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0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对社会动员”到“由社会动员”——危机管理中的动员问题 被引量:83
1
作者 龙太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5,共9页
危机管理需要高效动员机制的支撑。相当长时期内政治动员成为我国危机管理的主要动员模式,这时的动员是一种“对社会动员”。“由社会动员”在危机管理中不仅必要,而且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代条件下,把政治动员作为危机管理动员... 危机管理需要高效动员机制的支撑。相当长时期内政治动员成为我国危机管理的主要动员模式,这时的动员是一种“对社会动员”。“由社会动员”在危机管理中不仅必要,而且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代条件下,把政治动员作为危机管理动员的主要模式,可能产生一些消极后果。随着共产党执政方略向依法治国的转变、社会的逐步成熟以及有限政府模式的确立,使得危机管理动员从政治动员为主的“对社会动员”模式走向以社会自主动员为主的“由社会动员”模式具有了必要性与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动员 政治动员 共产党执政 危机管理 依法治国 有限政府 内政 确立 从政 消极
下载PDF
组织嵌入与功能调适:执政党基层组织研究 被引量:61
2
作者 彭勃 邵春霞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40,共7页
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是独具特色的。由于组织禀赋和政治使命的要求,执政党运用基层组织嵌入社会的方式,获得强大的动员和组织力量。改革以来的社会变迁,为执政党的基层建党策略提出新的问题。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力,... 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是独具特色的。由于组织禀赋和政治使命的要求,执政党运用基层组织嵌入社会的方式,获得强大的动员和组织力量。改革以来的社会变迁,为执政党的基层建党策略提出新的问题。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力,需要培育和统筹发展多重政治功能,包括动员、组织、利益聚合与协调等。在各种利益冲突的复杂社会环境中,基层党组织应当着重发育利益协调功能。在利益协调中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基层组织活力,为执政党谋求政治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 基层党建 组织嵌入 政治动员
原文传递
社会教育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 被引量:45
3
作者 黄正林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7-55,65,共10页
社会教育是抗战时期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其目标是在实现扫盲教育的同时,对民众灌输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及中共所主张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激励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其终极目的是要民众对中共政权以及各项政策... 社会教育是抗战时期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其目标是在实现扫盲教育的同时,对民众灌输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及中共所主张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激励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其终极目的是要民众对中共政权以及各项政策的最大限度的认可。因此,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教育既是群众性的扫盲运动,又是中共在根据地进行的一场全面的政治动员,而后者显得更突出、更重要。民众在接受社会教育的过程中,逐步接受了中共政权为他们设计的政治行为模式、生产组织模式、社会组织和生活模式等,民众也逐渐脱离了旧权威的势力范围。因此,社会教育提高了民众和中共政权之间的亲和力,使中共逐步实现了对根据地乡村社会资源的全面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 社会教育 政治动员
下载PDF
政治动员的行动逻辑——一个概念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48
4
作者 孔繁斌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79-84,共6页
政治动员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一种方式,以其独有的功能效应和运作魅力而持续吸引政治科学的关注。但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政治动员研究观念、方法滞后,解释不了基本问题和现实的变化,需要拓展新的研究空间。两个视角的深入应当成为研究前... 政治动员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一种方式,以其独有的功能效应和运作魅力而持续吸引政治科学的关注。但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政治动员研究观念、方法滞后,解释不了基本问题和现实的变化,需要拓展新的研究空间。两个视角的深入应当成为研究前沿:政治动员的研究需要在界划各种类型基础上,注重分析动员过程中集体行动形成的隐秘机制———动员议题建构和公众聚合认同,以求取一般化理论知识;面对威权政体下政治动员往往带来“崇高的紧张”的结局、自由民主政体下竞选动员走向“失衡的承诺”的普遍化的现实,政治动员怎样克服“身份———功能”危机,以适应现代社会治理模式公共管理转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动员 行动逻辑 议题建构 认同聚合
下载PDF
运动式治理:基于国内研究文献的述评 被引量:49
5
作者 黄科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7-112,共6页
对运动式治理现象研究的深入需要有清晰的概念、类型、原因和问题意识作为支撑。本文立足于国内文献,试图厘清众说纷纭的运动式治理内涵,探寻一种有效的研究框架,探讨运动式治理的可能分类、形成原因以及其广受批判和质疑背后的深层逻辑... 对运动式治理现象研究的深入需要有清晰的概念、类型、原因和问题意识作为支撑。本文立足于国内文献,试图厘清众说纷纭的运动式治理内涵,探寻一种有效的研究框架,探讨运动式治理的可能分类、形成原因以及其广受批判和质疑背后的深层逻辑,在此基础上力求勾勒出运动式治理的边界,为该议题的规范化和深入化作知识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式治理 政治动员 集体行动
原文传递
