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1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网络政治谣言及其社会控制 被引量:102
1
作者 张雷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2-59,共8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政治传播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政治谣言也由于网络覆盖范围的全球性、传播方式的自由性而对国家政治稳定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引发社会振荡、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本文分析了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特征...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政治传播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政治谣言也由于网络覆盖范围的全球性、传播方式的自由性而对国家政治稳定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引发社会振荡、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本文分析了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特征及其社会危害,认为网络传播的大容量、离散性和无国界特性,以及国际、国内政治斗争的现实需要使其难以彻底根绝,国家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政治谣言对国家政治安全的严重危害,采取必要政治措施和技术手段对网络政治谣言传播加以有效控制,维护政治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谣言 政治传播 社会控制
原文传递
后真相时代政治传播的理论重建和路径重构 被引量:90
2
作者 史安斌 杨云康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4-70,共17页
本文以"后西方、后秩序、后真相"为时代背景,对网络化公共领域、极化、另类空间等近年来西方政治传播领域相继出现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作者认为,基于"现代主义"背景提出的诸如议程设置和公共领域等西方经... 本文以"后西方、后秩序、后真相"为时代背景,对网络化公共领域、极化、另类空间等近年来西方政治传播领域相继出现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作者认为,基于"现代主义"背景提出的诸如议程设置和公共领域等西方经典政治传播理论已不能解释带有后现代主义表征的、反民主、去中心化、碎片化的西方传播现象。政治传播学研究应关注基于"情感化真相"的另类空间,探索其信息传播和组织动员机制,以及其情感元素对向"情感挖掘"演进的民意调查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推动政治传播的"行省化",引入中国等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本土理论和在地经验,从而彻底破除西方中心论,从根本上推动政治传播的理论重建和路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后真相 公共领域 社交媒体 另类空间
原文传递
政治与传播的视界融合:政治传播研究五个基本理论问题辨析 被引量:77
3
作者 荆学民 施惠玲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22,共5页
本文对政治传播五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辨析。第一,要从政治学与传播学的"视界融合"的高度来界定和把握"政治传播"范畴。"政治"与"传播"二者有机结合构成元态的、完整的、独立的"政治传播&q... 本文对政治传播五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辨析。第一,要从政治学与传播学的"视界融合"的高度来界定和把握"政治传播"范畴。"政治"与"传播"二者有机结合构成元态的、完整的、独立的"政治传播"范畴;第二,政治传播共同的研究对象和领域没有形成,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没有建立,也没有自己特有的方法和方法论,因而,真正的政治传播学没有形成;第三,正确理解"政治社会化"与政治传播的关系。"政治社会化"的深刻本质,是试图通过"化"使整个社会"政治化",其"恶果"恰恰可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社会政治化";第四,造成政治传播中的所谓"富媒体,穷民主"现象,是严重夸大了新闻媒体的作用、政治"献媚"于新闻媒体的结果,是政治传播理论研究中"政治"与"媒体"本末倒置的恶果;第五,构建中国气派的政治传播理论,需要中国气派与全球视野的内在一致,西方化与本土化的有机融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良性互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适度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视界融合 中国气派
下载PDF
公众舆论、政治传播与互联网 被引量:60
4
作者 希瑟·萨维尼 张文镝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2004年第9期39-43,共5页
希瑟·萨维尼(Heather Savigny)在英刊<政治学>杂志2002年第22卷第1期发表文章,探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对公众舆论造成的影响.认为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党控制信息传播的范围、能力提出了挑战,为重塑政治和社会提... 希瑟·萨维尼(Heather Savigny)在英刊<政治学>杂志2002年第22卷第1期发表文章,探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对公众舆论造成的影响.认为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党控制信息传播的范围、能力提出了挑战,为重塑政治和社会提供了潜力,但互联网也存在局限,它并没有改变传统媒体控制公共舆论的局面,它所提供的只是一种"公共领域"的幻觉.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舆论 政治传播 互联网 信息传播 新闻报道
