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摩擦和压电复合机制的接触-分离式纳米发电机 被引量:6
1
作者 朱杰 侯晓娟 +2 位作者 何剑 丑修建 张文栋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66-771,780,共7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摩擦和压电复合机制的接触-分离式纳米发电机的制备方法,利用倒模工艺形成带有铜网微结构的硅胶膜,与铝电极形成顶端摩擦层结构;利用聚偏氟乙烯(PVDF)膜和铝电极形成底端压电层结构,其中中间铝电极为共享电极,使摩擦单元... 介绍了一种基于摩擦和压电复合机制的接触-分离式纳米发电机的制备方法,利用倒模工艺形成带有铜网微结构的硅胶膜,与铝电极形成顶端摩擦层结构;利用聚偏氟乙烯(PVDF)膜和铝电极形成底端压电层结构,其中中间铝电极为共享电极,使摩擦单元和压电单元协同工作。研究结果表明,摩擦单元和压电单元在接触-分离的周期过程中产生的电信号不同步,需要分别对它们进行整流后混合输出。摩擦单元整流后的电压峰值约为100 V,压电单元整流后的电压峰值约为50 V,整流后混合输出的电能能够点亮50盏LED灯,存储在电容中能够为电子表正常工作持续供电,因此,复合纳米发电机可以作为振动能量采集器被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纳米发电机 压电纳米发电机 接触-分离 复合机制 整流
下载PDF
多对偶夹角开合式TENG的结构设计和发电性能分析
2
作者 李晖 杨绍辉 +2 位作者 张军 纪志飞 王士铎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60-67,共8页
提出一种多对偶夹角开合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结构设计,将多个极板进行圆周布置,使各极板与相邻极板均构成摩擦对偶,形成多对偶夹角开合式发电结构。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仿真软件研究了该新型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电势分布、开路电... 提出一种多对偶夹角开合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结构设计,将多个极板进行圆周布置,使各极板与相邻极板均构成摩擦对偶,形成多对偶夹角开合式发电结构。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仿真软件研究了该新型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电势分布、开路电压、电极电荷量等参数随极板极角或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单对极板的开路电压随两板间极角的增大而增大;2)N对“串联”极板的开路电压均值是单对极板开路电压均值的N倍;3)极板的电极电荷量随两板夹角增大而缓慢增大;4)极板的主体区域电势分布较为均匀,但在极板端部电势分布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纳米发电机 接触-分离 夹角开合 多对偶 开路电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底与微悬臂梁间接触-分离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高会凯 黄健萌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5年第3期134-138,共5页
将基底与微悬臂梁间的接触简化为一理想平面基底与微悬臂梁粗糙面间的接触,在考虑微悬臂梁的弹性恢复、两接触体的弹塑性变形以及粗糙面微凸体间相互粘着作用的基础上,运用ABAQUS大型有限元软件实现了微悬臂梁与基底的接触-分离动态分... 将基底与微悬臂梁间的接触简化为一理想平面基底与微悬臂梁粗糙面间的接触,在考虑微悬臂梁的弹性恢复、两接触体的弹塑性变形以及粗糙面微凸体间相互粘着作用的基础上,运用ABAQUS大型有限元软件实现了微悬臂梁与基底的接触-分离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该撞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多次弹塑性撞击过程,一般存在2个以上的明显撞击区,每个撞击区包含了形式多样的复杂的次生撞击过程,并且每次撞击力较静态接触力大很多,因此造成的影响很大。其对今后的材料摩擦磨损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悬臂梁 弹塑性变形 分形粗糙面 接触-分离
下载PDF
基于内聚力原理的薄膜/基底与微悬臂梁粗糙面间接触分析
4
作者 黄书伟 黄健萌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9,36,共6页
