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语言学角度看评价意义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家胜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22,共6页
本文通过对词汇层面评价意义的透视来解析评价意义的内涵和本质特征。作为一种主观意义 ,评价意义首先与描述意义相对立。在语言单位中 ,二者保持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而一般评价和具体评价、理性评价和情感评价也有着相似的分布特点... 本文通过对词汇层面评价意义的透视来解析评价意义的内涵和本质特征。作为一种主观意义 ,评价意义首先与描述意义相对立。在语言单位中 ,二者保持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而一般评价和具体评价、理性评价和情感评价也有着相似的分布特点。价值评价和非价值评价相对应 ,前者的核心意义为“好 /坏” ,后者则包括了词语的附加语义色彩及通过语境对比等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主观意义因素。文章最后分析了“情感性”、“表情性”和“表现力”等几个与“评价性”相关的术语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意义 描述意义 价值评价 非价值评价 理性评价 情感评价
原文传递
关于名称的指称功能问题——“指谓”、“指称”与“固定指示” 被引量:6
2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51-59,共9页
关于名称的指称功能问题——“指谓”、“指称”与“固定指示”牟博在语言哲学中,当谈到语言与实在的指称性关系时,我们概括地、笼统地把这种关系称为“指称关系”①,对它的研究形成意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即“指称理论”(the... 关于名称的指称功能问题——“指谓”、“指称”与“固定指示”牟博在语言哲学中,当谈到语言与实在的指称性关系时,我们概括地、笼统地把这种关系称为“指称关系”①,对它的研究形成意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即“指称理论”(theoryofrefe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定摹状词 指称功能 说话者 克里普克 归属性 司各特 指谓 指称性 通名 描述意义
原文传递
俄语形容词的评价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高春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21-122,共2页
评价意义作为现代俄语中评价范畴的一个重要内容,同其他语言意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评价是人的一种主观行为,是人把握客体对人的意义、价值的一种观念性的活动。本文主要对俄语中形容词的评价意义、评价意义与描述意义的关系作了简要... 评价意义作为现代俄语中评价范畴的一个重要内容,同其他语言意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评价是人的一种主观行为,是人把握客体对人的意义、价值的一种观念性的活动。本文主要对俄语中形容词的评价意义、评价意义与描述意义的关系作了简要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 形容词 评价意义 描述意义
下载PDF
词汇的评价潜势和语境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韧 王欣春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25-129,共5页
根据词汇语义中描述意义和评价意义的组合情况,把词汇大致分成三类,即一般评价词汇、具体评价词汇和描述性词汇。分析这三类词汇的评价潜势,可以发现评价理论对它们的评价潜势估计不足。要充分揭示词汇在具体语篇中的评价功能,必须着眼... 根据词汇语义中描述意义和评价意义的组合情况,把词汇大致分成三类,即一般评价词汇、具体评价词汇和描述性词汇。分析这三类词汇的评价潜势,可以发现评价理论对它们的评价潜势估计不足。要充分揭示词汇在具体语篇中的评价功能,必须着眼于语境中动态构的评价意义,而不仅仅是编码在词汇语义中的评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述意义 评价意义 评价潜势 语境
下载PDF
黑尔的“规定主义”价值论
5
作者 江畅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1-38,共8页
与英国著名分析哲学家黑尔(R、M、Hare1919——)的名字相联系的“规定主义”(PrescriPtism),是当代西方继情感主义之后最有影响的非认识主义价值论派别。规定主义为了克服情感主义的偏颇,以意义的使用论为基础,在价值判断的性质、意义... 与英国著名分析哲学家黑尔(R、M、Hare1919——)的名字相联系的“规定主义”(PrescriPtism),是当代西方继情感主义之后最有影响的非认识主义价值论派别。规定主义为了克服情感主义的偏颇,以意义的使用论为基础,在价值判断的性质、意义、功能、证明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新见解。自50年代这个理论提出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尔 价值判断 情感主义 规定主义 描述意义 可普遍化性 斯蒂文 价值词 价值论 命令
下载PDF
马克思剩余价值伦理方法——斯蒂文森情感主义伦理方法之探悉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树梅 陈根法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4-58,共5页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与斯蒂文森情感主义伦理学之间的内在关系——元伦理学与实践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的关系,论证了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伦理方法之一是斯蒂文森情感主义伦理方法。
