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掠翼飞机纵横谈
1
作者 何述章 《科技与国力》 2001年第3期25-28,共4页
掠翼是相对直翼而言的,有前掠翼和后掠翼之分,两者的研制工作均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的德国差不多同时研制过GOP60后掠翼飞机和容克-287前掠翼飞机,但两者的命运不同。后掠翼技术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得到成功应用,使喷气式... 掠翼是相对直翼而言的,有前掠翼和后掠翼之分,两者的研制工作均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的德国差不多同时研制过GOP60后掠翼飞机和容克-287前掠翼飞机,但两者的命运不同。后掠翼技术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得到成功应用,使喷气式飞机如虎添翼,性能大幅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机 气流 发动机 风洞试验
原文传递
柔性复合材料前掠翼飞机静气动弹性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万志强 唐长红 邹丛青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8-124,共7页
本文作者计算分析的是柔性复合材料前掠翼概念机的静气动弹性特性。文中作者利用 NASTRAN计算了单独机翼的发散速度 ,并重点计算和分析了该机在亚音速情况下 ,飞行载荷和纵向静稳定性、操纵性导数分别随马赫数和动压变化的曲线。通过对... 本文作者计算分析的是柔性复合材料前掠翼概念机的静气动弹性特性。文中作者利用 NASTRAN计算了单独机翼的发散速度 ,并重点计算和分析了该机在亚音速情况下 ,飞行载荷和纵向静稳定性、操纵性导数分别随马赫数和动压变化的曲线。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1)相同高度下 ,随着马赫数的增加 ,刚体纵向静稳定性、操纵性导数和弹性纵向静稳定性、操纵性导数分别呈不同的变化趋势 ,且某些变化相差甚大 ;机翼剪力、弯矩和扭矩随翼展变化的曲线中 ,刚体部分所占的比例不断减小 ,弹性部分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 ;机翼的最大垂直挠度 (在翼尖前缘处 )和最大扭角 (在翼尖处 )略有增加。 (2 )相同马赫数下 ,随着动压的不断增加 ,刚体纵向静稳定性、操纵性导数保持不变 ,弹性纵向静稳定性、操纵性导数呈线性变化 ;机翼剪力、弯矩和扭矩随翼展变化的曲线中 ,也同样是刚体部分所占的比例不断减小 ,弹性部分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 ;机翼的最大垂直挠度 (在翼尖前缘处 )和最大扭角 (在翼尖处 )略有增加。 (3)使用复合材料剪裁技术可以适当减小机翼内洗 ,从而提高发散速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复合材料 飞机 气动弹性 发散 飞行载荷 静稳定性导数 结构设计
下载PDF
混合遗传算法在气动弹性多学科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万志强 杨超 郦正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42-1146,共5页
利用遗传 敏度混合优化算法对复合材料前掠翼飞机进行气动弹性剪裁设计研究 .在满足强度、位移、升力效率、副翼效率、发散速度和颤振速度等约束条件的前提下 ,以机翼复合材料蒙皮铺层的厚度为设计变量 ,对蒙皮进行重量最小化设计 .研... 利用遗传 敏度混合优化算法对复合材料前掠翼飞机进行气动弹性剪裁设计研究 .在满足强度、位移、升力效率、副翼效率、发散速度和颤振速度等约束条件的前提下 ,以机翼复合材料蒙皮铺层的厚度为设计变量 ,对蒙皮进行重量最小化设计 .研究表明 ,在飞机结构初步设计阶段单纯使用基于敏度的优化算法 ,很难满足设计上的要求 ;使用遗传 敏度混合优化算法可以取得较好的结果 ,该方法适用于飞机结构初步设计 .还研究了偏轴角对优化重量的影响 .分析结果显示 ,对于文中所研究的这类蒙皮使用由 0°、90°和± 45°纤维组成的铺层的复合材料前掠翼飞机 ,在满足多个约束条件的前提下 ,其优化重量对于偏轴角的变化相对不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弹性 结构优化 复合材料 遗传算法
下载PDF
一种新的变前掠翼无人机气动布局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文法 王旭 米康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2-836,共5页
研究了一种新的变前掠翼无人机气动布局概念,在低、亚、跨和超声速状态下可通过改变机翼的前掠角来获取最佳的气动性能。根据设计指标和翼身融合技术初步设计了其几何外形,并采用三维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了5种不同任务... 研究了一种新的变前掠翼无人机气动布局概念,在低、亚、跨和超声速状态下可通过改变机翼的前掠角来获取最佳的气动性能。根据设计指标和翼身融合技术初步设计了其几何外形,并采用三维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了5种不同任务构型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①在Ma=0.6巡航时,平直翼加挂副油箱构型最大升阻比为14.55,而三角翼构型仅为8.29;②在Ma=0.4机动时,45°前掠翼构型失速迎角达到38°且具有最大的升力系数2.455,较平直翼构型提高了4.9%;③在Ma=1.5高速突防时,三角翼零升阻力系数最小,比平直翼加挂副油箱构型减小了14.4%,最大升阻比提高了34.6%;④所有计算状态下俯仰力矩特性均良好。