为提高射频微机电开关(RF MEMS SWITCH)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深入了解接触式射频微机电开关接触特性。基于内聚力原理,运用ABAQUS 6.13建立了薄膜/基底与微悬臂梁间粗糙接触表面的接触-分离模型;动态分析加卸载过程中薄膜/基底接触... 为提高射频微机电开关(RF MEMS SWITCH)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深入了解接触式射频微机电开关接触特性。基于内聚力原理,运用ABAQUS 6.13建立了薄膜/基底与微悬臂梁间粗糙接触表面的接触-分离模型;动态分析加卸载过程中薄膜/基底接触力、接触位移、破坏变形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单次加卸载过程中,薄膜/基底与微悬臂梁间存在多次明显接触-分离现象,并伴随着极大的冲击力,而多次激烈冲击不利于系统的稳定接触性能。在接触过程中,薄膜承受了大部分外载,所受的vonMises等效应力值大于基底受到的von Mises等效应力值。界面层损伤规律表现为明显的阶梯型,且其突变点受冲击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基底 粗糙接触表面 接触-分离 内聚力模型 射频微机电开关
下载PDF
几种无机阳离子的毛细管电泳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分离检测 被引量:7
5
作者 谭峰 杨丙成 +3 位作者 陈令新 马继平 王海龙 关亚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9-342,共4页
研制出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检测器使用两个5mm长的管状电极套在分离毛细管的外面,电极相距2mm并与函数信号发生器连接。对影响检测器检测限和线性范围的激发频率、峰峰电压(Vp p)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频率为25~35kHz、Vp p... 研制出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检测器使用两个5mm长的管状电极套在分离毛细管的外面,电极相距2mm并与函数信号发生器连接。对影响检测器检测限和线性范围的激发频率、峰峰电压(Vp p)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频率为25~35kHz、Vp p在30V时检测器有最佳的信号噪声比;以2 N 吗啡啉乙磺酸(MES) 组氨酸(His)为缓冲体系,用自制的检测器对Li+,Na+,K+,Mg2+,Ca2+和Ba2+等几种常见的无机离子进行了毛细管电泳分离检测,优化了缓冲溶液的pH值、浓度和分离电压等条件,当缓冲液中MES与His的浓度均为10mmol/L、pH值为5 0和分离电压为10kV时,体系有最好的分离效果;在最佳的分离检测条件下,6种离子的检测限依次为:16,13,5,10,10和8μmol/L,响应线性范围为10-6~10-3mol/L,相关系数大于0 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阳离子 毛细管电泳 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分离检测 电化学检验 分离电压 缓冲浓度
下载PDF
应重视无接触分离技术在胰头癌根治术中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靳大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胰头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接触肿瘤分离技术
原文传递
用于收集岸基海浪能的弹簧辅助摩擦纳米发电机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庆跃 潘远超 +5 位作者 马浩翔 李长征 刘炜灏 薛亮 韩昌报 杨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6-183,共8页
海浪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具有广阔的发掘潜力。本文提出一种用于收集岸基海浪能的新型弹簧辅助摩擦纳米发电机(spring-assisted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S-TENG)。SS-TENG通过“海浪-浮台-弹簧”传动... 海浪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具有广阔的发掘潜力。本文提出一种用于收集岸基海浪能的新型弹簧辅助摩擦纳米发电机(spring-assisted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S-TENG)。SS-TENG通过“海浪-浮台-弹簧”传动结构实现海浪能的转化,避免了与海水直接接触,减少了腐蚀环境对发电模块的损坏。SS-TENG通过两种方式显著增强了输出性能,一是利用发电模块中弹簧弹性势能的释放增大各个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TENG)单元电极层与介电层的瞬间接触速度,使得单个TENG单元输出的峰值电流(peak current,IP)从7.36μA增加到12.12μA;二是利用发电模块中各个TENG单元间的同步运动,将它们进行简单的并联即可实现输出的大幅增加,使得单个TENG单元输出的IP从12.12μA增加到4个并联的43.86μA。SS-TENG转化成的电能可为数字计算器充电并成功点亮160盏LED灯,验证了SS-TENG的输出能力。SS-TENG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输出性能及工作的长期稳定性较好,为岸基海浪能的高效收集及自供电传感器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纳米发电机 接触-分离 弹性势能 岸基海浪能 自供电传感器
