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传播的基本形态及运行模式 被引量:67
1
作者 荆学民 段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5,共8页
"政治即传播"与"传播即政治",这种深层理念要求从政治与传播"同一"的深度,来界定政治传播范畴、构建政治传播框架、规制政治传播研究。政治传播可划分为政治宣传、政治沟通与政治营销这三种基本形态。这... "政治即传播"与"传播即政治",这种深层理念要求从政治与传播"同一"的深度,来界定政治传播范畴、构建政治传播框架、规制政治传播研究。政治传播可划分为政治宣传、政治沟通与政治营销这三种基本形态。这三种基本形态在政治传播的历史和现实中,既有时间意义上的历史顺序关系;又有空间意义上的交织交融关系;当然,也有规范价值所诉求的逻辑升华关系。现实政治中,有以政治宣传为核心、以政治沟通为核心与以政治营销为核心的基本政治传播运行模式。以政治宣传为核心的政治传播,政治基于威权,传播关系基于"主—客"二分;以政治沟通为核心的政治传播,政治基于民主,传播关系基于"主体间性";以政治营销为核心的政治传播,政治基于竞争,传播关系基于"主—客"二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政治宣传 政治沟通 政治营销
下载PDF
文件制度:政治沟通的过程与功能 被引量:60
2
作者 谢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6期15-23,共9页
文件制度是当代中国政治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于更好地理解政治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作为政治沟通的一个基本通道,文件制度不仅传递信息、发布行政指令,它还具有政治统治、政治转换与政治执行的功能。本文从文件制度的... 文件制度是当代中国政治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于更好地理解政治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作为政治沟通的一个基本通道,文件制度不仅传递信息、发布行政指令,它还具有政治统治、政治转换与政治执行的功能。本文从文件制度的基本特质入手,在对文件形成的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重点探讨文件制度的沟通功能及其沟通偏差问题。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政治过程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件制度 政治沟通 当代中国政治
下载PDF
政治沟通视野下的媒体融合——核心议题、价值取向与传播特征 被引量:48
3
作者 朱春阳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16,共8页
政治沟通的演化和信息传播的现实格局具有一定的关系。通过政治沟通视角来看执政党的信息传播行业发展政策会有利于我们窥及政策内在的逻辑。本文认为,当前媒介融合政策的推出,主要着力于重塑传统媒体话语权,强调媒体在国家治理过程中... 政治沟通的演化和信息传播的现实格局具有一定的关系。通过政治沟通视角来看执政党的信息传播行业发展政策会有利于我们窥及政策内在的逻辑。本文认为,当前媒介融合政策的推出,主要着力于重塑传统媒体话语权,强调媒体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沟通政府与多社会治理主体的新价值,并拓展公众政治参与机会。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政治沟通因此具备了不同于之前的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沟通 媒介融合 核心议题 价值取向 传播特征
原文传递
论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的基本特征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被引量:41
4
作者 俞可平 《政治学研究》 1988年第3期11-19,共9页
正如当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学家所说,政治沟通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作用恰象血液流动之一于生命有机体。政治沟通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决策的科学化和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政治沟通在政治生活中的这种重要作用决定了政治沟通体制的改革必然是政... 正如当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学家所说,政治沟通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作用恰象血液流动之一于生命有机体。政治沟通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决策的科学化和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政治沟通在政治生活中的这种重要作用决定了政治沟通体制的改革必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政治科学的角度看,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协商对话问题就是一个政治沟通问题。本文试图借用系统科学的概念来分析我国现行政治沟通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弊端,并在此基础上就改革我国现行政治沟通体制提出一些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沟通 信息系统 信息传送 政治信息 单通道 传送信息 决策机关 信息体制 沟通渠道 传送系统
原文传递
政治传播、政治沟通与民主治理 被引量:37
5
作者 俞可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3-74,共2页
政治传播的英文是"political communication",这个英文翻译成中文有三个词,首先翻译为"政治沟通",第二个翻译为"政治交往",还有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政治传播"。如今"政治传播"成为热门话题。在政治学中,它有两个含义,一个是... 政治传播的英文是"political communication",这个英文翻译成中文有三个词,首先翻译为"政治沟通",第二个翻译为"政治交往",还有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政治传播"。如今"政治传播"成为热门话题。在政治学中,它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大众传播学意义上的政治沟通,也就是本次会议讨论的内容,包括政治信息的传播、民意的形成、舆论的导向、政治态度的变迁等等;另外一个就是信息论和控制论意义上的政治沟通,它主要讲的是,把国家当成一个政治系统,在这个政治系统里面政治信息是怎么流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政治沟通 民主治理 英文翻译 政治信息 政治系统 大众传播学 政治交往
下载PDF
参与-回应模型:网络参与下政府决策回应的一个分析模型——以公共工程项目为例 被引量:33
6
作者 翁士洪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2014年第5期109-130,191,共23页
