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的政治诗学——雅克·朗西埃电影美学评述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洋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8-109,共12页
"二战"后的法国电影理论经历"巴赞时期"、"麦茨时期"和"德勒兹时期",这三个时期在理论与批评的关系、电影之爱和影片分析等问题上产生不同的后果。本文结合当前电影理论面临的某些问题,对雅克... "二战"后的法国电影理论经历"巴赞时期"、"麦茨时期"和"德勒兹时期",这三个时期在理论与批评的关系、电影之爱和影片分析等问题上产生不同的后果。本文结合当前电影理论面临的某些问题,对雅克.朗西埃及其电影美学进行概要评介,主要通过他的《电影寓言》和《电影的距离》,分析他通过回归"作者论"实现的"历史诗学",通过影片的"具象分析"而阐述的电影语言内在特征,及其在"再现体制"与"表现体制"之间形成的悖论,在影像时代的美学背景下,用电影把影像的感性分析与政治观念结合起来,以阐发其"美学的政治"之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美学 政治诗学 电影理论 影片分析 历史诗学 内在特征 电影语言 政治观念
原文传递
新感性、新理性与解放之途——马尔库塞“政治诗学”思想解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傅永军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31,共9页
马尔库塞秉承社会批判传统,期望通过理性重构解除现代发达工业社会的集权主义控制。新感性和新理性作为新意识的主要因素,规定了理性工具性使用的新方向,也因此改变了政治的方向。艺术化的技术实践可以把目标变为现实,使控制由压迫变为... 马尔库塞秉承社会批判传统,期望通过理性重构解除现代发达工业社会的集权主义控制。新感性和新理性作为新意识的主要因素,规定了理性工具性使用的新方向,也因此改变了政治的方向。艺术化的技术实践可以把目标变为现实,使控制由压迫变为解放,其未来图景就是非压抑性的文明,或是幸福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马尔库塞热衷于用艺术、感性来消除技术的功利性,攻击性及剥削特征,这决定了其晚期思想有着浓郁的乌托邦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性 新理性 工艺合理性 政治诗学
下载PDF
抗战大后方诗论建构的模式与演变——以艾青、朱光潜、黄药眠为中心
3
作者 李圣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93,共9页
抗战大后方的诗论建构大体存在诗人、学者和革命家三条路径并交织形成各具典范性的诗学模式。这其中,艾青、朱光潜与黄药眠尤具典范意义。在欧洲现代派诗歌影响下,艾青凭诗人的经验对诗美、诗的形象、散文美及象征、联想等语言问题进行... 抗战大后方的诗论建构大体存在诗人、学者和革命家三条路径并交织形成各具典范性的诗学模式。这其中,艾青、朱光潜与黄药眠尤具典范意义。在欧洲现代派诗歌影响下,艾青凭诗人的经验对诗美、诗的形象、散文美及象征、联想等语言问题进行诗性传达,在以诗论诗中率先建构起感性诗学的诗论模式。朱光潜以学者的态度在中西互证中对意象、情趣、格律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系统探讨,在以理论诗中建构起理性诗学的诗论模式。久经马克思主义洗礼的革命理论家黄药眠则以时代论诗,关注文艺政治关系、诗人的战斗性并倡导诗的精神形式的意识形态功能,并在介入现实中建构起政治诗学的诗论模式。在诗学与政治间,这三种诗论模式与威廉·燕卜荪为代表的英美新批评在大后方形成理论呼应,不仅填补了战时本土诗论的空缺,构建起中国自主的诗论话语体系,还清晰凸显出抗战大后方诗论建构的形成、演变及其内外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诗论 感性诗学 理性诗学 政治诗学 新批评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新农村题材电影中新型农民形象的塑造 被引量:3
4
作者 森茂芳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0年第4期164-167,176,共5页
