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6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大内镜下胃小凹形态学分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55
1
作者 黄永辉 周丽雅 +6 位作者 林三仁 金珠 刘建军 丁士刚 夏志伟 段丽萍 常红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4-16,19,共4页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下胃小凹的形态分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FujinonEG4 85ZH型放大内镜对 10 0例因消化不良症状就诊的患者进行了检查 ,通过分析内镜观察到的胃黏膜细微结构的改变 ,制订出A型 (圆点状 )、B型 (线状 )、C型 (...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下胃小凹的形态分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FujinonEG4 85ZH型放大内镜对 10 0例因消化不良症状就诊的患者进行了检查 ,通过分析内镜观察到的胃黏膜细微结构的改变 ,制订出A型 (圆点状 )、B型 (线状 )、C型 (稀疏而粗大的线状 )、D型 (斑块状 )、E型 (绒毛状 )的 5型胃小凹形态分类 ,并与相应部位活检所获得的 4 17个病变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A ,B ,C ,D和E 5型分别见于从正常到重度萎缩、重度肠化生的胃黏膜 ,并与慢性炎症及肠化生的程度呈明显正相关 ,异型增生主要见于D型和E型黏膜。结论  5种基本胃小凹形态与病理组织学改变存在密切关系 ,通过放大内镜准确识别 5种胃小凹的基本形态将有助于对萎缩、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等常见胃黏膜病变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 胃小凹 病理
下载PDF
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诊治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被引量:57
2
作者 姜泊 刘思德 +5 位作者 智发朝 白岚 韩宇晶 周殿元 潘德寿 万田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其诊治不同于一般的隆起样肿瘤,文章总结LST内镜诊断与治疗的经验,以引起临床上对这个特殊类型肿瘤的重视。方法内镜检查发现肠道黏膜发红或粗糙、血管网不清或消失等病变,行靛胭脂染色后... 目的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其诊治不同于一般的隆起样肿瘤,文章总结LST内镜诊断与治疗的经验,以引起临床上对这个特殊类型肿瘤的重视。方法内镜检查发现肠道黏膜发红或粗糙、血管网不清或消失等病变,行靛胭脂染色后放大内镜观察其腺管开口类型。结果18个月中共发现34例LST 35个病变。其中黏膜内癌4例,锯齿状肿瘤2例。35个病变内镜分型颗粒均一型15个,结节混合型18个,假凹陷型2个。病变最大为68 mm×85 mm;11~20mm 8个,21~30 mm 13个,30 mm以上14个。大肠黏膜腺管开口类型ⅢL型10个,其中8个为管状绒毛状腺瘤;Ⅳ型22个,其中16个为绒毛状腺瘤,1个黏膜内癌;ⅤA型3个,均为黏膜内癌。35个病变全部即时或择期进行内镜下切除治疗,发生出血和局限性腹膜炎各1例。结论应用黏膜染色技术和放大内镜有助于LST的诊断。LST的腺管开口大多数表现为Ⅳ型或ⅢL型,ⅢL型腺管开口多为管状腺瘤,Ⅳ型腺管开口多为绒毛状腺瘤,一旦出现Ⅴ型腺管开口则表明已经有癌变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内镜 放大内镜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放大内镜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45
3
作者 黄永辉 周丽雅 +6 位作者 林三仁 金珠 刘建军 丁士刚 夏志伟 段丽萍 常红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年第4期231-235,共5页
目的确定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形态学特征,探讨放大内镜结合染色对上述病变诊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应用Fujinon EG485 ZH型放大内镜对100例患者进行检查及0.5%美蓝染色,在确定A、B、C、D、E 5型基本胃小凹形态的基础... 目的确定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形态学特征,探讨放大内镜结合染色对上述病变诊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应用Fujinon EG485 ZH型放大内镜对100例患者进行检查及0.5%美蓝染色,在确定A、B、C、D、E 5型基本胃小凹形态的基础上,制订放大内镜的诊断分型及放大内镜对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判定标准,与相应部位活检所获得的417个病变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黏膜萎缩主要表现为胃小凹粗大而分布稀疏,肠上皮化生表现为C、D、E型小凹形态伴美蓝着色阳性,异型增生表现为轻度凹陷、隆起或平坦性病变伴细微结构消失、细微小凹或细微结构粗糙紊乱。放大内镜对萎缩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85% 和95.09%;对肠上皮化生分别为88.30%和90.83%;对异型增生分别为91.52%和94.41%,均明显高于普通内镜。结论根据放大内镜下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形态学特征可以使内镜对上述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萎缩 肠上皮化生 肠上皮异型增生 放大内镜 诊断价值 内镜表现
原文传递
蓝激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2
4
