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种密度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89
1
作者 李金才 尹钧 魏凤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2-666,共5页
于2 0 0 1- 2 0 0 2年在安徽农业大学试验农场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大小显著影响茎秆形态特征、植株C N比大小和茎秆抗倒指数,小麦茎秆形态特征与植株的抗倒性密切相关。其中,基... 于2 0 0 1- 2 0 0 2年在安徽农业大学试验农场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大小显著影响茎秆形态特征、植株C N比大小和茎秆抗倒指数,小麦茎秆形态特征与植株的抗倒性密切相关。其中,基部三节间的健壮程度与小麦抗倒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程度为第2节间>第1节间>第3节间。茎秆健壮程度对茎秆抗倒指数的影响为基部节间干物重>基部节间壁厚>基部节间长度>基部节间内径大小。明确了植株碳氮比大小是决定植株倒伏与否的内部生理因素之一和以茎秆抗倒指数(CLRI)作为小麦抗茎倒伏能力的综合形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aestivum) 播种密度 形态特征 茎秆抗倒指数(CLRI)
下载PDF
播种时期与密度对关中灌区夏玉米群体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74
2
作者 马国胜 薛吉全 +3 位作者 路海东 张仁和 邰书静 任建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47-1253,共7页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运用作物群体生理学方法,研究了关中灌区玉米密度、播期与群体生理指标的关系及其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关中灌区夏播条件下,在6月13日—7月22日,播期与玉米籽粒产量、干物质积累量(DMA)、吐丝期叶面积指数(LAIm...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运用作物群体生理学方法,研究了关中灌区玉米密度、播期与群体生理指标的关系及其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关中灌区夏播条件下,在6月13日—7月22日,播期与玉米籽粒产量、干物质积累量(DMA)、吐丝期叶面积指数(LAImax)、总光合势(LAD)、群体净同化率(NAR)、作物生长率(CGR)呈负相关,播期对CGR、LAD的影响较大,对LAImax和NAR的影响较小;在45000~65918株·hm-2范围内,密度与玉米籽粒产量、DMA、LAImax、LAD、CGR呈正相关,而与NAR呈负相关,密度对CGR、LAImax和LAD的影响较大,而对NAR的影响较小.播期对玉米群体生理指标的总影响效应显著大于密度,实际生产中应力争早播.对密度和播期与玉米群体生理指标建立的回归模型表明,陕单8806玉米在关中灌区夏播中实现高产的适宜播期为6月10—20日,密度应控制在57767~71706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播期 播种密度 群体生理指标 籽粒产量
下载PDF
播种密度对冬小麦不同穗位与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 被引量:67
3
作者 屈会娟 李金才 +3 位作者 沈学善 李如意 魏凤珍 张一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75-1883,共9页
利用重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中间型品种周麦18,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结实粒数与粒重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小穗位结实粒数、小穗重及不同粒位粒重均随着小穗位自基部至顶部呈先增后降的二次曲线变... 利用重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中间型品种周麦18,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结实粒数与粒重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小穗位结实粒数、小穗重及不同粒位粒重均随着小穗位自基部至顶部呈先增后降的二次曲线变化;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穗部籽粒的分布差异显著,主茎穗的结实特性及粒重均优于分蘖穗;随着播种密度的下降,穗部结实特性和粒重有优化的趋势,重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对密度的反应更为敏感,中间型品种周麦18小穗位和粒位对播种密度的调节效应较强;不同部位小穗粒重因结实粒数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粒位效应,下部和中部小穗位的第2粒位粒重较大,而位于上部和顶部小穗位第1粒位粒重较大,第3粒位粒重次于第1和第2粒位,第4粒位粒重最小。在小麦栽培中,应在保证主茎穗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蘖穗的比例。并在保证结实粒数的基础上提高粒重,尤其是下部小穗的结实粒数和粒重。同时,在保证第1、2粒位粒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第3、4粒位的粒重潜力,可以使小麦实现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种密度 穗型 小穗位 粒位
下载PDF
不同播期、播种密度及其互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2
4
作者 田文仲 温红霞 +4 位作者 高海涛 杨洪强 余四平 段国辉 张少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49,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选用典型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和典型弱春性品种偃展411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时期和播种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和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在推迟播期情况... 在大田条件下,选用典型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和典型弱春性品种偃展411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时期和播种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和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在推迟播期情况下,适当增大播量,可明显提高叶面积指数,10月5日播种产量提高幅度达20.73%,播种密度为270万株/hm2可使豫麦49-198产量提高13.22%;弱春性小麦品种偃展4110在推迟播期情况下,适当增大播量,叶面积指数提高不明显,10月19日播种产量可提高7.01%,150万株/hm2处理可使偃展4110产量提高13.93%。分析播期与播种密度的互作效应,豫麦49-198小麦品种10月5日播种,播种密度195万株/hm2可取得较高产量;偃展4110小麦品种10月19日播种,播种密度225万株/hm2亦可取得较高产量。因此,在生产中可根据小麦冬春品性选择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以获取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播种密度 冬小麦 籽粒产量