下载PDF
单晶铜纳米黏着接触与分离过程的接触力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健萌 陈晶晶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409,共6页
在考虑黏附力和单晶铜弹塑性变形基础上,基于EAM和Morse势函数和Verlet算法动态模拟了金刚石压头与单晶铜纳米黏着接触与分离过程。研究表明:压头尚未接触基体时,压头与基体之间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引力,基体最上层原子易与压头原子发生&qu... 在考虑黏附力和单晶铜弹塑性变形基础上,基于EAM和Morse势函数和Verlet算法动态模拟了金刚石压头与单晶铜纳米黏着接触与分离过程。研究表明:压头尚未接触基体时,压头与基体之间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引力,基体最上层原子易与压头原子发生"突跳"黏着接触现象;继续下移时,接触力随压头位移增大而呈增加趋势,且基体被压正下方不断发生位错原子堆积现象;压头与基体分离中,接触力与压头位移曲线呈锯齿状减小趋势,并且分离过程位移对应于黏着下压接触位移发生明显的黏着滞后现象;分离后,部分原子被黏附于压头底表面,基体已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 分子动力学 黏着接触分离
下载PDF
影响微小零件可靠操作的粘附力及其影响因素
9
作者 王晓东 黄奕欣 +1 位作者 罗怡 李鹏 《电子器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50,共5页
分析了末端执行器的拾取与释放过程,零件和末端执行器材料以及环境湿度对粘附力的影响。利用微力传感器,按"接触-分离"的运动方式,测量了末端执行器和3种不同材料零件之间的粘附力,即最大的分离力。结果表明:分离速度和拾取... 分析了末端执行器的拾取与释放过程,零件和末端执行器材料以及环境湿度对粘附力的影响。利用微力传感器,按"接触-分离"的运动方式,测量了末端执行器和3种不同材料零件之间的粘附力,即最大的分离力。结果表明:分离速度和拾取时的加载时间增加,都会导致粘附力增大;不同的拾取加载力对粘附力几乎不会产生影响;不同材料的末端执行器与不同材料零件之间的粘附力差异明显;随着环境湿度的增加,表面粘附力明显增大。因此采用表面能较低材料的末端执行器、减小环境湿度等措施,可减小装配过程中的粘附力,提高操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附力 精密装配 可靠操作 接触-分离实验
下载PDF
热声驱动摩擦纳米发电机研究
10
作者 朱顺敏 余国瑶 +2 位作者 于爱芳 罗二仓 戴巍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38-2743,共6页
热声发动机作为一种新型的外燃式热机,具有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在热声发电、热驱动制冷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本文结合热声技术和摩擦纳米发电技术的特点,首次提出了"热声驱动摩擦纳米发电机"这一热-声... 热声发动机作为一种新型的外燃式热机,具有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在热声发电、热驱动制冷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本文结合热声技术和摩擦纳米发电技术的特点,首次提出了"热声驱动摩擦纳米发电机"这一热-声-电换能新流程。理论计算了驻波热声发动机和接触分离式摩擦纳米发电机采用末端耦合结构时的换能特性,并开展了系统实验研究。实验中,热声驱动摩擦纳米发电机获得了最高10 V的开路电压输出;在外接电阻为400 MΩ时,最高输出功率为0.008μW,验证了"热声驱动摩擦纳米发电机"这一概念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声发动机 驻波 摩擦纳米发电机 接触-分离模式 耦合
原文传递
英语变化的社会因素研究
11
作者 刘丽华 李明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36-138,共3页
