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捣衣诗与古代兵制的演变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新静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38-140,共3页
"捣衣"是中国古典诗歌中较为重要的意象之一,然而学术界对于"捣衣"却无明确界定。以此为题材的"捣衣诗"显示,捣衣是缝制衣物之前的一道工序,目的是使布料柔软保暖。捣衣诗的发展演变与古代兵制有着密切... "捣衣"是中国古典诗歌中较为重要的意象之一,然而学术界对于"捣衣"却无明确界定。以此为题材的"捣衣诗"显示,捣衣是缝制衣物之前的一道工序,目的是使布料柔软保暖。捣衣诗的发展演变与古代兵制有着密切联系。唐明两朝皆实行"寓兵于农"的制度,士兵们要自备衣物武器,捣衣送衣由此成为普遍现象,从而引起诗人们的关注。这就是唐、明两朝捣衣诗繁荣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捣衣 捣衣 府兵制 卫所制
下载PDF
古人为什么要捣衣
2
作者 孟晖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中学生适读)》 2024年第7期32-33,共2页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诗句平易得像说话,却气象阔大,意境幽美。同时,也让人不由得感到好奇:古人为什么捣衣?唐人王建有一首《捣衣曲》,讲得比较明白:“月明中庭捣衣石,掩惟下堂来捣帛。回编易裂看生熟,鸳鸯纹成水波曲。重烧熨...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诗句平易得像说话,却气象阔大,意境幽美。同时,也让人不由得感到好奇:古人为什么捣衣?唐人王建有一首《捣衣曲》,讲得比较明白:“月明中庭捣衣石,掩惟下堂来捣帛。回编易裂看生熟,鸳鸯纹成水波曲。重烧熨斗帖两头,与郎裁作迎寒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捣衣 长安一片月 万户
原文传递
万户捣衣声
3
作者 姜修翔 杜雯静 雪球(图) 《金色少年(读写小达人)》 2024年第9期16-18,共3页
秋月皎洁,映照长安,城中一片光明。家家户户,都借着这月光连夜捣衣。秋风吹不尽的,不仅是捣衣声声,更有思虑绵绵,牵挂着远征之人。以月人诗,在诗词中并不少见,月亮作为古今文人墨客最钟情的诗歌意象之一,寄托着全人类跨越时空的共同情感... 秋月皎洁,映照长安,城中一片光明。家家户户,都借着这月光连夜捣衣。秋风吹不尽的,不仅是捣衣声声,更有思虑绵绵,牵挂着远征之人。以月人诗,在诗词中并不少见,月亮作为古今文人墨客最钟情的诗歌意象之一,寄托着全人类跨越时空的共同情感:孤单愁苦、思乡怀亲、失意倒……在本诗中,月不是一轮也不是一弯,而是一片,遍洒长安,照亮了捣衣的千万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意象 捣衣 愁苦 长安 诗词 跨越时空
原文传递
段落(1)
4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4年第6期27-33,96,共8页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你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你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你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你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捣衣 竹林中 觅食
下载PDF
释《春江花月夜》“捣衣砧上拂还来”——并释古诗赋中的“捣衣”“捣练”和“浣纱” 被引量:2
5
作者 邓小军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8-25,共8页
古诗赋中的"捣练""捣衣",是指帛用草木灰浆浸泡后再用木杵捶捣的练帛工序,目的是为生练脱胶,以制成熟练。古诗赋中的"浣纱",是指练帛之后的水洗工序,目的是祛除帛中残存的草木灰浆,使帛清洗干净。水洗工... 古诗赋中的"捣练""捣衣",是指帛用草木灰浆浸泡后再用木杵捶捣的练帛工序,目的是为生练脱胶,以制成熟练。古诗赋中的"浣纱",是指练帛之后的水洗工序,目的是祛除帛中残存的草木灰浆,使帛清洗干净。水洗工序是在江河溪边完成。古诗及文献所述江河溪边的天然浣纱石、捣衣砧,各地有之。隋唐扬州一年蚕四五熟,妇女勤于纺绩,夜浣纱而旦成布;南朝初盛唐诗多写出春江月夜浣女浣纱;因此,初唐扬州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捣衣砧上拂还来",是写春江月夜浣纱之情景。盛唐张子容《春江花月夜》"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亦是有力证明。"捣衣砧上拂还来",描写思妇春江月下浣纱时,情不自禁地拂去漫上捣衣砧的水月,可是水月又漫上了捣衣砧。象外之意,是见月相思、见月伤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捣练 捣衣 浣纱 练帛 水洗 捣衣砧上拂还来
