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Markov智能网联多车型混合流编队策略
1
作者 赵峥 庞明宝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3-432,共10页
为提高智能网联(connected and automated,CA)卡车、小车及人工驾驶卡车、小车的混合流道路通行能力,提出基于排强度和渗透率的CA车辆单独编队和合作编队策略.分别设计两种策略下混合流车辆跟驰模式,推导出基于改进Markov模型,涵盖CA车... 为提高智能网联(connected and automated,CA)卡车、小车及人工驾驶卡车、小车的混合流道路通行能力,提出基于排强度和渗透率的CA车辆单独编队和合作编队策略.分别设计两种策略下混合流车辆跟驰模式,推导出基于改进Markov模型,涵盖CA车辆渗透率和排强度的车辆状态转移概率;分析两种策略下CA车辆队列分布,建立各策略下的混合流道路容量模型,并通过理论证明和仿真实验予以验证.结果表明,与不编队策略相比,两种策略下道路容量分别提高1.23%~49.62%和1.47%~60.34%,合作编队策略与单独编队策略相比能将道路容量再提高11%;当CA车辆渗透率大于50%和排强度大于0时,编队策略对道路容量的提升效果更显著,容量能提高13.27%~60.34%;单独编队策略下CA小车和CA卡车最大队列规模分别为8辆和6辆,合作编队下CA车辆最大队列规模为8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智能网联混合交通流 编队策略 改进马尔科夫链模型 强度 最大队列规模
下载PDF
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强度估算及其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李波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46-1551,共6页
粮食主产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我国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科学地把握当前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强度、区域差异及成因是合理构建农业碳减排政策体系、实现农业碳减排的重要前提。本文首先基于8方面指标,运用主... 粮食主产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我国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科学地把握当前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强度、区域差异及成因是合理构建农业碳减排政策体系、实现农业碳减排的重要前提。本文首先基于8方面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农业碳排强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湖南、山东、湖北农业碳排强度居前三位;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则位于后三位。在此基础上,构建农业碳排效应区域差异评价矩阵,对13个地区进行聚类,结果显示,湖南、江西、河南、安徽4省属于"高强度—低效益"地区;湖北、江苏、山东3省属于"高强度—高效益"地区;四川、河北2省属于"低强度—低效益"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4省区属于"低强度—高效益"地区。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粮食主产区 农业碳强度 区域差异
原文传递
大都市区服务业能耗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旺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1-10,共10页
在大都市区服务业增加值比例日趋增大、一二产业节能减排成果边际效益递减的背景下,服务业成为节能减排的新领域。基于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的方法,核算了北京市1995—2014年服务业整体及其分行业能耗与CO_2排放量,并分析了其总... 在大都市区服务业增加值比例日趋增大、一二产业节能减排成果边际效益递减的背景下,服务业成为节能减排的新领域。基于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的方法,核算了北京市1995—2014年服务业整体及其分行业能耗与CO_2排放量,并分析了其总体变化趋势和能源结构的变化情况;采用投入产出表计算了2007、2012年的完排强度;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辨识与分解研究了2005—2014年影响北京服务业CO_2排放变动的关键因素及其贡献率。结果显示:服务业能耗碳排放逐年递增,且能耗排放的增速快于能耗增速,服务业能源强度与能耗直排强度都呈现出同步下降的态势;服务业能耗以石油类为主,煤炭消费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能耗结构正朝着合理化、低煤化的良性方向发展;服务业最终需求完排强度呈逐年下降之势,服务业大部分行业的间排强度在完排强度中所占比例也都有明显降低的趋势;产业规模、人口规模是引起服务业能耗直接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能源强度则是抑制服务业能耗直排增加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能耗 强度 强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某软弱基底排土场安全堆排控制措施 被引量:1