作者 杨珍明 沈磊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评价蓝激光成像(BU)结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对普通白光内镜(WLE)依据黏膜形态或色泽发生异常改变筛查出的249处局灶性病变分别行白光单独放大、BLI-contrast放大和BLI-bright放... 目的评价蓝激光成像(BU)结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对普通白光内镜(WLE)依据黏膜形态或色泽发生异常改变筛查出的249处局灶性病变分别行白光单独放大、BLI-contrast放大和BLI-bright放大检查,依据Vs诊断标准评估内镜表现,以组织活检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白光单独放大、BLI-contrast放大、BLI-bright放大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采用McNemar配对卡方检验,比较BLI-contrast放大、BLI-bright放大与白光单独放大镜下诊断的效果。结果活检病理结果显示,249处病灶中慢性胃炎149处,肠上皮化生67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8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25处。白光单独放大、BLI-contrast放大、BLI-bright放大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的病灶分别占76.7%、85.1%、86.7%,Kappa值分别为0.571、0.730、0.760。对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的筛查,白光单独放大、BLI-contrast放大、BLI-bright放大镜下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72.0%、92.0%、92.0%,特异度分别为95.5%、98.2%、99.1%,一致性分别为93.2%、97.6%、98.4%,Kappa值分别为0.642、0.871、0.911。与白光单独放大比较,BLI-contrast放大和BLI-bright放大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明显升高(P〈0.05);在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时,BLI-contrast放大和BLI-bright放大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白光单独放大提高(P〈0.05)。结论BLI结合放大内镜可提高内镜下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内窥镜检查 胃肠道 诊断 蓝激光成像 放大内镜
原文传递
普通白光胃镜与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在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6
5
作者 洪静 冯珍 +1 位作者 程中华 荆佳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1189-1192,共4页
目的探究普通白光胃镜与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在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就诊的人群的资料,共计243例。经过受试人员同意后对患者行白光胃镜... 目的探究普通白光胃镜与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在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就诊的人群的资料,共计243例。经过受试人员同意后对患者行白光胃镜检查,之后再对患者行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检查,采集可疑部位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的差异。结果 243例受试人员中,行常规白光胃镜检查结果发现内镜下存在有可疑病灶,经胃镜下多点取活检标本病理证实:萎缩性胃炎226例;早期胃癌17例。普通白光胃镜检测显示,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为94.7%(214/226),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29.4%(5/17);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检测显示,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为99.6%,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88.2%(15/17),两组检查方法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白光胃镜组对早期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3.2%、53.5%、25.3%、97.4%、54.0%,而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组对早期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8.2%、99.4%、97.3%、94.3%、97.0%,后者准确性显著高于前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的检出率,且对早期胃癌患者检测准确率高,操作简便,可执行性强,有助于早期筛查和诊断工作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早期胃癌 普通白光胃镜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技术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如何提高内镜下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 被引量:34
6
作者 李兆申 邹文斌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601-604,共4页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早期发现胃癌对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及改善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低,仅占胃癌的10%左右。我国的胃镜检查中,胃癌漏诊因种种原因...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早期发现胃癌对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及改善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低,仅占胃癌的10%左右。我国的胃镜检查中,胃癌漏诊因种种原因在各级医院时有发生。根据2014年发布的《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上消化道胃镜检查应主要针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机会性筛查或精查,为患者做好充分的胃镜检查前准备,全面细致地观察整个胃腔,正确识别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充分应用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等新辅助诊断技术,对胃内可疑病灶进行规范化活检并掌握胃癌的病理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胃镜 诊断 放大内镜 色素内镜 病理活检
下载PDF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2
7
作者 曾海龙 张正坤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452-455,460,共5页