下载PDF
“捣衣砧上拂还来”释疑 被引量:2
6
作者 江亚丽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79-80,共2页
《春江花月夜》中“捣衣砧上拂还来”写的是庭院内之景而非江边之景。捣衣非洗衣、捶衣,而是捣帛或捣 素;捣衣砧非洗衣、捶衣石,而是捣衣时的垫石,它不在水边而在庭院;以捣衣入诗表现的是闺怨闺思,对本诗相思离 别的主题起着一定... 《春江花月夜》中“捣衣砧上拂还来”写的是庭院内之景而非江边之景。捣衣非洗衣、捶衣,而是捣帛或捣 素;捣衣砧非洗衣、捶衣石,而是捣衣时的垫石,它不在水边而在庭院;以捣衣入诗表现的是闺怨闺思,对本诗相思离 别的主题起着一定的暗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江花月夜> 捣衣 捣帛 捣素 捣衣 庭院
下载PDF
关于“捣衣” 被引量:3
7
作者 曾平东 余飞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捣衣 长安 李白 一致 理解 古代诗歌
下载PDF
千年银蝶的振翅之旅
8
作者 王童 王帅(指导) 《十几岁》 2023年第36期44-46,共3页
白雾如带,缠在山腰上,就像我慢慢泛起的迷茫心绪。我独自走在苗寨村,沿着环山的河往山里去。我疑惑:我们来这里教什么呢?隐隐有似乐音般的苗家话打破宁静,那是早起的村民在摆设摊点招徕顾客。我迈开脚步往寨子深处走,悠长而清亮的嗓音... 白雾如带,缠在山腰上,就像我慢慢泛起的迷茫心绪。我独自走在苗寨村,沿着环山的河往山里去。我疑惑:我们来这里教什么呢?隐隐有似乐音般的苗家话打破宁静,那是早起的村民在摆设摊点招徕顾客。我迈开脚步往寨子深处走,悠长而清亮的嗓音传入耳中,定睛一看——一群身着苗族传统服饰的女孩们一边捣衣一边用苗家话唱着山歌。一声声吟唱,直率古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徕顾客 耳中 捣衣
原文传递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捣练图》的故事
9
作者 郑勤砚 《学与玩》 2023年第3期38-39,共2页
万户捣衣声当我们穿越回唐代,秋风乍起、天气转寒的时候,大概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妇女们纷纷挽起衣袖,手执木杵(chǔ),身披月光,两两相对地捣衣。大诗人李白在诗中曾描绘“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可见这在当时是多么风行的劳动。“捣衣... 万户捣衣声当我们穿越回唐代,秋风乍起、天气转寒的时候,大概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妇女们纷纷挽起衣袖,手执木杵(chǔ),身披月光,两两相对地捣衣。大诗人李白在诗中曾描绘“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可见这在当时是多么风行的劳动。“捣衣”究竟是什么活计呢?捣衣也称“捣练”,是中国古代女性最常见的劳作之一,也是古代制作衣服的重要工序之一。“练”是一种生丝制成的丝帛织品,刚刚织成时,其质地坚硬且发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一片月 大诗人李白 中国古代女性 捣衣 万户 捣练
原文传递
双陆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增弼 《文物》 1982年第4期78-82,共5页
有一次武则天问她的宰相狄仁杰:"朕昨夜梦与人双陆,频不见胜,何也?"狄仁杰机巧地回答:"双陆输者,盖谓宫中无子也。是上天之意假此以示陛下,安可久虚储位哉!"武则天施展政治谋略,变李姓的唐朝为武姓的周朝,先后把自... 有一次武则天问她的宰相狄仁杰:"朕昨夜梦与人双陆,频不见胜,何也?"狄仁杰机巧地回答:"双陆输者,盖谓宫中无子也。是上天之意假此以示陛下,安可久虚储位哉!"武则天施展政治谋略,变李姓的唐朝为武姓的周朝,先后把自己亲生的皇位继承人李弘、李贤、李显或杀或逐,但立武姓继承人的意图遭到朝臣的持续抵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陆 武则天 继承人 张昌宗 月牙形 政治谋略 捣衣 事林广记 黄杨木 花梨木
原文传递
子夜吴歌
11
作者 (唐)李白 《月读》 2023年第8期20-21,共2页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解读】这首诗选取长安秋月之下千家万户捣衣的典型情节,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以及百姓渴望和平的心愿,情调委婉而境界阔大。“捣衣”是把衣料放在石板上用...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解读】这首诗选取长安秋月之下千家万户捣衣的典型情节,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以及百姓渴望和平的心愿,情调委婉而境界阔大。“捣衣”是把衣料放在石板上用棒槌捶打。缝制冬衣前,需要先经过捣衣的程序使布料变得柔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一片月 胡虏 玉关 吴歌 捣衣 思妇 典型情节 子夜
