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在ICU休克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秀燕 方桂珍 +3 位作者 王兰芳 郑春美 王灵聪 杨丹华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5期748-751,837,共5页
目的观察先平面外定位再平面内引导的超声技术在ICU休克患者行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指导效果,明确此应用对穿刺置管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106例ICU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平面内超声组(对照组)和改良超声技术组(试验组)。2组均采用静脉持续镇痛... 目的观察先平面外定位再平面内引导的超声技术在ICU休克患者行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指导效果,明确此应用对穿刺置管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106例ICU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平面内超声组(对照组)和改良超声技术组(试验组)。2组均采用静脉持续镇痛镇静。平面内组采用平面内超声引导技术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改良组采用先平面外定位再平面内引导的方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记录并比较2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穿刺3次未成功)、穿刺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确定先平面外定位再平面内引导的超声技术在ICU休克患者行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指导作用。结果 (1)改良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81.3%,平面内组为40.4%,改良组高于平面内组(P<0.05)。(2)改良组穿刺置管时间为(8.38±6.10)s,平面内组为(24.07±21.38)s,改良组短于平面内组(P<0.01)。(3)改良组血肿和穿刺口渗血发生率分别为2.1%和4.2%,平面内组分别为14.9%和10.6%,并发症发生率改良组小于平面内组(P<0.05)。结论对ICU休克患者采用先平面外定位再平面内引导的方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改良超声技术 休克 平面外 平面内
原文传递
改良超声引导技术在无痛内镜患者行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秀燕 方桂珍 杨丹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9期111-114,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超声引导技术在无痛内镜患者行浅静脉置管中的指导效果,明确此应用对穿刺置管的安全性影响。方法将80例无痛内镜检查患者(BMI>27 kg/m^2)随机分为触摸组和超声组。触摸组采用传统的视觉加触摸法行浅静脉穿刺置管;超声组... 目的观察改良超声引导技术在无痛内镜患者行浅静脉置管中的指导效果,明确此应用对穿刺置管的安全性影响。方法将80例无痛内镜检查患者(BMI>27 kg/m^2)随机分为触摸组和超声组。触摸组采用传统的视觉加触摸法行浅静脉穿刺置管;超声组采用超声仪先查看浅静脉位置、走行及周围组织情况,然后采用先平面外定位穿刺再平面内引导的方法行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穿刺三次未成功)、穿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确定先平面外定位穿刺再平面内引导的超声技术在较肥胖患者行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指导作用及对患者检查治疗的影响。结果 (1)超声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82.5%,触摸组为43.5%,超声组高于触摸组(P<0.01)。(2)超声组穿刺置管时间为(12.175±5.217)s,触摸组为(24.8±21.472)s,超声组短于触摸组(P<0.01)。(3)超声组血肿和药物外渗发生率分别为2.5%和0%,触摸组均为10%,超声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触摸组(P<0.01)。结论用改良超声引导技术对较肥胖患者行浅静脉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静脉置管 改良超声引导技术 无痛内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