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腕管综合征治疗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马婧嵚 史其林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0年第5期282-284,共3页
腕管综合征是腕管内正中神经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手部症状和功能障碍,其发病率近年来逐渐上升。对轻度或中度的腕管综合征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目前认为疗效较明确的有支具固定和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对严重或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腕管... 腕管综合征是腕管内正中神经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手部症状和功能障碍,其发病率近年来逐渐上升。对轻度或中度的腕管综合征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目前认为疗效较明确的有支具固定和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对严重或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腕管综合征患者,可选用手术治疗,肌肉萎缩是手术治疗绝对指征,腕管松解减压术是最常用手术,包括传统的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和内镜下腕管松解减压术,两种手术的长期疗效和并发症率无显著差别。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支具固定 类固醇激素 松解减压术
下载PDF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Ⅰ、Ⅱ度损伤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侯晓东 刘洪柏 匡斌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6期619-621,共3页
目的比较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激素注射和支具固定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Ⅰ、Ⅱ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6-07—2017-03诊治的83例单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Ⅰ、Ⅱ度运动损伤,37例采用PRP局部注射治疗(PRP组),35例选择激素局... 目的比较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激素注射和支具固定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Ⅰ、Ⅱ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6-07—2017-03诊治的83例单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Ⅰ、Ⅱ度运动损伤,37例采用PRP局部注射治疗(PRP组),35例选择激素局部注射治疗(激素组),11例采用单纯支具固定治疗(支具组)。结果 3组治疗后1、2、3个月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膝关节功能改良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个月3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3个月,PRP组膝关节功能改良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激素组和支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手术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Ⅰ、Ⅱ度损伤时,PRP治疗相对于激素注射和支具固定在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Ⅰ、Ⅱ度内侧副韧带损伤 非手术治疗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激素 支具固定
原文传递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孔祥生 程小红 +2 位作者 韩安邦 张宝峰 胡敬暖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7期105-108,共4页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表现为腕部疼痛、肿胀、畸形和活动障碍,常伴有皮下瘀斑,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但针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仍是优先选择。该文通过收集、整理近年的相关文献,总结非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表现为腕部疼痛、肿胀、畸形和活动障碍,常伴有皮下瘀斑,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但针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仍是优先选择。该文通过收集、整理近年的相关文献,总结非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非手术治疗 手法整复 小夹板固定 石膏固定 支具固定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疼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顾晓晖 杨惠林 +1 位作者 管华清 唐天驷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7-188,共2页
关键词 脊柱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性 后凸成形术 疗效分析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脊柱压缩性骨折 老龄化社会 无神经损伤 轻微外伤 无外伤史 骨折患者 垫枕复位 药物治疗 支具固定 缓解疼痛 骨量丢失 并发症 顽固性 硬板床 活动量
下载PDF
骨性锤状指伸直支具固定与阻挡克氏针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5
作者 卢飞旗 袁野 +5 位作者 李成利 段古满 邓玖征 朱剑津 何大炜 潘勇卫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3期245-250,共6页
目的伴关节脱位的骨性锤状指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分析伸直支具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的疗效,并与同期采用石黑法固定的患者相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9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创... 目的伴关节脱位的骨性锤状指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分析伸直支具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的疗效,并与同期采用石黑法固定的患者相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9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支具治疗的19例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导致骨性锤状指患者资料,收集同期采用石黑法手术治疗的29例患者资料,对比两组骨折和关节复位情况、患指关节主动屈伸角度、患/健侧活动度占比、Dargan功能评定、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支具固定组患指远指间关节(DIPJ)伸直欠缺角度0 °~15 °(4.68±5.00)°,手术组为0 °~12 °(3.14±4.1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支具固定组主动屈曲角度38 °~60 °(50.42±6.73)°,手术组为35 °~62 °(48.38±7.4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患/健侧活动度占比支具固定组为(0.74±0.14),手术组为(0.76±0.1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Dargan功能评价手术组优17例,良12例。支具固定组:优10例,良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7)。支具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47.3%,手术组为44.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锤状指支具固定与手术治疗短期疗效相当,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手术治疗并发症一旦发生,多较严重,且可能为永久性;支具固定需要关注患者的依从性,才能取得较好结果。保守治疗对于一些选择恰当的患者,有其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锤状指 外科手术 支具固定 石黑法