原文传递
江月初照人
12
作者 草木知春 《花火(B版)》 2023年第4期83-89,共7页
作者有话说:学《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时,我想到了鸿雁、捣衣砧、月亮西斜和花落一地的梦。有人奔赴战场,有人遥远地寄托思念。于是就有了许沉因和沈淮安这两个角色,他们在纷乱的年代仍然坚守大漠沙尘与皎皎孤月。第一次发表文章,希望大... 作者有话说:学《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时,我想到了鸿雁、捣衣砧、月亮西斜和花落一地的梦。有人奔赴战场,有人遥远地寄托思念。于是就有了许沉因和沈淮安这两个角色,他们在纷乱的年代仍然坚守大漠沙尘与皎皎孤月。第一次发表文章,希望大家可以喜欢!第一章许沉因走出宫的时候,正巧下起大雪。城墙上一些陈日的印记,被雪水浸湿。早些年她看着那些古老的残痕,只觉得太久。董州有太久的过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江花月夜》 捣衣 鸿雁
原文传递
唐诗捣衣民俗综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连举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40-46,共7页
捣衣民俗至迟起源于春秋战国,而表现捣衣民俗的诗歌则滥觞初盛于六朝、勃兴大盛于唐宋、余响回环于元明清。关于捣衣的内涵及其捣衣的对象、工具、方法、时间、地点,唐诗里各有不同的说法。唐代捣衣诗歌的意象建构主要着眼于表达寂寞惆... 捣衣民俗至迟起源于春秋战国,而表现捣衣民俗的诗歌则滥觞初盛于六朝、勃兴大盛于唐宋、余响回环于元明清。关于捣衣的内涵及其捣衣的对象、工具、方法、时间、地点,唐诗里各有不同的说法。唐代捣衣诗歌的意象建构主要着眼于表达寂寞惆怅的宫愁闺怨之绪、缠绵悱恻的念亲思乡之感和羁旅漂泊的怀友悲己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捣衣 捣衣民俗 意象
下载PDF
试论李白怨妇诗的人民性和艺术特点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书良 《中国文学研究》 1986年第1期29-35,共7页
一 在黑暗的封建历史长河中,妇女是不幸和痛苦的承担者。优秀的诗人,本着热爱人民的精神,为她们鸣不平,写出了她们的痛苦、不幸和希望。李白就是此中杰出的一位。 据说王安石曾说过:“白识见污下,十首九说妇人与酒,然其材豪俊,亦可取也... 一 在黑暗的封建历史长河中,妇女是不幸和痛苦的承担者。优秀的诗人,本着热爱人民的精神,为她们鸣不平,写出了她们的痛苦、不幸和希望。李白就是此中杰出的一位。 据说王安石曾说过:“白识见污下,十首九说妇人与酒,然其材豪俊,亦可取也。”(《苕溪渔隐丛话》卷六)此论一出,后世争议纷纭。附和者不少,如明代朱谏就对太白妇女题材的诗视若仇雠,硬说《玉阶怨》、《捣衣篇》、《长相思》等名篇“浅俗”、“无味”,“乃厕鬼伪作”(见《李诗辨疑》)。当然,反对者也有。宋代陆游就认为:“白诗乐府外,及妇人者亦少,言酒固多,比之陶渊明辈,亦未为过。此乃读白诗未熟者妄立此论耳”。(《老学庵笔记》)陈善则说:“太白之神气当游戏万物之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怨妇 李白诗歌 人民性 商妇 艺术特点 思妇 丈夫 捣衣 北风行 妇女题材
下载PDF
“捣衣”解 被引量:2
15
作者 陆伟民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38-140,共3页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这首《十夜吴歌·秋歌》至今读来还是那样悲壮、凄楚。
关键词 长安 捣衣 衣服 唐代妇女 征夫 陕西关中 李白 吴歌 染料 染色方法
下载PDF
“捣衣”浅释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林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106-107,共2页
关键词 捣衣 脱胶 衣服 纺织品染色 古代纺织 除蜡 化学助剂 染色处理 名篇佳作 处理加工
下载PDF
丝绸工艺中的“捣练”与唐诗中的“捣衣”——兼论非物质文化传承中的文化意象及其转换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艳红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38-41,共4页
