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FBP”多级接触氧化工艺在北京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小青 《环境与发展》 2018年第5期28-29,31,共3页
本文针对北京姚辛庄村污水水质及水量变化的特点,选取"PFBP"多级接触氧化工艺为核心工艺对该村污水进行处理,该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稳定、整体占地面积少、设备全、地埋、场站美观、运行电耗低、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强、处... 本文针对北京姚辛庄村污水水质及水量变化的特点,选取"PFBP"多级接触氧化工艺为核心工艺对该村污水进行处理,该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稳定、整体占地面积少、设备全、地埋、场站美观、运行电耗低、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强、处理效果好,可提高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且可实现自动化控制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污水 多级接触氧化 流式反应
下载PDF
新麦田2.0版工艺及设备优化试验
2
作者 王小青 《化工管理》 2019年第11期174-175,共2页
戴巷村污水处理站建设开始于2018年6月28日,于9月13日现场施工基本完成,9月21日正式开始调试。采用多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设计规模40吨/d,出水指标为一级B。地埋罐2.0设备针对1.0设备进行如下优化改进:工艺路线改为多级AO,重新优化了缺... 戴巷村污水处理站建设开始于2018年6月28日,于9月13日现场施工基本完成,9月21日正式开始调试。采用多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设计规模40吨/d,出水指标为一级B。地埋罐2.0设备针对1.0设备进行如下优化改进:工艺路线改为多级AO,重新优化了缺氧区和好氧区的空间布局,采用多点进水设计,对缺氧区加设曝气,对沉淀池中心筒增设曝气搅拌等。针对上述改进特进行现场中试,用于验证设备性能,为后续设备升级改造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污水 多级A/O 流式反应
下载PDF
推流固定化生物反应器培养ANAMMOX菌 被引量:29
3
作者 杜兵 司亚安 +1 位作者 孙艳玲 刘寅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2-65,共4页
 对ANAMMOX菌的培养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推流式固定化絮体生物反应器在4个月时间内成功地获得了ANAMMOX活性,并培养出了红色颗粒污泥。在稳定运行期间(HRT为2.58d、温度为30℃),进水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33.7、317.4mg/L...  对ANAMMOX菌的培养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推流式固定化絮体生物反应器在4个月时间内成功地获得了ANAMMOX活性,并培养出了红色颗粒污泥。在稳定运行期间(HRT为2.58d、温度为30℃),进水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33.7、317.4mg/L,出水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平均浓度为5.2、6.4mg/L,对氨氮、亚硝酸盐氮、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4%、97.9%、8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流式反应 脱氮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菌的培养与推流式反应器氨厌氧工艺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寅 杜兵 +2 位作者 司亚安 孙艳玲 申立贤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41,共5页
采用推流式固定化絮体生物反应器培养出高活性的厌氧氨氧化 (ANAMMOX)红色颗粒污泥 .在稳定运行后 ,反应器的NH+ 4 N和NO-2 N去除率皆大于 98% ,TN平均去除率为 86 % ,NO-3 N的生成率约为 14 % ,TN去除负荷达 2 5 6kg/ (m3 ·d... 采用推流式固定化絮体生物反应器培养出高活性的厌氧氨氧化 (ANAMMOX)红色颗粒污泥 .在稳定运行后 ,反应器的NH+ 4 N和NO-2 N去除率皆大于 98% ,TN平均去除率为 86 % ,NO-3 N的生成率约为 14 % ,TN去除负荷达 2 5 6kg/ (m3 ·d) .同时考察了进水基质比例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颗粒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流式反应 脱氮 进水基质比例 反应比例
下载PDF