下载PDF
去科层化:互联网在中国政治传播中的功能再考察 被引量:69
5
作者 潘祥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43,156,共8页
由于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受到政治组织控制,中国的政治传播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科层的层级与链条过长,也使信息传播中的失真较为严重。互联网的出现使政治传播呈现出扁平化和非线性的特点。从政治传播的角度看,互联网的最大功能在... 由于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受到政治组织控制,中国的政治传播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科层的层级与链条过长,也使信息传播中的失真较为严重。互联网的出现使政治传播呈现出扁平化和非线性的特点。从政治传播的角度看,互联网的最大功能在于打破了政治传播的科层制,使得层级传播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去科层化"的互联网重构了政治科层体系中的信息沟通,减少了传播的层级,提高了系统内的透明度,为政治决策提供了较为真实的信息环境。去科层化的互联网也重构了政治体系内的权力关系,使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民意间的博弈格局发生一定变化。在中国的政治转型中,互联网对民主化的推动是通过"去科层化"的机制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科层化 互联网 政治传播 功能
下载PDF
政治传播的基本形态及运行模式 被引量:67
6
作者 荆学民 段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5,共8页
"政治即传播"与"传播即政治",这种深层理念要求从政治与传播"同一"的深度,来界定政治传播范畴、构建政治传播框架、规制政治传播研究。政治传播可划分为政治宣传、政治沟通与政治营销这三种基本形态。这... "政治即传播"与"传播即政治",这种深层理念要求从政治与传播"同一"的深度,来界定政治传播范畴、构建政治传播框架、规制政治传播研究。政治传播可划分为政治宣传、政治沟通与政治营销这三种基本形态。这三种基本形态在政治传播的历史和现实中,既有时间意义上的历史顺序关系;又有空间意义上的交织交融关系;当然,也有规范价值所诉求的逻辑升华关系。现实政治中,有以政治宣传为核心、以政治沟通为核心与以政治营销为核心的基本政治传播运行模式。以政治宣传为核心的政治传播,政治基于威权,传播关系基于"主—客"二分;以政治沟通为核心的政治传播,政治基于民主,传播关系基于"主体间性";以政治营销为核心的政治传播,政治基于竞争,传播关系基于"主—客"二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政治宣传 政治沟通 政治营销
下载PDF
网络时代“后真相”政治的动因、逻辑与应对 被引量:61
7
作者 庞金友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7-84,共8页
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分化,媒体垄断催生的恶性竞争,互联网技术革新带来的传播转型与社交平台导致的认知偏见,以及公民政治信任危机等因素,是"后真相"政治形成与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后真相"政治强调价值先于事实、真... 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分化,媒体垄断催生的恶性竞争,互联网技术革新带来的传播转型与社交平台导致的认知偏见,以及公民政治信任危机等因素,是"后真相"政治形成与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后真相"政治强调价值先于事实、真相让位于情感的秩序逻辑,在催生传统政治传播格局解体和新兴社交媒体生态成熟的同时,也加速了精英群体的溃退和"后政治心理"的初具雏形,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理性坍塌、信任异化、道德相对主义泛滥和"第三种现实"滋生等政治危机。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逻辑,可能需要建设共享、发展的利益格局,打造开放、有序的媒体环境,营造包容、规范的公共领域,保持谦逊、开放的政治心态,建构权威、共识的舆论话语,来应对网络时代"后真相"政治的挑战,破解其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 政治传播 政治心理 新媒体 共识
下载PDF
超越媒体视域: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政治传播学考察 被引量:59
8
作者 王智丽 张涛甫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共6页
作为中国政治传播基座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兼有政治和传媒双重属性的跨界问题。从政治传播学视角考量,因新媒体技术的深广影响,全面改写了传统传播权力格局,须基于新的政治传播逻辑对传统媒介结构进行系统改造,以重新理顺新时代语... 作为中国政治传播基座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兼有政治和传媒双重属性的跨界问题。从政治传播学视角考量,因新媒体技术的深广影响,全面改写了传统传播权力格局,须基于新的政治传播逻辑对传统媒介结构进行系统改造,以重新理顺新时代语境下的政治与媒介关系。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国家治理的"托底工程",也是中国基层治理结构的承重工程。全面改造县级媒体系统,须找准其功能定位,从根本上解决执政党政治传播体系"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县级融媒体中心能将执政党的意志、理念、政策下沉到基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中心 政治传播 合法性 国家治理
