无法与近代文明对接。如何走出传统德...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方式的组成部分,道德教化历代王朝统治者没有做到很好,但是,道德教化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毕竟是适应的。近代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日渐改变,传统中国的道德教化体系无法与近代文明对接。如何走出传统德治教化的窠臼,恰当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教化 道德教化体系 实践困境
下载PDF
清朝民众教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考究
11
作者 吴昊 《高考》 2018年第27期238-238,共1页
清朝前期以满族少数民族的身份入主中原,激起国内众多汉族集团的强烈反对,满汉矛盾非常突出。清朝统治者为了造就良好的社会风气,维护封建社会秩序,采取了各种措施教化民众,因为民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教化民众,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 清朝前期以满族少数民族的身份入主中原,激起国内众多汉族集团的强烈反对,满汉矛盾非常突出。清朝统治者为了造就良好的社会风气,维护封建社会秩序,采取了各种措施教化民众,因为民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教化民众,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这是所有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根本利益的必然选择,更是最广大社会民众最急切的意愿。衡量一个民族、国家不仅仅只看经济方面的因素,更要看其社会民众最普遍的道德素养和社会文化水平这方面的具体情况,良好的社会风气是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民众教化对清朝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清朝民众教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民众 教化体系 形成 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