4
作者 申其鸿 《现代矿业》 CAS 2020年第9期104-105,133,共3页
为实现南美某排土场安全堆排的目的,针对其堆排物料性质差、基底软弱的特性,通过相关试验获取了堆排物料、软弱基底的颗分曲线、抗剪强度、重度、平均固结系数等物理力学参数,基于此,基于地基承载力以及极限平衡法分析计算了第一台阶极... 为实现南美某排土场安全堆排的目的,针对其堆排物料性质差、基底软弱的特性,通过相关试验获取了堆排物料、软弱基底的颗分曲线、抗剪强度、重度、平均固结系数等物理力学参数,基于此,基于地基承载力以及极限平衡法分析计算了第一台阶极限高度,分析计算了排土场整体稳定性的块石堆载预压覆盖层厚度,分析计算了堆排物料达到70%固结度的排土场堆排强度,即控制台阶参数、堆排强度以及采取堆载预压工程措施为排土场安全堆排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场 软弱基底 极限高度 堆载预压 强度
下载PDF
中国中部能源产排强度分解研究
5
作者 宋宇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4-628,共5页
基于中国中部地区"十一五"期间(2005—2010年)数据,采用"多阶段"LMDI方法对能源产业的产排强度进行分解分析.首先运用LMDI模型将能源产业大气污染排放相关影响因素分解为产排强度、排放强度和能源强度3个变量,论证... 基于中国中部地区"十一五"期间(2005—2010年)数据,采用"多阶段"LMDI方法对能源产业的产排强度进行分解分析.首先运用LMDI模型将能源产业大气污染排放相关影响因素分解为产排强度、排放强度和能源强度3个变量,论证产排强度是在中国目前的"三化"发展背景下减少大气污染排放的关键变量;再将产排强度的影响因素分解为产出规模、能源结构、技术进步等方面.研究表明,排放标准与能源补贴政策对能源产排强度的增减起关键作用,是实现中国能源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产业 强度 强度分解
下载PDF
某底排弹射击时底排装置掉药的原因分析与验证
6
作者 郭文革 曹成壮 +1 位作者 纪雪松 周威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07-110,共4页
为查找某新研底排弹在射击试验时出现底排掉药的原因,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底排装置发射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进行仿真计算,同时对底排装置的加工制造、装配工艺和工装等与制式弹进行对比分析,证明结构设计合理、满足发射强度要求。再将底... 为查找某新研底排弹在射击试验时出现底排掉药的原因,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底排装置发射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进行仿真计算,同时对底排装置的加工制造、装配工艺和工装等与制式弹进行对比分析,证明结构设计合理、满足发射强度要求。再将底排装置剖分后进行研究,确定产生问题的原因为借用的制式弹装配工装不适配,底排装置内有装配间隙,造成射击时底排掉药。针对底排装置外型结构,设计底排装置装配工装,并进行产品装配和射击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 结构分析 装配工装
下载PDF
煤层气井排采初期合理排采强度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65
7
作者 倪小明 王延斌 +1 位作者 接铭训 吴建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104,共4页
为了提高煤层气井产气稳定期和采收率,用微分几何学理论结合达西定律计算了沁南地区煤层气井初始排采强度。根据沁水盆地东南部单排3#煤层的排采井实测数据,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实际初始产气压力与临界解吸压力关系,确定动液面下降高度;... 为了提高煤层气井产气稳定期和采收率,用微分几何学理论结合达西定律计算了沁南地区煤层气井初始排采强度。根据沁水盆地东南部单排3#煤层的排采井实测数据,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实际初始产气压力与临界解吸压力关系,确定动液面下降高度;用微分几何理论结合达西定律计算了初始产气时的平均压力、影响体积,用于确定初始产气时的最佳影响半径;根据最佳影响半径与排采时间的联系,结合动液面下降高度计算出排采初期的排采强度。计算结果与现场实践吻合较好,初期合理排采强度的确定,既可防止储层激励,又可防止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具有较好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强度 煤层气井 渗透率
下载PDF
浊积砂体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42
8
作者 隋风贵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59,共5页