生物沥浸处理提高城市污泥脱水性能的中试研究:连续运行模式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奋武 周立祥 +1 位作者 周俊 姜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993-2998,共6页
采用有效容积为700 L的推流式生物沥浸反应器对城市污泥进行连续10 d的生物沥浸处理,采用折流方式将反应器从进泥端到处理结束后的排泥端,沿程方向依次划分为1~6区.对试验过程中各区的pH变化趋势,各区污泥的脱水性能(用污泥比阻SRF表征... 采用有效容积为700 L的推流式生物沥浸反应器对城市污泥进行连续10 d的生物沥浸处理,采用折流方式将反应器从进泥端到处理结束后的排泥端,沿程方向依次划分为1~6区.对试验过程中各区的pH变化趋势,各区污泥的脱水性能(用污泥比阻SRF表征)及生物沥浸污泥经厢式压滤脱水泥饼含水率及其水分蒸发速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器曝气量为1.2 m3.h-1,HRT为2.5 d,微生物营养剂加入量为4 g.L-1时,该反应器能够较好地完成污泥生物沥浸过程.沥浸体系在第6 d达到稳定时,污泥的比阻值可由原来的1.50×1013m.kg-1最低降低至0.34×1013m.kg-1.生物沥浸后的污泥经过增强聚丙烯厢式压滤机脱水后,在0.3 MPa压力条件下压滤4 h(进泥2 h,压榨2 h)、3 h(进泥1.5 h,压榨1.5 h)、2 h(进泥1h,压榨1 h)与1 h(进泥0.5 h,压榨0.5 h),脱水泥饼的含水率分别为57.9%、59.2%、59.6%与63.4%.不同压滤时间的泥饼在25℃条件下放置15 h,泥饼的含水率均下降至45%左右,放置96 h后,含水率进一步降低至10%以下.此研究将为城市污泥生物沥浸后期工程化及脱水污泥能源化应用提供必要的参数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生物沥浸 流式反应 中试 脱水
原文传递
R-PFR与CSTR厌氧消化餐厨垃圾运行效率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比 被引量:15
6
作者 何琴 李蕾 +3 位作者 赵小飞 伍迪 瞿莉 彭绪亚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7-598,共12页
以中温餐厨垃圾(FW)厌氧消化反应器为研究对象,结合稳定运行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考察了两种常见的厌氧消化反应器—完全混合式反应器(CSTR)和有回流的推流式反应器(R-PFR)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两种构型的反应器均能在3.... 以中温餐厨垃圾(FW)厌氧消化反应器为研究对象,结合稳定运行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考察了两种常见的厌氧消化反应器—完全混合式反应器(CSTR)和有回流的推流式反应器(R-PFR)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两种构型的反应器均能在3.0 kg·m-3·d-1(以VS计)负荷下稳定高效地运行.R-PFR具有更稳定的稳定性指数,如总碱度(TA)和挥发性脂肪酸比TA值(VFA/TA),以及更低的氨氮(TAN)和游离氨(FAN)浓度,但产气效率(如比甲烷产率(SMP))不及CSTR.R-PFR中以Chloroflexi门(37.35%)和Firmicutes门(31.22%)为优势细菌,而CSTR中以Bacteroidetes门(31.14%)与Firmicutes门(44.41%)为优势细菌.CSTR和R-PFR均以Methanosaeta属为优势产甲烷菌(98.72%和84.90%),乙酸型产甲烷途径为主要的产甲烷途径.但CSTR中除Methanosaeta属以外还有一定丰度的混合营养型的Methanosarcina,以及氢营养型Methanospirillum和Methanolinea.CSTR中具有对VFA和TAN更具耐受性的产甲烷菌群,更有利于餐厨垃圾产甲烷过程的稳定进行.由于R-PFR的敏感性较低,有利于处理剧烈变化的底物,但R-PFR容易出现严重的局部酸化现象,不利于长期处理过高负荷的易降解底物(如餐厨垃圾).这些结果可为优化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工艺设计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厌氧消化 微生物群落 流式反应 完全混合式反应
原文传递
用于牛粪液厌氧消化的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反应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荣平 李秀金 Shulin Chen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6-190,共5页