研究结果验证了变前掠翼无人机气动布局新概念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可为高性能无人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变前 气动布局 身融合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W-型无尾气动布局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孙静 张彬乾 +2 位作者 周洲 陈迎春 李青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5-268,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飞机气动外形—— W-型无尾布局及其气动设计思想 ,初步研究了两种气动布局方案 :前掠翼无尾气动布局和 W-型无尾气动布局。采用 Euler方程加附面层修正的数值分析方法 ,研究了两种布局的纵向气动性能 ,分析了翼身融合...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飞机气动外形—— W-型无尾布局及其气动设计思想 ,初步研究了两种气动布局方案 :前掠翼无尾气动布局和 W-型无尾气动布局。采用 Euler方程加附面层修正的数值分析方法 ,研究了两种布局的纵向气动性能 ,分析了翼身融合及机体大后掠侧缘对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W-型无尾气动布局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 ,其气动设计思想合理可行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型无尾布局 身融合 流动控制
下载PDF
可变后掠翼技术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18
6
作者 董彦非 陈元恺 彭金京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7-100,共4页
阐述了可变后掠翼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分析了变后掠翼技术的优缺点,并介绍了国内外变后掠翼的研究现状和前沿,指出变后掠翼技术在相关研究的推动下,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最后总结了对我国变后掠翼技术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展望,介绍了可... 阐述了可变后掠翼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分析了变后掠翼技术的优缺点,并介绍了国内外变后掠翼的研究现状和前沿,指出变后掠翼技术在相关研究的推动下,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最后总结了对我国变后掠翼技术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展望,介绍了可变后掠翼驱动机构设计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后 变体飞行器 自适应机 气动布局
原文传递
单曲柄双摇杆机构同步性能优化 被引量:16
7
作者 董二宝 许旻 +1 位作者 李永新 杨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2-26,共5页
针对在扑翼机构与可变后掠翼机构中广泛应用的单曲柄双摇杆机构两侧摇杆存在转角偏差的问题,提出利用解析法与仿真试验相结合的优化设计研究思路。将单曲柄双摇杆机构从两种特例拓展为一般性的统一模型,基于平面连杆机构基本方程建立摇... 针对在扑翼机构与可变后掠翼机构中广泛应用的单曲柄双摇杆机构两侧摇杆存在转角偏差的问题,提出利用解析法与仿真试验相结合的优化设计研究思路。将单曲柄双摇杆机构从两种特例拓展为一般性的统一模型,基于平面连杆机构基本方程建立摇杆同步性能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通过引入摇杆转角偏差小量假设和极限位置对称性假设,利用泰勒展开公式,求解出最优设计变量的理论关系式。但该理论最优解要求摇杆长度不固定,须随时变化,工程中难以实现。在理论最优解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系统地机构仿真试验研究,进一步给出获得单曲柄双摇杆机构同步性能优化解的近似经验公式与设计曲线图,从而得到单曲柄双摇杆机构同步性能优化问题的完整解法,并通过设计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曲柄双摇杆机构 机构 可变后 同步性 优化设计
下载PDF
气动弹性剪裁的机理和效益 被引量:12
8
作者 邹丛青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9,106,共10页
本文综合介绍了当前复合材料的飞机结构在气动弹性剪裁方面的概况及其理论基础。着重阐述了气动弹性剪裁的机理,即气动弹性剪裁赖以实现的基本原理。并且通过一系列曲线展示了由此产生的对飞机性能的影响.当引起的影响有益时,就表明了... 本文综合介绍了当前复合材料的飞机结构在气动弹性剪裁方面的概况及其理论基础。着重阐述了气动弹性剪裁的机理,即气动弹性剪裁赖以实现的基本原理。并且通过一系列曲线展示了由此产生的对飞机性能的影响.当引起的影响有益时,就表明了气动弹性剪裁的性能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弹性剪裁 飞机结构 气弹 综合介绍 层合板 升阻比 飞机设计 飞机性能
下载PDF
前掠翼与后掠翼布局流动机理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文法 王旭 米康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5,共5页
