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好撒玛利亚人法及对我国的立法启示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鑫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4-53,共10页
近年来,救人被讹的事件屡屡发生。此类事件凸显出的不仅仅是社会道德的滑坡,更多的是法律规制的缺失。西方国家的"好撒玛利亚人法"已运行多年,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值得我国借鉴。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我国应制定... 近年来,救人被讹的事件屡屡发生。此类事件凸显出的不仅仅是社会道德的滑坡,更多的是法律规制的缺失。西方国家的"好撒玛利亚人法"已运行多年,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值得我国借鉴。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我国应制定一部包含救助者的范围界定、救助作为公民的一般义务、救助者的责任豁免、侵犯救助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举证责任等内容的全国性的保护救助者权益的"好人法",以解决目前我国社会"救不救"这一问题,维护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撒玛利亚人法 救助行为 立法 建议
原文传递
试析警察救助行为 被引量:8
2
作者 赵雪宝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44-46,共3页
警察救助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警察行政行为,是随着现代警察制度的建立而产生的。从法理角度厘清警察救助行为,正确认定警察救助特征、原则,对警察严格执法、执法为民影响重大。警察救助应否定非职权救助,以更好地体现警察职能,发挥警察组... 警察救助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警察行政行为,是随着现代警察制度的建立而产生的。从法理角度厘清警察救助行为,正确认定警察救助特征、原则,对警察严格执法、执法为民影响重大。警察救助应否定非职权救助,以更好地体现警察职能,发挥警察组织这一公共资源的最大效用,实现公平、正义,推进依法行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救助 特征 原则 警察制度 救助行为 试析 行政行为 严格执法 执法为民 警察职能
下载PDF
论海上救助
3
作者 卫勇 《上海保险》 1995年第6期13-15,共3页
一、海上救助与海上救助制度 海上救助又称海难救助,是指无救助义务的人自愿提供的用于解除财产在海上或其他通航水域中所遭遇的危险的有偿服务。广义的救助,亦包括对海上人命的救助。海上救助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救助遇难人员和使遇... 一、海上救助与海上救助制度 海上救助又称海难救助,是指无救助义务的人自愿提供的用于解除财产在海上或其他通航水域中所遭遇的危险的有偿服务。广义的救助,亦包括对海上人命的救助。海上救助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救助遇难人员和使遇难船舶、所载货物或水上浮动财产得到救助或使其损害减到最低程度,以维护海上航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救助 救助 救助报酬 救助费用 救助行为 救助公约 海上保险 海难救助 遇难船舶 救助作业
下载PDF
全力打造完善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4
作者 陈福长 《社会工作》 2006年第09S期29-30,共2页
近年来.江西省上高县按照“组织网络化、内容体系化、运作程序化、保障社会化”的思路。坚持注重完善救助政策.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协调救助行动。创新救助模式,以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五保供养、灾民救助为基础,以医疗、... 近年来.江西省上高县按照“组织网络化、内容体系化、运作程序化、保障社会化”的思路。坚持注重完善救助政策.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协调救助行动。创新救助模式,以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五保供养、灾民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优惠政策相配套.以社会互助为补充,全面加强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工作.形成将传统的社会救助模式与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有机结合.基本实现“四个转变”。即:由一般救助到全面救助的转变:由政府救助为主到全社会共同参与救助的转变:由单纯的生活救助到就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救助模式 社会救助制度 社会救助工作 组织网络化 救助政策 救助行为
下载PDF
贸易保护主义令WTO很受伤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支农 《大经贸》 2009年第4期42-43,共2页