本文在认真研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及"三农"问题时代主题的基础上,总结梳理了我国农村题材电影的历史发展与艺术传统,针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电影的创作与新型农民形象的塑造问题作出... 本文在认真研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及"三农"问题时代主题的基础上,总结梳理了我国农村题材电影的历史发展与艺术传统,针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电影的创作与新型农民形象的塑造问题作出分析,尤其是提出与阐述了"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新农村电影"与"少数民族新型农民形象"的"概念"与"命题",颇具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型农民 社会主义少数民族新农村电影 政治诗学
下载PDF
思想的竞争:政治哲学的身份危机及其克服 被引量:3
5
作者 任剑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6,共15页
政治哲学既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也是边界非常模糊的学科。边界模糊引发了政治哲学的身份危机。这种身份危机是政治哲学从紧邻学科那里吸取资源,却又无力澄清自己与这些学科的界限所导致的。试图将政治哲学与紧邻的政治神学、政治诗学、道... 政治哲学既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也是边界非常模糊的学科。边界模糊引发了政治哲学的身份危机。这种身份危机是政治哲学从紧邻学科那里吸取资源,却又无力澄清自己与这些学科的界限所导致的。试图将政治哲学与紧邻的政治神学、政治诗学、道德哲学等学科区分开来,就必须在绝对价值、诗性感悟、应当预设与理性分析之间划清界限,从而让政治哲学真正成为理性描述与分析政治生活的专门学科。任何试图将政治哲学作为完备性学说对待的尝试,都会将政治哲学推向漫无边界的身份危机境地。克服政治哲学的身份危机,有必要确立"政治地思考"政治哲学的理性精神与分析意愿,将政治哲学严格限制在政治领域而不是广及一切领域,并严格克制建构完备性学说的内心冲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政治神学 政治诗学 道德哲学 身份危机
原文传递
爱德华·邦德:从“理性剧场”走向“事件剧场”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红薇 《外国文学动态》 CSSCI 2015年第4期61-69,共9页
爱德华·邦德是当代英国戏剧代表性人物,也是当代西方最有争议、最不妥协、最具挑战力的剧作家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戏剧生涯中,他遵循"理性剧场"的信念,追求其极端的政治戏剧诗学,最终将其艺术发展为一种颇具哲学深意的&... 爱德华·邦德是当代英国戏剧代表性人物,也是当代西方最有争议、最不妥协、最具挑战力的剧作家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戏剧生涯中,他遵循"理性剧场"的信念,追求其极端的政治戏剧诗学,最终将其艺术发展为一种颇具哲学深意的"事件剧场";而他本人,也在经由英国经典作家到被全面封杀的坎坷之后,在他乡的自我流放中迎来个人戏剧生命的第二个春天,成为欧洲戏剧舞台上的当代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剧场 事件剧场 流放 政治诗学
原文传递
《诗刊》与“朦胧诗论争” 被引量:2
7
作者 钱继云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2-89,共8页
《诗刊》作为1980年代诗坛顶级的专门刊物无疑与它拥有一支诗学素养深厚、诗感敏锐的编辑队伍密切相关。他们已于1970年代末就捕捉到迥异于过往的诗风,并开始陆续发表这样的作品。1979年3月号《诗刊》转载了北岛在《今天》第1期上发表... 《诗刊》作为1980年代诗坛顶级的专门刊物无疑与它拥有一支诗学素养深厚、诗感敏锐的编辑队伍密切相关。他们已于1970年代末就捕捉到迥异于过往的诗风,并开始陆续发表这样的作品。1979年3月号《诗刊》转载了北岛在《今天》第1期上发表的《回答》a,作为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该诗用崭新的言说模式与诗艺法则创设了思想启蒙和政治诗学的新维度,北岛从此成为当时最有影响、也最受年轻人喜爱的青年诗人之一。正如马尔库塞所说:“要是表示了一种风格上或技巧上的根本变革,它可能就是革命的。这种变革可能是一个真正先锋派的成就,它预示了或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实际变革。”