对推流式反应器(PFR)和完全混合式反应器(CSTR)用于牛粪液厌氧消化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在中温35℃下,对进料浓度40、80和128 g/L的3种牛粪液分别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CSTR比PFR具有更好的去除VS(挥发性固体)和产生物气的性能,... 对推流式反应器(PFR)和完全混合式反应器(CSTR)用于牛粪液厌氧消化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在中温35℃下,对进料浓度40、80和128 g/L的3种牛粪液分别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CSTR比PFR具有更好的去除VS(挥发性固体)和产生物气的性能,在进料浓度为40、80和128 g/L时,CSTR中VS去除率比PFR中分别提高了17.4%~21.5%,3.9%~21.5%和0.5%~5.3%.在最优进料浓度80 g/L下,CSTR获得了最高的容积产气率和单位VS产气量,比PFR中提高了9.8%~25.9%.研究认为,CSTR中的搅拌作用加强了微生物与物料之间物质的传递,提高了降解去除有机物和产生物气的消化效果.因此,在牛粪液厌氧消化时,推荐使用CSTR反应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液 厌氧消化 流式反应 完全混合式反应 性能比较 进料浓度
下载PDF
城市污水部分亚硝化的实现与稳定运行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昭 李冬 +3 位作者 邱文新 周利军 张功良 张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066-3071,共6页
在常温(16.4-25.5℃)限氧(溶解氧DO质量浓度为0-0.60 mg/L)条件下,以A/O除磷工艺二级出水为原水,采用中试规模(容积1.14 m3)的推流式反应器进行部分亚硝化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较低的DO质量浓度(〈0.60mg/L)、沿程交替好氧... 在常温(16.4-25.5℃)限氧(溶解氧DO质量浓度为0-0.60 mg/L)条件下,以A/O除磷工艺二级出水为原水,采用中试规模(容积1.14 m3)的推流式反应器进行部分亚硝化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较低的DO质量浓度(〈0.60mg/L)、沿程交替好氧缺氧的运行模式及较恒定的氨氮污泥去除负荷是实现部分亚硝化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整反应器4个格室的曝气量分别为4-8,3-4,0和3-5 L/min,沿程形成好氧、好氧、缺氧、好氧的环境,DO质量浓度分别为0.40-0.60,0.25-0.45,0.05-0.10和0.40-0.60 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为7-9 h,污泥回流比为40%-60%,氨氧化率控制在55%左右,出水m(NO2-N)/m(NH4+-N)平均为1.11,部分亚硝化效果稳定,亚硝化率超过95%,达到后续厌氧氨氧化(ANAMMOX)生物滤池进水要求;整个运行阶段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污泥容积指数(SVI)为60-100 mL/g,未出现污泥膨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部分亚硝化 交替好氧缺氧 流式反应
下载PDF
螺旋升流式反应器与SBR生物除磷系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罗固源 豆俊峰 支银芳 《重庆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3,共3页
利用螺旋升流式反应器 (Spiral U p- Flow Reactor,SUFR)进行了生物除磷的试验研究 ,并且与 SBR反应系统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SUFR反应系统稳定运行六个月的结果表明 ,对 COD和 TP的去除率分别达 94 %和96 %以上 ,优于 SBR的处... 利用螺旋升流式反应器 (Spiral U p- Flow Reactor,SUFR)进行了生物除磷的试验研究 ,并且与 SBR反应系统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SUFR反应系统稳定运行六个月的结果表明 ,对 COD和 TP的去除率分别达 94 %和96 %以上 ,优于 SBR的处理效果。流态试验表明 SUFR反应器的螺旋流动特征使其接近于推流式反应器 ,有利于在空间上形成有机物的梯度分布。而且 SU FR反应器的螺旋升流特征有利于微生物种群的多样化及颗粒污泥的形成 ,使得该系统所形成的微生物生态系统更稳定 ,污泥指数较低 ,污泥的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升流式反应 生物除磷 螺旋流动 SBR反应 流式反应
下载PDF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流态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云丽 曹海艳 张雁秋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7年第5期8-11,共4页
阐述了活性污泥法的两种流态,分析比较了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曝气池的池型、曝气方式、水力特征、各自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反应内在规律、去除率、适用水质等,从理论上证明了同样的污水水质若达到同样的处理效果,则推流式曝气池的动力学... 阐述了活性污泥法的两种流态,分析比较了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曝气池的池型、曝气方式、水力特征、各自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反应内在规律、去除率、适用水质等,从理论上证明了同样的污水水质若达到同样的处理效果,则推流式曝气池的动力学负荷、体积处理负荷均大于完全混合式;推流式曝气池需氧量小于完全混合式;推流式曝气池比完全混合式曝气池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 动力学 流式反应 完全混合式反应