目的分析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ME-NBI)技术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自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常规内镜下发现食管黏膜或胃黏膜隆起、凹陷、颜色改变等异常表现的患者210例。行常规内镜检查联合ME-... 目的分析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ME-NBI)技术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自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常规内镜下发现食管黏膜或胃黏膜隆起、凹陷、颜色改变等异常表现的患者210例。行常规内镜检查联合ME-NBI技术、放大染色(ME-SE)技术对可疑病灶进行观察分析并取活检做病理分析。结果 ME-NBI模式下发现反流性食管炎、息肉等癌前病变96例,早期食管癌7例,胃炎、息肉、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84例,上皮内瘤变14例,早期胃癌9例。ME-SE模式下发现食管癌前病变99例,早期食管癌4例,胃癌前病变89例,上皮内瘤变12例,早期胃癌6例。ME-NBI技术对早期食管癌、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ME-SE技术(P均<0.05);ME-NBI检查诊断与病理结果一致性Kappa系数为0.915,高于ME-SE检查诊断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系数0.806。结论 ME-NBI技术表现出较高的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对早期食管癌与胃癌的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 染色技术 上消化道 早期癌 癌前病变
原文传递
血清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联合醋酸-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8
作者 万小勇 张国新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1期1495-149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幽门螺旋杆菌(Hp)-Ig G抗体,联合醋酸-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在胃癌早期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因消化道症状在消化科门诊就诊的患者216例为病例组,选取相同时段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检...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幽门螺旋杆菌(Hp)-Ig G抗体,联合醋酸-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在胃癌早期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因消化道症状在消化科门诊就诊的患者216例为病例组,选取相同时段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PG、Hp检测。病例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随机分为普通白光内镜组(A组,n=112)和醋酸-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组(B组,n=104)两个亚组。病例组根据胃镜检查和组织活检结果,分为胃溃疡组(GU组,n=37)、慢性浅表性胃炎组(CSG组,n=77)、慢性萎缩性胃炎组(CAG组,n=52)、早期胃癌组(EGC组,n=25)和进展期胃癌组(AGC组,n=25)5个亚组。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PGⅠ水平和血清PG比值(PGR)低于对照组,血清PGⅡ水平和Hp-Ig G抗体总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病例组各类型胃黏膜病变亚组血清PGⅠ、PGⅡ和PG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EGC组、AGC组血清PGⅠ水平低于其他各组(P均<0.05),GU组、CSG组、EGC组、AGC组PGⅡ水平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EGC组、AGC组PGR低于其他各组(P均<0.05)。B组EGC及胃癌总检出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以及癌前病变总检出率均高于A组(P均<0.05)。以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胃癌的诊断标准,216例患者中共检查出胃癌35例,其中PG+组发现胃癌共28例(80.00%),Hp+组发现胃癌26例(77.14%),PG+和Hp+共发现胃癌22例(62.85%)。结论血清PG、Hp-Ig G抗体、醋酸-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联合有利于胃癌早期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胃蛋白酶原 幽门螺旋杆菌Ig G抗体 醋酸-靛胭脂染色 放大内镜 早期胃癌
原文传递
放大结合窄带成像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指导靶向活检的价值 被引量:30
9
作者 王芳军 汪娟 +6 位作者 赵可 刘华敏 孙芳 徐娟 仲芳 刘鹏飞 陈卫昌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4年第7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ME)结合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在上消化道胃镜检查中指导靶向活检的价值。方法筛选普通白光胃镜检查活检提示存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或直径大于2.0cm的胃溃疡患者,共20...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ME)结合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在上消化道胃镜检查中指导靶向活检的价值。方法筛选普通白光胃镜检查活检提示存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或直径大于2.0cm的胃溃疡患者,共200例,随机分成2组,2—4周复查胃镜。普通白光胃镜组:普通白光胃镜观察后局部活检。ME—NBI组:根据放大胃镜下表现,在病变最严重部位靶向活检。分析普通胃镜活检结果与ME—NBI靶向活检结果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的关系。结果200例患者中,3例患者失访,共完成197例。普通白光胃镜组100例,其中食管病变23例,胃病变77例。ME—NBI组97例,其中食管病变19例,胃病变78例。ME-NBI组平均每例活检数(2.95块)与普通胃镜组(4.56块)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最终病理结果符合率:ME—NBI90.7%(88/97),普通胃镜71.0%(71/1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E—NBI技术操作简便,可清晰观察病灶微细结构,有助于提高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靶向活检准确率,在常规胃镜检查中发现可疑病灶后,可使用ME.NBI观察,指导靶向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食管癌 内窥镜检查 窄带成像 放大内镜
