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践社会学与市场转型过程分析 被引量:266
1
作者 孙立平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3-96,共14页
“市场转型理论”有四个特点 :第一 ,所关心的主要是正式组织和制度等结构性特征。第二 ,对于结构性特征的关注 ,主要是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的。第三 ,基本的理论视角是自上而下的。第四 ,布达佩斯学派所研究的市场转型国家 ,... “市场转型理论”有四个特点 :第一 ,所关心的主要是正式组织和制度等结构性特征。第二 ,对于结构性特征的关注 ,主要是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的。第三 ,基本的理论视角是自上而下的。第四 ,布达佩斯学派所研究的市场转型国家 ,主要是东欧 ,特别是中欧的匈牙利。在这些社会中 ,市场转型伴随着政体的断裂。本文以对中国市场转型的经验性研究为基础 ,提出一种“对市场转型实践过程的分析”的研究路径。这种研究路径强调面对市场转型的具体实践过程 ,通过对市场转型中的过程、机制、技术和逻辑的关注 ,来实现对市场转型的新的理解。这种路径在方法上更加重视深度的个案研究 ,并通过将“日常生活”看作是“上”“下”两种力量互动的舞台 ,来综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社会学 市场转型过程 实践逻辑 过程-事件分析 政治体制 权力 中国 意识形态 布达佩斯学派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分权——重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第五节 被引量:281
2
作者 苏力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2-55,共14页
基于新中国的社会时代背景 ,本文从实在宪法的视角讨论了当代中国政制架构中纵向———中央与地方———分权问题。本文的分析力求表明 ,影响当代中国高度中央集权的关键因素可能有两个 :国家统一与建国 ,以及革命政权的转型 ;进一步指... 基于新中国的社会时代背景 ,本文从实在宪法的视角讨论了当代中国政制架构中纵向———中央与地方———分权问题。本文的分析力求表明 ,影响当代中国高度中央集权的关键因素可能有两个 :国家统一与建国 ,以及革命政权的转型 ;进一步指出“两个积极性”作为一种非制度化的宪政策略在协调这一特定时空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政制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当代中国有必要基于中国政制的成功经验和基本格局进一步制度化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最后简单阐述了本文政制 (宪法 宪政 )研究进路的学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 中国 政治体制 中央集权 地方分权 制度化 宪法 宪政
原文传递
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政府善治 被引量:76
3
作者 俞可平 王颖 《中国改革》 2001年第6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公民社会 政治体制 治理 善治 中国 民间组织 民主建设
下载PDF
麦克米伦缺欠与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 被引量:80
4
作者 纪琼骁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11-118,共8页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范围内长期、共同存在的麦克米伦缺欠现象 ,其实质是一种市场失灵。解决这一难题 ,不可能在市场内部找到药方 ,只能通过政府这种看得见的手 ,组建致力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才是治本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 麦克米伦缺欠 中小企业 政策性融资 市场失灵 金融体制 政治体制
原文传递
论建设服务型政府:内涵及意义 被引量:64
5
作者 侯玉兰 《理论前沿》 CSSCI 2003年第23期16-17,共2页
服务型政府主要是针对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以计划指令和行政管制为主要手段的管理型政府模式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现代政府治理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对于我们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 行政管制 行政管理模式 行政管理体制 政治体制
原文传递
转变中的中国政治文化结构 被引量:93
6
作者 王沪宁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55-64,共10页
当代政治学受世界一体化进程的推动,日益认识到不同社会和不同民族文化差异的政治意义。自然障碍的逾越,人为藩篱的冲破,排外心理的消除,是文化因素走入政治科学殿堂的阶梯。本尼迪克特对日本文化的研究,可以视为这个进程的起步:人类社... 当代政治学受世界一体化进程的推动,日益认识到不同社会和不同民族文化差异的政治意义。自然障碍的逾越,人为藩篱的冲破,排外心理的消除,是文化因素走入政治科学殿堂的阶梯。本尼迪克特对日本文化的研究,可以视为这个进程的起步:人类社会必然会为自己的生活作出某种设计,它会赞成某些应付事态的方式和某些估量事态的方式,生活在那个社会中的人们把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视为整个世界的基础。今天,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政治生活不单单由诸如制度、体制、权力、规范等“硬件”构成,还有“软件”亦即潜在的或内在的命令,如价值、感情、心理、态度等。政治文化分析恰恰是适应人们的这种认识要求而生的。中国政治正处在变革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系统 中国社会 近代以来 政治生活 政治文化结构 政治意义 政治体制 政治 人类社会 社会生活
下载PDF
关于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102
7
作者 陈光中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5-117,共3页
2016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下文简称《试点决定》),标志着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正式启动。此次改革是反腐败体制的重大改革,也是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 2016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下文简称《试点决定》),标志着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正式启动。此次改革是反腐败体制的重大改革,也是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改革既创造性地传承了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优良传统,又借鉴了海外反腐败的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改革 监察体制 改革试点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 反腐败体制 古代监察制度 政治体制 有益经验
原文传递
党政关系规范化研究 被引量:79
8
作者 朱光磊 周振超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57,共7页