原文传递
内外侧联合入路合并早期支具固定治疗复杂肘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6
作者 石玲玲 刘晖 +1 位作者 梁勃威 陈浩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835-839,共5页
目的探讨内外侧联合入路合并早期支具固定治疗复杂肘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75医院骨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复杂肘关节脱位患者86例,男性53例,女性33例;年龄21~55岁。根据手术方法分为手术组54例(内外侧... 目的探讨内外侧联合入路合并早期支具固定治疗复杂肘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75医院骨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复杂肘关节脱位患者86例,男性53例,女性33例;年龄21~55岁。根据手术方法分为手术组54例(内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和非手术组32例(非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6个月肘关节屈伸,旋转范围以及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手术组的骨折愈合时间(13. 4±1. 6)周,明显少于非手术组(14. 7±1. 8)周;术后3、6个月,手术组的肘关节屈伸、旋转度数均显著高于同期的非手术组,肘关节疼痛、活动范围、稳定性及功能评分也均显著高于同期的非手术组;术后6个月,手术组的肘关节功能优于非手术组;上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内外侧联合入路合并早期支具固定治疗复杂肘关节脱位对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有利,愈合时间短,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脱位 联合入路 支具固定
下载PDF
自制改良弹力塑性夹板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生物力学定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光辉 李扬 +3 位作者 和艳红 李东方 李明 王前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第11期61-63,共3页
目的:分析自制改良弹力塑性夹板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伸直型)的疗效及生物力学。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门诊、急诊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接诊的桡骨远端骨折(伸直型)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 目的:分析自制改良弹力塑性夹板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伸直型)的疗效及生物力学。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门诊、急诊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接诊的桡骨远端骨折(伸直型)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自制改良弹力塑性夹板固定,对照组采用普通小夹板或支具固定。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功能恢复评分(Dienst)、生物力学指标、腕关节肿胀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研究过程中有6例患者脱落,最终114例完成随访,其中治疗组56例,对照组58例。治疗组总优良率(89.29%)比对照组(70.69%)高(P<0.05);治疗组整复后1周、2周、4周、6周、8周、3个月Dienst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整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恢复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整复后腕关节周径数值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自制改良弹力塑性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伸直型)效果明显,可改善生物力学指标,促进骨折愈合与腕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弹力塑性夹板 支具固定 关节肿胀
下载PDF
知识转化模式指导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皮肤护理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郑瑞真 洪玲玲 +4 位作者 赖彩平 郑英智 杨乃群 黄慧玲 刘雪芳 《甘肃医药》 2019年第6期560-562,共3页
目的:探讨知识转化模式指导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支具固定患儿皮肤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68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行一期支具固定的患儿,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进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知识转化模式指导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支具固定患儿皮肤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68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行一期支具固定的患儿,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进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知识转化模式进行健康指导。观察两组患儿支具固定期间皮肤压疮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4例患儿支具固定7天皮肤压疮发生率为5.88%,1个月为11.76%,2个月为14.7%,3个月为8.82%,皮肤压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识转化模式的护理指导,提高了家属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照顾的实践操作能力,降低皮肤压疮发生率,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及家属的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转化模式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支具固定 皮肤 护理
下载PDF
压力性损伤风险无线报警系统在骨折患者术前支具固定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9
作者 卞丽艳 戴莲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939-943,共5页
