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津市市新石器时代遗址普查简报
1
作者 谭远辉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1-19,共9页
一、地理环境及遗址分布津市位于澧水下游山地与平原的接合处。以澧水为界,东畔广袤无垠的洞庭平原,西缘层峦叠嶂的武陵山脉。这里既有肥沃的滨湖土地,又有丰富的自然物产,是发展原始渔猎及农耕的理想地点。1986年3月,在省、地文物普查... 一、地理环境及遗址分布津市位于澧水下游山地与平原的接合处。以澧水为界,东畔广袤无垠的洞庭平原,西缘层峦叠嶂的武陵山脉。这里既有肥沃的滨湖土地,又有丰富的自然物产,是发展原始渔猎及农耕的理想地点。1986年3月,在省、地文物普查办公室的部署和领导下,我们组织力量对本市所属区域及省驻津单位——涔澹农场(即湖南省第一劳动改造管教队)的地上地下文物进行了初步普查,发现先秦时期遗址二十余处。通过整理,可以确认其中五处(包括八四年五月发现的涔澹农场青龙咀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遗存。五处遗址分别位于:涔澹农场青龙咀、白衣乡永兴村打鼓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红陶 湖南省 普查 口径 泥质 陶器 地理环境 接合处 洞庭平原
原文传递
Posterolateral dislocation of the knee joints:analysis of 9 cases
2
作者 顾敏琪 邓磊 刘沂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4年第4期210-216,共7页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raumatic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sterolateral dislocation of knee joints and its treatment.Methods: Nine cases of posterolateral dislocation of knee joint ,5 cases of fresh injurie...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raumatic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sterolateral dislocation of knee joints and its treatment.Methods: Nine cases of posterolateral dislocation of knee joint ,5 cases of fresh injuries (the fresh injury group) and 4 cases of old injuries ( the old injury group)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In the fresh injury group 4 cases failed in close reduction due to "buttonholing" through the medial jo int,among them 3 cases underwent repair of the damaged ligaments. In the old in jury group 2 cases underwent ACL and MCL repair only in acute stage,but re-dis located. Of the rest 2 cases 1 was associated with peroneal nerve injury and the other was not treated in acute stage. One case was associated with comminuted f racture of the tibial condyle and popliteal artery injury. Open reduction was pe rformed in 3 cases. One case was fixed with 2-crossed pin and another was fixe d with one pin through the tibial and femoral condyle and second pin with olecra nization fixation. Plaster immobilization for 6-8 weeks respectively was requir ed. In the old injury group in 1 case ACL and PCL repair (Augustine method) and posterolateral structure were performed and olecranization fixation and plaster immobilization for 6 weeks was needed. Arthrodesis of the knee was done for the patient with comminuted fracture of the tibial condyle and popliteal artery inj ury. Results: All the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3 years (averag e 6 years). Knee stability in 4 cases with repair of the ligaments was improved,although PDT showed (+) with different degrees. The results of the patients tre ated with ligamentous reconstruction were much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patients without any repair. Conclusions: Well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umatic pathological c haracteristics,repair of the damaged ligaments,augmentation of olecranization fixation and postoperative immobilization for 6 weeks are the key points of succ essful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ee joint Dislocations LIGAMENTS Repair and re construction
原文传递