原文传递
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技术是提高早期大肠癌诊治水平的重要手段 被引量:27
10
作者 姜泊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5-387,共3页
应用常规内镜技术难以发现大肠平坦型病变和凹陷型病变。近年来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在国外已获广泛应用,可以发现大肠微小病变和早期大肠癌。应用腺管开口分型方法可以预测肿瘤病变的组织学类型及肿瘤的浸润深度,据此... 应用常规内镜技术难以发现大肠平坦型病变和凹陷型病变。近年来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在国外已获广泛应用,可以发现大肠微小病变和早期大肠癌。应用腺管开口分型方法可以预测肿瘤病变的组织学类型及肿瘤的浸润深度,据此可确定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或分片粘膜剥离术将肿瘤切除,抑或行外科手术治疗。在当前我国的胃肠内镜医疗界,应广泛开展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的临床应用,以早期发现大肠病变,提高我国大肠癌的内镜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大肠癌 染色内镜 放大内镜 腺管开口类型 平坦病变 凹陷病变
下载PDF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与常规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效果对比 被引量:29
11
作者 高杨 李琳 +1 位作者 晁帅恒 段淑芬 《癌症进展》 2020年第21期2180-2183,共4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放大内镜与常规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早期胃癌患者49例和癌前病变患者54例,全部患者均接受NBI联合放大内镜检查、常规内镜检查、病理检验及后续治疗。比较NBI联合放大内镜与常规...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放大内镜与常规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早期胃癌患者49例和癌前病变患者54例,全部患者均接受NBI联合放大内镜检查、常规内镜检查、病理检验及后续治疗。比较NBI联合放大内镜与常规内镜的图像质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NBI联合放大内镜和常规内镜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计算两者的诊断效能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NBI联合放大内镜与常规内镜对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NBI联合放大内镜下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征象。结果NBI联合放大内镜在病灶轮廓、胃黏膜表层形态、微血管形态方面的图像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内镜(P﹤0.01)。常规内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良(Kappa=0.766,P﹤0.01),NBI联合放大内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优(Kappa=0.903,P﹤0.01)。NBI联合放大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灵敏度为93.88%,特异度为96.30%,准确度为95.15%,分别高于常规内镜的83.67%、92.59%、88.35%。NBI联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0.942,P﹤0.01),常规内镜对早期胃癌具有中等诊断价值(AUC=0.885,P﹤0.05)。NBI联合放大内镜下早期胃癌患者中有边界线、不规则黏膜微血管、不规则表层腺管、腺间距增大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患者(P﹤0.01)。结论与常规内镜相比,NBI联合放大内镜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对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常规内镜 窄带成像技术 放大内镜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不同内镜方式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准确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张志宏 李良平 +1 位作者 刘晓岗 陈子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评价不同内镜方法在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白光内镜检查拟诊早期食管癌的患者,依次采用窄带成像(NBI)放大内镜(分别使用IPCL分型和B分型方法)、超声内... 目的评价不同内镜方法在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白光内镜检查拟诊早期食管癌的患者,依次采用窄带成像(NBI)放大内镜(分别使用IPCL分型和B分型方法)、超声内镜判断浸润深度,随后碘染取活检,其中活检病理提示中一重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食管癌的患者,以及虽然活检病理提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但自光或者NBI内镜高度提示食管癌的患者接受内镜或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最终病理(活检及手术病理的最高诊断)确诊为早期食管癌的患者共54例,针对这部分患者使用Kappa值统计上述不同内镜方式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准确性。结果NBI放大内镜下B分型与最终病理一致性好(Kappa=0.802),白光内镜(Kappa=0.596)和NBI放大内镜下IPCL分型(Kappa=0.601)与最终病理具有中等一致性,超声内镜与最终病理的一致性较差(Kappa=0.132)。