下载PDF
政治传播中的框架效应——国外研究现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57
9
作者 马得勇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70,126-127,共13页
本文对国外政治传播领域中广受关注的框架效应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文章首先对国外有关框架和框架效应的界定、框架类型的相关文献做了梳理,对西方学者关于框架与议程设置、启动、说服等相关概念的异同进行了述评,然后对框架效... 本文对国外政治传播领域中广受关注的框架效应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文章首先对国外有关框架和框架效应的界定、框架类型的相关文献做了梳理,对西方学者关于框架与议程设置、启动、说服等相关概念的异同进行了述评,然后对框架效应产生的心理机制、影响框架效应的因素、框架效应对民主的影响等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评析。文章指出,框架理论与议程设置理论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和重叠,但议程设置理论较少关注公众自身的特性以及在何种情境下媒体信息(或精英话语、政党倾向)会对舆论倾向产生作用,而这些方面恰好是框架研究的重点。文章还指出,框架的心理机制奠基于心理学的前景理论和社会学的信息简化理论。影响框架效应的因素可分为框架自身的特性、受众的特性和框架发生的具体情境三类。文章还介绍了西方学者关于框架效应对民主体制的挑战以及学者们对该问题的回应。在此基础上,文章就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评估,认为中国学界需要借鉴和学习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展开更多的以实证为基础的政治传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 框架效应 政治传播 公共舆论 议程设置
原文传递
探索中国政治传播的新境界 被引量:47
10
作者 荆学民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81,共8页
时代的进步,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给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带来的深刻变革,显现了既有政治传播的缺陷和不足,促使我们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把中国特色的政治传播提升到与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相匹配、与人类政治文明相融合的新境界。其动... 时代的进步,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给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带来的深刻变革,显现了既有政治传播的缺陷和不足,促使我们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把中国特色的政治传播提升到与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相匹配、与人类政治文明相融合的新境界。其动力在于:在人类新的政治秩序中宣示和交流中国特色政治文明;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内在契合的国内政治体制的运行;改变现有政治传播覆盖面缺漏和势能弱化的情势。"传播主体"从单一的政党主体到政党主体主导与社会主体补充;"传播内容"从高远的抽象政治议题到具体的民生政治话题;"传播机制"从强化的政治动员到常态的沟通反馈;"传播途径"从单一的组织、人际到组织、人际与新兴媒介的结合;"传播话语"从单纯的官方形态到官方形态与民间形态融合;"传播方法"从理性灌输到感性感染;"传播对象"从普通大众到特殊分众;"传播效果"从关注宏观获知到关注微观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政治文明 新境界
原文传递
从“学习强国”看媒体融合时代政治传播的新路径 被引量:47
11
作者 强月新 刘亚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9-33,共5页
在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媒体融合背景下,探索政治传播新路径、提升政治传播能力不仅是学界重点研究的理论话题,更是摆在国家面前的实践难题。2019年1月1日,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专注于政治理论的深耕和红... 在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媒体融合背景下,探索政治传播新路径、提升政治传播能力不仅是学界重点研究的理论话题,更是摆在国家面前的实践难题。2019年1月1日,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专注于政治理论的深耕和红色文化的传播,以深谙传播动力和流量逻辑的体系扛起政治传播的大旗,一经推出即缔造了现象级的传播盛况。研究从平台建设、社交互动、智能手段三个层面对该平台的运作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对其政治传播路径进行了实践观照。在此基础上,研究认为媒体融合时代政治传播新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平台化发展构筑新的政治传播窗口、社交化模式壮大主流舆论宣传阵地、智能化手段巩固民族国家价值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强国 媒体融合 政治传播
下载PDF
“广播下乡”:新中国农村广播70年 被引量:39
12
作者 潘祥辉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13,共10页