语言变化无时不在,这种变化虽然有时被指责为语言的退化,却也不可避免。影响英语变化的因素大体可分为内部因素、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本文通过研究英语从古英语发展为当代英语的历史,探索引起变化的社会原因,主要包括:语言接触与分离... 语言变化无时不在,这种变化虽然有时被指责为语言的退化,却也不可避免。影响英语变化的因素大体可分为内部因素、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本文通过研究英语从古英语发展为当代英语的历史,探索引起变化的社会原因,主要包括:语言接触与分离、权力更替、对时尚的追求和科技进步等四个方面,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英语、成功交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因素 语言接触分离 权力更替 科技进步
下载PDF
铝掺杂对氧化锌基摩擦纳米发电机输出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林金堂 李典伦 +2 位作者 阮璐 丘志榕 王嘉鑫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9-43,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不同掺杂浓度的掺铝氧化锌薄膜,以其作为正摩擦材料制备垂直-接触分离结构的摩擦纳米发电机;通过改变铝掺杂浓度优化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电学输出性能。实验表明:在摩擦层接触面积为4cm^2的情况下,当氧化锌薄膜中的...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不同掺杂浓度的掺铝氧化锌薄膜,以其作为正摩擦材料制备垂直-接触分离结构的摩擦纳米发电机;通过改变铝掺杂浓度优化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电学输出性能。实验表明:在摩擦层接触面积为4cm^2的情况下,当氧化锌薄膜中的铝掺杂浓度从摩尔分数2%提高到10%,摩擦纳米发电机开路电压峰值也相应提高;当铝掺杂浓度为摩尔分数10%时,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开路电压峰值达到最大值20V,相比未掺杂铝时提高约一倍;当铝掺杂浓度大于摩尔分数10%时,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开路电压峰值呈现出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纳米发电机 掺铝氧化锌薄膜 溶胶-凝胶法 正摩擦材料 垂直接触-分离模式
下载PDF
胰头癌根治术中应用NTIT降低癌细胞血行播散
13
作者 王立胜 仇爱峰 +4 位作者 王学斌 施育华 苗志龙 葛国侃 何玲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83-785,共3页
目的评价无接触肿瘤分离技术(NTIT)降低胰头癌门静脉血内癌细胞播散的效果。方法38例胰头癌患者分为采用NTIT(N组,23例)和传统手术(C组,15例),肿瘤切除前、后分别抽取门静脉血,RT?PCR法测定静脉血内CK20mRNA表达。结果肿瘤切除前,N组门... 目的评价无接触肿瘤分离技术(NTIT)降低胰头癌门静脉血内癌细胞播散的效果。方法38例胰头癌患者分为采用NTIT(N组,23例)和传统手术(C组,15例),肿瘤切除前、后分别抽取门静脉血,RT?PCR法测定静脉血内CK20mRNA表达。结果肿瘤切除前,N组门静脉血内CK20mRNA阳性率与C组相近(17.39%vs.13.34%)(P>0.05)。肿瘤切除后,N组门静脉血内CK20mRNA阳性率为21.73%,明显低于C组的73.34%(P<0.05)。结论采用NTIT能有效的减少胰头癌根治术中癌细胞脱落和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接触肿瘤分离技术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收集振动能的摩擦纳米发电机设计与输出性能 被引量:17
14
作者 吴晔盛 刘启 +5 位作者 曹杰 李凯 程广贵 张忠强 丁建宁 蒋诗宇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3-20,共8页
随着全球变暖和能源危机的到来,寻找减少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人类文明面临的最紧迫挑战之一.振动作为一种常见的机械运动形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利用多种原理收集振动能量将其转化为电能成为研究热点.基于接触生电和静电... 随着全球变暖和能源危机的到来,寻找减少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人类文明面临的最紧迫挑战之一.振动作为一种常见的机械运动形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利用多种原理收集振动能量将其转化为电能成为研究热点.基于接触生电和静电感应原理的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为收集振动能量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本文设计了一种接触分离式 TENG.