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架半释放辅助栓塞技术治疗急性颅内破裂微小宽颈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冯利飞 杨歌 +2 位作者 梁超 赵毅 张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0-674,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半释放辅助栓塞技术治疗急性颅内破裂微小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邢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动脉瘤破裂至治疗时间间隔≤7 d)颅内破裂微小宽颈动脉瘤(动脉瘤最大直径≤3 ... 目的探讨支架半释放辅助栓塞技术治疗急性颅内破裂微小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邢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动脉瘤破裂至治疗时间间隔≤7 d)颅内破裂微小宽颈动脉瘤(动脉瘤最大直径≤3 mm)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2例。均采用支架半释放辅助栓塞技术栓塞动脉瘤。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动脉瘤的栓塞效果(Ⅰ级为完全栓塞,Ⅱ级为近完全栓塞,Ⅲ级为部分栓塞),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102例患者术前mRS 0分61例(59.8%),1分19例(18.6%),2分9例(8.8%),3分8例(7.9%),4分5例(4.9%)。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69例(67.7%),Ⅱ级栓塞30例(29.4%),Ⅲ级栓塞3例(2.9%);其中4例(3.9%)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6例(5.9%)发生载瘤动脉局部狭窄,术后均未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出院后患者随访时间为(7.4±1.4)个月(3~12个月)。末次随访mRS 0分84例(82.4%),1分8例(7.8%),2分6例(5.9%),3分4例(3.9%);与术前mR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估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94例(92.2%),Ⅱ级栓塞8例(7.8%),Ⅲ级栓塞0例,与术后即刻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例动脉瘤复发,复发率为4.9%,随访期均未发生动脉瘤再出血及脑梗死情况。结论支架半释放辅助栓塞技术治疗急性颅内破裂微小宽颈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短期疗效较好,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破裂 治疗结果 微小动脉瘤 支架释放辅助栓塞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