关键词 剩余价值 斯蒂文森情感主义 伦理方法 情感意义 描述意义
下载PDF
斯蒂文森的情感主义价值论
7
作者 江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6-12,共7页
斯蒂文森是当代西方情感主义价值理论的最主要代表.本文从斯蒂文森关于价值语言的意义、关于价值判断的功能、关于价值论证的方法三个方面系统地评介了他的温和情感主义理论,阐释了他的理论的逻辑线索、思想实质,及其与早期激进情感主... 斯蒂文森是当代西方情感主义价值理论的最主要代表.本文从斯蒂文森关于价值语言的意义、关于价值判断的功能、关于价值论证的方法三个方面系统地评介了他的温和情感主义理论,阐释了他的理论的逻辑线索、思想实质,及其与早期激进情感主义的异同,并指出了他的理论的根本缺陷在于非认识主义的理论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文 描述意义 情感主义 情感意义 劝服 价值判断 价值论证 心理方法 信念 艾耶尔
下载PDF
法律英语古体词的评价潜势与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遥 李景娜 《当代外语研究》 2019年第6期73-82,共10页
本文尝试对法律英语的古体词进行功能分析,探析其作为评价资源的可能性及其评价意义的衍生路径。研究发现:(1)与外来借词不同,法律英语中的古体词更多充当虚词的角色,很少直接作为专业术语出现;(2)古体词作为内在连接词更倾向于标示语... 本文尝试对法律英语的古体词进行功能分析,探析其作为评价资源的可能性及其评价意义的衍生路径。研究发现:(1)与外来借词不同,法律英语中的古体词更多充当虚词的角色,很少直接作为专业术语出现;(2)古体词作为内在连接词更倾向于标示语篇内部的逻辑修辞关系,取决于发话人对事物或事件关系的主观认识,是发话人对语篇世界的组织和论证;(3)古体词有评价潜势,可作为一种间接评价手段,其评价意义临时构建在法律语境中,在正式性语旨的刺激下,古体词作为连接手段的原型描述意义得以衍生,显示自身的庄重性和晦涩感。古体词与法律语言的其他特征相结合,在语篇中呈现出法律权威性的累积传递效果,以达到法律语言使用者操纵受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英语 古体词 描述意义 评价意义 评价潜势
原文传递
斯蒂文森的情感主义语义学述评
9
作者 胡庭树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3-16,共4页
斯蒂文森是20世纪西方情感主义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情感主义理论也是关于句子意义的理论,其中道德争论的两种分歧,道德话语的两种意义以及道德判断的两种模式等构成其情感主义语义学的主要内容。该理论将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的方法... 斯蒂文森是20世纪西方情感主义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情感主义理论也是关于句子意义的理论,其中道德争论的两种分歧,道德话语的两种意义以及道德判断的两种模式等构成其情感主义语义学的主要内容。该理论将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引进伦理学研究,对道德语言的句法、功能及其意义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语义分析,从而将元伦理学研究带进了"语言分析"的时代。然而,情感主义语义学是一种非认知主义语义学,它从根本上否定了伦理学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因而也遭到了广泛的非议与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文森 情感主义 描述意义 情感意义
下载PDF
斯蒂文森的温和情感主义简述
10
作者 刘继波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3期37-39,共3页
C·L·斯蒂文森主张道德话语是说话者情感的表达,但不同意艾耶尔否认道德话语包含事实成分。斯蒂文森认为道德分歧的本质是态度分歧,而非信念分歧。以对"善"的概念分析为例,他提出了一种劝导性定义,区分了道德术语中... C·L·斯蒂文森主张道德话语是说话者情感的表达,但不同意艾耶尔否认道德话语包含事实成分。斯蒂文森认为道德分歧的本质是态度分歧,而非信念分歧。以对"善"的概念分析为例,他提出了一种劝导性定义,区分了道德术语中的情感意义和描述意义。研究斯蒂文森的温和情感主义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道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话语 温和情感主义 信念分歧 态度分歧 描述意义 情感意义
下载PDF
斯蒂文森的伦理分歧理论
11
作者 杨松 徐梦秋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21,共5页
斯蒂文森揭示了语言的两种用法:描述事实性的信念、表达某种动态性的意义。伦理语言的典型特征就在于其动态性的意义是对情感的表达和引导,所以伦理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情感态度的分歧。为了解决伦理分歧,既要通过理性的方法来澄清信念,... 斯蒂文森揭示了语言的两种用法:描述事实性的信念、表达某种动态性的意义。伦理语言的典型特征就在于其动态性的意义是对情感的表达和引导,所以伦理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情感态度的分歧。为了解决伦理分歧,既要通过理性的方法来澄清信念,又要借助非理性的劝导法。后者尤为重要,它通过促成双方态度的一致来达到伦理上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述意义 情感意义 伦理分歧 工作模型 劝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