论文从政治沟通中参与和回应的角度提出一个分析模型,用以解释网络参与环境下政府决策回应的行为逻辑、行为模式,以及不同环节、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制度逻辑。并通过以公共工程项目为例的实证分析进行模型验证。研究表明,以网络民意... 论文从政治沟通中参与和回应的角度提出一个分析模型,用以解释网络参与环境下政府决策回应的行为逻辑、行为模式,以及不同环节、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制度逻辑。并通过以公共工程项目为例的实证分析进行模型验证。研究表明,以网络民意先发、政府被动回应、网民与政府互动不平衡为主要特征的被动回应模式是当代中国在网络参与背景下公共工程项目领域中的主要模式,沟通机制是对其解释的关键因素。论文提出的"参与-回应模型"有助于提高研究政府决策和政府行为的分析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 - 回应模型 网络参与 政府决策 政治沟通 公共工程项目
下载PDF
政治沟通的制度调适——基于“澎湃新闻”“上海发布”“上海网信办”的考量 被引量:32
7
作者 张涛甫 徐亦舒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9-146,共8页
新媒体改写中国传播格局,为应对政治传播失灵,中国政治沟通体系在多个维度展开制度调适。本文重点考量了"澎湃新闻""上海发布"以及"上海网信办"所展示的政治沟通体系制度调适的"上海经验"。研... 新媒体改写中国传播格局,为应对政治传播失灵,中国政治沟通体系在多个维度展开制度调适。本文重点考量了"澎湃新闻""上海发布"以及"上海网信办"所展示的政治沟通体系制度调适的"上海经验"。研究发现,以"澎湃新闻"为代表的"党媒"在"媒体融合"战略指导下完成新媒体转型,在传播形态、话语模式等方面进行传播调适,创造出政府与公众间新型政治沟通关系;以"上海发布"为代表的政务微信,展示了政府机构直接接入社交媒体的创新尝试,形成公共服务的媒体矩阵,重新配置政治时间与工作模式,推进了可沟通政府的建构;以"上海网信办"为代表的互联网治理机构的制度创新,对原有政府组织协作关系进行重组,推进新型治理逻辑的调适。以上实践展示新传播格局下政治沟通体系的制度调适,有效回应了公众关心,增进了政治认同,以及政权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沟通 制度调适 新型主流媒体
下载PDF
政治沟通在政治认同与国家稳定关系中的作用——基于6159名中国被试的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郑建君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103,共18页
为探讨中国公民政治认同的现状、特征及政治沟通在政治认同对国家稳定影响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上海、重庆、吉林、广东、福建、湖南、山西、新疆、四川和青海等10个省份获得有效数据6159份。通过对6159份有效数据... 为探讨中国公民政治认同的现状、特征及政治沟通在政治认同对国家稳定影响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上海、重庆、吉林、广东、福建、湖南、山西、新疆、四川和青海等10个省份获得有效数据6159份。通过对6159份有效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公民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政治认同;不同代际被试的政治认同表现差异显著,随着代际更替变化,其政治认同的得分出现明显回落的趋势;同时,公民月可支配收入水平在其社会身份特征(户籍类型)对政治认同差异的影响关系中,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在控制性别、所处区域、年龄、受教育程度、户籍、职业类型、月可支配收入等背景变量后,政治认同对国家稳定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政治沟通表现出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是政治认同对国家稳定发生作用的"联动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认同 政治沟通 国家稳定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政治参与、政治沟通对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机制的性别差异——基于6159份中国公民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郑建君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4-171,共8页
通过对6 159名中国公民进行调查,考察了政治沟通在政治参与和公共服务满意度关系中调节作用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政治参与对公共服务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政治沟通显著调节着政治参与和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关系。(2)政治沟通在... 通过对6 159名中国公民进行调查,考察了政治沟通在政治参与和公共服务满意度关系中调节作用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政治参与对公共服务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政治沟通显著调节着政治参与和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关系。(2)政治沟通在调节政治参与和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关系时,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即政治沟通状况的提升,并未显著增强政治参与对女性公民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正向影响,但可以显著地增强政治参与对男性公民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政治沟通 公共服务满意度 调节作用 性别差异
原文传递
“沟通式”治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政府回应逻辑研究——基于40个突发事件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李明 曹海军 《电子政务》 CSSCI 2020年第6期32-40,共9页
政府的有效回应是治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重要举措,分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影响因素,探究政府的舆情回应逻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政治沟通理论,分别从事件类型、沟通主体、沟通渠道与信息反馈四个因素提炼解释变量,通过模糊定性比较... 政府的有效回应是治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重要举措,分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影响因素,探究政府的舆情回应逻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政治沟通理论,分别从事件类型、沟通主体、沟通渠道与信息反馈四个因素提炼解释变量,通过模糊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近些年发生的40起突发事件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得到三条典型路径。研究发现,信息发送者的客观性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产生与回应具有重要影响,信息接收者的正反馈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回应与治理中起到关键作用,沟通渠道的多元畅通是提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回应效果的重要条件,并据此得出政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沟通 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 政府回应 舆情治理