下载PDF
不同播种密度对燕麦几个数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6
5
作者 乔有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1-32,共2页
在 5个播种密度下对燕麦的 6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播种密度下燕麦的单株分蘖数、穗粒重、穗粒数、单株地上生物量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随播种密度的增加这几个性状均呈减少或下降的趋势 ;千粒重和株高这 2个性状比较稳... 在 5个播种密度下对燕麦的 6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播种密度下燕麦的单株分蘖数、穗粒重、穗粒数、单株地上生物量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随播种密度的增加这几个性状均呈减少或下降的趋势 ;千粒重和株高这 2个性状比较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播种密度 数量性状 品种选育
下载PDF
不同播种密度和施肥量对江淮稻田免耕直播油菜产量形成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5
6
作者 汪新国 吴文革 +5 位作者 孔令娟 刘磊 王宏斌 吴红星 许有尊 张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14901-14902,14910,共3页
[目的]为探明江淮地区稻-油两熟制度下油菜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以核油56为材料,采用田间裂区试验,比较3种施氮水平(Tn)和4种播种密度(Tm)对江淮稻田免耕机开沟直播栽培油菜的产量构成、农艺形状以及生物学产量、秸秆系数等的... [目的]为探明江淮地区稻-油两熟制度下油菜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以核油56为材料,采用田间裂区试验,比较3种施氮水平(Tn)和4种播种密度(Tm)对江淮稻田免耕机开沟直播栽培油菜的产量构成、农艺形状以及生物学产量、秸秆系数等的影响。[结果]在较低密度和中等密度条件下,增施氮肥有利于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的提高。[结论]江淮稻田油菜直播适宜的施氮量为180kg/hm2,适宜的播种密度为3.0kg/hm2;免耕直播油菜的秸秆系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随播种密度增加而降低,平均在0.76~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直播 氮肥施用量 播种密度 产量 秸秆系数
下载PDF
栽培模式、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对小麦子粒中锌、铁、锰、铜含量和携出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7
作者 李峰 田霄鸿 +1 位作者 陈玲 李生秀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2-46,共5页
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栽培模式、播种密度和施氮量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子粒中锌、铁、锰、铜含量与携出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地提高了子粒产量,5种栽培模式中覆膜栽培表现出较大的增产效应,而增大播种密度在本试验... 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栽培模式、播种密度和施氮量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子粒中锌、铁、锰、铜含量与携出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地提高了子粒产量,5种栽培模式中覆膜栽培表现出较大的增产效应,而增大播种密度在本试验条件下的增产作用较小;在30种处理组合下,4种微量元素在小麦子粒中含量的分布趋势均为铁>锰>锌>铜,表明这些元素的含量分布主要受作物自身遗传性状的控制,而人为的栽培措施的影响是有限的,不同处理组合对子粒中铁、锰和铜的含量均有显著性影响,而对锌含量未表现出明显影响;补灌栽培与覆膜栽培相比,前者能显著提高子粒铜含量,施用N肥条件下,子粒锌、铜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施N肥;覆膜栽培下铁、锰携出量高于其它4种栽培模式,施用N肥显著提高了小麦子粒中锌、铁、锰、铜携出量。此外,不同栽培模式、播种密度和施氮量下土壤中有效态锌含量的变异幅度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微量元素 小麦子粒 氮肥 播种密度
下载PDF
播种期与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8
作者 雷钧杰 宋敏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B11期138-141,共4页
播种期与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在相同的调控措施下,随播种期推迟,小麦产量呈下降趋势;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晚播与早播相比,晚播小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等营养品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小麦... 播种期与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在相同的调控措施下,随播种期推迟,小麦产量呈下降趋势;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晚播与早播相比,晚播小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等营养品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小麦籽粒的总体加工品质有所改善。在一定土壤条件下,小麦不同播种量对品质有一定影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因不同专用小麦品种类型而存在差异。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在适宜的播种期范围内采用适宜播种量,既可提高小麦产量又能改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种 播种密度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播量对燕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5
