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救治模式的相关问题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38
1
作者 干建新 沈伟锋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41-643,共3页
创伤不仅危及生命,更因其致残率高和伤后潜在寿命损失大等原因而逐渐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创伤结局除取决于创伤的严重程度,亦与院前复苏效果、院内手术时机与方式的选择和后续治疗是否恰当等密切相关,合理的创伤救治模式将对救治... 创伤不仅危及生命,更因其致残率高和伤后潜在寿命损失大等原因而逐渐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创伤结局除取决于创伤的严重程度,亦与院前复苏效果、院内手术时机与方式的选择和后续治疗是否恰当等密切相关,合理的创伤救治模式将对救治水平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虽然我国创伤救治发展成效显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完善创伤救治模式,提高创伤救治水平仍是当前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结局 救治模式 潜在寿命损失 救治水平 复苏效果 后续治疗 手术时机 创伤救治
原文传递
重症患者的镇痛和镇静:以疾病为导向 被引量:33
2
作者 邱海波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9-281,共3页
近些年,重症医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患者为整体的整合医学救治模式成为目前治疗的重要方向。镇痛、镇静已成为重症患者整体治疗的重要部分。纵观国内外关于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指南,多推荐轻度镇静,使得轻度镇静在临床上成为重... 近些年,重症医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患者为整体的整合医学救治模式成为目前治疗的重要方向。镇痛、镇静已成为重症患者整体治疗的重要部分。纵观国内外关于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指南,多推荐轻度镇静,使得轻度镇静在临床上成为重症患者的镇静目标而广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镇静 镇痛 导向 疾病 整体治疗 重症医学 救治模式
原文传递
不同院前干预救治模式对重症多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周开国 李建忠 +2 位作者 贾慧林 马炳辰 曹秋梅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院前救治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因严重创伤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患者相关资料[创伤严重度评分( injuryseverity score, ISS)≥25分]。以2010年1月1日为界,此后就诊于我... 目的探讨不同院前救治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因严重创伤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患者相关资料[创伤严重度评分( injuryseverity score, ISS)≥25分]。以2010年1月1日为界,此后就诊于我院创伤患者采用的是本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急救模式分为研究组,而此日期以前是传统由120及999担任院前急救的急救模式则为对照组,采用创伤数据库记录创伤患者伤情、救治与结局信息,比较严重创伤救治效率和质量。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在急诊处理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率、住院前病死率、远期(6个月)致残率、并发症出现率等方面有所降低,分别为(78.23±21.57)minvs.(96.45±35.14)min,(23.55±12.46)dvs.(28.67±20.72)d,8.1%(18/222)vs.65.5%(114/174),13.3%(34/256)vs.21.6%(48/222),4.1%(9/222)vs.9.2%(16/174),8.1%(18/222)vs.18.4%(32/1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病死率方面,研究组也较对照组低,为8.1%(18/222)vs.12.6%(22/1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受伤到医院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医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相对于常规采用的急救模式在提高多发严重创伤的救治成功率以及降低病死率方面有一定优势,是一种良好的备选急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创伤 救治模式 多发伤 创伤严重度评分
原文传递
极早/超早产儿救治及预后:从提高存活率到关注生存质量 被引量:30
4
作者 曹云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67-375,共9页
发达国家极早产和超早产儿存活率提高,且新生儿期疾病发生率降低,但神经发育预后及远期健康仍然是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国内尚缺乏基于人群的大样本的相关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资料,但随着近年来这部分早产儿存活率的提高,已有研究显示... 发达国家极早产和超早产儿存活率提高,且新生儿期疾病发生率降低,但神经发育预后及远期健康仍然是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国内尚缺乏基于人群的大样本的相关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资料,但随着近年来这部分早产儿存活率的提高,已有研究显示早产儿主要疾病发生率较发达国家高。周内需要不断进行质量改进,转变救治模式,建立随访及早期干预体系,改善其远期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治模式 早产儿 存活率 生存质量 预后 疾病发生率 临床流行病学 发达国家
原文传递
“无缝链接”救治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严金川 徐良洁 +3 位作者 袁伟 王翠平 刘培晶 赵建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6-648,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血管病的急危重症,病死率极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AMI再灌注治疗的标准方案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再灌注治疗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血管病的急危重症,病死率极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AMI再灌注治疗的标准方案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再灌注治疗方法[1]。尽早、持久、充分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可挽救更多的缺血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患者 救治模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再灌注治疗 预后 疗效 链接
