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介入时机对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李瑞雨 王瑞先 +4 位作者 肖凌勇 张悦欣 庞志喜 王庆新 戴晓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评价急性期不同时机介入针刺治疗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1例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急性期内首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时间自然形成早暴露组(51例)和晚暴露组(50例),采用SPSS25.0软件均衡组间基线,纳入31对匹配患... 目的:评价急性期不同时机介入针刺治疗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1例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急性期内首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时间自然形成早暴露组(51例)和晚暴露组(50例),采用SPSS25.0软件均衡组间基线,纳入31对匹配患者,即早暴露组31例,晚暴露组31例。两组均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穴取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等,每日1次,不限定疗程。早暴露组于发病1~3d开始介入针刺治疗;晚暴露组于发病11~14 d开始介入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发病30、60 d观察两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级;于治疗前、发病30d观察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分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针刺介入时机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早暴露组患者发病30、60 d mRS评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优于晚暴露组(P<0.05);早暴露组患者发病30 d FMA分级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优于晚暴露组(P<0.05)。针刺时机与患者发病30 d残障状态、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以及发病60 d残障状态独立相关(P<0.05)。与晚暴露组比较,早暴露组发病30 d转为非残障状态的可能性增加(OR=22.882,95%CI:4.034~129.778),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转为正常的可能性增加(OR=22.320,95%CI:3.454~144.213),发病60 d转为非残障状态的可能性亦增加(OR=8.650,95%CI:2.437~30.696)。结论:针刺介入时机是影响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残障状态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的独立因素,早介入针刺疗效可能优于晚介入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针刺 介入时机 改良rankin量表评级 Fugl-Meyer运动功能分级 前瞻性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