b1979年4月号,《诗刊》转载了同样发表于《今天》的舒婷的《致橡树》和《祖国啊,我亲爱的母亲》,这也是舒婷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稍后,《诗刊》上,1979年8月号发表了叶文福的《将军,你不能这样做》,引起争议;1979年11月号发表了顾城的《歌乐山组诗》;1980年4月号以“新人新作小辑”为栏,推出了15位青年诗人的作品,时任副主编的严辰称他们为“诗坛新秀”,认为他们“摒弃空洞、虚假的调头,厌恶因套、陈腐的渣滓,探索着新的题材,新的表现方法,新的风格,给诗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c。同年8月,诗刊社又以“改稿会”的形式将舒婷、江河、顾城、梁小斌、张学梦、杨牧、叶延滨、高伐林、徐敬亚、王小妮、陈所巨、才树莲、梅绍静等17位年轻诗人聚集起来。1980年10月号首届“青春诗会”专辑刊发了他们的诗作以及他们对诗歌的认知,如《雪白的墙》(梁小斌),如再次引起争论的《小诗六首》(顾城)d,从而引发了长达六年的“朦胧诗论争”。当时诗刊社的编辑理念就是在确保大方向的前提下偏爱而不偏废。以这样的原则为指导,《诗刊》刊发了不少青年诗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刊》 诗论 朦胧 青年诗人 《今天》 政治诗学 《致橡树》 80年代
下载PDF
论20世纪50至70年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范式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峰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132,共13页
20世纪50至70年代,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范式在保持与同时期文学理论批评范式一体化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诗学与政治叙事学的批评范式。这一批评范式以少数民族传统诗学为资源,以具有民族特色的叙事功能为核心,重组了现实主义... 20世纪50至70年代,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范式在保持与同时期文学理论批评范式一体化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诗学与政治叙事学的批评范式。这一批评范式以少数民族传统诗学为资源,以具有民族特色的叙事功能为核心,重组了现实主义叙事理论诸元素,政治批评与诗学批评、叙事学批评同时在场,二位一体。这一范式捕捉和把握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主潮,提炼出了少数民族文学的多种价值,丰富了本时期中国文学学术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政治诗学 政治叙事学 批评范式
原文传递
从上海到延安:“文学旗手”建构的空间政治诗学——延安文艺体制中的高尔基形象塑造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国昌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20,共9页
随着"五四"新文学革命的发生,高尔基逐渐为中国作家所熟知。但是,作为作家的高尔基真正成为一种政治文化权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兴起以后。在上海的左翼时期,尖锐剧烈的政党冲突使高尔基变成了文学与政治结合的... 随着"五四"新文学革命的发生,高尔基逐渐为中国作家所熟知。但是,作为作家的高尔基真正成为一种政治文化权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兴起以后。在上海的左翼时期,尖锐剧烈的政党冲突使高尔基变成了文学与政治结合的"完美"代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高尔基和鲁迅一样,在解放区通过一系列纪念大会被赋予了"文学旗手"的功能,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后被纳入了延安文艺体制当中,成为解放区独具特色的文艺生产方式。高尔基的人生历程、创作道路、道德追求、政治倾向等都被赋予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意识形态内涵,高尔基不再作为一个有个人情感和思想矛盾的独立作家而存在,而是变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集体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 纪念大会 文学旗手 文艺体制 地理空间 政治诗学