东营断陷盆地沉积中心广泛发育了浊积砂体,它与烃源岩间存在密切的成生关系,有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但对其含油气性难以定量预测。对该地区大量已钻探浊积砂体油气藏特征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测试和模拟试验资料分析,对浊积砂体... 东营断陷盆地沉积中心广泛发育了浊积砂体,它与烃源岩间存在密切的成生关系,有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但对其含油气性难以定量预测。对该地区大量已钻探浊积砂体油气藏特征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测试和模拟试验资料分析,对浊积砂体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定量评价和预测浊积砂体含油气性的相关界限参数。结果表明,浊积砂体围岩的排烃强度是决定砂体成藏的关键因素。在油源充足的情况下,其含油性则主要受砂体的储集属性和成藏动力及阻力条件的影响。其中,围岩排烃强度大于20×104t/km2、且成藏动力指数大于15%时,易于形成高充满度的油气藏;而厚度小于2m、孔隙度小于12%的砂体则不利于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断陷盆地 浊积砂体 强度 储集属性 成藏动力指数 油气充满度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有效烃源岩及生排烃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郭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3,共9页
通过烃源岩地球化学数据分析、测井有机碳计算、生烃潜力法及生排烃史模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有效烃源岩的分布、生排烃史及排烃强度。长7段有机碳含量大于1.0%的暗色泥岩(含油页岩)厚度主要为20~90 m,平均有机碳含量主... 通过烃源岩地球化学数据分析、测井有机碳计算、生烃潜力法及生排烃史模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有效烃源岩的分布、生排烃史及排烃强度。长7段有机碳含量大于1.0%的暗色泥岩(含油页岩)厚度主要为20~90 m,平均有机碳含量主要介于2%~9%,其有效烃源岩分布以w(TOC)=1.0%和Ro=0.7%为界限,具有大面积广覆式分布的特征;长7段有效烃源岩在侏罗纪末期开始成熟生烃,主要在早白垩世早期(140~130 Ma,Ro≈0.7%)开始排烃,至早白垩世末期(100 Ma)达到生排烃高峰(Ro≈1.0%),最大产油率接近400 mg/g,排油率达308 mg/g,晚白垩世以来的区域性构造抬升使得生烃停止;长7段有效烃源岩排烃强度主要分布于(10~250)×104t/km^2,具有强排烃特征,以长6—长8段致密油为主的延长组油藏主要分布于排烃强度大于20×10~4t/km^2的地区,油气具有近源短距离富集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烃源岩 热演化 强度 延长组 三叠系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韩城区块煤层气老井挖潜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成旺 冯延青 +3 位作者 杨海星 王伟 熊先钺 车延前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2-218,共7页
综合运用地质、压裂及排采动态等资料研究了韩城区块部分煤层气井低产原因,认为储层物性差、断层影响含气量和含气饱和度、多层开采临近水层被压裂沟通、开发井网不完善、越流补给导致储层不能有效降压、局部构造煤发育使煤层压裂造缝... 综合运用地质、压裂及排采动态等资料研究了韩城区块部分煤层气井低产原因,认为储层物性差、断层影响含气量和含气饱和度、多层开采临近水层被压裂沟通、开发井网不完善、越流补给导致储层不能有效降压、局部构造煤发育使煤层压裂造缝难度大并且排采煤粉堵塞渗流通道是造成煤层气井低产的主要因素。通过技术攻关,形成了跨层压裂、封层堵水、酸化解堵、修井工艺优化、加大排采强度等针对性的老井挖潜技术。通过现场试验表明,系列挖潜技术在韩城区块现场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单井产气量,对该区块及其他类似地质条件区块的煤层气开发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产井 不同因素 跨层压裂 封层堵水 酸化解堵 强度
下载PDF
沁水盆地中-南部煤系及其上覆地层游离天然气成藏的地质控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秦勇 韦重韬 +4 位作者 张政 王存武 杨兆彪 梁建设 柳迎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35,共12页