作为20世纪初发明的新式媒介,广播最早出现于城市,但大规模的"广播下乡”却是中国共产党的首创。不论规模、速度还是渗透力,1949年后中国的“广播下乡”都较苏联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的“广播下乡”广泛而深刻地... 作为20世纪初发明的新式媒介,广播最早出现于城市,但大规模的"广播下乡”却是中国共产党的首创。不论规模、速度还是渗透力,1949年后中国的“广播下乡”都较苏联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的“广播下乡”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了农村社会。通过农村广播网,党和国家的声音可以迅速地传达到田间地头,广大农民也因此被有机地整合进了1949年以来的国家政治议程。“广播下乡”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声音政治”时代,“声音”与“倾听”被如此广泛地应用于农村治理,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新中国农村广播的发展受到1949年以来政治经济形势变动的巨大影响,媒介技术的演进也深刻地改变了农村广播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下乡 广播下乡 农村广播事业 声音政治 媒介史 政治传播
下载PDF
政治传播、政治沟通与民主治理 被引量:37
13
作者 俞可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3-74,共2页
政治传播的英文是"political communication",这个英文翻译成中文有三个词,首先翻译为"政治沟通",第二个翻译为"政治交往",还有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政治传播"。如今"政治传播"成为热门话题。在政治学中,它有两个含义,一个是... 政治传播的英文是"political communication",这个英文翻译成中文有三个词,首先翻译为"政治沟通",第二个翻译为"政治交往",还有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政治传播"。如今"政治传播"成为热门话题。在政治学中,它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大众传播学意义上的政治沟通,也就是本次会议讨论的内容,包括政治信息的传播、民意的形成、舆论的导向、政治态度的变迁等等;另外一个就是信息论和控制论意义上的政治沟通,它主要讲的是,把国家当成一个政治系统,在这个政治系统里面政治信息是怎么流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政治沟通 民主治理 英文翻译 政治信息 政治系统 大众传播 政治交往
下载PDF
现代政治传播与新闻发布制度 被引量:25
14
作者 郎劲松 侯月娟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37,共4页
伴随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 ,现代政治传播的一些理念和方式已被接受和应用。本文借鉴西方政治传播学的相关理论 ,对我国的政治传播行为和新闻发布制度进行探讨 ,并对现代政治传播的内涵、表现形式以及我国新闻发布中存在的问题进... 伴随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 ,现代政治传播的一些理念和方式已被接受和应用。本文借鉴西方政治传播学的相关理论 ,对我国的政治传播行为和新闻发布制度进行探讨 ,并对现代政治传播的内涵、表现形式以及我国新闻发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探索中国政治传播走向成熟与规范之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新闻发布制度 中国 民主政治制度
下载PDF
“微博问政”的发展对策 被引量:38
15
作者 黎福羽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Z期25-26,共2页
"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的一种表现形式,即指不按传统的亲临现场方式,而是通过网络工具微博,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参政、处理政务等活动。2008年为网络问政元年,2009年网络问政热遍中国各地,2010年网络问政在全国各地劲刮新风。在... "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的一种表现形式,即指不按传统的亲临现场方式,而是通过网络工具微博,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参政、处理政务等活动。2008年为网络问政元年,2009年网络问政热遍中国各地,2010年网络问政在全国各地劲刮新风。在今年的"两会"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政 网络工具 中国各地 政府行政能力 政治传播 群体性事件 会微 新华视点 政府政策 网络技术
下载PDF
带有明显意识形态偏见的西方自由民主评价体系——以传播自由主义民主的几个指数为例 被引量:37
16
作者 杨光斌 释启鹏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61,共10页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许多标榜"科学"的研究其背后都有深刻的意识形态色彩,在当今知识界占据主流话语的自由主义民主也不例外。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事实上由"个人权利"和"党争民主"两个部分组成,这一理论在西...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许多标榜"科学"的研究其背后都有深刻的意识形态色彩,在当今知识界占据主流话语的自由主义民主也不例外。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事实上由"个人权利"和"党争民主"两个部分组成,这一理论在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科学化"浪潮下进而成了各式政治指数的指南,或者说各种"非政府组织"的指数传播的就是自由主义民主理论,其中流行最广的是"政体四"、"自由之家"指数和"经济学人民主指数"。但是,这种基于特定理论和制度标准而设定的所谓的"客观指数",往往与对象国的主观感受指数相去甚远。因此,基于这些指数而形成的各种研究,与其说是学术,不如说是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民主 政治传播 自由之家 经济学人 政体四
