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A近期进展ACI患者血小板微粒和血清RGMa及CTP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1
作者 李腾 付厚秀 韩荣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831-836,共6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近期进展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小板微粒和血清排斥性导向分子a(RGMa)及CT灌注成像(CTP)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01—2023-06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TIA患者118例,根据是否发生ACI将患者...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近期进展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小板微粒和血清排斥性导向分子a(RGMa)及CT灌注成像(CTP)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01—2023-06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TIA患者118例,根据是否发生ACI将患者分为ACI组(35例)及非ACI组(83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影像学结果、血小板微粒和血清RGM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IA患者近期进展ACI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血小板微粒和RGMa诊断TIA患者近期进展ACI的临床价值。结果ACI组TIA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血小板微粒计数以及血清RGM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ACI组(P<0.05),CBF、CBV均低于非ACI组(P<0.05),MTT、TTP均高于非ACI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作次数≥3次、持续时间≥60 min、CBF和CBV降低、MTT和TTP升高、血小板微粒计数高以及血清RGMa水平高是TIA患者进展为AC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小板微粒及血清RGMa对TIA患者近期进展为ACI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8.84×10^(9)个/L、5.22μg/L,血小板微粒、血清RGMa及联合CTP检查的灵敏度分别为71.43%、74.29%、80.00%,特异度分别为91.56%、83.13%、95.18%,准确度分别为85.59%、80.51%、90.68%,AUC分别为0.849、0.825、0.912。结论TIA患者进展ACI后CBF、CBV降低,MTT、TTP升高,血小板微粒计数及血清RGMa水平显著升高,均对TIA患者进展ACI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血小板微粒计数及血清RGMa联合CTP检测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血小板微粒 排斥性导向分子a CT灌注成像 危险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丁基苯酞对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排斥性导向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旭 薛承景 +4 位作者 李雪 赵雅宁 付爱军 孙竹梅 李建民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对弥漫性脑损伤(DBI)后大鼠海马排斥性导向分子(RGMa)表达的影响。方法16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40),模型组(n=40),低剂量丁基苯酞干预组(n=40,80mg/kg),高剂量丁基苯酞干预组(n=40,160m...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对弥漫性脑损伤(DBI)后大鼠海马排斥性导向分子(RGMa)表达的影响。方法16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40),模型组(n=40),低剂量丁基苯酞干预组(n=40,80mg/kg),高剂量丁基苯酞干预组(n=40,160mg/kg)。参照Marmarou's法建立脑损伤模型,选取伤后1、2、7、14d作为时间点,干预组均在致伤后采用腹腔注射丁基苯酞,1次/24h,连续注射14d。通过行为学评分量表测评神经功能;光镜观察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RGM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物各时间点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死亡神经元数量升高(P<0.05);各时间点RGMa阳性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丁基苯酞干预组中1、2d时行为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d和14d行为学评分升高(P<0.05),但在7d和14d丁基苯酞高、低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丁基苯酞高、低剂量组死亡神经元数量降低(P<0.05);丁基苯肽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丁基苯酞高、低剂量组中RGMA阳性表达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14d时RGMa阳性表达明显减少(P<0.05)。但在2、7、14d丁基苯肽高、低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RGMamRNA表达水平增加。与模型组比较,丁基苯酞高、低剂量组中1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14d时减少(P<0.05)。丁基苯酞高、低剂量组间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基苯酞可减少弥漫性脑损伤大鼠大脑海马区RGM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苯酞 弥漫脑损伤 免疫组织化学 排斥性导向分子 大鼠
原文传递
排斥性导向分子a抑制剂6FNⅢ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缺血再灌注后自噬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谢扉 秦新月 +1 位作者 张融融 李敏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1-386,共6页
目的探讨排斥性导向分子a(RGMa)特异性抑制剂6FNⅢ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缺血再灌注引发的自噬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立体定位侧脑室注射不同浓度6FNⅢ后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Western blotting检测... 目的探讨排斥性导向分子a(RGMa)特异性抑制剂6FNⅢ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缺血再灌注引发的自噬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立体定位侧脑室注射不同浓度6FNⅢ后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Western blotting检测RGMa下游分子脑衰反应调节蛋白-2(CRMP-2)蛋白表达水平,确定最佳6FNⅢ干预浓度。将72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I/R)、生理盐水干预组(I/R+NS)、6FNⅢ干预组(I/R+6FNⅢ),每组18只。缺血2h再灌注后24h,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水平;免疫荧光双标检测LC3在神经元内的表达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自噬体的形成情况。结果根据各浓度6FNⅢ干预组CRMP-2表达,确定中浓度(0.5 g/L)为本实验的最适浓度。缺血再灌注后24h,I/R组较sham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水平升高(P<0.05)、自噬体形成增多;I/R+6FNⅢ组较I/R组神经功能评分增高(P<0.05)、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水平降低(P<0.05)、自噬体形成减少;而I/R+NS组与I/R组以上各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GMa特异性抑制剂6FNⅡ可在缺血再灌注急性期抑制自噬发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斥性导向分子a 6FNⅢ 脑缺血再灌注 自噬 免疫印迹法 大鼠