党政关系是中国政治的主要问题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文章认为,正确地调整党政关系,应遵循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遵循组织结构和组织管理的规律性,并通过法制化的途径来规范;规范党在政府中的作用。
关键词 党政关系 中国 政治体制 改革 中国共产党 民主政治
原文传递
盲人摸象:中国地方政府分析 被引量:84
9
作者 托尼.赛奇 邵明阳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6-104,共9页
中国的经济改革深深地改变了政治体制,最重要的后果是国家的结构化和国家内部权力的重新分配。这对地方政府的性质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直接描述财政状况开篇,回顾了对地方政府性质的不同分析,并引入政治承包制和地方社会结构两个变量... 中国的经济改革深深地改变了政治体制,最重要的后果是国家的结构化和国家内部权力的重新分配。这对地方政府的性质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直接描述财政状况开篇,回顾了对地方政府性质的不同分析,并引入政治承包制和地方社会结构两个变量,以解释此种变化及其产生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改革 政治体制 地方政府 政治承包制
下载PDF
论行政执法 被引量:71
10
作者 姜明安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1,共8页
行政从“管理”到“执法”的转变是我国二十多年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产物 ,是从几千年的人治逐步走向法治的标志。行政的“执法”性质和“依法”特征是由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发展目标所决定的。“行政执法”的实质是行... 行政从“管理”到“执法”的转变是我国二十多年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产物 ,是从几千年的人治逐步走向法治的标志。行政的“执法”性质和“依法”特征是由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发展目标所决定的。“行政执法”的实质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要有法律根据 ,受法律规范制约。行政执法改革不仅涉及执法方式、方法 ,而且涉及执法体制、范围、目标及执法主体与相对人的关系 ,是整个执法机制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执法机制 政治体制 执法方式 执法体制 执法主体 执法机制 行政管理 行政行为 行政体制
原文传递
十六国北朝的五德历运问题 被引量:70
11
作者 罗新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56,共10页
十六国北朝的绝大多数政权是由所谓“五胡”建立的 ,这些政权无一例外地在政治组织形式和意识形态建设方面 ,都极力模仿魏晋 ,而努力呈现出华夏风格与身份。在处理五德历运问题上 ,在如何把自己政权的属性与早已定型的历运学说相协调时 ... 十六国北朝的绝大多数政权是由所谓“五胡”建立的 ,这些政权无一例外地在政治组织形式和意识形态建设方面 ,都极力模仿魏晋 ,而努力呈现出华夏风格与身份。在处理五德历运问题上 ,在如何把自己政权的属性与早已定型的历运学说相协调时 ,各个政权先后表现出犹豫和矛盾的态度 ,反映了胡族统治者复杂的历史情感和部族背景。经过刘渊绍汉、刘曜绍晋、慕容燕及苻秦绍石赵、姚秦绍苻秦等历史过程 ,十六国历史成功地在破碎的北方建立起法统传递的新秩序。这为北魏直接承前秦准备了条件 ,因而北魏最初是以十六国的继承者身份而出现在德运次序中的。孝文帝改革 ,超越十六国 ,直接把北魏的历史与西晋接续起来 ,总结和结束了十六国历史 ,使北朝历史呈现出继承华夏正统的强劲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时期 北朝 历运学说 政治体制 五胡
原文传递
科举停废与近代乡村士子——以刘大鹏、朱峙三日记为视角的比较考察 被引量:64
12
作者 关晓红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4-99,共16页
清季捐纳保举滥行,造成正途入仕周期延长,使科举考试对乡村士子的吸引力大为降低。科举停废虽导致传统意义的“士”阶层消失,但多数旧学出身者通过各种渠道重新分化组合,直至清末民初仍然占据社会权势的重要位置。清廷虽为士子多方宽筹... 清季捐纳保举滥行,造成正途入仕周期延长,使科举考试对乡村士子的吸引力大为降低。科举停废虽导致传统意义的“士”阶层消失,但多数旧学出身者通过各种渠道重新分化组合,直至清末民初仍然占据社会权势的重要位置。清廷虽为士子多方宽筹出路,可是无法遏止中年士人文化心理的失衡及青年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刘大鹏和朱峙三两位乡村士子的日记,为考察科举停废对士子命运与乡村社会的实际影响提供了生动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鹏 朱峙三 中国 科举制度 乡村士子 政治体制 文化心理
原文传递
政治改革与中国国家建设 被引量:51
13
作者 郑永年 《战略与管理》 CSSCI 2001年第2期1-12,共12页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国有企业 政治改革 收人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机构 人事 政治体制 党政干部 国家建设
下载PDF
从党政关系的历史变迁看中国政治体制变革的阶段特征 被引量:54
14
作者 陈红太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6期79-89,共11页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 ,对建国以来党政关系的变革过程作了阶段性划分和特征分析。认为中国党政关系的变革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寓党于政”、“以党代政”、“党政分开”、“以党统政”四个不同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变化表明 ,中国党政关系的...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 ,对建国以来党政关系的变革过程作了阶段性划分和特征分析。认为中国党政关系的变革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寓党于政”、“以党代政”、“党政分开”、“以党统政”四个不同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变化表明 ,中国党政关系的变革过程 ,实质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变革过程 ,而这种变革过程从根本上决定中国的人民民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际落实与实际运做的性质。这种变革过程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同时也代表了中国政治体制变革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党政关系的阶段性变革还表明 ,中国政治体制的变革并不是以某种抽象的价值目标为动因的 ,而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依据党的执政经验或教训和应对当时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重大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作出的对策性选择。尤其是邓小平力主推行“党政分开”和江泽民 1 989年 6月主持党的工作以来 ,中国的党政关系和政治体制都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和具有转型性质的发展 ,中国的党政关系和政治体制进入了一个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政治体制 党政关系 共产党 执政方式 人民民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下载PDF
