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15
1
作者 温家宝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16,共14页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善民生 社会事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六大 胡锦涛同志 科学发展观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一种社会学的分析 被引量:49
2
作者 郑杭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100,共8页
要正确把握社会建设和社区建设的关系。社区建设是中国社会建设的新起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微观的社区建设是宏观的和谐社会构建的切入点和抓手。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的结合,将有力... 要正确把握社会建设和社区建设的关系。社区建设是中国社会建设的新起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微观的社区建设是宏观的和谐社会构建的切入点和抓手。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的结合,将有力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既是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社区建设的重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区服务、社区就业、社区保障、社区学院等充分体现了民生"五有"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区 社区建设 社会建设 改善民生
下载PDF
新乡贤:价值、祛弊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50
3
作者 李思琪 《国家治理》 2018年第3期28-36,共9页
"乡贤",在《汉语大词典》中被解释为"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在历史上,乡贤主要致力于建设乡村、改善民生、参与乡里公共事务,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阶段上,乡贤也再次展现出其恒久魅力。许多在城... "乡贤",在《汉语大词典》中被解释为"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在历史上,乡贤主要致力于建设乡村、改善民生、参与乡里公共事务,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阶段上,乡贤也再次展现出其恒久魅力。许多在城市取得成功的人士,在浓浓乡情的凝聚下,辞城回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价值 新乡 路径 维护社会稳定 历史阶段 改善民生 公共事务
原文传递
抓住改善民生不放 推进和谐社会构建——从社会学视角领会十七大报告的有关精神 被引量:42
4
作者 郑杭生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5,共5页
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分别论述了什么是民生问题、社会建设、社会正义及其两个维度,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上述三者的关系:改善民生既是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促进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 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分别论述了什么是民生问题、社会建设、社会正义及其两个维度,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上述三者的关系:改善民生既是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促进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实际上既是六大方面的惠民决定,又是六大领域的社会公平。上述六大社会公平,主要涉及的是制度安排的公平;但是随着这些惠民决定和措施的贯彻落实,一定会极大地拉近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使人民群众在得到实惠的同时增加安全感、信任感、公平感,从而极大地增强百姓认可的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善民生 社会建设 社会正义 制度安排的公平 百姓认可的公平
下载PDF
“第一书记”助农村党建民生双提升——山东省“第一书记”制度建设实践探析 被引量:37
5
作者 陶正付 李芳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112,共6页
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山东省从2012年起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第一书记"制度,在"抓党建、促发展、强民生"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建模式。在... 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山东省从2012年起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第一书记"制度,在"抓党建、促发展、强民生"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建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坚持基层党建和扶贫开发齐抓共进,强化地方主体责任,推进制度建设科学化、长效化,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当然,也面临"第一书记"的自身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队伍纳新不足、老化严重,党支部的战斗力有待加强;帮扶机制运行不畅,帮扶目标难以有效实现;帮扶任务与农村各项建设规划之间缺少有效衔接等问题和困难,需要统筹协调和改进完善。山东省"第一书记"制度建设实践为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改善民生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书记 农村党建 扶贫开发 改善民生
下载PDF
教育综合改革应由“教育工具论”向“教育民生论”转型——“十八大”报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之学理解读 被引量:32
6
作者 张学文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1,共5页
“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并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并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些“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工具论 教育综合改革 人民满意 改善民生 解读 学理 转型 社会建设
原文传递
以改善民生为利益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 被引量:27
7
作者 谭培文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3-138,共6页
利益机制是社会主体有目的的以物质利益为载体的利益实现方式。利益机制对价值认同有基础、动力和杠杆作用。改善民生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物的投入,它是一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十分重要的利益机制。以改善民生为利益机制,必须坚持社... 利益机制是社会主体有目的的以物质利益为载体的利益实现方式。利益机制对价值认同有基础、动力和杠杆作用。改善民生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物的投入,它是一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十分重要的利益机制。以改善民生为利益机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为导向,必须坚持发挥社会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必须处理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改善民生的利益机制与市场经济的利益机制的科学关系,才能发挥改善民生的利益机制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善民生 利益机制 核心价值 价值认同
原文传递
改革创新 培养卓越医生 被引量:26
8
作者 李明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19,共3页
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民生.强调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部署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诸项措施.包括“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2012年,教育部和卫生部共同出台了《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 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民生.强调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部署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诸项措施.包括“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2012年,教育部和卫生部共同出台了《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对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做了顶层设计.推出了“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医计划”)。医学院校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施“卓医计划”项目,通过改革创新.努力提高医学生教育培养质量.从源头上提高医疗卫生队伍的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综合改革 医生 创新培养 医德医风建设 医学教育改革 服务能力 医疗卫生 改善民生
原文传递
公众参与对民生类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官永彬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63-69,共7页
私营企业、公民个人以及公民社会组织等多元化主体参与公共生活治理是公共生活"民主性"的主要标志,也是实现公共生活"公共性"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从理论上梳理和诠释公众参与对民生类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可能影响机制... 私营企业、公民个人以及公民社会组织等多元化主体参与公共生活治理是公共生活"民主性"的主要标志,也是实现公共生活"公共性"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从理论上梳理和诠释公众参与对民生类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可能影响机制,并从强化信息公开、扩大过程参与和促进政府回应三个维度提出改善民生类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公共服务满意度 改善民生
下载PDF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斌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3-17,共5页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关系人民健康福祉,关系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对继续深化医改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一部署的内涵和要求,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关系人民健康福祉,关系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对继续深化医改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一部署的内涵和要求,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确保完成中央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经济社会发展 改善民生 人民健康 三中全会 部署 医改
