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困顿与消解——贵池山湖村傩神会之巫术仪式解构
被引量:5
- 1
-
-
作者
何根海
-
机构
池州学院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4-153,310,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研究"(编号12BZW121)阶段性成果
安徽省重点学科"专门史"建设项目(编号202)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安徽贵池是中国傩戏之乡,贵池傩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贵池茅坦乡山湖村傩神会内含了大量的巫术仪式,从巫术分类角度看,在山湖村宗族跳傩活动中有模拟巫术、接触巫术和交感巫术,这些巫术信仰大多隐含在乡民种种虔诚的祭祀仪式和跳傩表演活动中。对这些巫术信仰进行解构分析,可以更好地透视贵池宗族乡民跳傩的原始文化蕴涵,加深对贵池各宗族傩仪、傩舞、傩戏的深层理解。
-
关键词
山湖村
傩神会
模拟巫术
接触巫术
交感巫术
-
Keywords
Shanhu Village
Nuo fair
simulating witchcraft
contacting witchcraft
interacting witchcraft
-
分类号
B933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浅谈拉祜族的巫术信仰
被引量:5
- 2
-
-
作者
杨洪
张灵钰
-
机构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史系
-
出处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13-16,共4页
-
文摘
巫术是拉祜族信仰的主体内容之一,长期影响着拉祜族社会生活。时至今日,模仿巫术和接触巫术都还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对拉祜族的文化世界产生着巨大的作用。了解拉祜族的巫术信仰,无疑会加深对拉祜族文化的理解。
-
关键词
拉祜族
模仿巫术
接触巫术
-
分类号
B992.5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拔牙风俗之巫术意义初探——兼论凿齿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匡吉
-
出处
《南方文物》
1993年第4期94-100,共7页
-
文摘
风俗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乃至宗教信仰、巫卜禁忌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行为规范。风俗综合反映着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各历史时期的社会物质生活、经济水平、科学文化、社会心理和民族性格。《周礼》:“俗者习也,上所化曰风,下所习曰俗。”唐孔颖达疏:《汉书·地理志》云:“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
-
关键词
巫术文化
凿齿
孔颖达疏
社会物质生活
音声
历史时期
接触巫术
拔牙习俗
生殖器崇拜
兼论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儿童巫术的人类学考察
- 4
-
-
作者
王招弟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5-17,共3页
-
文摘
本文以弗雷泽的巫术理论为依托,按照儿童诞生的前后顺序把儿童巫术分为:怀孕巫术、诞生巫术、名字巫术以及健康巫术。现今儿童巫术大量存在,反映出古老习俗的旺盛生命力,但是仍然应该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商业化巫术的骗子行径。
-
关键词
儿童巫术
模拟巫术
接触巫术
商业巫术
-
分类号
C912.4
[经济管理]
-
-
题名成都道乐的审美文化视角
- 5
-
-
作者
任华龙
田晓膺
罗莹
-
机构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文化艺术学院
-
出处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47,共8页
-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道教诗歌研究”(17XZJ003)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9YJC760103)
四川省社科重点基地区域文化中心项目“成都道乐的审美考察”(QYYJC2214)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美”是“有意味的形式”是克莱夫·贝尔的著名观点,它曾给印象派绘画提供了理论依据,但音乐审美领域也同样有这种理论的存在空间。“表情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门类。远古时代原始人的狩猎活动和巫术活动中,就已经有了舞蹈与音乐。”1从远古的巫乐开始,到现在的成都道乐,行坛派(火居道)道场里仍然可以感受到接触巫术和模仿巫术的流风余韵。
-
关键词
表情艺术
狩猎活动
巫术活动
印象派绘画
有意味的形式
文化视角
流风余韵
接触巫术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人类学美学视域下的上古羽舞祭仪研究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常磊
