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换流器并联的交直流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 被引量:7
1
作者 彭克 张聪 +2 位作者 陈羽 徐丙垠 赵艳雷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9-134,共6页
针对多换流器并联的交直流配电网潮流计算展开研究,提出了基于虚拟主从策略的潮流计算方法。将多换流器并联的直流母线视为平衡节点,利用该节点上的功率平衡方程以及Udc=f(P)下垂特性方程,将首编号换流器定义为虚拟主换流器,推导得到其... 针对多换流器并联的交直流配电网潮流计算展开研究,提出了基于虚拟主从策略的潮流计算方法。将多换流器并联的直流母线视为平衡节点,利用该节点上的功率平衡方程以及Udc=f(P)下垂特性方程,将首编号换流器定义为虚拟主换流器,推导得到其功率与其他换流器下垂特性曲线的关系式,实现该换流器功率与母线直流电压的求解;将其他换流器定位为虚拟从换流器,按照P=f(Udc)下垂曲线进行功率更新,解决了多换流器同时控制平衡节点电压的潮流计算难题。通过算例测试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配电网 换流器并联 虚拟主从 潮流计算
下载PDF
基于VSC与LCC并联的换流站扩容及协调控制方案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华梁 陈锐 +2 位作者 肖立军 杨锐雄 王振霞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8-65,共8页
由于直流输电工程输送容量不足并且输电线路走廊有限,本文提出了基于VSC与LCC并联的换流站扩容方案,其送端采用两个LCC并联结构,受端采用LCC与VSC并联结构,这在降低扩建成本的同时,受端VSC换流器充分发挥有功无功快速独立控制的优点,提... 由于直流输电工程输送容量不足并且输电线路走廊有限,本文提出了基于VSC与LCC并联的换流站扩容方案,其送端采用两个LCC并联结构,受端采用LCC与VSC并联结构,这在降低扩建成本的同时,受端VSC换流器充分发挥有功无功快速独立控制的优点,提高了LCC换流器抵御换相失败的能力。为了防止换相失败,LCC通常配备换相失败预测控制模块,本文首先建立受端LCC与VSC的关联模型,推导得出该模块在此方案中仍具有一定效果;接着在此基础上提出VSC与LCC的协调控制方案,该方案通过调节VSC发出的无功功率,在受端电网故障时增大逆变侧LCC的运行关断角并且维持电网电压,整流侧与逆变侧协调配合来抑制直流电流上升,提高LCC抵御换相失败的能力;最后在PSCAD/EMTDC中验证了该扩容方案与其协调控制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器并联 换相失败 预测控制 协调控制 受端电网
下载PDF
多换流器并联特高压直流系统控制策略及仿真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林 王永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80-86,共7页
并联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是多端直流系统的一种特殊方式,并联扩建方案经济性好、运行灵活方便。利用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建立了±800kV双换流器并联、10GW双极直流输电仿真模型。直流控制保护模型采用所开发的直流输电控制保护样机,与... 并联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是多端直流系统的一种特殊方式,并联扩建方案经济性好、运行灵活方便。利用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建立了±800kV双换流器并联、10GW双极直流输电仿真模型。直流控制保护模型采用所开发的直流输电控制保护样机,与RTDS构成实时闭环仿真试验环境。控制策略采用电流裕度控制,整流侧两个换流器均定电流,逆变侧一个换流器定电压,另一个换流器定电流。控制系统架构按双极/极控制层,换流器层控制进行设置。换流器层控制实现两个换流器的触发控制,双极/极控制层产生电流和电压参考值指令,经分配后,发送至换流器层控制。利用该仿真系统对双换流器并联的直流输电系统启停、稳态运行工况、换流器在线投退、功率分配策略等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和开发的控制保护样机可以满足双换流器并联的高压直流输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换流器并联 实时数字仿真 控制保护系统
下载PDF
基于等值单机非线性模型的多换流器并联直流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及控制参数整定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学深 朱琳 +5 位作者 郭力 李霞林 王智 李鹏飞 卢浩 王成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89-1401,共13页
针对“状态变量多、阶数高”给多换流器并联直流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带来的困难,提出计及多换流器动态交互的等值单机非线性模型,简化大扰动稳定性分析及控制参数设计复杂度。首先,对每台换流器下垂双环控制中的所有状态变量做等效变换,... 针对“状态变量多、阶数高”给多换流器并联直流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带来的困难,提出计及多换流器动态交互的等值单机非线性模型,简化大扰动稳定性分析及控制参数设计复杂度。首先,对每台换流器下垂双环控制中的所有状态变量做等效变换,建立直流系统的等值单机非线性模型;其次,基于等值单机的Takagi-Sugeno(TS)模糊模型刻画出最大估计吸引域,分析系统控制参数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小扰动稳定、大扰动失稳”问题;然后,提出基于等值单机的直流系统控制参数整定方法,通过等值单机设计推导系统中每台换流器的控制参数,降低了直流系统控制参数设计的难度,最后,RT-BOX硬件在环实验平台验证等值单机非线性模型及理论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器并联直流系统 暂态稳定性分析 等值单机非线性模型 最大估计吸引域 控制参数