原文传递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善民生与创新社会治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刘爱军 段虹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1,共6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和科学的唯物史观基础,它已经成为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一条主线。化解新时代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得通过充分发展经济、解决人们关注的切实利...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和科学的唯物史观基础,它已经成为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一条主线。化解新时代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得通过充分发展经济、解决人们关注的切实利益问题、打赢精准扶贫脱贫最后攻坚战等多重举措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必须得通过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多重举措来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以人民为中心 改善民生 创新社会治理
下载PDF
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与改善民生的耦合路径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现成 苏秀艳 +1 位作者 王景璐 王占坤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30,36,共7页
为充分发挥大型体育赛事惠及民生的社会效应,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近年来我国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为研究对象,在探究其对改善民生双重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与改善民生耦合的路径:1)建立大... 为充分发挥大型体育赛事惠及民生的社会效应,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近年来我国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为研究对象,在探究其对改善民生双重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与改善民生耦合的路径:1)建立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与改善民生耦合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2)注重赛事投入与民生投入的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好人民最迫切最需要的民生问题;3)注重大型体育赛事与全民健身的协调发展,增强人民的健康水平;4)努力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做好政府办赛惠民科学决策;5)强化体育赛事举办与改善民生耦合的社会举证制度。对规避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举办的盲目性及办赛惠民的低效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体育赛事 改善民生 双重影响 耦合路径 社会支持 全民健身 公共体育服务
原文传递
关于民生财政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5
13
作者 嵇明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1-26,共6页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财政民生投入规模不断扩大,范围不断拓展,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我国民生财政的理念,阐释了财政...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财政民生投入规模不断扩大,范围不断拓展,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我国民生财政的理念,阐释了财政支持民生的主要领域,分析了民生财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发展民生财政的主要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财政民生支出,近年来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重要工作之一。但由于民生财政提出来的时间较短,在理论和实践上,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本文拟对民生财政的内涵、主要领域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财政 财政支出 财政收支 财政民生支出 改善民生 公共财政体系
下载PDF
论加强公共经济管理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被引量:17
14
作者 黄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6-138,共3页
本文在充分肯定公共经济管理在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公共经济管理与改善民生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从二者关系的角度,审视加强公共经济管理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公共经济管理 改善民生 相互关系
下载PDF
论习近平的民生幸福观 被引量:15
15
作者 窦孟朔 张瑞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59,共6页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民生幸福作出十二个方面的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不仅对当代民生的范畴、内涵、价值、规律及特征等有新认识,而且对民生建设的主体、动力、目标、路径等有新阐释,回答了在当代中国建设什么样民生、怎...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民生幸福作出十二个方面的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不仅对当代民生的范畴、内涵、价值、规律及特征等有新认识,而且对民生建设的主体、动力、目标、路径等有新阐释,回答了在当代中国建设什么样民生、怎样建设民生等重大问题,构成了习近平民生幸福观的基本框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新内容,指引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奔向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幸福 改善民生 民生建设
原文传递
新型城镇化的PPP融资模式 被引量:16
16
作者 叶建勋 李琼 《中国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9-60,共2页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新一届政府提出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举措。我国新型城镇化是政府主导、引导,自上而下的城镇化进程。它具有以下鲜明的特征:第...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新一届政府提出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举措。我国新型城镇化是政府主导、引导,自上而下的城镇化进程。它具有以下鲜明的特征:第一,科学规划、稳妥推进,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第二,以人为本,不是为城镇化而城镇化;第三,强调发挥城市的聚集功能、辐射功能以及规模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进程 PPP融资模式 城乡协调发展 社会协调发展 政府主导 城乡一体化 改善民生 科学规划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13
17
作者 郭建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哲学基础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内涵应当如何概括,是当前理论界颇为关注的一个前沿问题。本文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其哲学来源和哲学基础之一,但是在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哲学基础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内涵应当如何概括,是当前理论界颇为关注的一个前沿问题。本文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其哲学来源和哲学基础之一,但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有自己的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思想 以人为本 实践 和谐 统筹兼顾 改善民生
下载PDF
发展旅游与改善民生 被引量:14
18
作者 马耀峰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6,共2页
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反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为我国旅游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产业和事业发展已融入国家战略行为,把旅游业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旅游将迎来一个新的大发展时... 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反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为我国旅游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产业和事业发展已融入国家战略行为,把旅游业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旅游将迎来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目标定位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中国旅游 改善民生 支柱产业 2009年 现代服务业 旅游业 政策支持
下载PDF
完善精准扶贫监督考核机制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万振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50,共4页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贫困问题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反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和崇高事业。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 监督考核机制 人类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的本质 路径 扶贫 贫困问题 消除贫困 改善民生
下载PDF
民生的内涵及意蕴 被引量:13
20
作者 高和荣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6-103,共8页
'民生'是一个扬弃福利及福祉的范畴,它描述了民众的生活状态,体现社会生活的总体要求,蕴含着社会治理规范,寄托着人们的生活理想。它所要建设的项目与内容、目的及任务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方式并不完全一致,因... '民生'是一个扬弃福利及福祉的范畴,它描述了民众的生活状态,体现社会生活的总体要求,蕴含着社会治理规范,寄托着人们的生活理想。它所要建设的项目与内容、目的及任务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方式并不完全一致,因而具有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特性。但是,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民生体现了治国理政理念、规范与目标,通过各种民生政策的施行以实现'王道得行'的昌明社会。民生也是浸润中国文化的概念表达,是对日常生活的文化提炼,是民族生存文化的描摹与独特性表达,体现出纵向文化关系及结构,是中国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集中表现,浸润着我们的生存主张与生活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它要求从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不断完善与时偕行的福利项目,回应并解决民众的生活关切,让民众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逻辑要求与实践必然,昭示出民族复兴的社会担当与责任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 福利 保障民生 改善民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