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方案对再植指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梁中星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4期103-105,共3页
目的:研究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方案对再植指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并分析影响血管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改良组(n =33)和常规组(n =29),两组均给... 目的:研究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方案对再植指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并分析影响血管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改良组(n =33)和常规组(n =29),两组均给予断指再植术,观察组术后给予改良治疗方案,统计两组血管危象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再植指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并依据统计结果将发生血管危象的1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血管危象的5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收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分析影响血管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改良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6.06%(2/33),常规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7.59%(8/29),改良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组再植指成活率为93.94%(31/33),常规组再植指成活率为75.86%(22/29),改良组再植指成活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分析可知,性别、年龄、缺血时间、受伤原因、吸烟史、离断平面是影响血管危象发生的因素(P ﹤0.05);多因素分析可知,性别、年龄、缺血时间、吸烟史、离断平面是发生血管危象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方案可提高再植指成活率,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概率,具有较高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治疗方案 断指再植术 血管危象 再植指成活率
原文传递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改良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健 胡春丽 周成熙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4期491-492,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方案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科59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改良治疗方案(从洗胃方式、呼吸道管理、复能剂使用到阿托品使用途径进行改良),与既往按传统方案治疗的62例重度中毒患... 目的:探讨改良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方案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科59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改良治疗方案(从洗胃方式、呼吸道管理、复能剂使用到阿托品使用途径进行改良),与既往按传统方案治疗的62例重度中毒患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改良组治愈57例,显著高于传统组(治愈49例,P<0.05),而阿托品中毒率、农药中毒反跳率、阿托品用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治疗方案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较传统治疗方案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中毒 重度 改良治疗方案 传统治疗方案
下载PDF
改良治疗方案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彭巍 张在其 +3 位作者 杨华喜 郑大伟 尹芙蓉 罗正平 《怀化医专学报》 2005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研究改良方案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1例中毒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将中毒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级,56例采用改良方案治疗(二巯基丙醇与维生素B6注射液配伍成的具有规范化、阶梯序贯式用药),与我... 目的 研究改良方案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1例中毒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将中毒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级,56例采用改良方案治疗(二巯基丙醇与维生素B6注射液配伍成的具有规范化、阶梯序贯式用药),与我科既往按常规方案治疗的45例毒鼠强中毒患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改良方案组重度中毒者治愈率比常规疗法组有显著性提高(P<0.01),而轻、中、重各组安定和苯巴比妥用量、止惊时间均低于常规方案组(P<0.01)。结论 改良方案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大,可视为目前抢救毒鼠强中毒的理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毒 毒鼠强 改良治疗方案 常规疗法
下载PDF
改良硬化治疗方案在Le,g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研究
4
作者 王程 顾曦 +1 位作者 顾妍晶 杨苗苗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35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硬化治疗方案在Le,g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7月治疗的136例Le,g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 目的:探讨改良硬化治疗方案在Le,g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7月治疗的136例Le,g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观察组予以改良硬化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总住院天数、总医疗费用、曲张静脉有效率、曲张静脉消失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后3、6个月的再出血率。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总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总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曲张静脉有效率、消失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35%)低于对照组(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的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硬化治疗方案对Le,g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静脉曲张 破裂出血 改良硬化治疗方案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