在判断早期食管癌M1~M2浸润方面,B分型的准确率最高(86.7%,26/30),其次为白光内镜(76.7%,23/30)和IPCL分型(73.3%,22/30),超声内镜的准确率最低(30.0%,9/30),并且其过度判率最高(70.0%,21/30);在判断早期食管癌M3-SM1浸润方面,B分型的准确率最高(89.5%,17/19),其次为IPCL分型(78.9%,15/19)和白光内镜(73.7%,14/19),超声内镜的准确率最低(42.1%,8/19),并且其过度判率最高(52.6%,10/19)。结论白光内镜在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方面仍有较大临床价值;NBI放大内镜下的B分型和IPCL分型较白光内镜更有优势,其中B分型较IPCL分型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对于初学者更简单和易于掌握;超声内镜在判断黏膜及黏膜下各层浸润时的准确性不尽如人意,过度判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超声检查 内窥镜检查 窄带成像 放大内镜 早期食管癌
原文传递
应用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 提高内镜诊断水平 被引量:24
13
作者 朱建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年第1期7-8,共2页
染色内镜是指应用特殊的染料对胃肠道黏膜进行染色, 使黏膜的结构更加清晰, 使病变部位与周围的对比加强, 轮廓更加清楚, 从而提高病变的检出率.染色内镜最早于1966年由津田报道, 此后报道日渐增多, 应用的染料也逐渐增多, 应用范围也... 染色内镜是指应用特殊的染料对胃肠道黏膜进行染色, 使黏膜的结构更加清晰, 使病变部位与周围的对比加强, 轮廓更加清楚, 从而提高病变的检出率.染色内镜最早于1966年由津田报道, 此后报道日渐增多, 应用的染料也逐渐增多, 应用范围也从最初的胃黏膜染色扩展至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内镜 放大内镜 内镜 诊断
原文传递
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的应用是提高早期大肠癌诊治水平的重要手段 被引量:25
14
作者 姜泊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年第5期293-294,共2页
据统计学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大肠癌将超过胃癌成为引起死亡的主要胃肠道肿瘤.因此,如何早期检测和处理大肠癌已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的题.早期大肠癌用常规方法如大便潜血、血清标记物或钡灌肠检查等难以检出.因此,内镜检查是目前发... 据统计学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大肠癌将超过胃癌成为引起死亡的主要胃肠道肿瘤.因此,如何早期检测和处理大肠癌已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的题.早期大肠癌用常规方法如大便潜血、血清标记物或钡灌肠检查等难以检出.因此,内镜检查是目前发现早期大肠癌唯一有效手段,而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应用常规内镜技术是难以发现胃肠道微小病变或平坦病变. 近年来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尤其对发现微小病变和早期癌意义重大,为临床提供了有力的检查手段.在发现这类病变的同时还可以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MR)和分片黏膜剥离术将肿瘤切除,明显提高了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和大肠癌5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大肠癌 诊治水平 放大内镜 染色内镜 胃肠道肿瘤 钡灌肠检查 血清标记物 早期检测 大便潜血
原文传递
NBI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内镜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5
15
作者 苏法 杨莉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NBI放大内镜联合EUS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检查的94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进行普通白光内镜检查的基础上进行NBI放大内镜结合超声内镜检查... 目的探讨NBI放大内镜联合EUS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检查的94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进行普通白光内镜检查的基础上进行NBI放大内镜结合超声内镜检查,记录早期食管癌在普通白光内镜、NBI放大内镜模式下的不同表现,同时根据术后病理检查标准,确定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在不同内镜模式下的检出情况及EUS检查对食管病变浸润深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94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经普通白光内镜模式、NBI放大内镜模式及病理检查共发现病灶107处,其中癌前病变43例,食管炎症53例,早期食管癌9例,食管癌侵及肌层2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经NBI放大内镜检出率(86.54%),显著高于经普通白光内镜检出率(67.31%)(P <0.05);普通白光内镜下,共发现77处食管病灶,包括黏膜发红34例,黏膜发白27例,红白相间16例;其中Ⅱa型17例,Ⅱb型18例,Ⅱc19例,Ⅱa+Ⅱc型23例; NBI放大内镜下,共发现97例食管病灶,呈IPCL改变,其中Ⅳ、Ⅴ1、Ⅴ2型92例,Ⅴ3、Ⅴn型5例;食管病变经EUS判定发现癌前病变28个,黏膜内癌2个,黏膜下癌7个,侵及肌层癌2个,其中癌前病变经EUS判定的敏感性为93.33%、特异性为81.82%、准确性为90.24%;黏膜内癌+黏膜下癌经EUS判定的敏感性为77.78%、特异性为87.50%、准确性为85.37%。结论 NBI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内镜检查有利于清晰显示食管黏膜形态及血管网分布情况,提高了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同时准确判断食管病变浸润深度,为临床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窄带成像技术 放大内镜 超声内镜
下载PDF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与胃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23
16
作者 郑洪伟 薛会光 +3 位作者 杨爱华 刘华 鞠辉 刘希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24期3917-3922,共6页