下载PDF
多换流器并联运行的直流输电工程暂态过电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赟 舒畅 +2 位作者 殷威扬 刘宝宏 聂定珍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52,共5页
随着直流输电特别是多端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多个换流器并联连接的接线方案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依托400 kV青海—西藏直流联网工程采用电磁暂态仿真的方法研究了2换流器并联结构与单换流器结构相比,在各种故障工况下... 随着直流输电特别是多端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多个换流器并联连接的接线方案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依托400 kV青海—西藏直流联网工程采用电磁暂态仿真的方法研究了2换流器并联结构与单换流器结构相比,在各种故障工况下系统过电压水平,以及阀避雷器、交流避雷器、中性母线避雷器、直流极线和6脉动中点避雷器电流、能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某些工况下,故障后过电压水平和避雷器电流、能量均有变化。发生换流变阀侧接地故障时,阀避雷器能量增加2倍以上,交流单相、三相接地故障后,交流避雷器能量增加60%,因此在绝缘配合设计时需要相应增加避雷器并联数量。所得研究结论可为多换流器并联结构过电压与绝缘配合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换流器并联接线 操作过电压 避雷
下载PDF
特高压直流工程的换流器并联融冰方式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尹健 马玉龙 蒲莹 《电力建设》 2014年第6期81-85,共5页
输电线路覆冰灾害严重影响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介绍目前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所使用的线路防冰的运行方式。对换流器并联融冰运行方式的效果进行分析计算,提出了融冰运行方式下的控制保护策略,并通过基于实时数字仿真器(real t... 输电线路覆冰灾害严重影响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介绍目前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所使用的线路防冰的运行方式。对换流器并联融冰运行方式的效果进行分析计算,提出了融冰运行方式下的控制保护策略,并通过基于实时数字仿真器(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or,RTDS)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仿真平台对融冰运行方式进行试验验证。在锦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调试阶段对换流器并联融冰运行方式进行了现场试验。仿真试验与现场试验的结果均证明换流器并联融冰运行方式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换流器并联融冰 实时数字仿真(RTDS)仿真 现场试验
原文传递
MMC模块化串并联扩容方法及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许斌 李程昊 +3 位作者 向往 文劲宇 周国梁 刘晓瑞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26,共7页
能源互联网可以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与远距离传输。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技术的直流电网是构成能源互联网、实现可再生能源电能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有效技术手段。但受限于现有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单个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 能源互联网可以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与远距离传输。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技术的直流电网是构成能源互联网、实现可再生能源电能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有效技术手段。但受限于现有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单个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难以提高,难以实现跨国或者跨洲的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传输。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MMC的子模块串、并联,桥臂串、并联及换流站串、并联的拓扑结构,并对比分析了各种结构在大规模风电并网传输中应用的技术优缺点。为了综合MMC和相控换流器(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LCC)的技术优势,并适应未来能源互联网的需要,还研究了M M C与LCC的串、并联结构。最后,仿真研究了串联结构的均压问题和并联结构的均流问题。通过对各种串并联扩容方法的对比研究,得出了MMC串联及MMC与LCC串联在高压大功率场合中更具技术优势的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大功率换流站的构成方法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相控换流器 换流器并联 风电并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