下载PDF
曝气生物滤池降解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保卫 程文 +1 位作者 韩祯 马腾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4-378,共5页
采用实际分散型生活污水作为试验原水,对曝气生物滤池的降解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观点不同,曝气生物滤池在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时并不发生严格的有机物与氨氮的分段去除现象,有机废水氨氮与有机质基本在同一区域内去除... 采用实际分散型生活污水作为试验原水,对曝气生物滤池的降解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观点不同,曝气生物滤池在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时并不发生严格的有机物与氨氮的分段去除现象,有机废水氨氮与有机质基本在同一区域内去除,滤料在10~40cm段的去除率增长速度最快,在70cm之后去除率的增长开始逐渐变缓。在进口段,由于有机质浓度高,供氧充足,有机质的去除率较高;由于异养菌和氨化菌的作用,氨氮浓度在进口段不但不减少,反有微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流式反应 滤料高度 有机质及氨氮去除
下载PDF
不同污泥停留时间对城市污泥生物沥浸推流式运行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奋武 周立祥 +2 位作者 周俊 姜峰 王电站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1-196,共6页
采用有效容积为700 L的推流式生物沥浸反应器对城市污泥进行连续14 d的生物沥浸处理,利用折流方式将反应器从进泥端到排泥端沿程方向依次划分为1~6区.对不同污泥停留时间(SRT)条件下反应器运行时各区的pH.溶解氧(DO)值及污泥的脱水性能... 采用有效容积为700 L的推流式生物沥浸反应器对城市污泥进行连续14 d的生物沥浸处理,利用折流方式将反应器从进泥端到排泥端沿程方向依次划分为1~6区.对不同污泥停留时间(SRT)条件下反应器运行时各区的pH.溶解氧(DO)值及污泥的脱水性能(用污泥比阻SRF表征)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器曝气量为1.2 m3.h-1,微生物营养剂加入量为4 g.L-1,SRT为2.5 d时,反应系统在72 h时运行达到稳定,相应反应器各区的pH分别为5.00、3.00、2.90、2.70、2.60与2.40.污泥的比阻值由1区的0.64×1013m.kg-1逐渐降低至6区的0.33×1013m.kg-1.当SRT为2 d时,生物沥浸系统在120 h达到稳定,各区相应的pH分别为5.10、4.10、3.20、2.90、2.70与2.60.相应的DO值分别为0.43、1.47、3.29、4.76、5.75与5.88 mg.L-1.污泥的比阻值由1区的0.56×1013m.kg-1逐渐降低至6区的0.20×1013m.kg-1.当SRT为1.25 d时,运行第48 h,反应器6区pH升高至3.00.污泥沿程流动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对营养剂利用率降低,导致系统失衡.生物沥浸反应器污泥停留时间越长,推流式生物沥浸系统越易达到稳定.停留时间2 d可以作为工程应用时的较优污泥停留时间.生物沥浸后将污泥收集经过增强聚丙烯厢式压滤机脱水至含水率60%以下,此研究将为城市污泥生物沥浸后期工程化运行提供必要的参数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生物沥浸 流式反应 污泥停留时间 脱水
原文传递
推流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填料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广路 李山 孙承林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02-204,共3页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填料不易获得均匀分布,在大尺度推流式反应器中经常发生填料堆积现象。通过研究低填充率下填料运动模式,获得了类似于Boltzman方程的推流式反应器内填料分布方程,试验结果与方程预测分布基本吻合。
关键词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 波尔兹曼方程 流式反应
原文传递
悬浮填料与好氧颗粒污泥SND影响因素对比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雯 邓风 许欣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60,共4页