目的:评估比较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narrow band imaging-magnifying endoscopy N B I-M E)、内镜病理活检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首先在普通白光下系统观察,发现可疑病变(胃黏膜形态或颜色改变)后行NBIME观察,采集照片并做... 目的:评估比较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narrow band imaging-magnifying endoscopy N B I-M E)、内镜病理活检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首先在普通白光下系统观察,发现可疑病变(胃黏膜形态或颜色改变)后行NBIME观察,采集照片并做出内镜下诊断,于病灶最明显处取活检并行病理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行病理活检.分别计算NBI-ME、内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比较内镜活检与术后切除病理的一致性,并计算Kappa值.结果:123例纳入本研究,最终术后切除病理示胃炎5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neoplasia,LGIN)24例,早期胃癌48例.NBIM E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7.9%、80.0%、75.8%、98.4%、87.0%,内镜活检的对应值分别为66.7%、94.7%、88.9%、81.6%、83.7%.NBI-ME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内镜活检(P<0.005),特异度低于内镜活检(P<0.005),两者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内镜下活检病理与术后切除病理Kappa值为0.642(P<0.05).结论:NBI-ME对早期胃癌诊断价值较高,对于NBI-ME下符合早期胃癌诊断的患者建议行内镜或手术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窄带成像技术 放大内镜 病理 诊断
下载PDF
白光内镜、放大内镜及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的诊疗价值 被引量:22
17
作者 吴义娟 陈现亮 +2 位作者 周胜云 李增魁 李胜棉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6期110-116,共7页
背景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进展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20%,而早期胃癌(EGC)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90%。放大内镜(ME)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BI)有助于EGC的诊断,也有利于指导进一步治疗。目的比较白光内镜、ME及ME联合NBI对EGC... 背景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进展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20%,而早期胃癌(EGC)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90%。放大内镜(ME)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BI)有助于EGC的诊断,也有利于指导进一步治疗。目的比较白光内镜、ME及ME联合NBI对EGC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EGC患者1225例,患者均采用白光内镜、ME及ME联合NBI检查。记录患者临床特征;以目标黏膜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诊断EGC的“金标准”,分析白光内镜、ME及ME联合NBI诊断EGC的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EG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特征,并分析EGC患者ME联合NBI下微腺管分型、微血管分型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中,病变部位:贲门640例,胃体228例,胃窦357例;病理诊断:EGC 86例(7.02%),低级别瘤变(C3)210例(17.04%),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426例(34.77%),慢性胃炎503例(41.06%)。以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白光内镜、ME及ME联合NBI对EGC的诊断灵敏度分别99.1%、98.8%、98.6%,特异度分别为70.9%、81.4%、87.2%,正确率分别为97.1%、97.6%、97.8%。86例EGC患者中,病变部位:贲门45例(52.3%),胃窦25例(29.1%),胃体16例(18.6%);治疗方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56例(65.1%),外科手术30例(34.9%);分化程度:分化型62例(72.1%),未分化型24例(27.9%);浸润深度:黏膜内68例(79.1%),黏膜下18例(20.9%);镜下分型:隆起型33例(38.4%),平坦型或凹陷型53例(61.6%);微腺管分型:Ⅳ型25例(29.1%),Ⅴ型10例(11.6%),Ⅵ型51(59.3%);微血管分型:网络型(FNP)18例(20.9%),小叶内环型1(ILL-1)18例(20.9%),小叶内环型2(ILL-2)27例(31.4%),螺旋型(CSP)23例(26.7%)。不同病变部位、浸润深度及镜下分型的EGC患者微腺管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分化型EGC患者的微腺管分型较分化型者明显(P<0.05)。不同病变部位的EGC患者ME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早期诊断 白光内镜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技术
下载PDF