近端胃切除背驮式间置空肠吻合两种重建方式治疗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徐宁 董剑宏 +4 位作者 张万红 陶凯 黄庆兴 李治国 宗亮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评价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胃切除背驮式间置空肠吻合术中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组排除标准前瞻性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微创消化外科确诊为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 目的评价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胃切除背驮式间置空肠吻合术中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组排除标准前瞻性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微创消化外科确诊为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并接受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吻合的84例患者,男性61例,女性23例,年龄48~69岁,平均年龄59.7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通道组41例与双通道组43例。两组均行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吻合,单通道组术中将残胃与空肠侧侧吻合后,结扎或闭合该吻合口下方3 cm处的空肠,双通道组术中不处理此段肠管。收集术后3个月及6个月相关营养指标的结果。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数据结果,明确术后营养状况。结果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学指标方面,单通道组血红蛋白(F=23.374,P=0.000)、清蛋白(F=6.149,P=0.003)、总蛋白(F=18.362,P=0.000)、体重(F=74.255,P=0.000)均高于双通道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反流、烧心、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胸骨后不适等主观症状的发生率,以及QLQ-STO22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0±3.8比27.6±3.3,t=-0.688,P=0.494);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2/41比2/43,P=1)和反流程度(Z=-1.528,P=0.12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接受近端胃切除背驮式间置空肠手术的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在术中进行单通道消化道重建可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腺癌 食管胃接合处 胃切除术
原文传递
急诊胃镜下套扎术、硬化术和组织胶注射术治疗食管胃交界区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丁鹏鹏 张文辉 +6 位作者 祁小宝 路筝 王艳玲 韩晶晶 陈建宏 郭春梅 刘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下套扎术(EVL)、硬化术(EIS)和组织胶注射术(HI)在食管胃交界区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不同止血方法的合理选择。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北京世纪坛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急诊胃镜...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下套扎术(EVL)、硬化术(EIS)和组织胶注射术(HI)在食管胃交界区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不同止血方法的合理选择。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北京世纪坛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急诊胃镜止血治疗的肝硬化食管胃交界区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共1264例,按照急诊胃镜下不同止血方法进行分组,比较EVL组、EIS组、HI组间的操作成功率、止血成功率、早期再出血率及术后并发症;依据出血位置进行再分类,比较不同出血部位不同止血方法的止血成功率。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不同止血方法组间操作成功率差异显著(χ2=75.01,P<0.05),EIS、HI操作成功率明显高于EVL,EIS高于HI(P值均<0.05)。不同止血方法组间止血成功率差异显著(χ2=9.885,P<0.05),HI止血成功率高于EVL及EIS(P值均<0.05)。不同组间术后早期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0,P=0.865)。不同组间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后误吸并发肺炎、发热、胸骨后不适差异显著(χ2值分别为19.08、23.94、19.56,P值均<0.05);EVL术后误吸并发肺炎的发生率高于EIS、HI,HI术后发热比例高于EVL、EIS,EVL、HI术后胸骨后不适发生率高于EI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食管胃交界线(EGJ)线上1~5 cm内EIS、EVL止血成功率高;EGJ线上1 cm至线下2 cm内EIS与HI止血成功率无明显差异;EGJ线下2~5 cm内HI止血成功率高。结论EVL、EIS、HI为治疗食管胃交界区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效方法,依据出血位置合理选择止血方法可提高止血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接合处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出血 胃镜检查 止血 内窥镜
下载PDF
非糜烂性反流病放大内镜下微小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建军 周丽雅 +1 位作者 林三仁 夏志伟 《胃肠病学》 2005年第5期281-285,共5页
背景:研究显示胃食管反流病(GERD)大部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目前NERD尚无内镜诊断标准。目的:应用放大内镜观察NERD的微小变化,探讨其特征性内镜表现。方法:58例GERD患者(NERD47例,糜烂性食管炎11例)和6例健康志愿者行24h食管pH监... 背景:研究显示胃食管反流病(GERD)大部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目前NERD尚无内镜诊断标准。目的:应用放大内镜观察NERD的微小变化,探讨其特征性内镜表现。方法:58例GERD患者(NERD47例,糜烂性食管炎11例)和6例健康志愿者行24h食管pH监测和放大内镜检查,于食管、胃不同部位取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内镜下,NERD组贲门口松弛,23.4%的患者食管黏膜水肿、血管网模糊;10.6%食管下段可见点状血管,27.2%可见隐性红斑;25.5%齿状线上有白色结节样变;29.8%齿状线模糊或部分模糊,形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齿状线下黏膜不平程度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根据齿状线形态诊断NERD,锯齿型、三角型和半岛型的阳性率均为100%,宽大锯齿型为83.3%;根据齿状线下黏膜不平程度,斑块状凹凸不平和绒毛状不平阳性率均为100%,粗糙不平为91.7%。NERD组的食管上皮组织学表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放大内镜下可以观察到NERD的齿状线形态和齿状线下黏膜不平程度,其特征性表现对完善NER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非糜烂性反流病 食管胃接合处 放大内镜检查 微小变化 诊断 非糜烂性反流病 内镜下 临床研究 胃食管反流病 正常对照组 组织病理学检查 NERD 黏膜水肿 糜烂性食管炎