9
作者 李希来 杨力军 +2 位作者 张国胜 孙宝琛 王海波 《中国草地》 CSCD 2001年第3期26-28,共3页
研究了五种播量 ( 60kg/hm2 、12 0kg/hm2 、180kg/hm2 、2 4 0kg/hm2 和 3 0 0kg/hm2 )对家庭牧场“圈窝子”燕麦 (YTY品种 )生长发育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燕麦分蘖的总数和单位面积的株数随播种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但每株分... 研究了五种播量 ( 60kg/hm2 、12 0kg/hm2 、180kg/hm2 、2 4 0kg/hm2 和 3 0 0kg/hm2 )对家庭牧场“圈窝子”燕麦 (YTY品种 )生长发育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燕麦分蘖的总数和单位面积的株数随播种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但每株分蘖数呈下降趋势 ;播量为 180kg/hm2 时燕麦青干草产量最高 ( 1650 .78g/m2 ) ,粗蛋白质产量为 2 0 0 .73 g/m2 。燕麦生长发育的规律对不同播量的反映具有一致效应 ,随播量的加大燕麦粗蛋白质的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粗纤维含量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而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变化不明显。播量增加不利于燕麦叶量的积累 ,相对较有利于茎量的积累。家庭牧场“圈窝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牧场“圈窝子” 燕麦 播种密度 生长发育 播种 饲料作物
原文传递
密度和施肥对楠木播种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3
10
作者 张群英 《福建林业科技》 2011年第2期81-83,共3页
应用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全光条件下进行楠木不同播种育苗密度和苗期追施不同肥料种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和不同肥料处理对楠木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量和苗木质量具有极显著影响,以株行距10 cm×10 cm的播种密度结合苗期追施... 应用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全光条件下进行楠木不同播种育苗密度和苗期追施不同肥料种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和不同肥料处理对楠木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量和苗木质量具有极显著影响,以株行距10 cm×10 cm的播种密度结合苗期追施速效复合肥或生物有机肥的平均生长量最大、单位面积的合格苗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楠木 播种育苗 播种密度 苗期施肥 生长效果
下载PDF
不同播种密度对紫花苜蓿主要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杜汉强 牛一川 +1 位作者 赵晓玲 陈双恩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2-45,共4页
在5个播种密度下对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德宝品种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播种密度下,紫花苜蓿的单株分枝数、单株叶片数、体积、干质量、鲜质量5个性状随播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根体积、根... 在5个播种密度下对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德宝品种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播种密度下,紫花苜蓿的单株分枝数、单株叶片数、体积、干质量、鲜质量5个性状随播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根体积、根干质量、根鲜质量3个性状,随密度的增加也有减少或下降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根长与株高2个性状比较稳定。对鲜质量影响最大的是鲜体积,其次为单株叶片数,单株分枝数和株高。除单株叶片数外其余性状均为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播种密度 性状 根体积 根干质量
下载PDF
杂交稻机插秧育秧播种密度与取秧面积耦合关系 被引量:25
12
作者 罗汉亚 李吉 +3 位作者 袁钊和 何瑞银 马拯胞 张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8-102,共5页
为了确保杂交稻机插秧质量,选取育秧播种密度和取秧面积为2个主要因素,进行了二因素三水平全面试验设计,试验品种为杂交稻1596。试验结果表明,育秧盘播种质量、育秧盘成苗质量和大田栽插质量的主要指标之间大都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0.05... 为了确保杂交稻机插秧质量,选取育秧播种密度和取秧面积为2个主要因素,进行了二因素三水平全面试验设计,试验品种为杂交稻1596。试验结果表明,育秧盘播种质量、育秧盘成苗质量和大田栽插质量的主要指标之间大都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0.05水平下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空格率(漏插率)之间有显著差异,成苗均匀度合格率和育秧盘播种均匀度合格率有显著差异,大田栽插均匀度合格率和育秧盘中成苗均匀度合格率没有显著差异;每盘播种量为73g、取秧面积为2.38cm2的耦合为最佳试验方案,此时育秧盘播种质量、育秧盘成苗质量和大田栽插质量的主要指标空格率(漏插率)和均匀度合格率分别为1.1%和92.5%、2.6%和90.2%、5.1%和88%,能达到的基本苗为每公顷541665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机械化 插秧机 水稻 播种密度
