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定M_s6.3和M_s5.8级地震下摩岗岭震动监测数据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贺建先 王运生 +3 位作者 曹水合 赫子皓 毛硕 黄健龙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52,共6页
为研究康定Ms6.3和Ms5.8级(Ms为面波震级)2次地震动的响应规律,在大渡河摩岗岭段两岸斜坡不同高程处掘进平硐并安置了强震监测仪。监测数据揭示:1#监测点记录的水平向和竖直向PGA(地表峰值加速度)最大,Ms6.3级水平向达到了16.5~22.... 为研究康定Ms6.3和Ms5.8级(Ms为面波震级)2次地震动的响应规律,在大渡河摩岗岭段两岸斜坡不同高程处掘进平硐并安置了强震监测仪。监测数据揭示:1#监测点记录的水平向和竖直向PGA(地表峰值加速度)最大,Ms6.3级水平向达到了16.5~22.2 cm/s2,竖直向也达到了8.9 cm/s2;Ms5.8级水平向为9.9~11.8 cm/s2,竖直向为4.1 cm/s2。以2#监测点记录的2次地震加速度PGA值为参考,1#监测点水平向和竖直向PGA放大系数最大,Ms6.3级水平向和竖直向放大系数分别达到5.4,4.2,而震级较小的Ms5.8分别为3.7,2.2。傅里叶谱分析可得各监测点记录的2次地震卓越频率相差不大。由各监测点加速度反应谱可得同次地震中海拔最高的1#监测点水平向和竖直向反应谱幅值最大;对比同一监测点不同震级加速度反应谱,较大震级的Ms6.3级各个方向幅值比Ms5.8级大。研究表明斜坡不同高程部位对地震波具有选择放大作用,高程越大,这种放大效应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定地震 边坡地震动响应 PGA放大系数 加速度反应谱
下载PDF
1786年磨西地震触发的摩岗岭滑坡演化过程与成因机理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洪福 韦玉婷 +1 位作者 王运生 刘宏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9-658,共10页
研究1786年磨西地震触发的摩岗岭滑坡特征及形成演化过程。采用资料收集、地面调查、三维实体模型、高精度遥感影像、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技术方法,对摩岗岭滑坡的形成进行全过程演化分析。摩岗岭地震滑坡演化过程分为6个阶段:河谷高... 研究1786年磨西地震触发的摩岗岭滑坡特征及形成演化过程。采用资料收集、地面调查、三维实体模型、高精度遥感影像、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技术方法,对摩岗岭滑坡的形成进行全过程演化分析。摩岗岭地震滑坡演化过程分为6个阶段:河谷高边坡形成阶段以及斜坡浅表部岩体卸荷拉裂阶段、卸荷拉裂隙扩展阶段、潜在滑动面形成阶段、震动拉裂和高速启动阶段、抛射撞击溃散阶段、滑体堵江及溃决阶段。其成因机理为卸荷震动拉裂-剪断抛射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滑坡 西地震 演化过程 成因机理
下载PDF
摩岗岭滑坡成因机理 被引量:5
3
作者 吴俊峰 王运生 +3 位作者 董思萌 吉峰 陈云 王磊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56,共5页
摩岗岭滑坡位于泸定县境内的大渡河右岸一级支流磨西河口,为18世纪四川西部强震诱发的巨型地震高位滑坡.研究揭示,该滑坡发育于高烈度区的康定杂岩中,河谷走向与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垂直,河谷下切过程中斜坡经历了强烈的浅表生卸荷回弹,... 摩岗岭滑坡位于泸定县境内的大渡河右岸一级支流磨西河口,为18世纪四川西部强震诱发的巨型地震高位滑坡.研究揭示,该滑坡发育于高烈度区的康定杂岩中,河谷走向与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垂直,河谷下切过程中斜坡经历了强烈的浅表生卸荷回弹,形成高陡斜坡后,谷坡在河谷应力场(重力场)的长期作用下坡体浅表层沿与缓倾坡外的结构面、走向北北西的陡倾结构面(与坡面走向一致)分别发生滑移和拉裂,当河谷切穿得妥断裂后,断裂带塑性变形,牵动上部坡体表层发生压缩-剪胀错动变形;周期性强震的反复作用,滑移和拉裂成脉动式和累进性式发展,最终使上述两组结构面接近贯通状态,上下游北东和北向侧裂面的切割,为坡体大规模失稳奠定了基本条件.1786年强烈的地震、高位地形放大效应、背坡效应等因素叠加最终触发摩岗岭滑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地震滑坡 形成机理 大渡河
原文传递
大渡河摩岗岭地区不同坡体地震动响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立明 王运生 +2 位作者 赵波 陈明 梁瑞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63,共6页
大渡河河谷摩岗岭地区为地震高发区,采用FLAC^(3D)软件对该地区三维地质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结合3个监测点的实测数据,研究了该地区不同坡体地震动的响应。结果表明:以海拔最低的3号监测点为参考,河流右岸1号监测点水平SN向地表峰值加速度... 大渡河河谷摩岗岭地区为地震高发区,采用FLAC^(3D)软件对该地区三维地质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结合3个监测点的实测数据,研究了该地区不同坡体地震动的响应。结果表明:以海拔最低的3号监测点为参考,河流右岸1号监测点水平SN向地表峰值加速度(PGA)的放大系数达到最大值4.43,数值模拟值为3.50;河流左岸5号监测点地震波的放大系数较右岸明显偏低,实测PGA放大系数2.94,数值模拟结果为1.54。同时数值模拟得出河流右岸坡体随着高程的增加PGA不断增大,在山脊顶部达到最大;而在河流左岸,PGA遵循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研究表明,该地区不同坡体形态对地震动响应也不同,大渡河右岸单薄山脊对地震波放大效应明显高于左岸浑厚山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地震动响应 地震监测 FLAC3D 单薄山脊 浑厚坡体 大渡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