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3D组18例和常规组23例,2组均行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规...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3D组18例和常规组23例,2组均行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规组术前行膝关节CT平扫,3D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3D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并在实体模型上模拟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第3天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放射学Rasmussen评分,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结果 3D组手术时间[(127.3±11.7)min]较常规组[(167.4±15.8)min]短,术中出血量[(211.7±18.7)mL]较常规组[(291.6±25.3)mL]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5.55%)较常规组(26.08%)低,术后第3天Rasmussen评分及术后12个月HSS评分[(15.2±1.9)、(84.3±11.2)分]较常规组[(9.9±2.1)、(71.0±5.7)分]高(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质量,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展开更多
治疗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经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切口研究。方法 2017.10至2022.10,将30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纳入其中,以C组(常规胭部“S”形切口入路复位)和G组(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复位)随机分组,各15例...治疗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经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切口研究。方法 2017.10至2022.10,将30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纳入其中,以C组(常规胭部“S”形切口入路复位)和G组(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复位)随机分组,各15例。将两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G 组较 C 组功能恢复、生活能力和质量均有所提高,P<0.05; G 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 C 组,P<0.05,膝部活动度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临床效果更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3D组18例和常规组23例,2组均行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规组术前行膝关节CT平扫,3D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3D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并在实体模型上模拟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第3天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放射学Rasmussen评分,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结果 3D组手术时间[(127.3±11.7)min]较常规组[(167.4±15.8)min]短,术中出血量[(211.7±18.7)mL]较常规组[(291.6±25.3)mL]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5.55%)较常规组(26.08%)低,术后第3天Rasmussen评分及术后12个月HSS评分[(15.2±1.9)、(84.3±11.2)分]较常规组[(9.9±2.1)、(71.0±5.7)分]高(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质量,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文摘治疗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经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切口研究。方法 2017.10至2022.10,将30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纳入其中,以C组(常规胭部“S”形切口入路复位)和G组(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复位)随机分组,各15例。将两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G 组较 C 组功能恢复、生活能力和质量均有所提高,P<0.05; G 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 C 组,P<0.05,膝部活动度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临床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