采用三维N-S控制方程和标准k-ε模型,计算了前掠翼和后掠翼模型的气动特性,比较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流场显示分析了其流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小迎角下后掠翼的升力系数较高,大迎角下前掠翼的失速性能较好,其根源是展向速度的方... 采用三维N-S控制方程和标准k-ε模型,计算了前掠翼和后掠翼模型的气动特性,比较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流场显示分析了其流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小迎角下后掠翼的升力系数较高,大迎角下前掠翼的失速性能较好,其根源是展向速度的方向相反。后掠翼过早的翼尖失速是导致失速迎角较小的原因。而前掠翼之所以具有良好的大迎角性能,是由于其机翼根侧缘涡和翼尖前缘涡相互作用,对机翼产生上吸力,带来涡升力并且增强了对机翼表面流动的控制能力。前掠翼的流动机理可为先进飞机布局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机理 数值研究 漩涡
下载PDF
鸭翼-前掠翼气动布局纵向气动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晋军 赵霞 +1 位作者 王双峰 展京霞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7-240,244,共5页
前掠翼布局由于其潜在的优势,在未来战斗机的研制中将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本实验通过可变前掠翼和鸭式前翼布局的风洞测力实验,重点分析比较了平板机翼在不同掠角下的纵向气动性能以及鸭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前掠翼在大迎角时能有... 前掠翼布局由于其潜在的优势,在未来战斗机的研制中将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本实验通过可变前掠翼和鸭式前翼布局的风洞测力实验,重点分析比较了平板机翼在不同掠角下的纵向气动性能以及鸭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前掠翼在大迎角时能有效提高模型的升力系数,小迎角时其升阻比也略优于后掠翼。前掠翼布局能有效推迟失速,具有良好的失速特性;前掠角较大时,升力系数曲线在失速迎角附近有一个升力系数的"平台",该布局具有"缓失速"特性。距离主机翼较远的鸭式前翼(模型M2)在主机翼前掠和后掠情况下,均可改善整体布局的失速特性,增大失速迎角,增强前掠翼布局缓失速的特点。近距耦合鸭翼(模型M3)显著提高了模型在大迎角下的升力系数。另外,主翼前掠和鸭式前翼布局飞行器具有较好的机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布局 纵向气动特性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基于多属性决策的气动隐身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2
11
作者 廖炎平 刘莉 龙腾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32-140,共9页
针对多目标优化结果排序与选择的多属性决策(Multi-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MADM)问题,将多目标优化与MADM相结合,提出基于MADM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跨声速前掠翼(Forward-swept wing,FSW)气动隐身多目标优化中,优化结... 针对多目标优化结果排序与选择的多属性决策(Multi-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MADM)问题,将多目标优化与MADM相结合,提出基于MADM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跨声速前掠翼(Forward-swept wing,FSW)气动隐身多目标优化中,优化结果提高了跨声速FSW的气动和隐身性能。采用类别形状函数变换法(Class-shape function transformation,CST)方法对翼型几何外形进行描述,实现FSW气动和隐身多学科优化设计模型的参数化描述。建立基于N-S方程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的FSW气动分析模型和基于矩量法的计算电磁学方法的FSW隐身分析模型。将Pareto多目标遗传算法得到的Pareto非劣解集构成MADM矩阵,采用基于模糊熵权的改进的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Modified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M-TOPSIS)方案评价方法进行Pareto非劣解排序,最终确定最佳的Pareto非劣解。研究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为多目标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属性决策 多目标优化 模糊熵权 Pareto遗传算法
下载PDF
变后掠翼航弹滑翔弹道优化设计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伟明 孙瑞胜 +1 位作者 吴军基 刘鹏云 《弹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9,共4页