原文传递
多发伤的诊断与救治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6
作者 柯迪 范腾阳 +1 位作者 喻安永 肖雪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519-522,共4页
多发伤作为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发生率高且并发症致命。已成为当前创伤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45岁以下人群的首要致死原因。多发伤的诊断应根据其定义,具体到损伤部位、损伤性质的诊断、损伤并发症诊断及并存疾病诊断。对于多发... 多发伤作为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发生率高且并发症致命。已成为当前创伤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45岁以下人群的首要致死原因。多发伤的诊断应根据其定义,具体到损伤部位、损伤性质的诊断、损伤并发症诊断及并存疾病诊断。对于多发伤患者伤情严重程度的评估,目前主要依靠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随着对多发伤的认识不断加深,分科分诊救治模式、创伤一体化救治模式、以创伤中心为主导的多学科协助救治模式、由急诊科(含创伤中心)独立承担绝大多数多发伤手术及术后监护治疗的开展,为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诊断标准 简明损伤定级标准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救治模式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救治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7
作者 蒋世荣 王瑜 +1 位作者 黄发贵 李建国 《医学综述》 2017年第20期4075-4078,4083,共5页
严重多发伤病情严重、伤情复杂,早期致死率、致残率极高,因而如何实施对于多发伤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对于多发伤救治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多发伤患者特别是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死率居高不下。采取可靠有... 严重多发伤病情严重、伤情复杂,早期致死率、致残率极高,因而如何实施对于多发伤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对于多发伤救治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多发伤患者特别是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死率居高不下。采取可靠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死率以及致残率的主要途径。目前国内严重多发伤救治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严重多发伤的有效救治,急诊科为救治的关键,但同时还需要各部门的联合协作,而传统专科救治需不同科室会诊,费时费力,而且无法保证救治效果,因此如何提高救治效率、建立完整的救治体系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救治模式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
下载PDF
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艳萍 唐应丽 +3 位作者 范晓燕 柴爽爽 胡旭红 关怀敏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8期767-768,共2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ACS患者756例,2009年1月—2010年9月就诊109例(实施前组)按传统模式实施救治,2010年10月—2014年2月就诊647例(实施后组)按一体...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ACS患者756例,2009年1月—2010年9月就诊109例(实施前组)按传统模式实施救治,2010年10月—2014年2月就诊647例(实施后组)按一体化模式进行救治,比较2组分诊时间、急诊与导管室交接时间、导管室与病区交接转运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组分诊时间[(17.90±3.66)min]、急诊与导管室交接时间[(8.14±2.36)min]、导管室与病区交接转运时间[(8.75±2.77)min]较实施前组[(27.42±6.67)、(11.45±2.37)、(10.76±2.38)min]明显缩短,患者满意度(96.45%)较实施前组(93.58%)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体化救治模式可缩短ACS患者院前急救、院内救治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救治模式 一体化
原文传递
多科协作创伤救治模式探索 被引量:19
9
作者 白建忠 吴宗明 +1 位作者 李一凡 梁朝革 《创伤外科杂志》 2008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在创伤救治中的多科协作模式。方法回顾总结我院创伤救治中心成立以来多科协作模式的运行方式和救治流程,创伤患者救治的时间节点与创伤中心成立前作比较。结果对照组收治955例,抢救成功823例,占86.18%;本组2 670例,抢救成功2 ... 目的探讨在创伤救治中的多科协作模式。方法回顾总结我院创伤救治中心成立以来多科协作模式的运行方式和救治流程,创伤患者救治的时间节点与创伤中心成立前作比较。结果对照组收治955例,抢救成功823例,占86.18%;本组2 670例,抢救成功2 618例,成功率98.05%。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多科协作模式是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的有效途径。创伤中心的设立、成套的创伤救治体系建立、高素质专业人员培养及由创伤中心医师组织多科协作的实施,开展急诊手术尽早修复损伤器官、消除致死致残因素、重视重症监护与治疗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多发伤 救治模式
下载PDF
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模式重塑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心群 洪广亮 +4 位作者 林碎钗 邱雯慧 柯婷婷 吴旭 卢中秋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5-588,共4页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居院内急诊病例首位[1],每年成年人发病率约为100/10万-180/10万,[2]。其中危及器官功能的出血为危险性消化道出血,发病急、出血量大,导致快速致循环衰竭,进而脏器损害。由护士预检分诊评...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居院内急诊病例首位[1],每年成年人发病率约为100/10万-180/10万,[2]。其中危及器官功能的出血为危险性消化道出血,发病急、出血量大,导致快速致循环衰竭,进而脏器损害。由护士预检分诊评估不足、救治通道不合理、参与人员配置不合理等因素导致的院内救治延迟是抢救失败的主要原因[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衰竭 预检分诊 急诊病例 脏器损害 消化道出血 屈氏韧带 危及器官 救治模式