原文传递
高度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建设 被引量:20
11
作者 傅安洲 阮一帆 王兴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8-20,共3页
改进和加强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和加强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建设,是加强和改进社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基层政治沟通和政治疏导机制的迫切需要;是有效解决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丰富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改进和加强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和加强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建设,是加强和改进社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基层政治沟通和政治疏导机制的迫切需要;是有效解决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丰富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迫切需要;是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适应性和有效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资源 体系建设 高度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市场经济体制 发展不平衡 疏导机制 政治沟通 运行机制 领导体制 有效解 社会性 适应性
下载PDF
政治传播视野中的官员直播带货 被引量:23
12
作者 赵佩华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7-39,共3页
近年来,直播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关注热点,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地方党政官员通过网络直播推销本地特色商品,引发学界业界关注。官员直播带货本质上是政治传播行为,彰显地方政府治理方式的创新、治理水平的进步和政治传播的... 近年来,直播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关注热点,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地方党政官员通过网络直播推销本地特色商品,引发学界业界关注。官员直播带货本质上是政治传播行为,彰显地方政府治理方式的创新、治理水平的进步和政治传播的升级。官员直播带货要注意防范法律和舆论的风险,遵循政治传播规律,进一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传播理念、丰富传播内涵、完善传播体系、纳入制度轨道、提升传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政治沟通 网络传播 网络直播 官员直播
下载PDF
政治沟通:社会转型期政治合法性资源重构的重要视角 被引量:17
13
作者 向加吾 许屹山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2期50-52,共3页
合法性是现代政治体系赖以存在并维持长久生命力的基石,政治沟通是当代政治体系合法性资源重构的一个重要视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沟通水平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通过推进政治沟通的制度建设,拓宽沟通通... 合法性是现代政治体系赖以存在并维持长久生命力的基石,政治沟通是当代政治体系合法性资源重构的一个重要视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沟通水平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通过推进政治沟通的制度建设,拓宽沟通通道,畅通沟通信息,增加政治沟通的文化内涵,可完善当代中国的政治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政治合法性 政治沟通
下载PDF
新时期政治沟通论略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添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52,共3页
政治沟通是科学决策的前提之一,对政治稳定具有保障作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政治沟通体系,但也有某些不足。我们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拓宽政治沟通渠道,明确政治沟通主体的地位,增强可操作性及自我矫正能力,增加政治沟通的文... 政治沟通是科学决策的前提之一,对政治稳定具有保障作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政治沟通体系,但也有某些不足。我们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拓宽政治沟通渠道,明确政治沟通主体的地位,增强可操作性及自我矫正能力,增加政治沟通的文化内涵,建构有效、完善的政治沟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政治沟通 政治文明
下载PDF
试论政治沟通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景玉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第2期108-115,共8页
政治沟通是现代民主社会的主要标志,是政府与普通民众进行交流与互动的桥梁和纽带。政治沟通是一个促进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其目的是达到政治协调甚至是双赢,其主体必须至少有一方掌握政治资源,而且要借助一定的沟通平台和媒介,要求有妥... 政治沟通是现代民主社会的主要标志,是政府与普通民众进行交流与互动的桥梁和纽带。政治沟通是一个促进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其目的是达到政治协调甚至是双赢,其主体必须至少有一方掌握政治资源,而且要借助一定的沟通平台和媒介,要求有妥协和中庸的政治文化底蕴。政治沟通具有政治社会化、社会控制、政治整合、政治民主、化解社会政治冲突等功能。政治沟通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起到传播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增加政治统治权威、及时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制度化建设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沟通 政治系统 政治互动 社会控制 政治整合
