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汉至六朝时期丹阳郡政区变迁与区域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刚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1-101,共11页
丹阳郡在西汉至六朝之间的历史时期,逐步成为南方区域发展的中心地区。本文分两汉、六朝两个时期,从郡治迁移、辖县分布、郡县析置、户口增减、侨州郡县分布与设置等方面进行考察、辨析,基本釐清了丹阳郡的政区变迁与区域发展的主要情... 丹阳郡在西汉至六朝之间的历史时期,逐步成为南方区域发展的中心地区。本文分两汉、六朝两个时期,从郡治迁移、辖县分布、郡县析置、户口增减、侨州郡县分布与设置等方面进行考察、辨析,基本釐清了丹阳郡的政区变迁与区域发展的主要情况。研究表明:(1)自汉武帝时改置丹阳郡以来,郡治先徙宛陵、东汉末年再迁建业,从此历六朝不改,丹阳郡成为六朝时期的"京邑首郡";(2)六朝时期是丹阳郡区域发展的重要时期,辖区变动也最为剧烈;一方面,人口增多,新县、新郡的析置频繁,辖区面积逐步缩小;另一方面,北方侨民的两次大规模南迁,特别是东晋南朝以降,辖区内增置大量的侨州(郡、县),进一步促进了本区的区域开发与繁荣,丹阳郡的区域中心地位也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阳郡 西汉 六朝 政区变迁 区域发展
原文传递
古代云南与周边地区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方铁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0-137,共8页
古代云南与周边地区的关系,蕴含云南省政区的形成、云南与邻省的关系及云南与邻邦的关系等项内容。云南与周边地区构成相对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但云南省政区的形成、云南与周边地区关系的演变乃至基本定型,却主要是受政治、经济、社会... 古代云南与周边地区的关系,蕴含云南省政区的形成、云南与邻省的关系及云南与邻邦的关系等项内容。云南与周边地区构成相对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但云南省政区的形成、云南与周边地区关系的演变乃至基本定型,却主要是受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在这些因素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历朝治边的方略和治策、云南地区的地缘政治关系与云南的内外交通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云南 周边地区 政区变迁
下载PDF
东汉政区地理研究二题
3
作者 李晓杰 《历史地理》 1996年第1期142-146,共5页
东汉一代的政区沿革,从总体上讲,不似西汉那样变化繁复,但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段,也曾出现过较为剧烈的变动。因此,本文特从东汉郡国的整体变更及其具体沿革中各择一例,加以探究,以窥东汉政区变迁之一斑。
关键词 政区沿革 郡国 政区变迁 政区地理 东汉 历史时段 西汉
下载PDF
出土唐人墓志与唐代政区地理的几个问题
4
作者 马强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4-134,共11页
唐人墓志一定程度上能够从地下石刻资料角度反映唐代诸道、州(郡)、府、县各级政区发展演变的一般轨迹;其次唐人科举及第后,在县、州(郡)、府的任职地理空间变动性、跳跃性大,其墓志在叙述志主生前任职仕历时客观上保留了当时不少政区... 唐人墓志一定程度上能够从地下石刻资料角度反映唐代诸道、州(郡)、府、县各级政区发展演变的一般轨迹;其次唐人科举及第后,在县、州(郡)、府的任职地理空间变动性、跳跃性大,其墓志在叙述志主生前任职仕历时客观上保留了当时不少政区的第一手资料。第三,唐代政区几经调整和变迁,一些州县置废不定,为期短暂,但在墓志中却往往留下记录;第四,墓志中的所涉政区记述大多为志主任职仕宦之地,具有"亲历性"特点,是最接近政区"当时进行时"的一手数据,殊为珍贵,部分唐人墓志还提供了政区设置的背景情况;第五,某些唐人墓志可以用来校勘、补正史籍地理志部分的残缺讹误,有证史补史作用。唐人墓志的上述价值为深化唐代政区地理的研究提供了某些新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出土墓志 政区资料 政区变迁
原文传递
隋赵州、栾州政区考略——以一方石刻所见“栾州元氏县”为线索
5
作者 赵杰 《晋阳学刊》 2022年第3期135-140,共6页
隋代开皇至大业初年曾设赵州、栾州,但其属县并无明确记载,如元氏县一般认为属赵州。山西省长城沿线发现的一方石刻,表明元氏县曾属栾州无疑。文章即从此线索入手,在施和金先生《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隋代卷》的基础上,对开皇三年(583... 隋代开皇至大业初年曾设赵州、栾州,但其属县并无明确记载,如元氏县一般认为属赵州。山西省长城沿线发现的一方石刻,表明元氏县曾属栾州无疑。文章即从此线索入手,在施和金先生《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隋代卷》的基础上,对开皇三年(583)至十六年(596)间的赵州、开皇十六年改置以后的栾州与赵州、大业二年(606)栾州废置后的赵州以及大业三年(607)以后的赵郡的领县进行考察,揭示在此期间赵州、栾州政区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代 赵州 栾州 政区变迁