放大内镜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萎缩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沧海 于永征 于中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应用高清晰放大胃镜观察研究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小凹形态的特点,并与病理学黏液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胃镜下早癌的检出率。方法使用高清晰放大电子胃镜对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胃黏膜微细形态,并予1%亚甲... 目的应用高清晰放大胃镜观察研究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小凹形态的特点,并与病理学黏液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胃镜下早癌的检出率。方法使用高清晰放大电子胃镜对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胃黏膜微细形态,并予1%亚甲蓝喷洒,判断肠上皮化生部位,并于各不同形态处取活组织检查。结果人选患者共109例,共观察及活检115个部位,黏膜微细形态可分为6型,其中4型、5型是肠上皮化生的特征性形态,6型是萎缩的特征。结论高清晰放大胃镜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小凹由正常变为椭圆状甚至绒毛状。依据这些特征可指导活检,避免普通胃镜检查活检的盲目性,提高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 胃小凹
原文传递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食管癌及其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19
作者 冯业 李晓波 +1 位作者 周颖 章庆伟 《胃肠病学》 2016年第10期602-605,共4页
背景:食管癌在我国属于消化系统高发肿瘤,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目前,应用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诊断早期食管癌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ME-NBI对早期食管癌及其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 背景:食管癌在我国属于消化系统高发肿瘤,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目前,应用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诊断早期食管癌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ME-NBI对早期食管癌及其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3年6月—2015年11月行普通白光内镜下活检和ME-NBI的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比较普通白光内镜下活检与ME-NBI诊断结果,评估ME-NBI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准确性。结果:共49例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纳入研究。ME-NBI诊断与内镜术后病理诊断(金标准)的总体符合率及其区分早期食管癌与癌前病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普通白光内镜下活检诊断[91.8%(45/49)对24.5%(12/49);100%(45/45)对17.8%(8/45);100%(3/3)对9.8%(4/41),P均<0.05]。ME-NBI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总体准确率为77.8%(35/45)。结论:ME-NBI对早期食管癌及其浸润深度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 食管肿瘤 肿瘤侵润 诊断 敏感性与特异性
下载PDF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技术观察胃表面微血管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0
20
作者 牛昊书 陈海华 +3 位作者 伏亦伟 崔宏 陈吉 杨洁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192-1195,共4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技术(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narrow band imaging,ME-NBI)观察胃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分型对判断早期胃癌分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ME-NBI技术观察200例具有可疑病灶患者的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参照N...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技术(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narrow band imaging,ME-NBI)观察胃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分型对判断早期胃癌分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ME-NBI技术观察200例具有可疑病灶患者的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参照Nakayoshi分型及Yokoyama分型对其微血管形态进行判断,将其分为FNP、ILL-1、ILL-2及CSP四型,之后对病变部位活检进行病理观察,将ME-NBI观察到的微血管形态分型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0例患者中36例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32例确诊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分化型腺癌组中,FNP型占10%、ILL-1型占60%、ILL-2型占25%、CSP型占5%,ILL-1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ILL-2型(χ2=5.013,P<0.05);未分化型腺癌组中,ILL-2型占43.7%、CSP型占56.3%,CSP型发生率高于ILL-2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P>0.05);LGIN组中,FNP型占62.5%、ILL-1型占3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P>0.05);FNP、CSP、ILL-1、ILL-2型在不同分化程度病变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94,P<0.05)。100%的FNP型及80%的CSP型存在于凹陷型病变中;50%的ILL-1型存在于平坦及平坦隆起型病变中,50%存在于隆起型病变中;91.7%的ILL-2型存在于平坦及平坦隆起型病变中。结论应用ME-NBI观察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分型可帮助我们评估早期胃癌的分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 放大内镜 微血管形态 胃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