煤系气及其上覆地层各类天然气的共生、共探及共采,是充分利用天然气资源,提高煤系气开发经济性的重要途径。沁水盆地中—南部连续沉积的上石炭统—下三叠统构成了有利的油气生储盖组合系统,煤层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生气和排烃强度大,... 煤系气及其上覆地层各类天然气的共生、共探及共采,是充分利用天然气资源,提高煤系气开发经济性的重要途径。沁水盆地中—南部连续沉积的上石炭统—下三叠统构成了有利的油气生储盖组合系统,煤层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生气和排烃强度大,气源充足,煤系气显示强烈,成藏前景可观。燕山运动中期构造-热事件导致石炭、二叠纪煤层发生强烈的二次生烃和排烃作用,为煤系及其上覆地层泥页岩和致密砂岩储层提供丰富的气源。煤层中天然气以扩散、盖层突破、渗流等方式排烃,累计排烃强度最大的地带沿复向斜轴部分布;排烃作用较活跃和中等活跃地带分布于复向斜轴部的中段和北段,天然气逸散程度相对较低,有利于游离气的富集。总体来看,研究区发育下生(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系)、下—中储(太原组—下石盒子组)、上盖(上二叠统—三叠系)的游离气系统,具有构造、岩性、水力等多种圈闭形式,游离气成藏受控于燕山运动中期的构造分异和异常热事件以及新生代以来盆地持续回返两个关键地质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系 游离天然气 生储盖组合 强度 成藏前景
下载PDF
东海平湖油气田烃源岩特征与油气生成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敬轶 王飞宇 刘晓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83,100,共5页
东海平湖油气田平湖组地层天然气饱和-超饱和油气藏广泛分布,油气藏垂向分布特征明显。基于PH1~PH5井470多个岩石热解数据的分析表明,平湖油气田源岩为典型的煤系源岩,源岩类型属于Ⅱ~Ⅲ型,有机质丰度w(TOC)大于6%的碳质泥岩(或煤层... 东海平湖油气田平湖组地层天然气饱和-超饱和油气藏广泛分布,油气藏垂向分布特征明显。基于PH1~PH5井470多个岩石热解数据的分析表明,平湖油气田源岩为典型的煤系源岩,源岩类型属于Ⅱ~Ⅲ型,有机质丰度w(TOC)大于6%的碳质泥岩(或煤层)对应的氢指数[I(H)]为200~350 mg/g。原油和源岩分子地球化学参数对比分析显示,原油为成熟原油,源岩在大约3 500 m以下开始大量生排烃,平湖组是平湖油气田油气的主要贡献层段。在烃源岩定量表征基础上,分别计算了PH1~PH5井有效源岩的排烃强度和气油比(GOR),分别为1.44×106~23.61×106t/km2和7 225~7 792 m3/t,说明源岩的类型[表现为I(H)]和厚度决定了平湖地区排油气强度的大小,煤系源岩以生气为主,由于这种类型源岩的存在,决定了平湖地区高GOR油气藏分布的局面,并进一步导致现今油气成藏的独特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成熟度 油气生成 GOR 强度 平湖油气田
下载PDF
断层输导能力定量评价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以济阳坳陷青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13
13
作者 孙波 张善文 王永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4,111-112,共5页
为了对断层输导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将其表征为与油气资源量成线性正相关关系的、单位时间内断层输导的油气资源量,其影响因素包括烃源岩排烃强度、主要成藏期断层古落差、成熟烃源岩内部断层平面延伸长度和断层停止活动时间。采用断层输... 为了对断层输导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将其表征为与油气资源量成线性正相关关系的、单位时间内断层输导的油气资源量,其影响因素包括烃源岩排烃强度、主要成藏期断层古落差、成熟烃源岩内部断层平面延伸长度和断层停止活动时间。采用断层输导能力定量评价公式对济阳坳陷青西地区的油气勘探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断层输导能力与油气资源量拟合的常数取值为210时,断层输导能力之和与邻区辛镇油田东部和研究区永安镇油田对应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具有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拟合结果表明,永101、永106和永116井区位于油源断层附近,圈闭发育,能量半衰时梯度异常,为有利勘探目标;预测新立村油田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约有1 800×104t的石油地质储量有待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输导能力 定量评价 烃源岩强度 断层活动性 青西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东燕 曾华盛 王津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195,共4页
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以泥质烃源岩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多处于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具备较好的生烃能力。研究表明排烃强度可以最终体现烃源岩的质量,文中以排烃强度为基础将研究区分为3类:一类烃源区位于什邡... 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以泥质烃源岩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多处于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具备较好的生烃能力。