下载PDF
汉唐间廮陶县政区变迁考察
6
作者 司豪强 《邢台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48-56,共9页
“廮陶”是宁晋县的旧称,该县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属华北平原腹地,自西汉置县以来,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以汉唐间历代官方正史及舆地著作等史料为根基,结合部分今人研究著作,基本厘清了汉唐间廮陶县历史沿革及其政区变动特点,并对其... “廮陶”是宁晋县的旧称,该县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属华北平原腹地,自西汉置县以来,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以汉唐间历代官方正史及舆地著作等史料为根基,结合部分今人研究著作,基本厘清了汉唐间廮陶县历史沿革及其政区变动特点,并对其政区变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 廮陶 政区变迁 故城
下载PDF
河流与政区:明清广西“府江”考辨
7
作者 江田祥 徐晶 《广西地方志》 2021年第2期34-37,64,共5页
本文通过考辨前人有关“府江”得名缘由及其所指桂江河段的不同观点,从政区变迁的视角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所在;“府江”或在元大德五年(1301)平乐府的设立后而逐渐得名;明前中期,官府以“府江”为名设置府江兵备道,“府江”的地理范围因... 本文通过考辨前人有关“府江”得名缘由及其所指桂江河段的不同观点,从政区变迁的视角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所在;“府江”或在元大德五年(1301)平乐府的设立后而逐渐得名;明前中期,官府以“府江”为名设置府江兵备道,“府江”的地理范围因府江兵备道的辖区而扩大到整条桂江河道,也因其辖区变迁而缩小至平乐府境内。至民国初年,平乐府被废,使得“府江”这一名称失去现实依据,“府江”因而改称“抚河”。广西“府江”得名及其地理范围的变化,当是河流自然地理、政区设置与人类地理认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政区设置这一制度因素起着主导作用,或可为解析广西左、右江、浔江等河流名称的历史变迁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府江 府江兵备道 政区变迁 抚河
下载PDF
崇实改革与清代奉天地区政区变迁研究
8
作者 刘洋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40-144,共5页
清代前中期奉天地区按照族属不同实行旗民二元管理体制,进而形成了复合双重的行政区划,以致疆界错壤、政出多门的问题十分严重。光绪初年,伴随边疆危机的加深和汉人移民的涌入,清廷任用盛京将军崇实对奉天地区百弊丛生的管理体制进行了... 清代前中期奉天地区按照族属不同实行旗民二元管理体制,进而形成了复合双重的行政区划,以致疆界错壤、政出多门的问题十分严重。光绪初年,伴随边疆危机的加深和汉人移民的涌入,清廷任用盛京将军崇实对奉天地区百弊丛生的管理体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大力推行旗民一元化管理,进而开启了向行省体制过渡的序幕。至宣统年间,奉天地区行政体制已基本同于内地,并相继确立了单纯以地域划分的省府县三级政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奉天地区 崇实 政区变迁
下载PDF
行政区划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振鹤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44-49,共6页
行政区划史是政治制度史的一个重要分支 ,还直接与微观的政治地理研究密切相关。它的基础是行政区划变迁过程的研究。迄今为止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相当可观 ,但是 ,如果要复原中国历史上所有朝代行政区划的全貌 ,并为改革现行政区划提... 行政区划史是政治制度史的一个重要分支 ,还直接与微观的政治地理研究密切相关。它的基础是行政区划变迁过程的研究。迄今为止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相当可观 ,但是 ,如果要复原中国历史上所有朝代行政区划的全貌 ,并为改革现行政区划提供参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区划史 政治制度史 政治地理 中国 政区变迁
原文传递
制度供给:优化行政区划的本质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谢来位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5-98,共4页
