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改良“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及并发症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
56
1
作者
杨振军
何新泽
+2 位作者
孙勃
程兴龙
王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23-1126,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探究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6月在本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跟骨骨折患者,SandersⅡ型51例,SandersⅢ型3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术中观察组予以改良...
[目的]分析改良"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探究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6月在本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跟骨骨折患者,SandersⅡ型51例,SandersⅢ型3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术中观察组予以改良"L"型切口;对照组予以常规"L"型切口。使用足踝临床后足评分系统(AOFAS)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评分。进一步分析观察组的手术时机、牵开方式、手术时间、引流、植骨、吸烟和抗生素使用等7个切口并发症可能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随访2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足踝功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皮肤坏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并发症单因素分析与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引流、牵开方式和吸烟5个因素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切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机早于伤后7 d、手术时间〉1.5 h、术后不引流、静态牵开方式以及吸烟。[结论]改良"L"型切口下复位固定跟骨骨折,术后足踝功能恢复较好,皮肤坏死发生率低,为进一步避免发生切口并发症,应推迟手术至伤后7 d、缩短手术时间、术后需引流、注意牵开皮瓣的方式和时间、禁止吸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改良
“
l
”
型
切口
疗效
并发症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锁定钢板及锁定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改良“L”型切口植骨与“L”型切口非植骨1年随访比较
被引量:
37
2
作者
孔长庚
郭祥
吴多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500-2505,共6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跟骨复杂关节内骨折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要治疗方案,但传统"L"型切口相关并发症仍较高,术中植骨与否仍存在较大争议,因此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案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目...
背景:目前临床上跟骨复杂关节内骨折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要治疗方案,但传统"L"型切口相关并发症仍较高,术中植骨与否仍存在较大争议,因此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案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改良"L"型切口植骨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手术治疗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单侧新鲜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82例,分为2组,改良"L"型切口植骨组42例(A组),"L"型切口非植骨组40例(B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负重时间、足部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结果与结论:(1)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负重时间均短于B组(P <0.05);(2)术后2组跟骨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高度恢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3)术后1年随访时,2组Gissane角、跟骨宽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B?hler角及跟骨高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A组大于B组(P <0.05);且2组均出现B?hler角丢失现象,A组B?hler角丢失值明显低于B组(P <0.05);(4)A组Maryland足功能评分及优良率均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5)A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12%vs. 3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6)提示改良"L"型切口植骨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可获得良好的复位,术后切口并发症少,植骨可减少术后Bohler角丢失,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改良
“
l
”
型
切口
植骨
骨折固定术
锁定钢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跟骨粉碎性骨折治疗临床分析
3
作者
贺正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12期63-65,共3页
探究跟骨粉碎性骨折采用传统“L型”切口非植骨和改良跟骨外侧“L”型切口植骨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收治时间为2019年6月-2021年6月,按照随机原则以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分配,每组15例,...
探究跟骨粉碎性骨折采用传统“L型”切口非植骨和改良跟骨外侧“L”型切口植骨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收治时间为2019年6月-2021年6月,按照随机原则以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分配,每组15例,分别采用“L型”切口非植骨和改良跟骨外侧“L”型切口植骨治疗方法。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更高(P<0.05);术后两组Gissane角、Bohler角优于术前,相比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变化情况更明显(P<0.05);术后两组Fugl-Meyer评分显著更高于术前,研究组变化幅度相对更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在统计学方面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于跟骨粉碎性骨折选择改良“L”型切口植骨治疗方法,其优良率和下肢功能大大提升,Gissane角、Bohler角水平明显改善,因此治疗效果比“L型”切口非植骨效果显著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粉碎性骨折
“
l
型
”
切口
非植骨
改良
“
l
”
型
切口
植骨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良“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及并发症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
56
1
作者
杨振军
何新泽
孙勃
程兴龙
王培
机构
承德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
出处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23-1126,共4页
基金
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项目(编号:142777105D)
文摘
[目的]分析改良"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探究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6月在本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跟骨骨折患者,SandersⅡ型51例,SandersⅢ型3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术中观察组予以改良"L"型切口;对照组予以常规"L"型切口。使用足踝临床后足评分系统(AOFAS)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评分。进一步分析观察组的手术时机、牵开方式、手术时间、引流、植骨、吸烟和抗生素使用等7个切口并发症可能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随访2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足踝功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皮肤坏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并发症单因素分析与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引流、牵开方式和吸烟5个因素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切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机早于伤后7 d、手术时间〉1.5 h、术后不引流、静态牵开方式以及吸烟。[结论]改良"L"型切口下复位固定跟骨骨折,术后足踝功能恢复较好,皮肤坏死发生率低,为进一步避免发生切口并发症,应推迟手术至伤后7 d、缩短手术时间、术后需引流、注意牵开皮瓣的方式和时间、禁止吸烟等。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改良
“
l
”
型
切口
疗效
并发症
相关因素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锁定钢板及锁定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改良“L”型切口植骨与“L”型切口非植骨1年随访比较
被引量:
37
2
作者
孔长庚
郭祥
吴多庆
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500-2505,共6页
文摘
背景:目前临床上跟骨复杂关节内骨折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要治疗方案,但传统"L"型切口相关并发症仍较高,术中植骨与否仍存在较大争议,因此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案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改良"L"型切口植骨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手术治疗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单侧新鲜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82例,分为2组,改良"L"型切口植骨组42例(A组),"L"型切口非植骨组40例(B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负重时间、足部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结果与结论:(1)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负重时间均短于B组(P <0.05);(2)术后2组跟骨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高度恢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3)术后1年随访时,2组Gissane角、跟骨宽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B?hler角及跟骨高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A组大于B组(P <0.05);且2组均出现B?hler角丢失现象,A组B?hler角丢失值明显低于B组(P <0.05);(4)A组Maryland足功能评分及优良率均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5)A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12%vs. 3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6)提示改良"L"型切口植骨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可获得良好的复位,术后切口并发症少,植骨可减少术后Bohler角丢失,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改良
“
l
”
型
切口
植骨
骨折固定术
锁定钢板
Keywords
ca
l
canea
l
fractures
modified '
l
-shape' incision
bone graft
interna
l
fixation of bone fracture
l
ocking p
l
ate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跟骨粉碎性骨折治疗临床分析
3
作者
贺正文
机构
铜仁市人民医院
出处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12期63-65,共3页
文摘
探究跟骨粉碎性骨折采用传统“L型”切口非植骨和改良跟骨外侧“L”型切口植骨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收治时间为2019年6月-2021年6月,按照随机原则以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分配,每组15例,分别采用“L型”切口非植骨和改良跟骨外侧“L”型切口植骨治疗方法。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更高(P<0.05);术后两组Gissane角、Bohler角优于术前,相比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变化情况更明显(P<0.05);术后两组Fugl-Meyer评分显著更高于术前,研究组变化幅度相对更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在统计学方面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于跟骨粉碎性骨折选择改良“L”型切口植骨治疗方法,其优良率和下肢功能大大提升,Gissane角、Bohler角水平明显改善,因此治疗效果比“L型”切口非植骨效果显著较优。
关键词
跟骨粉碎性骨折
“
l
型
”
切口
非植骨
改良
“
l
”
型
切口
植骨
临床效果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改良“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及并发症相关因素研究
杨振军
何新泽
孙勃
程兴龙
王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56
原文传递
2
锁定钢板及锁定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改良“L”型切口植骨与“L”型切口非植骨1年随访比较
孔长庚
郭祥
吴多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
3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跟骨粉碎性骨折治疗临床分析
贺正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