下载PDF
管状胃-食管吻合对近侧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黄斌 任明扬 +1 位作者 邓思寒 蒲敏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3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对食管胃交界部腺癌近侧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对54例采用开腹手术,行传统残胃-食管吻合术;83例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行管状胃-食管吻合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吻合口瘘...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对食管胃交界部腺癌近侧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对54例采用开腹手术,行传统残胃-食管吻合术;83例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行管状胃-食管吻合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胃排空障碍的发生;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时体重较术前均有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食管吻合术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低于残胃组[(9.99±4.69)vs.(15.09±7.98),P<0.01]、[(9.39±4.58)vs.(14.30±7.87),P<0.01],管状胃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低于残胃组[(13.25%vs.53.70%),P<0.01]、[(10.84%vs.48.15%),P<0.01]。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近侧胃切除术管状胃-食管吻合安全,可靠,可降低术后胃食管反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食管胃接合处 胃食管反流 胃切除术
原文传递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CT分型与手术入路选择 被引量:14
7
作者 赵玉洲 韩广森 +3 位作者 马鹏飞 李剑 刘晨宇 霍明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87-690,共4页
目的探讨依据术前增强CT对食管胃交界部腺癌进行临床分型并指导手术入路选择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连续517例食管胃交界部癌按照术前增强CT表现进行三层四分法分型并统计各... 目的探讨依据术前增强CT对食管胃交界部腺癌进行临床分型并指导手术入路选择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连续517例食管胃交界部癌按照术前增强CT表现进行三层四分法分型并统计各型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5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Ⅰ型152例(131例完全经腹手术,21例经腹切开膈肌进胸手术),Ⅱ型239例(177例完全经腹手术,62例经腹切开膈肌进胸手术),Ⅲ/Ⅳ型选择胸腹联合手术126例。手术时间为(102±17)min,术中出血量为(136±18)ml,术后发生显性吻合口瘘16例,胰漏5例,肠梗阻7例,吻合口狭窄3例,胸腹腔感12例,所有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食管切缘距肿瘤平均(5.1±0.6)cm,2例食管切缘残端癌残留,平均出院时间(8.9±1.6)d。结论应用术前增强CT进行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分型并选择手术入路,可以兼顾手术安全性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食管下端的安全切缘,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开胸手术,有望成为食管胃交界部癌手术的一种新的分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食管胃接合处 腺癌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曲玥 叶京英 +1 位作者 郑莉 张玉焕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99-903,共5页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关系。方法分析43例怀疑咽喉反流病患者的高精度食管压力检测、24h食管双极...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关系。方法分析43例怀疑咽喉反流病患者的高精度食管压力检测、24h食管双极阻抗pH监测、便携式多道睡眠监测数据,根据各检测结果进行分组,比较组间各测量指标差异,研究两疾病的相互关系。结果全体受试者中,可诊为GERD的14例(32.6%),可诊为OSAHS的26例(60.5%),同时患有OSAHS和GERD者10例,占OSAHS患者人数的38.5%,占GERD患病人数的71.4%。在仅患有OSAHS组、仅患有GERD组、同时患有GERD和OSAHS组以及阴性对照组之间,体质量指数(BMI)和下食管括约肌(10weresophagealsphincter,LES)残余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未发现LES残余压与两疾病严重程度的线性相关关系。在OSAHS患者中,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DeMeester评分(r=0.457)、远端食管酸暴露时间百分比(r=0.491)呈正相关趋势(P值均〈0.05)。在GERD患者中,未发现反流指标与睡眠指标和食管功能指标的线性相关关系。同时患有OSAHS和GERD组内未见反流指标、睡眠指标、食管功能指标的线性相关关系(P值均〉0.05)。结论GERD与OSAHS在发病率、疾病的严重程度方面有一定的相互影响,反酸可能加重OSAHS患者的病情,两种疾病可能在食管功能,特别是在LSE肌张力的调节上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胃食管反流 食管胃接合处 压力
原文传递
