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表面活性剂排油圈检测方法的改进和应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毕思宁 王彦杰 左豫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58-60,共3页
本研究对生物表面活性剂排油圈检测方法进行改进,将原方法中所用液体石蜡加入苏丹红Ⅲ染色,改进后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原方法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并且试验效果对比明显,容易观察,可以实时拍照。方法操作简单、测定结果准确,很有实际应用价... 本研究对生物表面活性剂排油圈检测方法进行改进,将原方法中所用液体石蜡加入苏丹红Ⅲ染色,改进后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原方法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并且试验效果对比明显,容易观察,可以实时拍照。方法操作简单、测定结果准确,很有实际应用价值。采用本方法测定了供试菌株BS1不同浓度发酵液的排油活性,结果表明排油圈直径随发酵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检测
下载PDF
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方法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佳 黄翔峰 +3 位作者 陆丽君 闻岳 杨殿海 周琪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0-695,共6页
针对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筛选难的问题,采用显色法、溶血细胞测试法、表面张力测定法和排油圈法从6种不同菌源对生物破乳菌产生菌进行了筛选。通过试验筛选得到了17株生物破乳剂产生菌,其中24h内破乳率高于70%的破乳菌有5株;油田含油污泥... 针对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筛选难的问题,采用显色法、溶血细胞测试法、表面张力测定法和排油圈法从6种不同菌源对生物破乳菌产生菌进行了筛选。通过试验筛选得到了17株生物破乳剂产生菌,其中24h内破乳率高于70%的破乳菌有5株;油田含油污泥、采油废水生物处理污泥和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是筛选破乳菌的较好的菌源;显色法、溶血圈法存在检测范围的局限性;表面张力测定法和排油圈法是最为简易和准确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方法,采用模型乳状液对生物破乳剂产生菌进行筛选最为直接和准确,但工作量大、所需时间长,因此在筛选高效破乳菌时,建议采用表面张力、排油圈法进行初筛,而后通过模型乳状液破乳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破乳剂 表面张力 溶血 模型乳状液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傅时波 李尔炀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3-25,共3页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液滴坍塌法、排油圈法和血平板法。由于排油圈法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在实验室中常常被应用,但各批次实验之间由于油膜厚度不同,导致结果可比性差。研究发现排油圈直径不仅与生物表面活性剂浓度有关,...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液滴坍塌法、排油圈法和血平板法。由于排油圈法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在实验室中常常被应用,但各批次实验之间由于油膜厚度不同,导致结果可比性差。研究发现排油圈直径不仅与生物表面活性剂浓度有关,还与油膜厚度相关。实验数据利用SAS 8.0软件进行二元线性回归,得到预测模型:Y=-100.05+2 391.49X1+154.19X2,R2=0.968 5,得到的预测方程能有效预测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大小,提高了各批次实验之间结果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检测 预测方程
下载PDF
枯草芽胞杆菌B006产表面活性素的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军强 王连国 +2 位作者 郭荣君 马桂珍 李世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4-221,共8页
芽胞杆菌产生的环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具有重要抗菌、促进生物膜形成等功能,其含量和同系物组分构成影响其功能。为了提高芽胞杆菌B006产生表面活性素的产量,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测定了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及... 芽胞杆菌产生的环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具有重要抗菌、促进生物膜形成等功能,其含量和同系物组分构成影响其功能。为了提高芽胞杆菌B006产生表面活性素的产量,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测定了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及接种量、培养时间、装液量和初始pH值对芽胞杆菌B006摇瓶发酵产生表面活性素的影响;采用排油圈法测定发酵液中表面活性素的产量,采用HPLC-MS方法比较培养基优化前后surfactin的产量和组分含量。结果表明,适合芽胞杆菌B006摇瓶发酵产生表面活性素的培养基组成为:牛肉膏10 g/L、玉米粉15 g/L、硝酸铵3 g/L和氯化钠3 g/L;适合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0、接种量10%、装液量60 m L/500 m L,发酵周期64 h。优化后surfactin的产量约为314.73 mg/L,比优化前提高了74.88%;surfactin各组分比例发生改变,其中C16和C17组分的含量明显提高,为优化前相应组分含量的1.64和8.34倍。优化的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可明显提高芽胞杆菌B006菌株产生surfactin的产量,改变surfactin同系物组分的构成,为利用芽胞杆菌B006进行高活性表面活性素的工业生产和代谢调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 表面活性素 正交实验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高产菌用排油圈法初筛时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飞龙 张祥胜 +1 位作者 董晓刚 向廷生 《化学工程师》 CAS 2009年第2期3-4,共2页
本文研究了排油圈法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定量时的影响因素。水样、用水量和加入的正十二烷的量对排油圈直径影响不大,但不同厂家的正十二烷的使用效果明显不同。并提出了测定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培养液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过程中鼠李糖脂的快速定量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聪 白罚利 +5 位作者 包木太 李一鸣 陆金仁 宋永亭 曹嫣镔 李希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0-744,共5页
在微生物采油过程中对驱油性能进行追踪、监测和评价非常重要,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快速定量分析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持。为快速定量测定低浓度的鼠李糖脂,通过对苯酚硫酸法、排油圈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优化,分别得到了测量鼠... 在微生物采油过程中对驱油性能进行追踪、监测和评价非常重要,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快速定量分析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持。为快速定量测定低浓度的鼠李糖脂,通过对苯酚硫酸法、排油圈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优化,分别得到了测量鼠李糖脂的标准曲线。结果表明:苯酚硫酸法最佳的酸化时间为1 h、酸化温度为80℃,该法可快速测定质量浓度为100~1000 mg/L的鼠李糖脂,吸光度(A)与鼠李糖脂质量浓度(c)的关系为A=7.465×10-4c+0.047,线性关系良好(R2=0.9939);排油圈法可以快速粗略测定浓度为20~500 mg/L的鼠李糖脂,鼠李糖脂质量浓度—排油圈直径标准曲线的R2小于0.95,误差较大;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可以准确测定1~150 mg/L的鼠李糖脂,吸收峰面积S与c的关系为S=3085.4c-2201.4,R2=0.9993,线性关系良好。苯酚硫酸法、排油圈法可用于鼠李糖脂现场快速定量分析,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可用于室内精确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脂 定量分析 苯酚硫酸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