下载PDF
冬小麦播种密度和施肥方式对麦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侯红乾 李世清 南维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49-1854,共6页
在半湿润地区的土垫旱耕人为土上,以冬小麦品种小偃22为指示作物,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冬小麦田间杂草种群的组成以及在4个生育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成熟期)田间杂草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冬小麦全... 在半湿润地区的土垫旱耕人为土上,以冬小麦品种小偃22为指示作物,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冬小麦田间杂草种群的组成以及在4个生育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成熟期)田间杂草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内共发现以猪殃殃、麦家公、婆婆纳、播娘蒿、泽漆、荠菜等为主的17种杂草,不同生育期杂草的优势种群不同,而且杂草总密度表现为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生物量表现为拔节期>返青期>越冬期;(2)与不施肥处理(P0N0)比较,单施氮肥增加了杂草密度和生物量,在氮磷配施条件下,氮肥对生物量有极显著影响且随施氮量增加表现为减小趋势,其中PN45处理的杂草生物量最大并比P0N0增加51.8%;施磷对杂草生物量有极显著影响,其中单施磷比P0N0处理增加44.0%,PN135处理比P0N135处理增加24.0%.(3)低密度播种比正常密度播种能显著增加杂草生物量,平均增加幅度达82.9%.结果表明,通过增施氮肥和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杂草发生,促进作物良好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杂草密度 种群 生物量 冬小麦 播种密度
下载PDF
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圈窝子”燕麦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国胜 李希来 +3 位作者 马宗泰 颜亮东 何彩萍 杨力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8期21-24,共4页
根据“青南家庭牧场试验资料” ,分析了青南地区“圈窝子”燕麦发育期、高度、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找出了获得高产的最佳播种密度和播种时期。在指导广大牧民群众栽培高产燕麦、解决牲畜冬春补饲、防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 根据“青南家庭牧场试验资料” ,分析了青南地区“圈窝子”燕麦发育期、高度、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找出了获得高产的最佳播种密度和播种时期。在指导广大牧民群众栽培高产燕麦、解决牲畜冬春补饲、防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 播种密度 “圈窝子” 燕麦 产量 栽培 青南牧区
下载PDF
黄土塬区三种豆科牧草的土壤养分剖面分布特征与平衡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晓红 徐炳成 李凤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10-817,共8页
为了解豆科牧草短期种植对土壤养分环境影响的进程和规律,通过田间试验对沙打旺、苜蓿和胡枝子等3种豆科牧草以不同密度单播、混播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剖面分布和平衡输出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所有处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 为了解豆科牧草短期种植对土壤养分环境影响的进程和规律,通过田间试验对沙打旺、苜蓿和胡枝子等3种豆科牧草以不同密度单播、混播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剖面分布和平衡输出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所有处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在土壤剖面2m深度范围内均呈典型的"S"形分布,全磷呈抛物线形分布。单播牧草固氮能力与播种密度呈正相关;苜蓿固氮能力最强,高密度下表观生物固氮量达507.5kg·hm-2。沙打旺生长1年可使土壤有机质平均净增3.51%。沙打旺和苜蓿全磷平均输出比率分别为43.14%和40.24%,显著高于胡枝子(23.74%);胡枝子与沙打旺、苜蓿的两两混播处理和3种牧草混播处理平均全磷输出比率分别为20.73%、26.33%、25.83%。试验结果表明,3种豆科牧草均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累积,沙打旺和苜蓿对土壤全氮和全磷的消耗显著大于胡枝子,但前两者的固氮能力也强于后者。以适当密度进行的不同牧草混播处理由于种间良性竞争和共生协调作用可优化混播群体对土壤养分的消耗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旱塬 豆科牧草 播种方式 播种密度 土壤养分剖面分布 土壤养分平衡
下载PDF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洪 《现代农业装备》 2004年第10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机插秧 工厂化育秧 育秧技术 水稻机 育秧方式 播种密度 插种 标准化 关键环节 准备
下载PDF
稻秸还田下播种密度与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修明 谷世禄 +4 位作者 田中伟 祝庆 蔡剑 姜东 戴廷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77-1385,共9页