下载PDF
杨逵小说的政治诗学
10
作者 萧成 《福建社科情报》 2004年第5期44-47,共4页
日据后期出现的台湾新文学,同祖国大陆,以及当时世界上其他被压迫、被殖民的弱小民族的文学并无差异,既属于20年代以后,国际上崛起的反帝反殖新兴文学的一个分支,又是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一环,故在台湾新文学中,不仅... 日据后期出现的台湾新文学,同祖国大陆,以及当时世界上其他被压迫、被殖民的弱小民族的文学并无差异,既属于20年代以后,国际上崛起的反帝反殖新兴文学的一个分支,又是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一环,故在台湾新文学中,不仅有对殖民当局统治意识形态的抵制,还有对民族身份的坚守,表现在文学上,就是或公开或隐蔽地消解、颠覆、破坏日本殖民当局推行的各种“统合”措施和“同化”政策。这方面表现最突出的,就是以杨逵为代表的“台湾左翼文学”。虽然杨逵使用殖民者的语言创作,却仍然完整保留了强烈的“中国意识”及“台湾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逵小说 政治诗学 社会文化 文学家 台湾省 中国
下载PDF
“鲲鹏”:由原型神话到现代革命诗学具象——论毛泽东权威意志的精神涵义
11
作者 张育仁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3-47,共5页
毛泽东的诗语和他的政治学说在审美理想和实践风范上有着难以分剖的内在联系。他的诗语不仅形象、灵动和优美、雄强地展示着他政治美学的内涵,而且更深刻地透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内涵。"鲲鹏"这一诗化美学具象作为毛泽... 毛泽东的诗语和他的政治学说在审美理想和实践风范上有着难以分剖的内在联系。他的诗语不仅形象、灵动和优美、雄强地展示着他政治美学的内涵,而且更深刻地透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内涵。"鲲鹏"这一诗化美学具象作为毛泽东权威意志的诗学基调,始终雄劲灵动地贯穿在毛泽东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线索之中。在毛泽东理性和情感世界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鲲鹏"这一艺术美学具象,所蕴含的有关中国革命和革命文学全新的审美经验和感受,是准确进入和把握毛泽东乃至中国革命的情感史和理性史的一把神奇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鲲鹏 毛泽东诗语 权威意志 政治诗学
下载PDF
“气爽才丽”与“淫荡哀思”——曹操政治诗学辨析
12
作者 余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98-102,共5页
刘勰评价建安文学“气爽才丽”而“淫荡哀思”,主要指向曹操的乐府诗创作。究其缘由,在于汉末魏晋由传统“文用观”向所谓“文章观”转型的诗学构建,以及被“文学自觉说”掩盖的创作实践中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曹操乐府诗兼具个体性“抒... 刘勰评价建安文学“气爽才丽”而“淫荡哀思”,主要指向曹操的乐府诗创作。究其缘由,在于汉末魏晋由传统“文用观”向所谓“文章观”转型的诗学构建,以及被“文学自觉说”掩盖的创作实践中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曹操乐府诗兼具个体性“抒情”与文用观“言志”双重性的政治诗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乐府 文用观 文学自觉 政治诗学
下载PDF
悲剧的历史与历史的悲剧——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志》的一则阅读札记
13
作者 胡继华 《复旦政治学评论》 CSSCI 2018年第2期219-241,共23页
