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轨制的历史使命和现实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华生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共2页
价格双轨制的初衷是放调结合,即放开计划外和超计划的价格以及调整计划内的价格,最后完成由计划价格向市场价格的过渡。双轨制后来被曲解为一个产品两个价格。实践证明,双轨制是一个天才的创举,体现了中国体制转轨的特点。双轨制对当前... 价格双轨制的初衷是放调结合,即放开计划外和超计划的价格以及调整计划内的价格,最后完成由计划价格向市场价格的过渡。双轨制后来被曲解为一个产品两个价格。实践证明,双轨制是一个天才的创举,体现了中国体制转轨的特点。双轨制对当前中国推动资源价格、要素价格改革乃至政治体制改革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轨制 结合 资源价格改革 要素价格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原文传递
中国独特的价格双轨制改革道路的成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回看历史的透视 被引量:2
2
作者 华生 张宇 汲铮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29,共16页
所谓双轨或双轨制价格一般是指经济中同一种产品存在着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迄今人们一般认为双轨制价格开始于1984年9月莫干山会议后的改革尝试。其实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历了建立计划经济即计划价格比重的不断扩大、市场价格范... 所谓双轨或双轨制价格一般是指经济中同一种产品存在着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迄今人们一般认为双轨制价格开始于1984年9月莫干山会议后的改革尝试。其实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历了建立计划经济即计划价格比重的不断扩大、市场价格范围不断缩小,后来又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在历史上本来就长期存在程度不同的双轨制价格形态。改革开放初期,价格市场化的产品品种和比重从边缘迅速扩大,从1981年开始,国家就积极采用20世纪60年代初尝试过的超计划定额高价的方式来调控经济和推动改革,因而在1984年莫干山会议时双轨多轨价格已成燎原之势。正是由于计划内双轨多轨制价格内生的后续扩张冲击,推动国家采纳了用因势利导、“放调结合”的方式推进价格改革的建议,使中国正式走上了独特的价格双轨制改革道路。但其中历经艰辛和反复,最后在1990年初清理整顿及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后,意外地不用闯关就顺利过关。时至今日,在生产要素和若干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上,双轨价格还继续存在。回望70年历史,可以让我们对双轨制价格形成的历史和演变、对中国独辟蹊径的价格改革道路,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轨价格 计划双轨制价格 结合 价格双轨制
原文传递
划分产品品种和确定价格“放调”方式
3
作者 吴正明 曹均伟 《探索与争鸣》 1987年第3期31-32,共2页
在价格体系改革过程中,既要放活价格,把不合理的价格体系理顺,又不能对物价总水平失去控制,为此,采用“放调结合”,进行价格体系的改革,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途径。但是,在“放调结合”中,是“以调为主”,还是“以放为主”呢?... 在价格体系改革过程中,既要放活价格,把不合理的价格体系理顺,又不能对物价总水平失去控制,为此,采用“放调结合”,进行价格体系的改革,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途径。但是,在“放调结合”中,是“以调为主”,还是“以放为主”呢?我们认为,产品品种的划分是确定“放调结合”方式的重要前提;把社会产品分为原材料产品和加工工业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品种 定价 价格体系 中国 结合”方式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