对比研究了推流式反应器中,生物膜法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pH、溶解氧(DO)、C/N比最优值,以及对有机负荷、氨氮负荷变化的适应能力等。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膜法SND的最适pH应在7.5左右,好养颗粒污泥在pH8~9的... 对比研究了推流式反应器中,生物膜法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pH、溶解氧(DO)、C/N比最优值,以及对有机负荷、氨氮负荷变化的适应能力等。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膜法SND的最适pH应在7.5左右,好养颗粒污泥在pH8~9的范围内TN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生物膜法SND与好氧颗粒污泥SND的最佳DO质量浓度均为3mg·L-1左右;生物膜法SND的最佳C/N比为12,好氧颗粒污泥SND的最佳C/N比为5。COD在某一范围内时,两者均不受COD影响,COD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5%和95%左右;而当氨氮质量浓度不断升高时,两者氨氮去除率均降低,但生物膜法SND比好氧颗粒污泥SND的稳定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法SND 好氧颗粒污泥SND 流式反应 悬浮填料
下载PDF
交替好氧/缺氧下城市污水部分亚硝化的实现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昭 李冬 +3 位作者 曾辉平 周利军 曾涛涛 张杰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8-22,共5页
在常温(16.4~25.5℃)及限氧(DO〈0.80mg/L)条件下,以处理城市污水的A/O除磷工艺出水为原水,采用中试规模(1.2m^3)的推流式反应器进行部分亚硝化试验。控制稀释率为2.26—3.37d~,调整4个格室的DO分别在(0.40~0.6... 在常温(16.4~25.5℃)及限氧(DO〈0.80mg/L)条件下,以处理城市污水的A/O除磷工艺出水为原水,采用中试规模(1.2m^3)的推流式反应器进行部分亚硝化试验。控制稀释率为2.26—3.37d~,调整4个格室的DO分别在(0.40~0.60)、(0.25~0.45)、(0.05—0.10)、(0.40—0.60)mg/L和(0.10~0.20)、(0.60-0.80)、(0—0.05)、(0~0.05)mg/L,均能实现部分亚硝化且效果稳定,亚硝化率超过95%,氨氧化率稳定在55%左右,出水NO2^-;-N/NH;-N平均值为1.08。交替好氧/缺氧条件下,在较长的运行时间(180d)内,反应器的总氮损失小于5mg/L,未有厌氧氨氧化现象发生。FISH定量分析表明,氨氧化菌(AOB)占总茵群的比例为44%,亚硝酸盐氧化菌(NOB)为7.8%,AOB在整个茵群中占主导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C N值污水 部分亚硝化 交替好氧 缺氧 流式反应 比氨氧化速率
原文传递
推流式反应器厌氧消化浮萍和猪粪混合物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卫东 张东旭 夏维东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328,共6页
使用带隔板的推流式反应器(体积约为4 m3),对浮萍与猪粪(干重比1∶1,湿重比7∶1)的混合物、猪粪进行为期50 d的中温厌氧消化产气性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负荷为3.5 g(VS)/(L.d)时,浮萍与猪粪(干重比1∶1,湿重比7∶1)混合物的VS产... 使用带隔板的推流式反应器(体积约为4 m3),对浮萍与猪粪(干重比1∶1,湿重比7∶1)的混合物、猪粪进行为期50 d的中温厌氧消化产气性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负荷为3.5 g(VS)/(L.d)时,浮萍与猪粪(干重比1∶1,湿重比7∶1)混合物的VS产气率为0.31 L/g,COD转化率为63.2%,反应器容积产气率为1.00 m3/(m3.d);猪粪的VS产气率为0.28 L/g,COD转化率为57.1%,反应器容积产气率为0.71 m3/(m3.d)。进料COD和S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9.19 g/L和14.28 g/L,推流式反应器对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9.7%和68.7%。由此说明,带隔板的推流式厌氧反应器对浮萍和猪粪的混合物有较好的厌氧消化能力,浮萍与猪粪混合物的厌氧消化性能优于猪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萍 猪粪 流式反应 厌氧消化 中试规模
原文传递
生物酸化铁氧化反应器构型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秦松岩 郭丽娜 +2 位作者 王超 张丹丹 马放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5-29,共5页