为增强变后掠翼航弹的滑翔能力,研究了一种变后掠翼航弹的滑翔弹道优化设计问题.分析了变后掠翼航弹的气动特性,将弹道优化问题转化为最优控制问题,利用最小值原理,推导了滑翔段飞行距离最大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攻角... 为增强变后掠翼航弹的滑翔能力,研究了一种变后掠翼航弹的滑翔弹道优化设计问题.分析了变后掠翼航弹的气动特性,将弹道优化问题转化为最优控制问题,利用最小值原理,推导了滑翔段飞行距离最大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攻角及后掠角进行寻优,形成了一种基于攻角与后掠角双变量控制的弹道优化设计方法.数值仿真算例表明,在满足状态方程约束的条件下,双变量比固定外形和常规单变量控制的航弹射程显著提高,寻优结果符合气动特性分布规律,通过最优控制和粒子群算法优化弹道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优化 变后 粒子群算法 最优控制
下载PDF
后掠翼身干扰区流动特性及改善措施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华 吕志咏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67-472,共6页
利用流动显示及表面压力测量方法研究了后掠翼身干扰区的流动特性 ,并研究了用小边条等措施改善干扰区的流动特性的效果。结果表明 ,随着不同机翼后掠角、不同迎角及不同Re数对干扰区流动特性的影响 ,流态可以从一涡系变成多涡系 ,由定... 利用流动显示及表面压力测量方法研究了后掠翼身干扰区的流动特性 ,并研究了用小边条等措施改善干扰区的流动特性的效果。结果表明 ,随着不同机翼后掠角、不同迎角及不同Re数对干扰区流动特性的影响 ,流态可以从一涡系变成多涡系 ,由定常变成非定常 ,而且在一定的Re数以后涡系会湍流化 ;翼身干扰区上游的的逆压梯度是导致边界层分离的物理原因 ,利用面积很小的边条可以降低干扰区局部的逆压梯度 ,可以导至干扰区的旋涡很弱 ,甚至不出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干扰 分离 旋涡
下载PDF
变前掠翼气动布局纵向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文法 王旭 +1 位作者 张乐 米康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共4页
发展和改进了一种变前掠翼气动布局及其设计思想,设计了集战斗和轰炸于一体的通用任务模式,并根据设计指标和翼身融合技术初步设计了变翼几何外形。采用N-S方程计算了该几何外形不同构型的纵向气动性能,分析了机翼前掠角对不同任务模式... 发展和改进了一种变前掠翼气动布局及其设计思想,设计了集战斗和轰炸于一体的通用任务模式,并根据设计指标和翼身融合技术初步设计了变翼几何外形。采用N-S方程计算了该几何外形不同构型的纵向气动性能,分析了机翼前掠角对不同任务模式下纵向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前掠翼气动布局可通过改变机翼前掠角来获取最佳纵向气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前 气动布局 纵向性能
下载PDF
变后掠翼战术巡航导弹动力学控制及仿真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旭刚 周军 《计算机仿真》 CSCD 2008年第6期62-65,共4页
采用变后掠翼技术实现战术巡航导弹多任务低能耗飞行,导弹的动力学与控制特性因为弹翼的运动更加复杂化,给出了包含弹翼运动的整弹动力学模型,基于小扰动法和系数"冻结"法,得出了导弹包含弹翼运动参数的三通道数学模型,充分... 采用变后掠翼技术实现战术巡航导弹多任务低能耗飞行,导弹的动力学与控制特性因为弹翼的运动更加复杂化,给出了包含弹翼运动的整弹动力学模型,基于小扰动法和系数"冻结"法,得出了导弹包含弹翼运动参数的三通道数学模型,充分考虑了气动参数摄动和弹翼运动参数时变特性,将其视为标称值与已知上下界的摄动量的和。采用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自动驾驶仪,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器具有强鲁棒性,能够抑制参数变化的影响,满足导弹控制性能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后 巡航导弹 动力学 变结构控制
下载PDF
前掠翼气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彬乾 B.Laschka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21-328,共8页
为适应飞机新布局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前掠翼空气动力特性的低速实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单独机翼和翼身组合体的纵横向气动特性、流谱及旋涡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前掠翼具有良好的升阻特性,力矩特性及失速特性,可以提供较大的可用升力和... 为适应飞机新布局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前掠翼空气动力特性的低速实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单独机翼和翼身组合体的纵横向气动特性、流谱及旋涡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前掠翼具有良好的升阻特性,力矩特性及失速特性,可以提供较大的可用升力和良好的大迎角大侧滑角机动性。以上优点在翼身组合体上更为明显。实验发现前掠翼后缘出现后缘涡,观察了前掠翼特有的前后缘涡系的发生和发展,分析了产生前后缘涡系的原因及前后缘涡系对气动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特性 流态 旋涡
