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U理论”在工资集体谈判中的运用构想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玉业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83-90,共8页
工资集体谈判制度是职工工资的民主决策方式,也是工会保障职工经济权益的重要手段。作为当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工资集体谈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保障职工最低工资等方面成效显... 工资集体谈判制度是职工工资的民主决策方式,也是工会保障职工经济权益的重要手段。作为当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工资集体谈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保障职工最低工资等方面成效显著。由于当前工会方的经济非独立性,从而使谈判话语权较弱,以及企业和职工对经营成果分配的不满等,导致谈判质量较低,特别是职工工资增长的谈判不够理想,从而使利益分配成为工资集体谈判的关键点。为此,针对工资谈判中的利益分配问题,本研究试图设计一个既能够满足企业的利益需求,又能够维护职工的正常工资需求的"工资联合确定模式",即在工资谈判中运用"HU理论",进行操作,实现劳资双赢,从而化解工资集体谈判在实践中的实施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集体谈判 工资联合确定模式 “HU理论” 操作阐释
下载PDF
解释大脑:神经科学中的机制解释
2
作者 张萍 梁钰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4,共7页
科学解释问题是科学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科学哲学家们从不同进路提出了若干种类的科学解释理论。其中,新机制主义代表人物卡尔·克瑞沃关注于神经科学中的机制解释问题,并在重新诠释机制概念的基础上,建构了构成性机制解释理论... 科学解释问题是科学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科学哲学家们从不同进路提出了若干种类的科学解释理论。其中,新机制主义代表人物卡尔·克瑞沃关注于神经科学中的机制解释问题,并在重新诠释机制概念的基础上,建构了构成性机制解释理论。这一理论强调解释项是表征该现象的机制,由实体和活动组织在一起,完整的机制解释需要确保机制与待解释现象具有构成相关关系,而构成相关关系则可以运用相互可操作性阐释理论来阐明。相比于其他科学解释模型,构成性机制解释更符合神经科学实践,也能够充分合理地解释一些神经科学现象,但其也存在一定的理论困境,可以尝试完善和扩展机制解释的内涵,以适应更广泛的科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成性机制解释 构成相关关系 相互可操作阐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