炫耀消费与身份焦虑 被引量:47
15
作者 魏红珊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90,共7页
关键词 身份焦虑 文化焦虑 思潮 揭示 话语 消费主义 意义系统 政治体制 社会 全球化
原文传递
增量政治改革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被引量:50
16
作者 俞可平 《公共管理学报》 2004年第1期8-14,共7页
分析了政治文明以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定义、要素和基本特征,指出增量政治改革或增量民主是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途径。着重论述了增量民主的概念、意义、内容、要点,以及通过增量民主所要达到的治理和善治目标。最后... 分析了政治文明以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定义、要素和基本特征,指出增量政治改革或增量民主是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途径。着重论述了增量民主的概念、意义、内容、要点,以及通过增量民主所要达到的治理和善治目标。最后,还试图建立起一套评估中国民主治理的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中国 社会主义 增量民主 民主治理 政治体制
下载PDF
国外国土规划的特点和新动向 被引量:43
17
作者 顾林生 《世界地理研究》 2003年第1期60-70,共11页
本文首先阐明国外国土规划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然后对欧盟、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的新世纪国土规划体系和制度改革的特点、新理念、发展趋势进行比较研究。最后 ,指出国外国土规划对中国国土规划的启示和中国新时期国土规划编制... 本文首先阐明国外国土规划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然后对欧盟、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的新世纪国土规划体系和制度改革的特点、新理念、发展趋势进行比较研究。最后 ,指出国外国土规划对中国国土规划的启示和中国新时期国土规划编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规划 外国 欧盟 日本 韩国 东南亚 制度 行政体制 政治体制
下载PDF
质疑“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关于乡村中国的两种思路 被引量:39
18
作者 潘维 《开放时代》 CSSCI 2004年第2期16-24,共9页
本文对“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流行内涵提出质疑,并在两个层次上讨论了改善乡镇政府的替代方案。作者认为,“海选”与农村基层政权的“合法性”没有必然联系,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海选”能解决中国农民的贫困问题;竭力鼓吹小农“个人”的... 本文对“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流行内涵提出质疑,并在两个层次上讨论了改善乡镇政府的替代方案。作者认为,“海选”与农村基层政权的“合法性”没有必然联系,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海选”能解决中国农民的贫困问题;竭力鼓吹小农“个人”的权力和权利,会伤害农村社区的团结,鼓励宗法关系和黑社会势力的复苏,激化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行政体制 改革 乡镇政府 “三农”问题 农村管理体制 乡镇政权 政治体制 公务员管理
原文传递
建国以来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模式的演变分析 被引量:41
19
作者 梁丽萍 邱尚琪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1-87,共7页
建国以来 ,与我国社会变革的步伐相适应 ,公民的政治参与模式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特征 ,建国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 ,公民的政治参与具有“革命型”和“动员型”的特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公民的政治参与逐渐向“建设型”和“自... 建国以来 ,与我国社会变革的步伐相适应 ,公民的政治参与模式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特征 ,建国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 ,公民的政治参与具有“革命型”和“动员型”的特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公民的政治参与逐渐向“建设型”和“自主型”参与模式转变。究其原因 ,政治主体意识的强弱是影响人们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 ,政治体制的集权程度是影响人们政治参与的关键因素 ,利益的分化则是影响人们政治参与的决定性因素。当前 ,特别要理性地认识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公民政治参与模式 政治主体意识 政治体制 民主政治 政治参与行为
原文传递
教育体制理论的新诠释 被引量:46
20
作者 孙绵涛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7-22,共6页
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相应的教育规范相结合,就形成了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的教育体制。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之所以必须结合而且有可能结合,不仅是因为教育机构只有与教育规范相结合才能得到... 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相应的教育规范相结合,就形成了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的教育体制。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之所以必须结合而且有可能结合,不仅是因为教育机构只有与教育规范相结合才能得到社会环境的认同和支持,而且教育机构的目的和功能主要是由教育规范来限定的,教育机构建立的过程也是教育规范形成的过程。对教育体制做出这种诠释,从理论上来说,不仅有助于澄清对教育体制的一些模糊认识,廓清教育理论中一些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丰富政策分析理论中政策內容分析的理论,而且对认识、分析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理论,以及组织或系统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实践上看,可以为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一种清晰、系统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规范 教育机构 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理论 政策内容 不同类型 诠释 政治体制 结合体 统一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