研究表明排烃强度可以最终体现烃源岩的质量,文中以排烃强度为基础将研究区分为3类:一类烃源区位于什邡、彭州、温江、大邑和都江堰地区,面积约为5 412 km^2,烃源岩厚度约为1 000-1 650 m,排烃强度约为(100-270)×10^8m^3/km^2;二类烃源区位于绵阳、绵竹、中江和成都地区,面积约为6 281 km2,烃源岩厚度约为700-1 500 m,排烃强度约为(50-100)×10^8m^3/km^2;三类烃源区位于安县、丰谷和龙泉驿地区,面积约为4 895 km^2,烃源岩厚度约为400-700 m,排烃强度约为(10-50)×10^8m^3/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 地球化学特征 烃源岩 上三叠统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烃源灶排烃特征及供烃模式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润泽 赵贤正 +5 位作者 李宏军 赵长毅 蒲秀刚 刘海涛 付立新 李传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7-380,共14页
受多期构造活动影响,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烃源灶排烃特征及供烃模式不明,制约了该地区的油气勘探.针对存在的问题,基于录井、测井资料,运用岩心观察、地球化学分析及典型油气藏剖面解析等多种手段,结合烃源岩埋藏史和热史,明确了烃源岩排... 受多期构造活动影响,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烃源灶排烃特征及供烃模式不明,制约了该地区的油气勘探.针对存在的问题,基于录井、测井资料,运用岩心观察、地球化学分析及典型油气藏剖面解析等多种手段,结合烃源岩埋藏史和热史,明确了烃源岩排烃特征、烃源灶演化及供烃模式.认为烃源灶由早期"单灶为主"演化到后期南北部"双灶供烃",两期排烃使油气在空间上广泛分布,存在3种源-藏组合.研究结果表明:1)煤、炭质泥岩和泥岩的排烃门限深度分别是2000 m(Ro为0.68%),2100 m(Ro为0.70%)和2150 m(Ro为0.72%);3种烃源岩达到排烃门限后均会经历一段快速排烃的过程,之后排烃速率持续下降;泥岩的排烃效率低于炭质泥岩和煤.2)侏罗纪末和白垩纪末黄骅南部最大排烃强度(21.00×10^8 m^3和22.77×10^8 m^3)远大于黄骅北部(2.96×10^8 m^3),古近纪末北部最大排烃强度(58.09×10^8 m^3)与南部(78.26×10^8 m^3)差距减小,现今南北部基本一致(98×10^8 m^3和89×10^8 m^3).3)天然气成因判别和油源对比证实煤系源岩供气层位分布于奥陶系、二叠系、中生界和古近系,原油聚集于奥陶系、二叠系和中生界;存在"源下"、"源内"和"源上"油气藏,对应不同的供烃模式,源内岩性油气藏为勘探潜在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烃源岩 烃模式 强度 烃源灶 供烃模式 黄骅坳陷
原文传递
煤层气井排采强度对产气量敏感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6
作者 谢学恒 樊明珠 +2 位作者 王前阔 杨焦生 雷波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3年第5期74-76,共3页
结合沁水盆地南部某煤层气区块的地质特征,利用Eclipse E300三维双重孔隙介质多组分模拟器,进行了煤层气井排采强度对产气量敏感性的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在给定的地质条件下,排采强度存在合理值。根据优选结果,日降液面速率以6 m/d起降... 结合沁水盆地南部某煤层气区块的地质特征,利用Eclipse E300三维双重孔隙介质多组分模拟器,进行了煤层气井排采强度对产气量敏感性的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在给定的地质条件下,排采强度存在合理值。根据优选结果,日降液面速率以6 m/d起降;当井底流压接近0.8倍原始储层压力时,速率调整为4 m/d;当井底流压接近临界解吸压力时,速率调整为2m/d;进入稳产阶段时以1 m/d的速率排采,可以得到最好的产气效果。该结论对煤层气井的现场排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强度 煤层气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应用排烃强度预测深陷期砂砾岩扇体的含油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隋风贵 罗佳强 曹建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7-52,共6页
深陷期的砂砾岩扇体岩性油气藏是含气盆地勘探中后期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其含油性主要取决于有效烃源岩的排烃强度、砂体的储集性能、油气排驱动力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东营凹陷已钻探的深陷期砂砾岩扇体进行研究发现,扇体的油... 深陷期的砂砾岩扇体岩性油气藏是含气盆地勘探中后期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其含油性主要取决于有效烃源岩的排烃强度、砂体的储集性能、油气排驱动力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东营凹陷已钻探的深陷期砂砾岩扇体进行研究发现,扇体的油气充满度与排烃强度密切相关;在油源充足的情况下,其成藏效果则主要受储集物性的影响。指出砂体的驱替效率指数>15%、且位于排烃强度>20×104t/km2内的砂砾岩扇体易于形成充满度较高的油气藏,而厚度<2m、孔隙度<12%的砂体则不利于成藏。该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东营凹陷深陷期砂砾岩扇体的油气勘探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它对陆相断陷盆地深陷期岩性油藏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陷期 强度 砂砾岩扇体 含油性 油气勘探
