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再定位咬合板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彦任 黄磊 《浙江创伤外科》 2021年第6期1134-1135,共2页
目的研究改良再定位咬合板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ADDWR)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门诊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ADDWR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1例。对照组单纯手... 目的研究改良再定位咬合板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ADDWR)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门诊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ADDWR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1例。对照组单纯手法复位。研究组经手法复位后立即按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分别于复位前、复位后3个月、复位后6个月对患者疼痛情况、平均最大开口程度与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者的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最大开口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的平均最大开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的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再定位咬合板治疗能够有效改善ADDWR患者的疼痛、增大平均开口程度、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情况,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改良再定位咬合 疼痛情况 平均最大开口程度 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