目的分析压力性损伤风险无线报警系统在骨折支具固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2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骨科收治的行骨折内固定手术前需支具固定的50例患者资料,根据是否采用压力性损伤风险无线报警系统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压力性损伤风险无线报警系统在骨折支具固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2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骨科收治的行骨折内固定手术前需支具固定的50例患者资料,根据是否采用压力性损伤风险无线报警系统分为对照组25例和试验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手段,人为进行压力性损伤监测,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34~46岁,平均41.7岁;道路交通伤12例,高处坠落伤4例,摔伤5例,重物砸伤4例。试验组运用压力性损伤风险无线报警系统,设置报警压力为200mmHg,持续受压时间超过60min即发出报警。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36~50岁,平均41.6岁;道路交通伤13例,高处坠落伤3例,摔伤5例,重物砸伤4例。记录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运用围术期舒适度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前后体位舒适度;统计两组患者拆卸支具观察次数;比较两组患者对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压疮发生例数/总例数×100%)低于对照组(8.0%vs.40.0%,P<0.05);两组患者体位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体位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每天拆卸支具次数(3.4±1.4)次少于对照组(7.9±1.7)次(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8.8±1.0)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6.9±1.7)分(P<0.05)。结论压力性损伤风险无线报警系统可降低骨折支具固定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并提高其体位舒适度,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无线报警系统 骨折 支具固定
下载PDF
可调节支具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长贤 李炳钻 +2 位作者 王建嗣 蔡秀英 张建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96-599,共4页
[目的]总结可调节支具在闭合复位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患侧内收长肌及髂腰肌腱切断闭合复位三期可调节支具固定的方法对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进行治疗。[结果]本组59例(68髋)随访1年6个月~7年2个月,... [目的]总结可调节支具在闭合复位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患侧内收长肌及髂腰肌腱切断闭合复位三期可调节支具固定的方法对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进行治疗。[结果]本组59例(68髋)随访1年6个月~7年2个月,平均40个月,1例1髋出现半脱位,58例(67髋)复位良好,3例(3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果,优:26-30分28例(33髋),良:21-25分21例(25髋),可:16~20分8例(8髋),差:11-15分2例(2髋)。[结论]三期可调节支具是闭合复位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一种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支具固定 髋关节脱位
原文传递
钢丝环扎合并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俊 王生介 +2 位作者 历晓龙 陆贝晨 邵建树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19期2700-2701,共2页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其发生率约占全身各部骨折的1.65%[1].对无移位的骸骨骨折,通常以石膏或支具固定;其治疗是否正确,将影响到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对移位的髌骨骨折一般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关键词 髌骨骨折 钢丝环扎 治疗 髌骨爪 切开复位内固定 关节内骨折 骸骨骨折 支具固定
原文传递
胸椎内生性软骨瘤1例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程 王文军 晏怡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内生性软骨瘤 结核分支杆菌抗体 胸椎 实验室检查 背部疼痛 姿势改变 下肢活动 支具固定
下载PDF
栀黄止痛散外敷联合支具固定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恩 周鑫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20-221,共2页
目的对栀黄止痛散外敷联合支具固定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选取的5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支具固定,观察组联合栀黄止痛散外敷,观察Lysholm评分、症状积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 目的对栀黄止痛散外敷联合支具固定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选取的5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支具固定,观察组联合栀黄止痛散外敷,观察Lysholm评分、症状积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Lysholm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治疗观察组Lysholm评分上升幅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各项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所下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76%),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栀黄止痛散外敷联合支具固定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能够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黄止痛散 支具固定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下载PDF
早期支具固定联合内外侧联合入路对复杂肘关节脱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伟民 张磊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261-1262,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支具固定联合内外侧联合入路对复杂肘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60例复杂肘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n=30)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术后使用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对照组(n=30)采用外... 目的探讨早期支具固定联合内外侧联合入路对复杂肘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60例复杂肘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n=30)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术后使用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对照组(n=30)采用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术后使用石膏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肘关节活动度、日本骨科学会(JOA)肘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侧关节屈伸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旋前、旋后明显小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侧关节屈伸、旋前、旋后均明显小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侧关节屈伸、旋前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为66.7%,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肘关节僵硬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肘关节脱位采取内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术后早期支具固定,可有效恢复肘关节功能,减少术后肘关节僵硬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脱位 “恐怖三联征” 手术入路 支具固定