利用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XJF8(简称At·f XJF8)对Fe2+的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过程中的酸化作用来改善市政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的脱水性能。采用68 L折流板式反应器和72 L独立格空气提升推流式反应器... 利用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XJF8(简称At·f XJF8)对Fe2+的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过程中的酸化作用来改善市政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的脱水性能。采用68 L折流板式反应器和72 L独立格空气提升推流式反应器进行连续流试验,试验条件如下:营养剂投加量为1.2 g/L(以Fe^(2+)计),污泥停留时间(SRT)为2.7 d,污泥回流比为80%。折流板式反应器中污泥最低p H值可达2.98,Fe^(2+)最大氧化率为98.2%,SV_(24)从48.7%降至35.6%,污泥比阻由初始的2.62×10^(12)m/kg下降到0.51×10^(12)m/kg;独立格空气提升推流式反应器中污泥最低p H值为2.84,Fe^(2+)最大氧化率为97.5%,SV_(24)从50.8%降至31.8%,污泥比阻由初始的2.60×10^(12)m/kg下降到0.29×10^(12)m/kg。试验结果表明,独立格空气提升推流式反应器更适合生物酸化铁氧化法对市政污泥的深度脱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酸化铁氧化 污泥脱水性能 流式反应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
原文传递
不同倾角进料管的推流式反应器流体动力学(CFD)模拟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战锋 张衍林 +2 位作者 马兰 赵红 袁怡 《中国沼气》 2010年第3期15-17,共3页
为了避免进料时推流式反应器中出现流动死区,本文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对不同倾角进料管进料时,推流式反应器内部流体流动的影响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对倾角为15,°30,°45,°60,°70°进料管进料的反... 为了避免进料时推流式反应器中出现流动死区,本文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对不同倾角进料管进料时,推流式反应器内部流体流动的影响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对倾角为15,°30,°45,°60,°70°进料管进料的反应器内部流体流场的模拟分析,得出推流式反应器进料管倾角为30°时,反应器内流体呈活塞式推移且流动死区小,为反应器的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生物质能 流式反应 进料管
下载PDF
热解四氟乙烯制备全氟丙烯过程的工程分析
19
作者 季静佳 《有机氟工业》 CAS 1989年第1期19-21,共3页
本文根据反应工程的基本原理,分别从反应动力学和反应热力学的角度,分析了热解四氟乙烯制备全氟丙烯的过程,并根据分析结果,找出了能改善该过程的热解方法。
关键词 全氟丙烯 反应工程 八氟环丁烷 反应热力学 管式反应 高沸物 反应动力学 吸热量 流式反应 理想反应
下载PDF
多点投加推流式反应器深度处理己内酰胺废水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钱媛媛 孙明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2年第1期10-15,共6页
为优化基于O_(3)-H_(2)O_(2)高级氧化技术的多点投加推流式反应器处理己内酰胺废水生化出水的工艺参数,通过改变气液比、H_(2)O_(2)投加量及反应停留时间等工况条件,考察多点投加推流式反应器对有机物去除效果及出水特征变化的影响。随... 为优化基于O_(3)-H_(2)O_(2)高级氧化技术的多点投加推流式反应器处理己内酰胺废水生化出水的工艺参数,通过改变气液比、H_(2)O_(2)投加量及反应停留时间等工况条件,考察多点投加推流式反应器对有机物去除效果及出水特征变化的影响。随着气液比的增加,COD和UV_(254)去除率不断提高,对应的O_(3)与ΔCOD浓度比上升,O_(3)利用率明显下降。与单独投加O_(3)相比,O_(3)-H_(2)O_(2)模式下COD和UV_(254)去除率明显提高。随着H_(2)O_(2)投加量的增大,O_(3)利用率接近100%。随着反应停留时间的增加,COD和UV_(254)去除率不断提高,对应的O_(3)与ΔCOD浓度比快速上升,O_(3)利用率明显下降。结果表明,当气液比为0.06 Nm^(3)/m^(3),H_(2)O_(2)与O_(3)物质的量比为0.2,反应停留时间为8 min时,COD和UV_(254)去除率分别达到32.5%和23.3%,O_(3)与ΔCOD浓度比为2.2,O_(3)利用率为97.2%,m(BOD5)/m(COD)从0.08上升到0.20。与处理前相比,经深度处理后己内酰胺废水生化出水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kDa的COD占比降低,疏水中性有机物及疏水酸性有机物的COD占比均显著下降,XAD-4酸和其他亲水性有机物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 -H O 高级氧化 己内酰胺废水 流式反应 有机物去除 O 利用率 亲疏水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