行政区划是行政管理的组织载体、是资源配置的产权界定、是公共责任的空间定位,行政区划优化对国家结构形式、人文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存在路径依赖。行政区划制度的供给短缺导致对实现市县分治、扩大省级政府管理幅度、实现省直... 行政区划是行政管理的组织载体、是资源配置的产权界定、是公共责任的空间定位,行政区划优化对国家结构形式、人文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存在路径依赖。行政区划制度的供给短缺导致对实现市县分治、扩大省级政府管理幅度、实现省直管县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行政区划制度的诱致性变迁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行政区划的优化将是在中央政府大力推动下,在部分省级政府、市(地)级政府、绝大多数县级政府及其治下的广大人民的拥护下的"上下结合"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区划优化 制度供给短缺 政区划制度变迁
下载PDF
行政区划体制三次变迁及其对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启示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金龙 苏妮娜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46,共8页
我国的行政区划调整与城镇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区划体制经历了三次变迁,即市管县体制的全面推行、开发区准行政区化、撤县(市)设区。行政区划体制的三次变迁对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 我国的行政区划调整与城镇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区划体制经历了三次变迁,即市管县体制的全面推行、开发区准行政区化、撤县(市)设区。行政区划体制的三次变迁对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有很多教训需要吸取。在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行政区划对新型城镇化的引导、规范和服务作用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行政区划调整的规范性;遵循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贯彻各类城市协调发展的原则;要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政区划体制变迁 市管县体制 开发区体制 撤县(市)设区
下载PDF
从政治主义走向管理主义:中国行政区划变迁的行动逻辑 被引量:1
12
作者 龙宁丽 《观察与思考》 2015年第5期51-60,共10页
仁政必自经界始。行政区划是一个现代概念,但国家按照地区来划分国民的做法却古已有之。因此,在纵向梳理中国从秦至今政区地理变迁历史的基础上,指出强政治—弱技术这个传统中华帝国时期行政区划调整的鲜明特征,在1949年以后逐渐为强技... 仁政必自经界始。行政区划是一个现代概念,但国家按照地区来划分国民的做法却古已有之。因此,在纵向梳理中国从秦至今政区地理变迁历史的基础上,指出强政治—弱技术这个传统中华帝国时期行政区划调整的鲜明特征,在1949年以后逐渐为强技术—弱政治所取代。从历史的承继与发展看,从强政治到强技术的逻辑转换本质上是政治主义到管理主义的体现,它由内而外地重构、支配了行政区划变迁的全部轨迹。根据发生学的见解,1949年以后一个脱离传统结构的新政治体制是诱致变迁的根本原因。立足当下从追求技术理性的视角,探讨在地方治权有效实现的框架下如何匹配相应的政区地理空间的命题,并尝试着通过构建一套行政区划指标体系进行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主义 管理主义 政区变迁
下载PDF
跨越县界的景观:明清民国时期晋西南地区同名八景的时空错位
13
作者 薛晓晓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6-34,共9页
八景的书写是方志书写的一部分。晋西南地区明清民国时期方志中“五姓渔舟”“姑射晴岚”“玉璧秋风”“涑水横桥”4处八景跨越了时空的限制,分别先后出现在不止一县之内,形成“同名八景”的现象。历史时期行政区划变迁是出现时间错位... 八景的书写是方志书写的一部分。晋西南地区明清民国时期方志中“五姓渔舟”“姑射晴岚”“玉璧秋风”“涑水横桥”4处八景跨越了时空的限制,分别先后出现在不止一县之内,形成“同名八景”的现象。历史时期行政区划变迁是出现时间错位的原因,自然环境的相似性与八景的命名结构是其空间错位的原因。这些层累而成的同名八景折射出这一时期方志编纂群体在八景书写中的取舍与地方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南 八景 方志书写 政区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