金融风暴下,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有意对金融、汽车等行业注入规模庞大的“救助金”,这些救助行为是否有违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章?WTO体系是否正在发生动摇?这个拥有150多个成员的“经济联合国”,是一个充满了利益的地... 金融风暴下,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有意对金融、汽车等行业注入规模庞大的“救助金”,这些救助行为是否有违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章?WTO体系是否正在发生动摇?这个拥有150多个成员的“经济联合国”,是一个充满了利益的地方,在金融危机引发的各种争吵和矛盾中,舆论认为,其公信力急剧下降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它无力阻止西方大国的保护主义措施。由于世界上目前还没有可以取代WTO的组织,因此它不太可能消失,但却极有可能沦落为一个“摆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贸易组织(WTO) 贸易保护主义 受伤 金融风暴 WTO体系 经济联合国 救助行为 金融危机
下载PDF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新民 《中国民政》 2005年第4期16-17,共2页
一 所谓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就是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改革计划经济 体制下形成的救助工作模式,创新救助机 制,完善救助政策,整合救助资源,规范 救助行为,协调救助行动,形成以最低生 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 住... 一 所谓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就是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改革计划经济 体制下形成的救助工作模式,创新救助机 制,完善救助政策,整合救助资源,规范 救助行为,协调救助行动,形成以最低生 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 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体系 市场经济体制 救助工作 保障制度 计划经济 社会救助制度 住房 救助行为 行动 社会福利
下载PDF
论民法上的救助行为——互助伦理的私法实践机制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中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70,2,共9页
就私法的伦理基础而言,互助伦理仅仅是对私法自治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当然,这一补充仍须通过一套精密而复杂的系统来实现——这充分体现在有关救助行为的强制性与报偿性的规则体系和解释体系当中。追究"见危不救"行为的民事... 就私法的伦理基础而言,互助伦理仅仅是对私法自治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当然,这一补充仍须通过一套精密而复杂的系统来实现——这充分体现在有关救助行为的强制性与报偿性的规则体系和解释体系当中。追究"见危不救"行为的民事责任在中国民法理论上并不存在根本性的障碍,问题在于如何在民法上具体界定"见危不救"的责任性质、构成要件和责任范围。承认救助人的报偿诉权在法律政策上更为可取。救助行为的报偿范围一般应当限于救助人支出的费用、遭受的损失以及相应的劳务报酬,如果报偿对被救助人构成过重的负担,则具体报偿数额可以酌情减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助行为 “见危不救” 无因管理 报偿诉权 互助伦理 民主
下载PDF
“不信春风唤不回”─—“见危不救”心理障碍的破除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益明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0-31,共2页
“不信春风唤不回”─—“见危不救”心理障碍的破除王益明近年来,新闻传媒不断曝光各类社会紧急情境中旁观者对遇难者见死不救、见义不为的冷漠行为。对此,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痛心疾首、严词抨击,各级党团组织和政府部门也一面大张旗... “不信春风唤不回”─—“见危不救”心理障碍的破除王益明近年来,新闻传媒不断曝光各类社会紧急情境中旁观者对遇难者见死不救、见义不为的冷漠行为。对此,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痛心疾首、严词抨击,各级党团组织和政府部门也一面大张旗鼓地宣传见义勇为的好人好事、呼唤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危不救 心理障碍 旁观者效应 救助 救助行为 受难者 社会心理因素 相互认识 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党团员
原文传递
金融危机中美联储对特定金融机构的救助特点及启示 被引量:2
9
作者 祝红梅 王亮亮 《金融发展评论》 2012年第3期58-63,共6页
一、理论基础与抉择困境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救助的理论基础是最后贷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LLR)理论①。该理论由巴林(Francis Baring,1797)提出,经桑顿(Henry Thornton,1802)和巴杰特(Walter Bagehot,1873)等人发展成传统最后贷... 一、理论基础与抉择困境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救助的理论基础是最后贷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LLR)理论①。该理论由巴林(Francis Baring,1797)提出,经桑顿(Henry Thornton,1802)和巴杰特(Walter Bagehot,1873)等人发展成传统最后贷款人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央行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实践日益丰富,也引发了关于最后贷款人实施主体、救助对象、执行利率、操作方式等诸多争议,最重要的是对于救助对象与操作方式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机构 美联储 最后贷款人 道德风险 救助行为 金融危机 中央银行 公司治理 机构救助 银行系统