食管下括约肌长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邹磊 蒋绚 赵景涛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明确食管及其下括约肌长度在胃食管反流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灌注式多导测压系统对正常组63例受试者及胃食管反流组53例病人进行食管压力测定。结果:正常人各年龄组食管下段括约肌长度差异无显著性;胃食管反流... 目的:明确食管及其下括约肌长度在胃食管反流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灌注式多导测压系统对正常组63例受试者及胃食管反流组53例病人进行食管压力测定。结果:正常人各年龄组食管下段括约肌长度差异无显著性;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组食管下段括约肌长度及腹段下括约肌长度均显著下降;正常组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组身高与食管长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0.700,r2=0.798。结论:食管下括约肌长度在抗反流中起到重要作用,其在正常人群中不随年龄而变化;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未伴食管长度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接合处 解剖学 组织学 胃食管反流 病理学
下载PDF
胃癌近端胃切除联合不同抗反流消化道重建方式疗效评估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力 吴健章 +9 位作者 尤俊 樊林 靖昌庆 王权 燕速 余江 臧潞 邢加迪 胡文庆 刘凤林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38-845,共8页
目的探讨胃癌近端胃切除后不同抗反流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9月至2021年8月在中国11家医疗中心就诊的338例近端胃切除后行抗反流消化道重建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73例,女性65例,年龄(63±10)岁(范围:... 目的探讨胃癌近端胃切除后不同抗反流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9月至2021年8月在中国11家医疗中心就诊的338例近端胃切除后行抗反流消化道重建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73例,女性65例,年龄(63±10)岁(范围:28~91岁)。其中管状胃食管吻合159例(管状胃组),空肠双通道重建107例(双通道组),食管胃双肌瓣技术吻合72例(双肌瓣组)。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分级、术后营养状态,根据洛杉矶分级法对术后12个月胃镜下反流性食管炎进行分级,Visick分级标准评估术后生活质量。分别采用方差分析、混合线性模型、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多组间比较,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结果双肌瓣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管状胃组和双通道组[(352±63)min比(221±66)min,(352±63)min比(234±61)min,P均<0.01]。管状胃组、双肌瓣组、双通道组术后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Ⅱ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0%(27/159)、9.7%(7/72)、10.3%(11/107)(χ^(2)=3.51,P=0.173)。三种重建方式术后体重指数变化趋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8,P<0.01)。管状胃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体重指数较术前的下降幅度高于双肌瓣组(均数差值:1.721 kg/m2,P<0.01;均数差值:2.429 kg/m2,P<0.01),双通道组术后12个月体重指数下降幅度高于双肌瓣组(均数差值:1.319 kg/m2,P=0.027)。三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2个月双通道组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12.9%(4/31),低于双肌瓣组的45.9%(17/37)(χ^(2)=8.63,P=0.003)。双肌瓣组术后Visick 2~4级不适症状的比例为10.4%(7/67),低于管状胃组的34.6%(27/78)(χ^(2)=11.70,P=0.018),但与双通道组的22.2%(8/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肌瓣技术手术时间长于管状胃吻合及双通道重建,但术后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接合处 胃切除术 胃食管反流 管状胃吻合 双通道重建 双肌瓣技术
原文传递
Overlap、π-shaped、手缝荷包三种食管空肠吻合方式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1
11
作者 费阳 陈峰 +2 位作者 李阳 王世斌 田文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343-347,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Overlap、π-shaped、手缝荷包三种食管空肠吻合方式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6例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对比分析Overlap、π-shaped、手缝荷包三种食管空肠吻合方式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6例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成腹腔镜胃癌根治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采用Overlap(n=26)、π-shaped(n=28)、手缝荷包(n=22)三种方式。比较三种吻合方法在吻合所用时间、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方面的差异。结果:三种吻合方法的一般资料、临床病理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缝荷包应用圆形吻合器在吻合时间[(55.2±10.6)min vs.(80.5±17.8)min、(83.8±15.9)min]、吻合口漏(0 vs.5、7)方面优于Overlap、π-shaped方法;在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方面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缝荷包应用圆形吻合器的食管空肠吻合方法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消化道重建中更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食管胃接合处 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检查 手缝荷包 食管空肠吻合术
下载PDF