原文传递
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浅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刘东建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年第1期42-44,共3页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大众传媒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都日益增强。在我国,大众传媒要服从、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大局,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持。大众传媒具有学校教育难以比拟的优势,并且可以设...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大众传媒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都日益增强。在我国,大众传媒要服从、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大局,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持。大众传媒具有学校教育难以比拟的优势,并且可以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的议题,引导舆论。大众传媒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授受合一”的演练场而发挥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要把正确引导大众传媒的娱乐化倾向、增强其主流道德文化信息传递功能、提升“公信力”作为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媒 政治传播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浅论政治传播中的符号化过程 被引量:30
18
作者 许静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2004年第1期123-130,共8页
政治过程中随处可见传播的影响,而政治传播的起点则是政治现实的符号化。即一方面用若干符号、概念来概括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另一方面将这些符号化了的事物纳入一个明确的价值判断体系之中,从而在受众中形成清晰的统一认识、统一意志... 政治过程中随处可见传播的影响,而政治传播的起点则是政治现实的符号化。即一方面用若干符号、概念来概括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另一方面将这些符号化了的事物纳入一个明确的价值判断体系之中,从而在受众中形成清晰的统一认识、统一意志。谁掌握了定义政治现实的权力,谁便拥有了语话权,并在决策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关键词:政治传播、现实符号化、政治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符号化 传播 政治权力 政治口号 传播技巧
原文传递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路向 被引量:29
19
作者 何舟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36,共3页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中国大陆现在并没有西方传播学界那种集中于选举的政治传播研究领域,但从政治传播的广义上看,中国媒体在传播政治信息和与政治权利的共生关系上,扮演着十分积极的角色,而海内外对中国媒体在这个意义上的政治传播...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中国大陆现在并没有西方传播学界那种集中于选举的政治传播研究领域,但从政治传播的广义上看,中国媒体在传播政治信息和与政治权利的共生关系上,扮演着十分积极的角色,而海内外对中国媒体在这个意义上的政治传播研究又有一定程度的积累。我旨在讨论广义上的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路向;讨论的重点是国内外学者目前所做的研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如何能与西方传播学界在共同和近似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对话和研究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研究 中国政治 路向 西方传播 中国媒体 中国大陆 政治传播 共生关系
原文传递
国家极化与当代欧美民主政治危机 被引量:34
20
作者 庞金友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56,M0003,M0004,共15页
国家极化现象是当代欧美民主发展的最新趋势,是理解当前欧美政治危机的症结所在。国家极化是经济极化和政治极化的深度扩张,是社会极化和文化极化的双重累加,呈现简单而线性的演进逻辑与复合而显著的现实特征。在经济获益失衡、多元文... 国家极化现象是当代欧美民主发展的最新趋势,是理解当前欧美政治危机的症结所在。国家极化是经济极化和政治极化的深度扩张,是社会极化和文化极化的双重累加,呈现简单而线性的演进逻辑与复合而显著的现实特征。在经济获益失衡、多元文化主义受挫、公民价值观念扭转、政治传播转型以及政治版图洗牌与选民阵营重组等诸多因素的强势推动下,国家极化不断升级、愈演愈烈。国家极化内含强大的破坏力、解构力和重塑力,对欧美国内政治形势、国际关系格局和未来政治走向影响深远,尤以否决政体、极端政治、信任危机、“后真相政治”的出现以及全球秩序的重构最值得关注。国家极化现象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为未来政治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极化 经济极化 政治极化 政治传播 多元文化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