原文传递
高速公路交通伤的一体化救治体会 被引量:16
11
作者 施建国 侯振海 +6 位作者 刘志荣 龚清 夏俊杰 黄宏前 史毅斌 姚军 胡伟群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4-305,共2页
关键词 高速公路交通伤 救治体会 一体化 现代社会 救治水平 救治模式 急诊手术 院前急救 伤亡率 机动车
原文传递
基于手机微信群通讯方式对基层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17
12
作者 陈新军 郑若龙 +5 位作者 李伟章 钱惠东 蒋文龙 魏峰 徐卓文 张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探讨利用手机微信群开展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4 h急救"绿色通道"救治模式的作用。方法 2014年建立江苏省江阴市STEMI救治微信群,将全市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医院的近200名医师通过手机微信群建立相互联系... 目的探讨利用手机微信群开展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4 h急救"绿色通道"救治模式的作用。方法 2014年建立江苏省江阴市STEMI救治微信群,将全市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医院的近200名医师通过手机微信群建立相互联系,在遇有怀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时,第一时间上传相关资料至江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AMI救治组,明确AMI诊断及再灌注方案,并记录患者就诊-球囊扩张时间、入门-球囊扩张时间、住院天数、住院期间患者生存状况、心功能等,并与之前(2013年)同期STEMI患者的救治情况及生存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2014年江阴市医疗机构共收治发病在24 h之内的STEMI患者190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72例,急诊溶栓4例,其余14例因患者原因未行上述治疗;相比2013年,STEMI患者178例,行急诊PCI154例,急诊溶栓4例,其余20例因患者原因未行上述治疗。自2014年开通手机微信群和快速转诊系统后,患者就诊-球囊扩张时间由2013年的(128.6±33.9)min缩短至2014年的(102.3±21.4)min(P<0.01);入门-球囊扩张时间由2013年的(76.5±18.3)min缩短至2014年的(62.3±13.8)min(P<0.01);住院天数由2013年的(8.8±2.4)d缩短至2014年的(7.1±1.9)d(P=0.045);2013年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22例,2014年发生12例(P=0.045)。结论手机微信群可快速传递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等重要信息,有利于上级医院快速会诊及下级医院及时转诊,能有效缩短患者就诊-球囊扩张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该方法为AMI患者的救治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群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救治模式 预后
下载PDF
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在严重复合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13
作者 薛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9-340,共2页
多数严重复合伤患者均同时伴有多发伤,且损伤程度往往较严重,损伤严重度评分(ISS)通常〉17分。这类患者发病后易出现全身反应,导致其重要脏器及功能等发生障碍,病情严重者可发生脏器功能衰竭。临床数据显示,近年来,骨盆骨折患... 多数严重复合伤患者均同时伴有多发伤,且损伤程度往往较严重,损伤严重度评分(ISS)通常〉17分。这类患者发病后易出现全身反应,导致其重要脏器及功能等发生障碍,病情严重者可发生脏器功能衰竭。临床数据显示,近年来,骨盆骨折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因此该类患者临床救治越来越受到关注。积极探寻严重复合伤患者有效救治模式对该类患者救治效果的提高、患者病死率的降低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治模式 伤患者 复合 损伤控制 一体化 脏器功能衰竭 损伤严重度评分 应用
原文传递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刁培胜 《黑龙江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1080-1081,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中选择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对2015年3月~2017年7月就诊于市急救中心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选择院内救治模式)与观察组(选择院前院内一...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中选择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对2015年3月~2017年7月就诊于市急救中心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选择院内救治模式)与观察组(选择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比分析两种救治模式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死亡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各个环节所需时间方面,观察组也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溶栓效果方面,观察组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中,选择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溶栓效果与成功率,值得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院内一体化 救治模式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下载PDF