为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适宜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采用大田试验,以济麦22号为材料,研究了稻秸还田下不同播种密度(播量120kg·hm-2、180kg·hm-2)、施氮量(180、225和270kg N·hm-2)及氮肥基追比(... 为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适宜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采用大田试验,以济麦22号为材料,研究了稻秸还田下不同播种密度(播量120kg·hm-2、180kg·hm-2)、施氮量(180、225和270kg N·hm-2)及氮肥基追比(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6∶3∶1、5∶3∶2和4∶3∶3)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180kg·hm-2(低氮)和225kg·hm-2(适氮)下,提高播种密度显著提高了小麦叶面积指数、开花期旗叶光合速率、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而在施氮量270kg·hm-2(高氮)下,提高播种密度显著降低了小麦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开花期旗叶光合速率、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提高播种密度、降低施氮量均降低了土壤中无机氮的盈余量,氮肥吸收效率和氮肥农学效率显著提高。产量、氮肥吸收效率及氮肥农学效率均在氮肥基追比为基肥∶拔节肥∶孕穗肥=6∶3∶1时最大。因此,稻秸还田条件下提高小麦播种密度、适当降低施氮量并提高基肥比例,可以实现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同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稻秸还田 播种密度 施氮量 氮肥基追比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杂交稻钵形毯状育秧机插不同播种密度与秧龄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马均 孙永健 +2 位作者 苟永成 李学根 罗甫全 《中国稻米》 2011年第3期11-14,共4页
以中迟熟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对钵形毯状育秧机插的不同播种密度与秧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钵形毯状育秧机插可以显著改善秧苗素质,提高栽插质量和籽粒产量,比常规育秧盘育秧机插增产5.18%~14.80%,其杂交稻的最佳播种密度为60~80 g... 以中迟熟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对钵形毯状育秧机插的不同播种密度与秧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钵形毯状育秧机插可以显著改善秧苗素质,提高栽插质量和籽粒产量,比常规育秧盘育秧机插增产5.18%~14.80%,其杂交稻的最佳播种密度为60~80 g干种/盘,秧龄可以适当延长至36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机插秧 钵形毯状育秧 播种密度 秧龄
下载PDF
播种密度对小麦茎秆大维管束系统和穗部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金才 陈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与小麦地上部伸长节间大维管束系统和穗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显著影响地上部伸长节间大维管束发达程度(大维管束数目和横截面积)和穗部生产力,其发达程度与穗部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播种密... 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与小麦地上部伸长节间大维管束系统和穗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显著影响地上部伸长节间大维管束发达程度(大维管束数目和横截面积)和穗部生产力,其发达程度与穗部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播种密度的差异显著影响地上伸长节间茎壁厚度、节间长度和粗度及茎高,从而影响到小麦的抗倒能力。同时,不同播种密度也显著影响单位面积穗数、单穗结实粒数、单穗重及经济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密度 大维管束系统 小穗数 单穗重 小麦
下载PDF
播种密度及施肥水平对耐密植大豆合农76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灿东 郭泰 +5 位作者 郑伟 张振宇 赵海红 盖志佳 郭美玲 王志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7-732,736,共7页
以耐密植大豆品种合农76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播种密度(25万,30万,35万,40万及45万株·hm^(-2))和6个施肥水平,研究其对大豆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探索耐密植大豆品种产量相关性状的最优配置,明确该... 以耐密植大豆品种合农76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播种密度(25万,30万,35万,40万及45万株·hm^(-2))和6个施肥水平,研究其对大豆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探索耐密植大豆品种产量相关性状的最优配置,明确该品种最佳播种密度及施肥水平。结果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株高呈升高趋势,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百粒重均呈降低趋势;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株高、节数和百粒重呈升高趋势,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无明显变化规律;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及施肥水平的提高,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总体趋势,最高产量处理组合各产量相关性状均未达到最佳表现,而是达到最优配置,群体产量得到最大发挥。在播种密度为40万株·hm^(-2)及施肥水平为磷酸二铵140 kg·hm^(-2)、尿素45 kg·hm^(-2)及氯化钾35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3 309.77 kg·hm^(-2)),在播种密度为35万株·hm^(-2)及施肥水平为磷酸二铵120 kg·hm^(-2)、尿素40 kg·hm^(-2)及氯化钾30 kg·hm^(-2)条件下,产量次之(3 302.07 kg·hm^(-2))且差异未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适当降低播种密度和施肥水平也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从而达到节本、增效、环保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密植 大豆 播种密度 施肥水平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