Barrett食管及其相关腺癌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与关系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慧 詹俊 +2 位作者 钟娃 李楚强 刘思齐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2-296,共5页
目的 探讨Barrett食管及其相关腺癌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的35例Barrett食管患者、850例食管癌患者和218例食管胃交界处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Barret... 目的 探讨Barrett食管及其相关腺癌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的35例Barrett食管患者、850例食管癌患者和218例食管胃交界处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Barrett食管患者的随访情况。结果 35例Barrett食管患者中,6例(17.1%)有特异性肠上皮化生,均未进展为食管腺癌或食管胃交界处腺癌SiewertI型。850例食管癌患者中,鳞状细胞癌794例(93.4%),小细胞癌19例(2.2%),腺癌7例(O.8%),另外可见腺鳞癌、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癌肉瘤、神经内分泌癌等。218例食管胃交界处癌患者中,Siewert I型9例(4.1%),SiewertⅡ型150例(68.8%),SiewertII型59例(27.1%);腺癌180例(82.6%),另外可见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小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类癌、梭形细胞癌等。结论 特异性肠上皮化生在我国Barrett食管患者中较少见。Barrett食管发展为腺癌的概率较低。Barrett食管相关腺癌即食管腺癌和食管胃交界处癌SiewertI型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食管肿瘤 腺癌 食管胃接合处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胃食管反流病维持治疗及有关影响因素的评估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晓红 柯美云 王智凤 《胃肠病学》 2000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评估胃食管反流病(GERD)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症状评分、内镜检查、食管压力测定和24h食管pH监测等方法,调查73例GERD患者对维持治疗的反应并分析其有关影响因素。结果:间断治疗有效组(间断... 目的:评估胃食管反流病(GERD)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症状评分、内镜检查、食管压力测定和24h食管pH监测等方法,调查73例GERD患者对维持治疗的反应并分析其有关影响因素。结果:间断治疗有效组(间断组)患者40例,维持治疗有效组(维持组)30例,治疗无效组(无效组)3例。间断组患者病程较维持组短(P<0.001),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和上食管括约肌压力(UESP)均比维持组高(P<0.05),食管体部蠕动收缩波幅高于维持组,但无显著差异;间断组患者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RE)以0级和Ⅰ级为主,而维持组以Ⅲ级为主(P<0.01);症状评分和24 h食管pH监测结果在间断组和维持组患者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有些GERD患者的远期治疗可采取间断维持的方式,RE的严重程度和LESP减低是决定是否需长期维持治疗的重要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食管胃接合处 GERD 影响因素 维持治疗
下载PDF
两种不同吻合术式对近端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反流及机体营养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舒同 文红梅 +1 位作者 袁浩 贾贵清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6期585-588,共4页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吻合术式对近端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反流及机体营养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行近端胃癌根治术的60例胃癌患者资料,按吻合方式不同分为前壁吻合组(n=30)、后壁吻合组(n=30);采用SPSS 19.0软件对...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吻合术式对近端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反流及机体营养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行近端胃癌根治术的60例胃癌患者资料,按吻合方式不同分为前壁吻合组(n=30)、后壁吻合组(n=30);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营养指标、Visick及胃镜下反流性食管炎评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前壁吻合组手术时间较后壁吻合组稍长(P<0.05);前壁吻合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Visick及胃镜下反流性食管炎评分均显著低于后壁吻合组(P<0.05),Hb、Alb、PNI、PGⅠ均显著高于后壁吻合组(P<0.05)。结论较后壁吻合,近端胃癌根治术中行胃食管前壁吻合或可发挥更佳的抗反流机制,更利于残胃功能恢复,从而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值得临床推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食管胃接合处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9
15
