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nal brace与带线锚钉通过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
作者 欧娈海 王代荣 +4 位作者 龙汝锋 李巍 何国民 刘建忠 赵国平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34-38,共5页
目的比较internal brace(IB)与带线锚钉通过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2月在桂林市人民医院本院关节骨科行手术治疗的4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资料,根据距腓前韧带修补所用... 目的比较internal brace(IB)与带线锚钉通过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2月在桂林市人民医院本院关节骨科行手术治疗的4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资料,根据距腓前韧带修补所用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IB组(19例)和带线锚钉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完全负重行走时间、术后恢复跑步的时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8±5.3)个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术口拆线后再出现渗液,换药后愈合;两组各有2例术口区域感觉障碍,除IB组有1例术后半年仍未完全恢复外,其余3例术后2~3个月恢复;IB组患者术后6周随访时AOFAS评分优于带线锚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9,P=0.025),但术后6周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8,P=0.760);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和VAS评分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5,P=0.965;t=0.203,P=0.840);IB组术后完全负重行走时间、术后恢复跑步的时间显著早于带线锚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66,P<0.01;t=4.838,P<0.01)。结论IB与带线锚钉通过改良Broström术开放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满意,且使用IB在早期康复和重返运动方面优于带线锚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不稳 距腓前韧带 internal brace 改良broström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冯仕明 马超 韩猛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5期522-528,共7页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33例(33侧),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16~55(30.3±5.7)岁;右侧22例,左...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33例(33侧),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16~55(30.3±5.7)岁;右侧22例,左侧11例。病程12~48(25.6±14.2)个月。受伤原因:扭伤28例,车祸伤5例。所有患者进行全关节镜下的改良Broström手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踝关节活动情况,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踝关节前抽屉试验检查踝关节稳定情况及步态。术后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和Karlsson踝关节功能评分(KAFS)评价踝关节功能。对比患者手术前与术后12个月VAS、AOFAS、KAF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80(50.3±12.6)min。术后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伤口感染、神经损伤、血管损伤、肌腱损伤等并发症。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0(25.0±10.7)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无置入物排斥反应或线结反应;踝关节疼痛完全消失,关节活动度良好;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踝关节前抽屉试验均阴性,未出现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均恢复正常步态。术后12个月依据AOFAS评分标准,踝关节功能优27例、良6例;依据KAFS评分标准,踝关节功能优28例、良5例。术后12个月VAS评分由术前(6.02±1.93)分降低到(1.33±0.16)分,AOFAS评分由术前(61.75±13.08)分提高到(92.37±4.15)分,KAFS评分由术前(64.46±10.81)分提高到(93.19±5.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65,-13.303,-12.346,P值均<0.05)。结论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手术创伤小,是一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外侧韧带 外科手术 关节镜 改良broström术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外侧副韧带止点修复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疗效观察
3
作者 庞巨涛 陈洪 +4 位作者 彭超 尚瑞松 张新虎 廖莲梅 曾永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10期1101-1103,共3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外侧副韧带止点修复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7—2021-07诊治的34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在关节镜下清理踝关节增生骨赘及滑膜,辅助外踝前下缘小切口行改良Broström-Co...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外侧副韧带止点修复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7—2021-07诊治的34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在关节镜下清理踝关节增生骨赘及滑膜,辅助外踝前下缘小切口行改良Broström-Could术,将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残端新鲜化后以锚钉修复于腓骨远端解剖足印区。结果3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中位时间15个月。3例术后出现第1趾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考虑为关节镜下清理时损伤腓深神经所致,术后3~6个月恢复正常。无感染、血管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出现。末次随访时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屈膝90°位踝关节背伸平均13.5°(0°~30°),踝关节跖屈平均32.6°(20°~50°)。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78~100分,平均88.7分;踝关节疼痛VAS评分为0~3分,平均1.8分。结论对于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清理联合改良Broström-Could术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进行止点修复能够良好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踝关节功能,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较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止点修复 解剖修复 改良broström-Could术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外踝撕脱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石丽军 曹瑞红 +7 位作者 陈冬 刘川 伍罕 王丹丹 杨红梅 张亚楠 景玮祎 黄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8期868-871,共4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外踝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20-06采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治疗的46例因训练伤导致的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外踝撕脱骨折,比较术前与术后1年...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外踝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20-06采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治疗的46例因训练伤导致的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外踝撕脱骨折,比较术前与术后1年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Karls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VAS评分。结果4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1(12~65)个月。1例术中腓浅神经损伤,术后1年完全恢复;2例术后残留部分不稳,但未再手术治疗。随访期间未发生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石膏并发症。术后1年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Karls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满意39例,一般5例,不满意2例。主要不满意为运动强度大时外踝前方轻度疼痛,分析其原因为线结反应引起;术后6个月内部分患者内翻、跖屈略降低,术后1年时基本恢复正常;其中2例术后未定期复查,末次随访评分与术前相当,满意度差,且疼痛评分较术前加重。结论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外踝撕脱骨折疗效良好,患者接受度高,可有效恢复踝外侧稳定性,降低韧带重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撕脱骨折 踝关节不稳 踝扭伤 关节镜 改良broström术
原文传递
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中是否需要切除腓骨小体
5
作者 黄若昆 黄雯洁 +5 位作者 雷波 刘丰 肖凯 潘昊 谢鸣 王俊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24-628,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LAI)中切除腓骨小体与否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足踝外科手术治疗的76例CLAI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有无腓骨小... 目的探讨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LAI)中切除腓骨小体与否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足踝外科手术治疗的76例CLAI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有无腓骨小体分为腓骨小体组(33例)和无腓骨小体组(43例)。腓骨小体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28.4±8.6)岁。无腓骨小体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27.8±7.4)岁。腓骨小体组切除腓骨小体。所有患者均采用锚钉缝合改良Broström手术治疗CLAI。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72个月(平均28个月)。末次随访时腓骨小体组AOFAS的踝-后足评分由术前(54.5±3.4)分提高至(95.7±2.1)分,非腓骨小体组AOFAS的踝-后足评分由术前(56.2±2.7)分提高至(95.2±2.4)分;腓骨小体组VAS评分由术前(5.7±1.8)分降至(1.6±1.4)分,非腓骨小体组VAS评分由术前(5.7±1.6)分降至(1.7±1.2)分。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AOFAS的踝-后足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有腓骨小体的CLAI患者中,改良Broström术联合腓骨小体切除术与无腓骨小体患者的韧带修复术相比,具有相似的疗效,建议在有腓骨小体的CLAI患者中切除腓骨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韧带 关节不稳定性 扭伤和劳损 改良broström术 腓骨小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