推导了 TENG 的电极间电压-转移电荷量-板间距离(V-Q-x)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验分析了负载电阻、振动频率等因素对其输出性能的影响关系,当振动频率为 1 6 Hz时,每个工作循环内电荷的转移量几乎相同,而电压和电流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频率为 5 Hz 时,最大输出功率达到 0.5 mW.运用 COMSOL 软件对 TENG 进行模拟仿真,揭示了其在接触分离过程中电势以及聚合物表面电荷密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为高效收集振动能量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及自供能振动传感器设计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纳米发电机 输出性能 振动能量收集 接触分离 金属-聚合物
下载PDF
基于分离式建模的砌体墙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参数探讨 被引量:9
15
作者 蒋济同 周新智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640-644,共5页
基于ABAQUS接触分离式建模方法建立砌体墙的精细化模型,将砂浆与砖之间的粘性破坏限定在砂浆基质中间,并引入砖潜在缝以便观察砌块破坏,利用粘性接触界面来模拟砂浆和砌块开裂。通过相关文献和规范,根据实际对接触界面的刚度、强度、断... 基于ABAQUS接触分离式建模方法建立砌体墙的精细化模型,将砂浆与砖之间的粘性破坏限定在砂浆基质中间,并引入砖潜在缝以便观察砌块破坏,利用粘性接触界面来模拟砂浆和砌块开裂。通过相关文献和规范,根据实际对接触界面的刚度、强度、断裂能和摩擦系数等参数进行探讨,发现界面刚度公式具有适用范围,超过该范围需要调整;界面抗剪强度的规范公式也具有一定富余度,与实际试验有出入;通过刚度和强度可以确定断裂能的公式,从而确定合理的界面接触模型。根据该模型,对3片无筋砌体墙的拟静力抗剪试验进行仿真模拟,得出的裂缝开展情况和力-位移曲线与试验结果拟合较好,证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反应砌体墙的剪压破坏,能够满足砌体精细化模拟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 接触分离 界面参数 仿真模拟
原文传递
采用流固耦合方法数值分析减压器动态响应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德胜 郭正 +1 位作者 鲍福廷 李广武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3-718,共6页
采用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减压器工作过程的动态特性。流体控制方程为三维基于动态网格描述的Eu ler方程,采用非结构动网格有限体积格式求解;固体结构的运动方程由拉格朗日方程导出,采用纽马克方法求解。提出了可变边条零厚度虚... 采用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减压器工作过程的动态特性。流体控制方程为三维基于动态网格描述的Eu ler方程,采用非结构动网格有限体积格式求解;固体结构的运动方程由拉格朗日方程导出,采用纽马克方法求解。提出了可变边条零厚度虚拟挡板技术模拟了活门由闭到开的瞬态过程。计算得到了上游不同开启压力以及不同开启持续时间减压器弹性元件的动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虚拟挡板技术模拟物体间由零距离开始分离的实际过程是成功的,且对最小网格尺度没有限制;将减压器上游高压的开启持续时间延长能够避免阀芯开度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非结构动网格 EULER方程 减压器 接触分离
下载PDF
面向接触分离式摩擦发电机的机电耦合研究
17
作者 马腾浩 王松 +1 位作者 韩勤锴 褚福磊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4年第9期62-71,共10页
因结构简单、功率密度高、可靠性好,接触-分离式摩擦发电机(Contact-separation mod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CS-TENG)在环境振动能量采集领域展现出很好的发展潜力.考虑运动电极和固定电极之间的接触碰撞力,本文推导了运动电极... 因结构简单、功率密度高、可靠性好,接触-分离式摩擦发电机(Contact-separation mod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CS-TENG)在环境振动能量采集领域展现出很好的发展潜力.考虑运动电极和固定电极之间的接触碰撞力,本文推导了运动电极的分段线性运动微分方程;结合CS-TENG的等效电路微分方程,建立了考虑电极间距非线性变化的机电耦合模型.利用谐波平衡法和弧长延拓技术,求解CS-TENG的动态输出特性并判断系统稳定性.采用数值积分和动态测试两种手段,验证谐波平衡结果的准确性.分别讨论激励幅值、接触刚度以及结构阻尼参数对系统动态输出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有助于CS-TENG结构优化设计和工程实用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发电 接触分离 机电耦合 输出特性 谐波平衡