作者 洪智攀 闫文强 +2 位作者 长龄 黄浩然 王学智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327-1331,共5页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对比研究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赤峰市医院连续收入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近端胃切除双...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对比研究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赤峰市医院连续收入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组(PG组)和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组(TG组),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临床病理、术后早期(≤30 d)及晚期(>30 d)并发症;并比较两组术后3、6、12个月营养状况(BMI、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及贫血指标(Hb、RBC)。结果共收治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83例,符合手术62例,每组各31例,每组各出现1例失访,每组各30例,两组均无肿瘤复发及死亡患者。两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术前合并疾病、术前营养状况及贫血指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首次排气时间、开始流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G组[(3.0±0.7)d vs (4.2±0.7)d、(7.9±0.9)d vs (9.0±0.9)d、(13.3±1.1)d vs (14.6±0.9)d,P<0.05],而手术时间稍长[(252.0±36.9)min vs (225.8±31.1)min,P<0.05];PG组与TG组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1.7±81.0)ml vs (245.8±71.9)ml、(40.5±12.2)个vs (43.2±10.3)个,P>0.05]。术后早期及晚期并发症的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术后出现反流食管炎少于TG组(P<0.05)。术后3、6、12个月PG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TG组(P<0.05);术后3、6个月两组Hb、RBC均较术前降低,且PG组Hb、RBC高于TG组(P<0.05);而术后12个月PG组与TG组均无贫血。结论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在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期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接合处 腺癌 吻合术 Roux-en-Y 双通道吻合
原文传递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手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何子锐 臧潞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27-1132,共6页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已成为上消化道肿瘤中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且远处转移率高,预后较差。其特殊的发病部位及上皮来源,决定了其临床特点的异质性,以及不同的手术策略。得益于近年来胃癌保功能手术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使我们在...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已成为上消化道肿瘤中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且远处转移率高,预后较差。其特殊的发病部位及上皮来源,决定了其临床特点的异质性,以及不同的手术策略。得益于近年来胃癌保功能手术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使我们在面对不同肿瘤部位时拥有更多的吻合方式选择。本文作者将结合个人经验,介绍并探讨不同分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腹腔镜下手术的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现状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食管胃接合处 消化道重建 腹腔镜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SiewertⅡ型胃食管交界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冠伊 戎龙 +2 位作者 蔡云龙 年卫东 张继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1年第9期718-722,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ESD)治疗胃食管交界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9年6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SD治疗的67例SiewertⅡ型胃食管交界早期癌...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ESD)治疗胃食管交界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9年6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SD治疗的67例SiewertⅡ型胃食管交界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资料,对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可能影响治愈性切除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7例病变中隆起型病变5例,浅表型病变59例,凹陷型病变3例。病变中位直径1.6(1.8)cm,中位手术时间60.0(56.0)min。整块切除率97.0%(65/67),完全切除率91.0%(61/67),治愈性切除率82.1%(55/67)。肿瘤最大径(OR=8.457,95%CI:1.227~58.302,P=0.030)及病理类型(OR=15.133,95%CI:1.518~150.870,P=0.021)与非治愈性切除相关。3例(4.5%)患者发生ESD相关并发症,1例术后迟发出血,内镜下止血后好转;2例术后瘢痕狭窄,内镜引导下探条扩张后好转。58例随访患者中1例垂直切缘阳性且未接受后续治疗的患者出现复发;1例患者随访中发现异时性早期胃癌,再次ESD切除。结论ESD治疗胃食管交界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有效,操作前应对病变大小、边界、浸润深度进行准确评判,制定适宜的治疗方式及手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接合处 早期肿瘤 内镜治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原文传递