下载PDF
Pavlik支具治疗婴儿化脓性髋关节炎病理性脱位的家庭健康教育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晓秋 吴娇臻 +1 位作者 李若 祝崇雪 《护理与康复》 2010年第10期899-900,共2页
关键词 婴儿 髋关节炎 髋关节脱位 支具固定 健康教育
下载PDF
中医手法扳正联合支具固定治疗患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效果
16
作者 魏志腾 李兰山 +1 位作者 董永东 张晓莉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第13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扳正联合支具固定治疗患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20年3月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中医按...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扳正联合支具固定治疗患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20年3月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中医按摩;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手法板正联合支具固定治疗;比较不同方案的临床治疗价值。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被动跟腱延长长度及跖屈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踝关节被动跟腱延长长度及跖屈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扳正联合支具固定治疗患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效果显著,对足功能的康复有一定促进作用,干预效果显著,对患儿踝关节被动跖屈度与跟腱延长长度均有着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具固定 中医手法扳正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治疗效果 满意度 踝关节被动跟腱延长长度 跖屈度
下载PDF
手法配合支具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26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国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2期125-126,共2页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支具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选择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126例,采用手法配合支具固定治疗,设定疗效判定标准。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4-34个月,平均11个月。按疗效判定标准评定:优97足,良34足,可21足,差11足,优...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支具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选择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126例,采用手法配合支具固定治疗,设定疗效判定标准。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4-34个月,平均11个月。按疗效判定标准评定:优97足,良34足,可21足,差11足,优良率为80.4%。结论手法配合支具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足畸形 先天性 手法矫正 支具固定
下载PDF
遗传性手关节挛缩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汤海萍 滕国栋 +2 位作者 陈艳清 方光荣 孙明川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第11期984-985,共2页
手指的先天性关节挛缩症是一种累及骨、关节、肌肉、韧带的特殊的先天性畸形。手指的关节挛缩可以表现为单个手指,也可为双手全部手指。其表现为累及掌指关节、指间关节的屈曲挛缩,挛缩手指主被动均不能伸直,
关键词 遗传 关节挛缩 手术时机 支具固定
下载PDF
弃杖膏联合支具固定治疗隐匿性Lisfranc损伤24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金 马毅 《现代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92-95,共4页
目的观察弃杖膏联合支具固定治疗隐匿性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支具固定治疗,治疗组采用弃杖膏联合支具固定治疗。结果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 目的观察弃杖膏联合支具固定治疗隐匿性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支具固定治疗,治疗组采用弃杖膏联合支具固定治疗。结果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2周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组治疗1周后有明显缓解,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组间比较,8周后两组AOFAS(踝-中足)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321,P=0.105),两组总体优良率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隐匿性Lisfranc损伤影响中足结构稳定,采用充足时间、完全制动的支具外固定治疗方式,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另外,早期外敷弃杖膏可以减轻肿胀、缓期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Lisfranc损伤 弃杖膏 支具固定 治疗
下载PDF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支具固定与早期锻炼对肩关节活动度恢复的影响
20
作者 林耀兵 《智慧健康》 2021年第35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支具固定与早期锻炼对肩关节活动度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罗定市人民医院骨科于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68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术后支具固定6周再行康复锻炼,...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支具固定与早期锻炼对肩关节活动度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罗定市人民医院骨科于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68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术后支具固定6周再行康复锻炼,观察组从术后第1周起开始早期锻炼。比较两组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UCLA评分及再撕裂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和UCLA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和UCL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肩关节活动度和UCL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撕裂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支具固定与早期锻炼均有助于改善肩关节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但早期锻炼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修复术 关节镜 支具固定 早期锻炼 肩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