论我国改革过程中的政治参与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3-29,共7页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为了争取、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参与社会政治过程,以直接、间接的方式去影响政治决策的行为。政治参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投票选举、法案讨论、公民信访、举报等等,都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公民政治参与的目在于...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为了争取、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参与社会政治过程,以直接、间接的方式去影响政治决策的行为。政治参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投票选举、法案讨论、公民信访、举报等等,都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公民政治参与的目在于影响政治决策。我国实行改革以来,公民的政治参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且对我国的政治运行乃至整个改革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对这样一种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过程作简单的价值判断是不科学的和有害无益的。我国改革中的政治参与所产生的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参与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要求对改革中的政治参与进行深入地研究。这对于加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保持和加强政治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政治参与 改革过程 政治决策 利益群体 利益要求 民主政治建设 人民代表 利益表达 社会政治 政治动员
下载PDF
政治动员与社会革命背景下的现代国家构建——基于中国经验的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李斌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9,共7页
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历经挫折,唯在社会革命的背景下方才获得成功,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革命中运用了一种特殊的权力技术即政治动员,其对现代国家构建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动作用。革命战争阶段,中国共产党凭借由政治动员... 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历经挫折,唯在社会革命的背景下方才获得成功,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革命中运用了一种特殊的权力技术即政治动员,其对现代国家构建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动作用。革命战争阶段,中国共产党凭借由政治动员所赢取的资源优势和社会支持,战胜了旧政权统治者、各路地方军阀以及外国干涉势力,建立起主权独立的中央集权型国家;革命完成阶段,政治动员又继续在国家主权统一性与独立性的巩固、国家基础性权力的强化、民众政治要求的有效因应等主题上为现代国家建构的发展和深化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动员 社会革命 现代国家构建
下载PDF
政治动员及其历史嬗变:权力技术的视角 被引量:32
8
作者 李斌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1-76,共6页
政治动员是一种特殊的权力技术,动员主体主要通过宣传劝导的方式,引导动员客体接受和认同动员主体的权威,并在动员客体间构建相互联系的人际网络,促使其展开特定旨向的集体行动。建国以前,政治动员即已被中国共产党用于推动社会革命,成... 政治动员是一种特殊的权力技术,动员主体主要通过宣传劝导的方式,引导动员客体接受和认同动员主体的权威,并在动员客体间构建相互联系的人际网络,促使其展开特定旨向的集体行动。建国以前,政治动员即已被中国共产党用于推动社会革命,成功地动员了广大民众参与革命,而在建国之后又成为党和国家改造、控制和管理社会的重要工具。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治动员虽有相似的构成要素,但地位作用、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却又存在明显区别,并对国家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差异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动员 权力技术 社会革命 国家建设
下载PDF
简论“政治动员”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征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12,30,共4页
政治动员是政治生活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政治动员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的生动体现。本文界定了政治动员概念,指出政治动员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典型的国家性、广泛的社会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特征,分析了政... 政治动员是政治生活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政治动员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的生动体现。本文界定了政治动员概念,指出政治动员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典型的国家性、广泛的社会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特征,分析了政治动员整合社会力量的功能、促进社会民众政治参与的功能、调适社会心理的功能和维持政治稳定的功能,并提出了进行政治动员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动员 政治参与 阶级性
下载PDF
社会动员与政治动员: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与内在逻辑 被引量:28
10
作者 高万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102,共12页
内生动员和外部动员是当前推动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两种主要方式,遵循两套不同的实践逻辑。内生动员本质是一种社会动员,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村庄具有较强的公共性生产能力,新乡贤是被村庄社会吸纳的民间权威,能利用自身的权威推动村... 内生动员和外部动员是当前推动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两种主要方式,遵循两套不同的实践逻辑。内生动员本质是一种社会动员,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村庄具有较强的公共性生产能力,新乡贤是被村庄社会吸纳的民间权威,能利用自身的权威推动村民开展自主建设。外部动员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动员,新乡贤是经过地方政府和村庄双重吸纳的社会权威,遵循乡村发展的“大公”逻辑,能利用自身权威身份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建设。这两种路径都能有效推动乡村振兴,但其内在逻辑和发挥作用的基础不一样,为不同地区寻找合适的新乡贤参与路径提供了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贤 公共性 社会动员 政治动员
下载PDF
社会组织促进居民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吴结兵 沈台凤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8-66,共9页