下载PDF
政治沟通与民主政治建设 被引量:11
16
作者 俞可平 《社会主义研究》 1988年第2期19-22,共4页
在政治学说史上,自从柏拉图提出对话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后,政治学家就极为重视对政治沟通问题的研究。在当代,以卡尔·多伊奇为代表的政治分析家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的原理分析政治沟通,使政治沟通分析成了政治研究的一条新途径。... 在政治学说史上,自从柏拉图提出对话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后,政治学家就极为重视对政治沟通问题的研究。在当代,以卡尔·多伊奇为代表的政治分析家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的原理分析政治沟通,使政治沟通分析成了政治研究的一条新途径。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正式提出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后,我国政治学界对政治沟通也开始予以重视。抽象地说,政治沟通就是政治信息的流通。由于政治信息的内容极其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沟通 民主政治建设 政治信息 政治生活 政治 共产党 协商对话 政治研究 政治报告 政府当局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的政治参与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0年CGSS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董亭月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89,80,共10页
不可逆转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人口统计学现象,它还对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利用2010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调查数据,对中国老年人的政治参与行为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政治领域老年群体的参与现状与... 不可逆转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人口统计学现象,它还对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利用2010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调查数据,对中国老年人的政治参与行为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政治领域老年群体的参与现状与影响。老年人正在通过以投票为主,政治沟通与工作等为辅的多元政治参与行为,主动参与到社会政治活动中。2010年中国老年人的基层选举投票参与率达到57.2%,包括以关注时事和讨论时事为主的政治沟通、参与基层治理的政治工作以及上访、游行等政治抗议在内的其他政治参与行为的参与率达到49.7%,其中政治抗议行为参与率低于3%。Logistic回归统计结果验证了人口、社会、经济及政治心理因素对老年人政治参与的影响,男性、受教育程度高、经常阅读报纸杂志、政治面貌是党员、团员或民主党派、且具有更高外在政治效能感的老年人更有可能参与投票和其他政治参与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的政治参与 投票参与 有序政治参与 政治沟通 政治抗议
下载PDF
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政治沟通模型、特征、问题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18
18
作者 许一飞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21,共5页
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政治沟通是一个政治沟通过程的两个方面。网络民意的急需在回应,政府回应是政治沟通的关键环节;政治沟通的关键在信息,信息准确对称是政府回应的必备前提;网络民意的主体在公民,公民认同是政府回应的成功标志;网络民... 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政治沟通是一个政治沟通过程的两个方面。网络民意的急需在回应,政府回应是政治沟通的关键环节;政治沟通的关键在信息,信息准确对称是政府回应的必备前提;网络民意的主体在公民,公民认同是政府回应的成功标志;网络民意的核心在利益,利益诉求是政府回应的切入端口;网络民意的媒介在网络,网络渠道是政治沟通的物质前提。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政治沟通存在以下问题:回应力不足阻断沟通回路,信息不完备影响沟通实效,主体差异性导致目标错位,渠道不畅通造成沟通受阻。应对这些状况,就要做到:以满足利益诉求为重点,积极回应网络民意;以推进信息公开为突破,保障民众的知情权;以消除主体差异为契机,努力达成民意共识;以畅通沟通渠道为基础,保障民众的表达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回应 网络民意 政治沟通 模型 特征 问题 路径选择
原文传递
融媒十年考: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逻辑转换与汇流 被引量:14
19
作者 曾培伦 朱春阳 《新闻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22,共11页
早在上世纪末,由数字技术革命所带来的跨媒介融合实践就已在全球广泛开展,但2014年却被我国各界公认为“中国媒体融合元年”。这一共识的背后不仅有顶层设计的安排,更有来自中国社会转型变迁的深层驱动。本文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出发,... 早在上世纪末,由数字技术革命所带来的跨媒介融合实践就已在全球广泛开展,但2014年却被我国各界公认为“中国媒体融合元年”。这一共识的背后不仅有顶层设计的安排,更有来自中国社会转型变迁的深层驱动。本文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出发,考察2014年这一制度变迁“关键节点”背后技术、市场与政治三重逻辑的转换,以及三者如何在政治沟通维度实现了汇流。研究还认为,2014年以来所产生的融合效果悖论,需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宏观目标下以重建公共传播体系、推动理性交往的方式予以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关键节点 政治沟通 现代化
原文传递
信息不对称对我国政治沟通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7
20
作者 侯琦 魏子扬 《理论前沿》 CSSCI 2004年第11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政治沟通 信息不对称 信息公开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