原文传递
论对募捐的法律调整 被引量:2
10
作者 钱卫清 沈庆中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23-25,共3页
(一)募捐是指个人或团体(招募人)发起的号召公众(捐赠人)自愿捐赠钱物以解决紧急重大经济困难的一种活动。募捐人可以为自己的利益进行募捐,也可以为第三者利益进行募捐。募捐的主要意义在于集中社会资金,帮助遇有紧急困难的人或团体渡... (一)募捐是指个人或团体(招募人)发起的号召公众(捐赠人)自愿捐赠钱物以解决紧急重大经济困难的一种活动。募捐人可以为自己的利益进行募捐,也可以为第三者利益进行募捐。募捐的主要意义在于集中社会资金,帮助遇有紧急困难的人或团体渡过难关,其实质是一种社会公众性的经济救助行为,它体现了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对社会的发展与安定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法律角度看,募捐也是一种民事法律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募捐活动 法律调整 捐赠 经济困难 社会资金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三者利益 赠与合同 社会道德风尚 救助行为
下载PDF
见义勇为立法述论
11
作者 马陇平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48-51,共4页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对见义勇为行为进行立法保护是一个热点问题。见义勇为行为分为救助行为与对侵权行为制止两类,对第一类见义勇为行为予以法律的保护均无异议,但对于第二类见义勇为行为则存在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对见义勇为行为进行立法保护是一个热点问题。见义勇为行为分为救助行为与对侵权行为制止两类,对第一类见义勇为行为予以法律的保护均无异议,但对于第二类见义勇为行为则存在见义勇为造成新的损害赔偿问题和见义勇为行为合法性的问题,故对见义勇为行为应首先进行分类和定义,做到对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利进行有效的保护,杜绝见义勇为行为的滥用,防止公众对公众权力救济信心的丧失和影响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义勇为 法权 救助行为 侵权行为制止
下载PDF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1年第32期16-24,共9页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关键词 自然灾害救助 应急预案 国家 灾害救助体系 运行机制 救助行为 应急救助 财产损失
下载PDF
网络爱心需要法律和社会的呵护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培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66,共3页
人们不但需要合理理解慈善行为,还需要理性对待救助行为。在进行慈善活动或者社会救助活动中,人们需要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理性判断,而不是跟风。不分青红皂白的点赞和献爱心与不分是非的宽恕和纵容某些恶行本质上是一样的。表达善意应该... 人们不但需要合理理解慈善行为,还需要理性对待救助行为。在进行慈善活动或者社会救助活动中,人们需要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理性判断,而不是跟风。不分青红皂白的点赞和献爱心与不分是非的宽恕和纵容某些恶行本质上是一样的。表达善意应该有一个适当的范围,不能无条件行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求助 现代慈善 救助行为
下载PDF
第三章 被害人权益保障:思索中的制度改革 关于被害人救助制度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洪江 《法制资讯》 2008年第9期80-83,共4页
虽然在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建立中,国家确实应当起到主要的作用,但被害人救助制度不仅仅是国家应当承担的责任,社会也要分担一定的责任,应当是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综合体现。被害人救助行为的性质应当是对因犯罪导致生活困难的被害人进行... 虽然在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建立中,国家确实应当起到主要的作用,但被害人救助制度不仅仅是国家应当承担的责任,社会也要分担一定的责任,应当是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综合体现。被害人救助行为的性质应当是对因犯罪导致生活困难的被害人进行救济和帮助,而不是国家代犯罪人进行赔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权益 国家责任 救助行为 赔偿数额 刑事被害人 民事赔偿 赃款赃物 残疾赔偿金 附带民事诉讼
原文传递
救助者权益保护的研究现状评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汤艳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34-37,共4页