下载PDF
递纸传动机构间隙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午丽娟 李爱平 刘雪梅 《机械传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5-29,共5页
以印刷机递纸传动机构中含旋转间隙铰曲柄连杆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间隙矢量和接触刺穿深度构造两状态模型接触分离检测准则,分段建立含间隙变拓扑机构动力学方程并数值求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间隙机构动态特性及工作转速下不同间隙对机... 以印刷机递纸传动机构中含旋转间隙铰曲柄连杆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间隙矢量和接触刺穿深度构造两状态模型接触分离检测准则,分段建立含间隙变拓扑机构动力学方程并数值求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间隙机构动态特性及工作转速下不同间隙对机构动态特性的影响,给出了合理间隙设计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接触分离 动态特性 递纸机构
原文传递
基于PVDF和PTFE摩擦电机制的自供电温度传感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森 侯晓娟 丑修建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182-187,共6页
针对温度监测外部电源限制寻找一种柔性自供电、响应时间快、具有长期循环稳定性的温度传感器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介绍了一种基于摩擦机制的接触分离式自供电温度传感器制备方法.利用聚偏氟乙烯(PVDF)的热释电性增强摩擦层接触表... 针对温度监测外部电源限制寻找一种柔性自供电、响应时间快、具有长期循环稳定性的温度传感器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介绍了一种基于摩擦机制的接触分离式自供电温度传感器制备方法.利用聚偏氟乙烯(PVDF)的热释电性增强摩擦层接触表面的电荷密度,PVDF表面Ag电极被用作底部电极层和摩擦层.聚四氟乙烯(PTFE)作为顶部摩擦层其与顶部电极导电铜箔相连接.将中空结构的间隔层(Kapton)置于PTFE膜和Ag电极之间形成空腔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295~335 K温度范围内,传感器输出电压随温度增加呈线性增加,并且其温度响应时间大约为0.1 s,灵敏度为0.25 V/K,5500次周期性接触分离循环仍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该摩擦发电机在安全监测,自供电温度传感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机制 接触分离 自供电 温度传感
下载PDF
主轴-刀柄联结性能有限元接触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力钢 魏晓君 +2 位作者 赵永胜 宋晓磊 杨靖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0-14,36,共6页
主轴-刀柄联接系统是机床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其联结性能是影响切削加工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基于接触理论,考虑结合面间的法向作用和切向作用,建立了主轴-刀柄联结性能分析模型。分析了不同转速下刀柄锥面与主轴孔锥面的接触分离情况、... 主轴-刀柄联接系统是机床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其联结性能是影响切削加工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基于接触理论,考虑结合面间的法向作用和切向作用,建立了主轴-刀柄联结性能分析模型。分析了不同转速下刀柄锥面与主轴孔锥面的接触分离情况、刀柄锥面承受的接触压力和刀柄锥面的应力分布情况,得出了转速对主轴-刀柄结合面联接性能的影响规律。低转速时其联接性能稳定,而高转速时刀柄锥面与主轴孔锥面发生明显分离,刀柄接触压力下降到静止时的一半,刀柄应力显著增大,此时已无法保证两锥面紧密接触,主轴-刀柄联接性能丧失。最后通过高转速下主轴-刀柄系统径向加载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接触分析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从而为进一步分析主轴-刀柄连接性能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轴-刀柄系统 接触分离 接触压力 刀柄应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