公元前480年至前404年,斯巴达与雅典之间的战争,以悲剧的方式穷尽了政治生活的各种可能性.故而,修昔底德的作品不妨被读作“一部悲剧性的叙述”.种族、城邦、政治实体、文化共同体,都是一些脆弱的维系,随时都可能被对抗的权力所撕毁,并... 公元前480年至前404年,斯巴达与雅典之间的战争,以悲剧的方式穷尽了政治生活的各种可能性.故而,修昔底德的作品不妨被读作“一部悲剧性的叙述”.种族、城邦、政治实体、文化共同体,都是一些脆弱的维系,随时都可能被对抗的权力所撕毁,并一环套一环地引发政治危机.叙述一场关系到古代希腊世界黯然落幕和“整体死亡”的战争,各种差异、对立、冲突如潮涌动,权力关系跌宕沉浮.《伯罗奔尼撒战争志》乃是一种政治诗学范式,而不像利奥·施特劳斯所说那样,是“政治史学”范式.修昔底德的“诗才”是其“史笔”与“议论”的原始驱动力.过去发生的事件与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都涌流在他的“春秋笔法”之下.正义(δικTη)、种族关系(ενγγενεια)、利益(ευΨερον)以及“必然”(αναγη),四个修昔底德的写史原则,将这些异质共同体的行动与言辞串联在一起,缝制出“政治诗学”的知识织体.以实在史观为架构,修昔底德彰显了这出悲剧的主题——正义在政治灾难中沦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罗奔尼撒战争志 政治诗学 悲剧元素 历史合作原则
原文传递
青春物语与政治诗学——20世纪60年代东欧青春片探论
14
作者 王文斌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70,共4页
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新浪潮电影一样,东欧各国在此期间亦出现了以青春片为主体的新浪潮运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青春片在西方文化传统与苏联政治语境的交叉影响下,呈现了二战后东欧青年一代别样的... 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新浪潮电影一样,东欧各国在此期间亦出现了以青春片为主体的新浪潮运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青春片在西方文化传统与苏联政治语境的交叉影响下,呈现了二战后东欧青年一代别样的青春生活图景,书写出一种"青春物语"与"政治诗学"交互杂糅的独特审美范式。20世纪60年代的东欧青春片,与中国"十七年电影"中的青春题材作品形成了复杂的历史互文关系,也为今天的国产青春片创作热潮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欧电影 青春片 新浪潮 青春物语 政治诗学
下载PDF
《夜莺之爱》中的神话重述与政治诗学
15
作者 陈红薇 邹带招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86,共8页
自上个世纪后半期,神话重述风靡西方主流剧场,成为后结构时代一种重要的文化棱镜。在《夜莺之爱》中,当代英国女剧作家汀布莱克·韦滕贝克以菲洛墨拉、忒瑞斯、普洛克涅、希波吕托斯、酒神的女祭司等多个神话为起源文本,从女性主义... 自上个世纪后半期,神话重述风靡西方主流剧场,成为后结构时代一种重要的文化棱镜。在《夜莺之爱》中,当代英国女剧作家汀布莱克·韦滕贝克以菲洛墨拉、忒瑞斯、普洛克涅、希波吕托斯、酒神的女祭司等多个神话为起源文本,从女性主义神话学的角度构建了一种基于神话话语之上的剧场叙事,不仅揭示了传统神话书写之下的潜流,也改写了希腊神话中关于人类认知的宏大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再写 神话话语 女性主义神话学 政治诗学
下载PDF
主体、他者与直觉——论列维纳斯的政治诗学
16
作者 梅文慧 《天中学刊》 2018年第4期73-79,共7页
列维纳斯针对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及其传统问题,要求从伦理解构他者的现代性和政治,并从感性直观方式重构新型人伦、社会关系和准则。感性质素、伦理理性是列维纳斯诗学中的主要构成因素,并以此为技术理性或他者带来调节与转型,使得他者的... 列维纳斯针对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及其传统问题,要求从伦理解构他者的现代性和政治,并从感性直观方式重构新型人伦、社会关系和准则。感性质素、伦理理性是列维纳斯诗学中的主要构成因素,并以此为技术理性或他者带来调节与转型,使得他者的政治及其方式得以变化,促成"主体与他者"的政治诗学建构。感觉化和人文化的技术理性,以及规范化与合理化的人文感觉,在直觉中得以建立和沟通,促进和提升了人际关系的密切度、关联度,带来了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进步。列维纳斯的伦理和感觉主义,产生于主观意识和同情心理,这决定了其直觉理论带有显著的乌托邦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维纳斯 伦理 感性 政治诗学 乌托邦
下载PDF
毛泽东政治诗学的现实魅力
17
作者 许兵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23-25,共3页