新型模式救治急性硬膜下血肿635例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赵继培 陈景元 +4 位作者 贺世明 赵振伟 王学廉 陆将 高国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方法,评价新型救治模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用新型救治模式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35例,以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救治的56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对照,通过统计分析治疗效果、开颅手术次数、住...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方法,评价新型救治模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用新型救治模式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35例,以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救治的56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对照,通过统计分析治疗效果、开颅手术次数、住院时间,评价该新型治疗模式的有效性。结果新型模式组重型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较传统模式明显缩短(P<0.01),特重型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死亡率及重型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开颅手术率明显低于传统模式组(P<0.01)。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新型救治模式可提高特重型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缩短重型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急性硬膜下血肿 救治模式 钻孔引流
下载PDF
重症创伤患者的一体化救治模式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国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9-570,共2页
随着现代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及自然灾害的频发,重症创伤患者随之逐年增多,目前创伤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建立和完善创伤救援体系及创伤救治模式,提高重症创伤患者的救治率、减少病死率是急诊医学科目... 随着现代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及自然灾害的频发,重症创伤患者随之逐年增多,目前创伤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建立和完善创伤救援体系及创伤救治模式,提高重症创伤患者的救治率、减少病死率是急诊医学科目前面临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患者 救治模式 重症 一体化 交通运输业 自然灾害 急诊医学 建筑业
原文传递
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在提高PCI患者主要照顾者心肺复苏知信行和技能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陶品月 黄惠桥 +3 位作者 潘晓 李宏 李高叶 赵孟利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708-711,720,共5页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约2.9亿,其中,冠心病患者约1 100万,每年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超过56万例[1]。虽然PCI能有效地恢复相关梗死动脉血流,使心肌梗死症状立即改善,但疾病危险因素仍然存在,使得术后出现再次狭窄的风险依...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约2.9亿,其中,冠心病患者约1 100万,每年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超过56万例[1]。虽然PCI能有效地恢复相关梗死动脉血流,使心肌梗死症状立即改善,但疾病危险因素仍然存在,使得术后出现再次狭窄的风险依然较高,患者有可能发生猝死等严重事件[2]。我国每年死于心脏骤停(CA)的患者约55万,其中,心血管疾病最为常见,其抢救成功率低于1%[1],远不及美国的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患者 PCI 救治模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照顾者 创伤 疾病危险因素 心肌梗死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早期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常保国 李培民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5期808-810,共3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交通伤、坠落伤等各类创伤明显增多。而多发伤具有病情危重、伤情变化快、失血量多、病死率高及救治时间窗窄等特点,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临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对早期严重多... 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交通伤、坠落伤等各类创伤明显增多。而多发伤具有病情危重、伤情变化快、失血量多、病死率高及救治时间窗窄等特点,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临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对早期严重多发伤死亡原因和相关因素进行了统计学分析,旨在提高多发伤患者早期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救治模式 病死率 抢救成功率 ISS 创伤急救 早期死亡
下载PDF
美国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模式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嘉诚 朱敏 田丽丽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2年第1期99-100,共2页
本文从展开布局、救治流程、力量编成与分工三方面对美国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救治模式进行探讨和总结。同时,结合我国现有技术装备体系与任务内容,提出我国医院船未来执行类似任务时可参考的经验做法及启示。
关键词 医院船 海外医疗服务 人道主义救援 救治模式
下载PDF
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急救新模式的实施效果探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兰学文 黄文伶 +5 位作者 郭哲 杨家朝 梁宏 唐瑞康 程业海 刘伟锋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一体化从的救治模式。并将院前、院内急救与急诊手术和术后护理相结合,提高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分析整理总结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11例多发伤患者资料。结果科学的院前院内一体化创... 目的探讨建立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一体化从的救治模式。并将院前、院内急救与急诊手术和术后护理相结合,提高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分析整理总结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11例多发伤患者资料。结果科学的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连接贯穿院前救治、院内救治和手术急诊三者,可以提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创伤急救 救治模式 院前院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