本文从居民投票行为这一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我国社会组织发展问题。论文综合评估了社会组织对居民投票行为的影响,对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城镇居民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组织对居民主动投票和被动投票行为均有着显著正向的影响,... 本文从居民投票行为这一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我国社会组织发展问题。论文综合评估了社会组织对居民投票行为的影响,对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城镇居民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组织对居民主动投票和被动投票行为均有着显著正向的影响,但相比较于被动投票,社会组织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居民的主动投票行为,这反映出相比较于国家的政治动员,社会组织在对居民投票行为的影响中更多地发挥了增强政治意识的功能,居民投票行为也更大程度上体现了居民自身真实意愿的表达。从这一点出发,论文讨论了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在促进基层民主建设、拓展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以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中的积极作用,进而从居民个体层面解析了社会组织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居民投票 政治意识 政治动员 政治现代化
原文传递
政治动员: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杨建中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3年第1期67-68,共2页
政治动员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 ,创造了民众政治动员的奇迹 ,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政治热情。中国共产党根据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 ,提出了不同的政治动员口号 ,调动了广大民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为取... 政治动员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 ,创造了民众政治动员的奇迹 ,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政治热情。中国共产党根据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 ,提出了不同的政治动员口号 ,调动了广大民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为取得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奠定了强大的群众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治优势 政治动员 历史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下载PDF
论网络政治动员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雷 刘曙光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45-149,共5页
国家、社会团体或个人为达到特定政治目的利用网络技术平台进行的网络政治动员,具有迅速快捷、影响范围全球化、政府控制困难等特征。网络政治动员既能促进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效度,也对国家的政治稳定构成了威胁,并为一国干涉他... 国家、社会团体或个人为达到特定政治目的利用网络技术平台进行的网络政治动员,具有迅速快捷、影响范围全球化、政府控制困难等特征。网络政治动员既能促进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效度,也对国家的政治稳定构成了威胁,并为一国干涉他国内政提供了最便捷的政治传播技术平台。国家一方面要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民主政治的充分参与性,积极回应网民合理的政治诉求,引领积极的网络政治动员;同时也要采取积极的"制动"措施,依法采取有效措施果断瓦解破坏性和颠覆性的网络政治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政治动员 网络政治参与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税 被引量:18
14
作者 黄正林 文月琴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65,共32页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向农民征收农业收益税的内容主要是征收救国公粮,救国公粮是抗战时期根据地居民的一项主要负担。从法理上看,救国公粮的征收标准以统一累进为原则,但在实际征收过程中这一原则并不起作用,即救国公粮征收主要依靠...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向农民征收农业收益税的内容主要是征收救国公粮,救国公粮是抗战时期根据地居民的一项主要负担。从法理上看,救国公粮的征收标准以统一累进为原则,但在实际征收过程中这一原则并不起作用,即救国公粮征收主要依靠政治动员来完成。皖南事变前,一些基层干部为了超额完成公粮任务,曾侵害了部分农民的利益,使农民对交纳救国公粮一度产生了抵触情绪。皖南事变后,一方面,边区不断地修正公粮征收条例,改革征收办法,使各阶层的负担趋于公平合理。另一方面,为了彻底解决救国公粮征收中的一些弊端,从1943年开始边区试行农业统一累进税,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没有在边区完全推行开来。农业税的征收是一个与农民负担休戚相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抗战时期 农业税 抗日战争时期 皖南事变 统一累进税 1943年 农业收益 征收标准 征收过程 政治动员 基层干部 抵触情绪 征收办法 公平合理 农民负担 公粮 根据地
原文传递
试论国庆纪念的社会功能--以新中国国庆纪念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2
15
作者 陈金龙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14,共1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每逢国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通过举行庆祝大会与集会、组织阅兵与群众游行、发表纪念文章与社论、出版纪念特刊或专刊、举办展览等形式,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借助国庆纪念,塑造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每逢国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通过举行庆祝大会与集会、组织阅兵与群众游行、发表纪念文章与社论、出版纪念特刊或专刊、举办展览等形式,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借助国庆纪念,塑造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形象,增进了国家认同;通过对新中国发展程度的估价、发展目标的定位、发展路径的选择,有效实施了政治动员;通过回顾新中国发展历程,诠释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通过申明外交方针、邀请外宾参加庆典、向兄弟党和政府表达谢意等,促进了国际关系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国庆纪念 社会功能 国家形象 政治动员