-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8-154,共7页
-
基金
2019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非遗’视域下的中原神话——仪式谱系及其保护策略研究”(2019CWX031)的阶段性成果
河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孔孟美学思想的发生学研究”(qd18101)的阶段性成果
2021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重大项目“河南打造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创新区的路径研究”(2022-YYZD-09)的中期成果。
-
文摘
从朝贺唐尧的庆典仪式中的“百兽率舞”到假面纹身的刑天“操干戚以舞”再到甲骨卜辞“执羽而舞”,皆包含着“接触巫术”和“互渗律”的宗教学原理;祖先神祇的“鸟形灵”降临祭仪现场,从而形成巫王“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的“敬鬼神”的仪式心理,最终转化为“信仰情态”的审美心理;巫师在体验舞蹈魔力和神性的同时,包含着一个如何向仪式参与者传输这种感受的过程,从而起到威慑、净化受众的作用,它提升了巫师的自主意识,在体验神性时发展了人性,将纯粹的宗教形式过渡为宗教和审美、艺术结合的形式。
-
关键词
神人以和
羽舞
接触巫术
互渗
审美心理
-
分类号
B933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论宗教和文学的起源
- 7
-
-
作者
尹相如
-
出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25-30,共6页
-
文摘
(一) 宗教、文学同源论历来对宗教的起源和文学的起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若将二者放到一起,就可以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有人认为文学起源于宗教(“艺术起源于巫术”说),有人又认为宗教起源于文学(自然神话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类似“鸡生蛋,蛋生鸡”的令人纠缠不清的循环圈,不能从根本上说明宗教和文学的起源。不过,这两种说法对我们研究宗教和文学的起源都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即宗教的起源和文学的起源具有极为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必须放到一块儿来进行研究。文学与宗教的密切关系,并不是指文学源于宗教或宗教源于文学,而是指最初的文学和最初的宗教共生于原始人类混沌的意识形态。因为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尚未分化的综合体,文明时代人类的宗教、文学,乃至哲学、历史、科学、音乐、舞蹈、绘画等各种独立的意识形态,在原始社会时期尚未形成,仅以萌芽状态存在于同一混沌未分的统一体之中。
-
关键词
原始初民
原始人类
原始社会时期
巫术活动
艺术起源
接触巫术
愚昧落后
情绪活动
性满足
男人和女人
-
分类号
G658.3,C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清江中下游土家踩生——土家族生育习俗调查研究
- 8
-
-
作者
白晓萍
-
机构
湖北宜昌市群众艺术馆
-
出处
《三峡文化研究》
2008年第1期367-381,共15页
-
文摘
一声清脆的啼哭,传出土家山寨院落又一个新生儿呱呱坠地了。新生命的降临牵动着土家长辈们的心,孩子将如何成长?未来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将有怎样的性情与人品?在土家人看来,这与孩子降生后第一个来家的客人有关。
-
关键词
土家族地区
土家山寨
土家人
清太坪镇
巫术活动
长阳
接触巫术
资丘镇
新生命
野三关
-
分类号
K89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审美的符号创造
被引量:1
- 9
-
-
作者
杨春时
-
机构
厦门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创作评谭》
2004年第4期27-30,共4页
-
文摘
审美作为生存活动,即是心理活动,也是符号创造。审美符号是相对于现实符号而言的。审美活动就是由现实符号向审美符号的生成。什么是现实符号、审美符号呢?与现实意识对应的是现实符号,与审美意识对应的是审美符号。现实符号是现实世界的结构,是把握现实世界的工具。
-
关键词
现实符号
审美活动
审美对象
审美意识
审美意义
心理活动
表象符号
表现艺术
接触巫术
人物形象
-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鲁南人剪羊胡子与羌姜儿图腾复仇
- 10
-
-
作者
高潮
-
出处
《淮阴师专学报》
1992年第1期73-74,共2页
-
文摘
滕州位于山东省的南端,曾是古羌后裔繁衍生息的地方。虽然社会已经几度沧海桑田,但民间仍残存着远古羊图腾崇拜的“活化石”。“剪羊胡子”便是其中较为显露的一例。剪羊胡子,这是流行于鲁南民间的一种人生仪礼。五六十年代十分普遍,现今仍然依稀可见。乡村人家老来得一娇子,恐其不立,自百日剃头时,便留下一种很特别的发式。这个小男孩无论扎冲天的独角辫,还是扎束在头顶两侧的羊角辫,都要留囟毛,并在后脑勺处留出一络头发。后脑勺处的头发,数年不剪不剃,使之长成山羊胡子的样子。所以,这缕毛俗谓之“羊胡子”。它就象通灵宝玉一样,备受人们的珍重。
-
关键词
羊胡子
乡村人
娇子
人生仪礼
剃头匠
家老
上海文艺出版社
古地名
接触巫术
李玄伯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