"捣衣"是唐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美丽意象。它是古代对丝绸进行处理的一个重要工序,此工序的存在是由丝绸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从丝绸文化的角度出发,能够对唐人"捣衣"的目的、唐代中何以有"万户捣衣"的场... "捣衣"是唐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美丽意象。它是古代对丝绸进行处理的一个重要工序,此工序的存在是由丝绸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从丝绸文化的角度出发,能够对唐人"捣衣"的目的、唐代中何以有"万户捣衣"的场面及这一文学意象在文学史上的兴衰流变进行释疑。非物质文化中文化意象的传承及转换是文学创作中的普遍现象。在文学研究时,从物质文化的角度出发,追本溯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一些文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捣衣 捣练 丝绸文化 文化意象
下载PDF
试谈李煜词的意境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桂贤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68-72,共5页
意境是指诗歌反映社会生活时所呈现的艺术境界,即诗人在艺术形象塑造中所描绘出来的包含着诗人深刻的主观感情色彩的生活画面。
关键词 李煜词 生活画面 形象塑造 首词 诗词创作 客观景物 自然景物 亡国之君 捣衣 中所
下载PDF
教语言与教言语——语文教学的两种不同境界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邦俊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5年第7期4-6,共3页
语言和言语是语言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反映了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弄清这两个概念,有利于提升我们的专业水平,顺应语言规律,把语文教学从一般的教语言上升到教言语的层面,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我们拟从语言科学的角度辨析语言和言... 语言和言语是语言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反映了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弄清这两个概念,有利于提升我们的专业水平,顺应语言规律,把语文教学从一般的教语言上升到教言语的层面,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我们拟从语言科学的角度辨析语言和言语两个概念,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介绍"教语言"和"教言语"两种不同的教法。一、语文教学的两种境界现代语言学,对语言和言语两个概念作了明确的区分。所谓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环境 语法构成 箜篌引 春江花月夜 言语主体 生活情境 高中语文教材 《春江花月夜》 捣衣 《桃花扇》
下载PDF
棒槌荡起涟漪——由《情姐下河洗衣裳》所想到的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劲 《音乐时空》 2011年第7期32-33,共2页
自2005年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始,到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多彩贵州"歌比赛,历时6年,仡佬族民歌《情姐下河洗衣裳》不仅演唱不衰,而且每次都被改编成独唱或合唱等形式,为许多参赛者增分漆彩。选手们关心得更多的是演... 自2005年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始,到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多彩贵州"歌比赛,历时6年,仡佬族民歌《情姐下河洗衣裳》不仅演唱不衰,而且每次都被改编成独唱或合唱等形式,为许多参赛者增分漆彩。选手们关心得更多的是演唱成绩。笔者关心得更多的是歌曲之中和歌曲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与精神美学因素。张劲: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会副会长,贵州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原副主席,《贵州社会科学》原副主编,作家,评论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裳 仡佬族 现代人 贵州省 洗衣机 歌曲 涟漪 捣衣 少年 民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