下载PDF
RNA干扰RGM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皮质血管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玉 秦新月 +2 位作者 张融融 幸享凤 谢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1-445,共5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排斥性导向分子a(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 a,RGM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皮质血管再生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RGMa特异性RNA... 目的探讨RNA干扰排斥性导向分子a(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 a,RGM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皮质血管再生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RGMa特异性RNA干扰重组腺病毒干预组(I/R+rAd-shRGMa组)以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空载体重组腺病毒注射组(I/R+rAd-HK组)。大鼠在脑缺血前接受腺病毒注射,然后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后2d免疫荧光双标法定位RGMa及其受体Neogenin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腺病毒注射后7d,免疫组化标记CD31+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大脑皮质缺血周围区微血管数;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表达水平;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结果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RGMa及其受体Neogenin在CD31+细胞上均有表达。RNA干扰抑制RGMa表达后,微血管数量增多,VEGF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神经功能缺损减轻。结论 RNA干扰RGMa表达可促进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皮质周围区血管再生,该过程可能与脑组织VEGFa表达水平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斥性导向分子a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血管再生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排斥性导向分子a与软脑膜侧支状态不良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绮思 李婷 +1 位作者 张磊 秦新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2-426,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排斥性导向分子a(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 a,RGMa)与软脑膜侧支状态的关系。方法:纳入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6例,同时纳入健康对照者33例。根据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评分将患者分为软脑膜...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排斥性导向分子a(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 a,RGMa)与软脑膜侧支状态的关系。方法:纳入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6例,同时纳入健康对照者33例。根据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评分将患者分为软脑膜侧支循环状态(leptomeningeal collateral status,LMCs)不良组和LMCs良好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RGMa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LMCs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RGMa预测LMCs的准确性。结果:LMCs不良的患者血清RGMa水平[5588.8(4247.9,10311.5)pg/mL]较LMCs良好组[3103.9(2096.5,3970.2)pg/mL]及健康对照组[3528.6(2801.2,5328.5)pg/mL]明显升高(均P<0.05)。ROC曲线分析RGMa蛋白预测LMCs不良的最佳切点为4197.745 p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5%和80.0%。logistic回归分析示RGMa蛋白≥4197.745 pg/mL是软脑膜侧支受损的独立预测因子(OR=0.119,95%CI=0.030~0.469,P=0.002)。结论:血清RGMa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发生LMCs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卒中 排斥性导向分子a 预测因子 软脑膜侧支状态不良
下载PDF
Neogenin调控成骨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斌 陈春媛 +1 位作者 汪泱 丁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6-749,共4页
再生蛋白neogenin属于结直肠癌缺失蛋白(DCC)家族成员,通过结合不同的配体如神经导向因子netrin和排斥性导向分子(RGM)参与机体内稳态的维持、组织生成、血管发生、铁代谢调节、免疫调控、细胞分化、增殖、迁移及凋亡等诸多生理病理过... 再生蛋白neogenin属于结直肠癌缺失蛋白(DCC)家族成员,通过结合不同的配体如神经导向因子netrin和排斥性导向分子(RGM)参与机体内稳态的维持、组织生成、血管发生、铁代谢调节、免疫调控、细胞分化、增殖、迁移及凋亡等诸多生理病理过程。有关neogenin调控成骨分化的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其调控机制还不明确。为了更好地探究neogenin的功能特性,该文就有关neogenin的分子特征和分布、生理功能及其经BMP信号通路调控成骨分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GENIN NETRIN 排斥性导向分子 成骨分化 骨形态发生蛋白
下载PDF
RGMa在多发性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汤金华 杨军 +1 位作者 鞠露(综述) 冯金洲(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17期2947-2951,共5页
排斥性导向分子a(RGMa)属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的蛋白家族成员,具有轴突生长抑制功能,广泛参与中枢神经系统(CNS)发育及病理各个过程。多项研究表明,RGMa参与多发性硬化(MS)的发病机制,靶向抑制RGMa可增强MS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可能成为治... 排斥性导向分子a(RGMa)属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的蛋白家族成员,具有轴突生长抑制功能,广泛参与中枢神经系统(CNS)发育及病理各个过程。多项研究表明,RGMa参与多发性硬化(MS)的发病机制,靶向抑制RGMa可增强MS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可能成为治疗MS的非常有前景的靶点。该文就RGMa在MS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斥性导向分子a 多发硬化 神经再生 综述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极化的小胶质细胞排斥性导向分子A的表达变化