原文传递
公共危机中政治动员运行机制研究——基于2015年以来38个重大公共危机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钟爽 朱侃 王清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9-96,189-190,共20页
深入探究和解析公共危机中动员体系的建构与运行过程,是优化我国危机动员模式和提高我国应急能力的重要前提。在系统收集2015年以来38个公共危机案例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提取和凝练了公共危机中政治动员运行机制... 深入探究和解析公共危机中动员体系的建构与运行过程,是优化我国危机动员模式和提高我国应急能力的重要前提。在系统收集2015年以来38个公共危机案例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提取和凝练了公共危机中政治动员运行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应急目标、组织建设、动员执行以及政绩考核构成公共危机中政治动员的整体框架,这些要素分别扮演着指明方向、赋予内生动力、搭建落地平台以及强化执行压力的作用;四者间互动的内在机理与我国党政关系高度契合,使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中具备强大政治动员能力。未来政府应加快政治动员应急法治体系的建设,将政治动员纳入重大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序列,同时应在顶层设计上将城市群纳入应急管理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危机 政治动员 运行机制 应急效能 应急管理
原文传递
想象的报复:西方政治学视野中的“怨恨”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海洲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47,共10页
"怨恨"是现代西方社会所有紧张态势中一个如影随形的主题,它不仅是可供分析和考察的根源性现象,本身更是具有强大解释力的理论路径。源于价值差异的怨恨不仅会导致价值冲突、拒斥价值认同,更为重要的是会以各种具有威胁性甚... "怨恨"是现代西方社会所有紧张态势中一个如影随形的主题,它不仅是可供分析和考察的根源性现象,本身更是具有强大解释力的理论路径。源于价值差异的怨恨不仅会导致价值冲突、拒斥价值认同,更为重要的是会以各种具有威胁性甚至破坏性的方式寻求自身价值的确定与承认。因此毋庸置疑的是,在一个价值多元化与政治民主化得到普遍认同的政治生活中,这种怨恨的积聚和表达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及得到明晰的认识,并努力寻求克制怨恨的有效途径,以积极应对危机、减免伤害。这些不仅是西方政治学视野中怨恨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亦是西方社会政治生活中一直严肃对待和广泛探讨的重要课题,能够为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诸多冲突提供富有创见性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怨恨 价值生成 政治动员 宽容 共识
原文传递
中国政治发展:从运动中的民主到民主中的运动——一项对110次中国运动式治理的研究报告 被引量:19
18
作者 冯志峰 《甘肃理论学刊》 2010年第1期23-32,共10页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有独特的内在逻辑。由于特定国内外环境影响,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本质上可归结为"中国运动式治理",民主政治形态主要呈现为"运动中的民主"。中国运动式治理给民主政治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影响,体现...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有独特的内在逻辑。由于特定国内外环境影响,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本质上可归结为"中国运动式治理",民主政治形态主要呈现为"运动中的民主"。中国运动式治理给民主政治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影响,体现出民主进程的二律背反。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必然要求治理模式实现从"运动中的民主"到"民主中的运动"的转型。"民主中的运动"模式综合"运动式治理"和"制度式治理"的优点,实现了政府治理有效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是中国政治发展自然和自觉选择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治理 政治动员 运动式治理 制度式治理 政治发展
下载PDF
突发事件应对、政治动员与行政应急法治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晓磊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13,共4页
本文以突发事件的应对为研究的出发点,将突发事件应对分为"非法治模式"与"法治模式",两种模式表现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政治动员与行政应急法治两个方面。通过分析政治动员模式的内涵、有效性、价值及其弊端,笔者认... 本文以突发事件的应对为研究的出发点,将突发事件应对分为"非法治模式"与"法治模式",两种模式表现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政治动员与行政应急法治两个方面。通过分析政治动员模式的内涵、有效性、价值及其弊端,笔者认为政治动员在目前我国现阶段政治和法律的现状下有继续实施的必要性,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其弊端;在此基础上笔者分析了政治动员模式与行政应急法治相互结合的可能性,因为只有在行政应急法治的前提下才能避免政治动员的弊端,充分发挥政治动员的积极效果;最后笔者从利益诱导机制、政治动员能力、政治动员方式等方面就两者的结合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政治动员 行政应急法治
原文传递
网络政治动员的消极影响及治理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力锐 张雷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1-35,73,共6页
网络政治动员是政治动员主体为达到特定政治目的,通过发布具有政治煽动性的网络信息,在网络虚拟空间里对网民进行的政治鼓动、诱导、操纵。网络政治动员过程与动员性网络信息传播是同一过程。网络政治动员的消极作用主要在于网络政治动... 网络政治动员是政治动员主体为达到特定政治目的,通过发布具有政治煽动性的网络信息,在网络虚拟空间里对网民进行的政治鼓动、诱导、操纵。网络政治动员过程与动员性网络信息传播是同一过程。网络政治动员的消极作用主要在于网络政治动员导致了政治权力的转移,削弱了国家权威,冲击了政治稳定。应对和治理消极网络政治动员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网络政治反动员;治理的关键是割断网络政治动员虚拟转化的关节;治理的根本之计是重塑网络虚拟空间的国家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虚拟空间 政治动员 网络政治动员 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