下载PDF
XS区块煤层气勘探井排采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友伦 陈国勋 吕闰生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3年第3期164-166,共3页
通过对XS区块7口煤层气勘探井排采过程的定量化分析得到单井泄压漏斗半径在48.1~108.4 m,显示本区煤层对压裂的响应较好但压降漏斗的扩展相对偏缓慢。通过对排采初期理论临界降速与实际排采降速的对比发现,合理的临界降速介于5.7~16.7 k... 通过对XS区块7口煤层气勘探井排采过程的定量化分析得到单井泄压漏斗半径在48.1~108.4 m,显示本区煤层对压裂的响应较好但压降漏斗的扩展相对偏缓慢。通过对排采初期理论临界降速与实际排采降速的对比发现,合理的临界降速介于5.7~16.7 kPa/d,本区煤层气井排采初期的流压降速可控制在11.2 kPa/d左右。目前单井储层拟合渗透率介于0.31~0.76 mD,平均约0.55 mD,低于邻区高产井的0.9 mD,显示勘探井的储层改造工艺及对应的产气潜力均有提升空间,建议适当增大压裂规模强化储层改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压降漏斗 强度 拟合渗透率
下载PDF
歧口凹陷沙三段烃源岩评价及生排烃特征
19
作者 王艺帆 刚文哲 +2 位作者 朱传真 姜文亚 廖文毫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7,共17页
以桂源岩热解分析数据为基础,结合PetroMod盆地模拟技术,明确研究区痊源岩特征及热演化史,运用生桂潜力法建立生排痊模式,分析生排痊史及排痊强度,揭示歧口凹陷沙三段痊源岩热演化与生排痊作用对油气运聚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 以桂源岩热解分析数据为基础,结合PetroMod盆地模拟技术,明确研究区痊源岩特征及热演化史,运用生桂潜力法建立生排痊模式,分析生排痊史及排痊强度,揭示歧口凹陷沙三段痊源岩热演化与生排痊作用对油气运聚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痊源岩普遍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在镜质组反射率约为0.53%和0.83%时分别进入生坯和排痊门限,其排痊率达250mg/g,排痊效率达65%。晚始新世末一早渐新世开始短暂生痊,因构造抬升运动而中止,在中渐新世开始排坯,至中渐新世末达到生排桂高峰期,之后于晚渐新世末再次因构造运动生排疑中止,整个生排坯过程与桂源岩热演化阶段基本一致。排坯中心沿歧北次凹一歧口主凹周缘分布,排妊强度达90x10^(6)t/km^(2),具有强排妊特征。广泛式的生排分布特征为歧口凹陷邻近隆起和斜坡部位提供了丰富的油气来源和运移动力,油气同时具有近源成藏及远距离侧向运移成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评价 热演化 烃特征 强度 沙三段 歧口凹陷
下载PDF
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烃源灶表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
20
作者 冯伟平 王飞宇 +3 位作者 杨雪迪 江涛 高歌 李向阳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1-542,共12页
乌兰花凹陷是近年来在二连盆地南部新发现的富油凹陷,但南北两个洼槽探明的油气资源差异明显。为了准确评价乌兰花凹陷的油气资源潜力,系统地分析了乌兰花凹陷烃源灶特征,讨论了烃源灶与油藏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乌兰花凹陷阿尔善组至... 乌兰花凹陷是近年来在二连盆地南部新发现的富油凹陷,但南北两个洼槽探明的油气资源差异明显。为了准确评价乌兰花凹陷的油气资源潜力,系统地分析了乌兰花凹陷烃源灶特征,讨论了烃源灶与油藏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乌兰花凹陷阿尔善组至腾一上段发育C、D/E和F相源岩,受构造-层序演化的影响,南北洼槽倾油型(C相)源岩发育层段存在明显差异,南洼槽C相源岩主要发育在阿尔善组,腾一上段和下段以D/E相源岩为主,而北洼槽阿尔善组至腾一上段均发育C相源岩。多口探井热史标定结果表明,乌兰花凹陷烃源岩成熟门限在2000 m左右,南洼槽仅阿尔善组烃源岩进入成熟阶段,阿尔善组C相源岩排油强度为0.5~7.9 MMT/km^(2),为凹陷的主力烃源岩,而北洼槽阿尔善组C相烃源岩主要发育在阿尔善组上段,成熟度较低,最大值仅为0.78%Ro,烃源灶排烃强度小于0.2 MMT/km^(2),不能形成规模性的油藏。乌兰花凹陷探明的原油均在南洼槽,且集中在烃源灶周围,表现为近源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花凹陷 湖相烃源岩 有机相 成熟度 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