下载PDF
变后掠翼制导炸弹滑翔弹道优化设计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日 孙瑞胜 沈坚平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0,共5页
为了探究影响变后掠翼制导炸弹滑翔增程能力的主要因素,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分别对亚、跨、超三种投放条件下的滑翔弹道进行优化设计。固定外形与变后掠外形的优化对比结果表明:在超音速投放条件下采用变后掠翼外形具有明显增程效果,在... 为了探究影响变后掠翼制导炸弹滑翔增程能力的主要因素,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分别对亚、跨、超三种投放条件下的滑翔弹道进行优化设计。固定外形与变后掠外形的优化对比结果表明:在超音速投放条件下采用变后掠翼外形具有明显增程效果,在亚音速投放条件下采用变后掠翼外形增程效果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变后掠翼制导炸弹的总体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导炸弹 弹道优化 变后 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变前掠翼布局气动特性及流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文法 王旭 刘雄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9-564,共6页
基于N-S控制方程和流场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变前掠翼布局的气动特性和流动机理。低亚声速下,平直翼构型展弦比最大,因而最高的气动效率,适合起飞和着陆;跨声速时,前掠翼构型均有很好的低阻和失速特性,适合巡航或机动;超声速时,三角翼构... 基于N-S控制方程和流场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变前掠翼布局的气动特性和流动机理。低亚声速下,平直翼构型展弦比最大,因而最高的气动效率,适合起飞和着陆;跨声速时,前掠翼构型均有很好的低阻和失速特性,适合巡航或机动;超声速时,三角翼构型的零升阻力和激波阻力最小,可用于高速突防或逃逸。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多功能战斗机的气动布局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前 气动布局 气动特性 流动机理 N-S方程
下载PDF
变后掠翼身组合体阻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元恺 董彦非 彭金京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8-311,共4页
自适应弹性变后掠翼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变后掠翼重量大、结构复杂的问题,而阻力特性分析是该技术的基础。建立了5个不同后掠角的翼身组合体模型,经过fluent计算,分析了迎角、马赫数、后掠角对翼身组合体阻力的影响,验证了空气动力... 自适应弹性变后掠翼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变后掠翼重量大、结构复杂的问题,而阻力特性分析是该技术的基础。建立了5个不同后掠角的翼身组合体模型,经过fluent计算,分析了迎角、马赫数、后掠角对翼身组合体阻力的影响,验证了空气动力驱动变后掠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亚声速范围,阻力的变化趋势与最佳后掠角所需驱动力基本一致;激波产生后,阻力的变化趋势大于最佳后掠角所需驱动力。合理设计弹性驱动机构,可以实现利用飞行阻力驱动机翼变后掠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后 身组合体 阻力特性分析 FLUENT 空气动力驱动
原文传递
基于线性抛物化稳定性方程的后掠翼边界层内横流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左岁寒 杨永 李栋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5-670,共6页
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考虑模型曲率的线性抛物化稳定性方程(LPSE),分析无限展长后掠翼边界层内的横流驻波不稳定,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LPSE方法的模拟效果及其适用范围.研究表明,在横流驻波扰动增长的初期,LPSE能够准确的预测扰动的e... 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考虑模型曲率的线性抛物化稳定性方程(LPSE),分析无限展长后掠翼边界层内的横流驻波不稳定,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LPSE方法的模拟效果及其适用范围.研究表明,在横流驻波扰动增长的初期,LPSE能够准确的预测扰动的eN曲线,较好地描述边界层内的流动结构和扰动形态;当扰动增长到足够大时,扰动的高阶项不能再被忽略,LPSE的线性假设不再成立,需要采用非线性的方法(NPSE)来分析该状态.计算分析发现,模型曲率和边界层非平行性对后掠翼边界层内横流驻波的稳定性分析影响很大,影响程度与雷诺数无关.对于本文研究的模型,曲率对边界层内的横流扰动起着稳定的作用,而非平行性对扰动起不稳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抛物化稳定性方程 无限展长后 横流驻波不稳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