目前我国法律对见义勇为行为的界定并不统一。但是对于见义勇为行为是"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行为",学界已经形成统一的观点。这样的界定致使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因救助行为而引发的法律纠纷没有法律依据可循。在国家提倡... 目前我国法律对见义勇为行为的界定并不统一。但是对于见义勇为行为是"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行为",学界已经形成统一的观点。这样的界定致使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因救助行为而引发的法律纠纷没有法律依据可循。在国家提倡助人为乐和见义勇为的同时,社会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见危不救"的事件,这些现象反映出目前我国法律制度中还存在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而仅仅对救助行为进行道德上的赞扬是不够的,关键要在法律中规定对救助者合法权益进行保障的内容。因此,提出救助者的概念,旨在寻求现有法律体系中适用救助者权益保护的条款,弥补现有法律制度中对救助者权益保护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助 救助行为 权益保护
下载PDF
公安机关将疑似精神病人送往医院诊治属行政救助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克 《人民司法》 2014年第14期74-76,共3页
【裁判要旨】公安机关将疑似精神病人送往医院诊治的行为不能认定为是行政强制措施,而应界定为行政救助行为。但疑似精神病人的认定标准应结合案情从严掌握,避免公安机关此项职责的行使过于随意。同时,由于公安机关的此种行政救助行... 【裁判要旨】公安机关将疑似精神病人送往医院诊治的行为不能认定为是行政强制措施,而应界定为行政救助行为。但疑似精神病人的认定标准应结合案情从严掌握,避免公安机关此项职责的行使过于随意。同时,由于公安机关的此种行政救助行为在时间上具有紧迫性,应允许公安机关在事后提交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机关 行政救助 精神病人 诊治 医院 行政强制措施 救助行为 认定标准
原文传递
比例原则视域下紧急救助行为人的民事 责任之判断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宏渭 赵常伟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65-75,共11页
我国《民法典》第184条规定的中国式“好人条款”在理解适用上存在争议,基于文义解释、立法解释、法律漏洞填补等解释方法所作出的判断不尽如人意,其症结在于救助人的免责范围界定不清,进而导致救助人与受助人的权利义务难以得到有效平... 我国《民法典》第184条规定的中国式“好人条款”在理解适用上存在争议,基于文义解释、立法解释、法律漏洞填补等解释方法所作出的判断不尽如人意,其症结在于救助人的免责范围界定不清,进而导致救助人与受助人的权利义务难以得到有效平衡。比例原则不仅在解释救助人民事责任的认定问题上颇具说服力,还能够为《民法典》第184条的适用开辟一条新的路径。依据比例原则,裁判者可以按照“适当性→必要性→均衡性”的顺序对救助人行为进行审查,由此得出救助人是否承担民事责任的判断。救助人民事责任的形态与承担方式仍有可探讨的空间,应该依据科学的法理论对“好人法条款”进行理解和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原则 自愿紧急救助 救助行为 民事责任
下载PDF
金融机构的政府救助与监管声誉:一个理论框架和现实解释
18
作者 巴曙松 陈华良 《海南金融》 2005年第4期4-8,16,共6页
在金融市场上,政府监管的声誉反映了对金融机构的威慑力,针对金融机构的违规破产,政府不合理的救助行为会极大损害其监管声誉,降低威慑力,同时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产生和违规概率加大会造成政府救助成本的进一步增加和社会总财富的持续... 在金融市场上,政府监管的声誉反映了对金融机构的威慑力,针对金融机构的违规破产,政府不合理的救助行为会极大损害其监管声誉,降低威慑力,同时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产生和违规概率加大会造成政府救助成本的进一步增加和社会总财富的持续减少。本文通过简化的KM RW模型分析了这一过程,并认为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中国金融市场秩序和法律秩序深层次的矛盾冲突,应当积极建立承诺可信的规范的监管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机构 政府救助 理论框架 声誉 解释 金融市场秩序 政府监管 救助行为 道德风险 模型分析 矛盾冲突 法律秩序 监管秩序 威慑力 不合理 深层次 违规 破产 财富 社会 成本
下载PDF
网络救助性报道的劝募策略——以新浪网救助报道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剑梅 曹国君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9Z期74-75,共2页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发动社会民间力量救助弱者提供了技术支撑,网络救助性报道应运而生。为探讨网络型救助报道使用的劝募策略,本文选取新浪网新闻频道2009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所有救助性报道共298篇,进行内容分析。
关键词 救助 内容分析 框架效应 民间力量 消极性 救助行为 居住状况 道德品质 理性诉求 诉求方式
下载PDF
受益人补偿义务初探
20
作者 滕淑珍 《山东审判》 2003年第4期58-60,共3页
对于民事赔偿问题,如违约损害赔偿、侵权损害赔偿等,理论界及司法界研究颇多,但对于民事补偿问题,却少有探讨。而实际生活中补偿方面的纠纷时有发生:一方面,受益人不愿补偿,使救助人得不到补救,虽然各地从设立的专项资金中给予救助人一... 对于民事赔偿问题,如违约损害赔偿、侵权损害赔偿等,理论界及司法界研究颇多,但对于民事补偿问题,却少有探讨。而实际生活中补偿方面的纠纷时有发生:一方面,受益人不愿补偿,使救助人得不到补救,虽然各地从设立的专项资金中给予救助人一定的物质奖励,但奖励毕竟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益人 救助 补偿义务 救助行为 侵害人 《民法通则》 无因管理行为 违约损害赔偿 民事法律关系 《意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