8
作者 吴燕平 秦新月 +2 位作者 张融融 黄思源 张磊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5-410,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极化的小胶质细胞排斥性导向分子A(RGMa)的表达变化。方法取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7 d、14 d模型组(I/R),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 MCAO);Real... 目的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极化的小胶质细胞排斥性导向分子A(RGMa)的表达变化。方法取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7 d、14 d模型组(I/R),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 MCAO);Real-time PCR检测M1、M2型小胶质细胞标记分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 NOS)、精氨酸酶1(Arg-1)及CD206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缺血区小胶质细胞RGMa的表达;体外培养小胶质细胞,分别用M1或M2型小胶质细胞的诱导物脂多糖(LPS)或IL-4诱导24 h后,利用Real-time PCR检测M1、M2型小胶质细胞标记分子IL-1β、i NOS、Arg-1、CD206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M1、M2型小胶质细胞上RGMa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7 d、14 d,M1、M2型小胶质细胞的标记分子表达增加。缺血后7 d、14 d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上RGMa大量表达。RGMa在体外培养的LPS诱导极化的M1型小胶质细胞和IL-4诱导极化的M2型小胶质细胞上表达均显著增加。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后,RGMa在缺血区M1型和M2型极化的小胶质细胞上均大量表达,RGMa可能在小胶质细胞激活极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GMa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斥性导向分子A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小胶质细胞极化 免疫印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
下载PDF
运动锻炼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皮质RGMa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郭振委 秦新月 孔渝菡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8-582,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锻炼对卒中后大鼠缺血侧脑皮质排斥性导向分子A(RepulsiveguidancemoleculeA,RGM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MCAo模型7、14、28 d组,以上各组再分为:非运动、低运动量、中动量、高... 目的:探讨运动锻炼对卒中后大鼠缺血侧脑皮质排斥性导向分子A(RepulsiveguidancemoleculeA,RGM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MCAo模型7、14、28 d组,以上各组再分为:非运动、低运动量、中动量、高动量锻炼组,每组6只。应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侧脑皮质RGMa的表达。结果:①实时定量PCR:低运动量模型各组与对应时间点非运动模型组比,RGM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运动量模型各组与各对应时间点非运动模型组相比,前者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高运动量模型各组与对应时间点非运动模型组相比,RGM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②免疫组化:低运动量模型各组与对应时间点各非运动模型组相比,RGM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运动量模型各组与对应时间点各非运动模型组相比,前者RGMa表达明显下降(P<0.05),但中运动量模型7 d组RGMa表达量与对应非运动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运动量模型各组与对应时间点各非运动模型组相比,RGMa表达明显增加(P<0.05)。神经功能评分显示中运动量模型组明显改善神经功能(P<0.05)。结论:适量锻炼可以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患侧皮质RGMa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锻炼 脑缺血 排斥性导向分子A 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沉默排斥性导向分子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
10
作者 李敏 伏红霞 +2 位作者 张艳梅 钟义良 秦新月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9-274,共6页
目的观察沉默排斥性导向分子A(RGM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及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立体定位侧脑室注射腺病毒后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I/R)模型。将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sh-con)和R... 目的观察沉默排斥性导向分子A(RGM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及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立体定位侧脑室注射腺病毒后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I/R)模型。将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sh-con)和RGMa干扰组(sh-RGMa),分别在注射后1 d和3d观察腺病毒对RGMa的影响。将其余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空病毒组(I/R+sh-con)及病毒组(I/R+sh-RGMa);I/R 72 h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采用静脉注射伊文思蓝观察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RGMa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脑屏障完整性相关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后72 h,I/R组较sham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沉默RGMa能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减少脑梗死体积;可下调MMP-9及上调claudin-5和ZO-1的表达。结论沉默RGM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血脑屏障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斥性导向分子A 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脑屏障 免疫印迹法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