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体系是一种独特的政治诗学。由于它抓住了“文艺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一根本问题,所以,它也具有“经济意义”。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是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文艺事业健康发展的理论参照。
关键词 毛泽东文艺思想 政治诗学 健康发展 思想体系 广大人民群众 文艺事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形势 文艺活动 文艺作品
下载PDF
方泰尼亚三部曲:佩德罗·科斯塔的政治诗学
18
作者 符晓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43,共5页
方泰尼亚三部曲代表了葡萄牙导演佩德罗·科斯塔电影美学的最高艺术成就。科斯塔在电影语言上遵循巴迪欧的"减法"理论,提倡一种极简主义,在极简主义的背后隐藏着深厚的意味,形成了科斯塔独特的电影风格,同时又体现出了里... 方泰尼亚三部曲代表了葡萄牙导演佩德罗·科斯塔电影美学的最高艺术成就。科斯塔在电影语言上遵循巴迪欧的"减法"理论,提倡一种极简主义,在极简主义的背后隐藏着深厚的意味,形成了科斯塔独特的电影风格,同时又体现出了里斯本地区的穷人政治,这共同构建了佩德罗·科斯塔的政治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德罗·科斯塔 葡萄牙电影 极简主义 政治诗学
原文传递
从审美意识形态论到文化政治诗学——中国当代文艺意识形态批评话语范式的转型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艳丰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3-131,共9页
中国当代文艺意识形态理论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一是从新中国建立到80年代初的政治批评,强调文艺为政治服务,用极"左"政治规约文学。二是80年代形成的审美意识形态论,提出文艺的本质是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论将文艺从极&... 中国当代文艺意识形态理论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一是从新中国建立到80年代初的政治批评,强调文艺为政治服务,用极"左"政治规约文学。二是80年代形成的审美意识形态论,提出文艺的本质是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论将文艺从极"左"政治的历史语域中解放出来,但其精英化的审美意识、威权主义的意识形态诉求与本质主义的思维范式,阻断了理论的辩证化、历史化发展。三是新世纪以来的文化政治诗学理论。文化政治诗学贴合当代文化与文艺现场,重思文艺的文化、政治与诗学内涵,将文化、政治与诗学话语融贯耦合起来,形成多声部、复调性的文艺理论话语结构,成为继审美意识形态论之后最具理论意义与实践效度的文艺意识形态批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形态 文化政治诗学 文艺意识形态批评 话语范式 转型
原文传递
田汉现代歌诗中的声音政治诗学转向
20
作者 王泽龙 王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8-150,共13页
田汉现代歌诗的文体发生与发展,不仅寄寓着他从唯美诗人向革命歌者身份的歌性转向现象,还蕴含着左翼歌诗发生、转向的政治诗学问题。而该现象背后,涌动着田汉与当时声音环境体验间颇具现场感的声音政治诗学转向景观。一是田汉因其感性... 田汉现代歌诗的文体发生与发展,不仅寄寓着他从唯美诗人向革命歌者身份的歌性转向现象,还蕴含着左翼歌诗发生、转向的政治诗学问题。而该现象背后,涌动着田汉与当时声音环境体验间颇具现场感的声音政治诗学转向景观。一是田汉因其感性直观的艺术家气质,通过诗歌、批评等形式,从情绪感受到歌诗生成显现出“诗人—革命家”的歌性转向现象。二是田汉对歌诗传统的切肤体认,使他在感应革命声音诗学浪潮时,能自觉穿越歌诗形式之辩回到歌诗语言的政治修辞深处,在语言意指与话语实践中释放左翼歌诗语言的政治诗学能量。三是田汉歌诗中歌性形象化的听觉文化转向,融通大众与音乐的诗学观、主体意识、身体政治美学等文化政治意涵,已超出静观诗学范畴在歌诗语言运动中显示意义。因此,田汉现代歌诗在歌性转向、政治修辞、文化政治等层面揭示出革命声音政治诗学转向景象,值得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汉 现代歌诗 歌性转向 政治修辞 文化政治 声音政治诗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