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损伤自修复功能的智能混凝土梁 被引量:9
1
作者 匡亚川 欧进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866-1870,共5页
研究了一种具有损伤自修复功能的智能混凝土梁。将常温下处于奥氏体状态的形状记忆合金和内含修复胶粘剂的修复纤维管,预埋在混凝土的受拉区或易产生裂缝的位置;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的超弹性特性和受限回复产生较大驱动力的特性,控制并恢... 研究了一种具有损伤自修复功能的智能混凝土梁。将常温下处于奥氏体状态的形状记忆合金和内含修复胶粘剂的修复纤维管,预埋在混凝土的受拉区或易产生裂缝的位置;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的超弹性特性和受限回复产生较大驱动力的特性,控制并恢复结构、构件的变形和挠度,减轻台风、地震的冲击,提高结构的抗灾性能,确保其安全性;利用修复胶粘剂对裂缝的填充、修复特性,恢复混凝土的强度,提高结构的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形状记忆合金显著的提高了梁的变形能力;一旦外力消失,梁在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效应的驱动下,挠度迅速恢复,裂缝闭合;试件再次受力时,经修复胶粘剂修复后的裂缝未再次开裂,而在试件中出现了新的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混凝土 损伤修复 形状记忆合金 修复纤维 修复胶粘剂
下载PDF
混凝土损伤自修复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匡亚川 欧进萍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81-185,共5页
利用修复胶粘剂对裂缝的填充及修复特性,研究了一种内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内置胶囊混凝土的损伤自修复全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揭示了损伤自修复的机理。通过试验验证了计算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试验结... 利用修复胶粘剂对裂缝的填充及修复特性,研究了一种内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内置胶囊混凝土的损伤自修复全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揭示了损伤自修复的机理。通过试验验证了计算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试验结果表明:内置胶囊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自修复能力,一旦混凝土中出现损伤或裂缝,修复胶囊及时破裂,其中的修复胶粘剂流出,使其修复;修复后的混凝土试件,其性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混凝土 损伤修复 修复胶囊 修复胶粘剂 仿真分析 试验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转化膜成膜机制的工艺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宋佳慧 刘喆 +3 位作者 崔秀芳 金国 王海斗 徐滨士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8-576,共9页
镁/铝合金表面转化膜在成膜过程中由于存在剧烈的析氢反应以及成膜结束后的失水收缩现象,导致该种转化膜存在结构疏松、连续性差、结合力低等缺点。从转化膜成膜机制角度出发结合3种主要的失效现象(局部损伤、失水收缩致开裂以及结构疏... 镁/铝合金表面转化膜在成膜过程中由于存在剧烈的析氢反应以及成膜结束后的失水收缩现象,导致该种转化膜存在结构疏松、连续性差、结合力低等缺点。从转化膜成膜机制角度出发结合3种主要的失效现象(局部损伤、失水收缩致开裂以及结构疏松导致的脱落),对其失效机理进行详细阐述。同时基于这3种失效机理,简明扼要地介绍目前针对这3个方面所采取的损伤修复、转化膜致密化以及界面结合力增强方面转化膜成膜工艺优化的研究进展,并对转化膜后续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膜机制 损伤修复 致密化 界面结合力
下载PDF
智能混凝土损伤自修复全过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匡亚川 欧进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9期3678-3681,共4页
混凝土及其结构能够自动适应环境,在受到损伤后能够自行修复,是解决结构中的混凝土损伤的最佳途径。利用内置内含修复胶粘剂的胶囊实现了混凝土损伤的自修复,一旦混凝土中出现损伤或裂缝,胶囊破裂,其中的修复胶粘剂流出,使其修复... 混凝土及其结构能够自动适应环境,在受到损伤后能够自行修复,是解决结构中的混凝土损伤的最佳途径。利用内置内含修复胶粘剂的胶囊实现了混凝土损伤的自修复,一旦混凝土中出现损伤或裂缝,胶囊破裂,其中的修复胶粘剂流出,使其修复。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混凝土有限元模型,对其损伤自修复全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揭示了损伤自修复的机理。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计算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混凝土 损伤修复 全过程分析 修复胶囊 修复胶粘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