食管胃结合部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惠珍 张立玮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Siewert将在食管胃连接部上下5 cm范围内发生的肿瘤定义为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包括远端食管腺癌、真正意义上的贲门癌和近端胃癌。传统上认为远端食管腺癌起源于Barrett食管黏膜,与反流相关疾病关系密切;贲门腺癌起源于贲门黏膜,与幽门螺... Siewert将在食管胃连接部上下5 cm范围内发生的肿瘤定义为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包括远端食管腺癌、真正意义上的贲门癌和近端胃癌。传统上认为远端食管腺癌起源于Barrett食管黏膜,与反流相关疾病关系密切;贲门腺癌起源于贲门黏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密切;而近端胃癌则与幽门螺杆菌和肠化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反流相关疾病、Barrett食管和肠上皮化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与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关系一直是该部位肿瘤的研究热点,但是也存在强烈的争议。随着食管胃结合部解剖学和组织学发展成熟,结合早期发现该部位癌变倾向,使得关于食管胃结合部癌变的病因、分子机制、解剖学及组织学上的探讨越来越深入明朗。因此在早期发现该部位病变并加以干预可以有效地帮助临床和科研工作者解决困扰,同时显著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接合处 癌前病变 早期癌 监测 治疗
原文传递
食管胃接合处流出道梗阻与贲门失弛缓症Ⅱ型患者临床及高分辨食管测压特征比较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作静 王琨 +4 位作者 段丽萍 夏志伟 徐志洁 葛颖 包文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435-1440,共6页
目的研究食管胃接合处(EGJ)流出道梗阻和贲门失弛缓症Ⅱ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高分辨食管压力一阻抗特征,探讨EGJ流出道梗阻患者高分辨测压对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方法纳入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因吞咽困难就诊并除... 目的研究食管胃接合处(EGJ)流出道梗阻和贲门失弛缓症Ⅱ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高分辨食管压力一阻抗特征,探讨EGJ流出道梗阻患者高分辨测压对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方法纳入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因吞咽困难就诊并除外食管器质性梗阻的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所有受试者接受食管高分辨率压力.阻抗测定,依据第二版芝加哥分型纳入诊断EGJ流出道梗阻和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分析各组的临床特征以及食管动力特征。结果共纳入EGJ流出道梗阻患者(Eoo组)23例,贲门失弛缓症Ⅱ型患者(Aeh组)24例,健康对照(Con组)20名,3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和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Eoo组反食、嗳气症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eh组[21.7%(5/23)比0(0/24),P=0.005;17.4%(4/23)比0(0/24),P=0.013],而吞咽困难、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ch组[47.8%(11/23)比79.2%(19/24),P=0.025;o(o/23)比12.5%(3/24),P=0.040],其他症状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oo组Eckardt评分显著低于Aeh组[1(1,2)比3(2,5)分](P〈0.001)。(2)Eoo组下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最小值高于Con组[(26.73±2.77)比(17.16±1.76)mmHg,P〈0.05];Eoo组综合松弛压(IRP)、IRP最大值显著低于Aeh组[(19.80±1.25)比(35.95±2.36)mmHg,(23.22±2.02)比(48.37±3.71)mmHg,均P〈0.05],且显著高于Con组[(8.43±0.72)、(12.32±1.29)mmHg,均P〈0.05];Eoo组LES松弛率显著高于Ach组(38.61%±3.10%比12.42%±5.66%),且显著低于Con组(64.00%±3.85%)(均P〈0.05)。(3)Eoo组在食管体部蠕动波速度、蠕动波幅、蠕动波持续时间和食团内压方面与Ach组和Co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失弛症 食管胃接合处 食管高分辨率压力.阻抗测定
原文传递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269例根治术后生存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芸 张双平 +3 位作者 郭石平 廉建红 马勇 李峰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2期819-823,共5页
目的 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6月山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269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用Cox回归... 目的 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6月山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269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用Cox回归模型进行患者生存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 269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25.0%,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不同Siewert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iewertⅡ型患者216例(80.3%),当肿瘤直径为3~7cm时,开胸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0、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6,P=0.025).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龄、手术时间、肿瘤直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越大,死亡风险越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术后死亡风险是无淋巴结转移者的1.854倍.结论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以SiewertⅡ型为主,经胸入路或胸腹联合手术更为合理.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食管胃接合处 贲门癌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