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沥青混合料蠕变损伤模型与损伤演化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启鹏 顾兴宇 +1 位作者 丁济同 胡栋梁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4-113,共10页
为定量描述沥青混合料的蠕变特性,考虑沥青混合料在整个蠕变过程中同时存在蠕变硬化机制和蠕变损伤劣化机制,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发展了一种相对简单的分数阶蠕变损伤模型,用分数阶Maxwell模型来描述蠕变硬化机制,用损伤应变来表示蠕... 为定量描述沥青混合料的蠕变特性,考虑沥青混合料在整个蠕变过程中同时存在蠕变硬化机制和蠕变损伤劣化机制,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发展了一种相对简单的分数阶蠕变损伤模型,用分数阶Maxwell模型来描述蠕变硬化机制,用损伤应变来表示蠕变损伤劣化机制,并从统计学角度推导出沥青混合料的损伤演化方程;对AC-13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不同应力水平(0.179、0.358、0.448、0.537和0.716 MPa)下的单轴压缩蠕变试验,通过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进行了非线性拟合,确定了不同应力水平下分数阶蠕变损伤模型的参数与损伤演化曲线;为构建不同应力水平下统一的损伤演化模型,提出了一种统计量化沥青混合料损伤演化的方法,建立了蠕变损伤与损伤应变之间的演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应力水平下,提出的分数阶蠕变损伤模型与试验结果的判定系数均不小于0.995,适用于描述包括衰减蠕变阶段、稳定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的整个蠕变过程;在衰减蠕变阶段,不同应力水平下沥青混合料的损伤都小于1.0×10^(-3),相对于蠕变破坏时的损伤0.8可以忽略不计,而进入稳定蠕变阶段以后,损伤逐渐增大;当沥青混合料的蠕变应力超过一定值时会发生蠕变破坏,其流值时间取决于所施加的应力水平;用二参数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所得的蠕变损伤与损伤应变之间演化关系的判定系数为0.992,说明可以建立不同应力水平下的统一损伤演化模型,且其参数只与材料性能和温度有关,与施加应力大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沥青混合料 分数阶微积分 蠕变模型 损伤演化 损伤应变 WEIBULL分布
原文传递
混凝土损伤应变与微裂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金剑 雷冬 +1 位作者 朱飞鹏 章青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66-268,283,共4页
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测量了混凝土表面损伤应变场。基于该应变场分析得到了肉眼不可见微裂纹的准确位置,并研究了混凝土立方体在单轴压缩的情况下,平均损伤应变与平均裂纹宽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说明基于数字图像相关的混凝土表面微裂... 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测量了混凝土表面损伤应变场。基于该应变场分析得到了肉眼不可见微裂纹的准确位置,并研究了混凝土立方体在单轴压缩的情况下,平均损伤应变与平均裂纹宽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说明基于数字图像相关的混凝土表面微裂缝的定位方法是可行的。宽度小于0.1 mm微裂缝与平均损伤应变呈线性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可用于判断混凝土微裂缝的位置、发展程度,为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或修补,提高结构安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损伤应变 微裂缝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下载PDF
岩体的宏观损伤性质与工程地质调查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新平 夏元友 胡春林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2-34,共3页
本文将岩体中的宏观裂隙体视为岩体的一种初始损伤,给出了岩体的各向异性宏观损伤张量与裂隙间断位移引起的损伤应变张量,建立了以岩体体平均应力、应变为基本变量的等效连续模型。同时,我们还讨论了如何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以获... 本文将岩体中的宏观裂隙体视为岩体的一种初始损伤,给出了岩体的各向异性宏观损伤张量与裂隙间断位移引起的损伤应变张量,建立了以岩体体平均应力、应变为基本变量的等效连续模型。同时,我们还讨论了如何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以获取确定岩体宏观损伤性质的工程地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损伤 工程地质 损伤应变
下载PDF
基于损伤应变模态的结构损伤识别直接指标法 被引量:24
4
作者 顾培英 陈厚群 +1 位作者 李同春 邓昌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0-247,共8页
目前应变类损伤指标大多只能损伤定位,个别方法可初步确定损伤程度,但普遍存在一弱点,即需同时利用损伤前后的模态参数,要得到损伤前的模态数据非常困难,该方法难以在土木工程中推广应用.文中提出基于损伤应变模态差分原理的损伤位置... 目前应变类损伤指标大多只能损伤定位,个别方法可初步确定损伤程度,但普遍存在一弱点,即需同时利用损伤前后的模态参数,要得到损伤前的模态数据非常困难,该方法难以在土木工程中推广应用.文中提出基于损伤应变模态差分原理的损伤位置直接指标法ID、基于局域应变模态面积的损伤程度直接指标法IA,只需利用损伤后应变模态数据即能定位损伤、确定损伤程度.推导了损伤应变模态差分格式.建立了损伤位置直接指标、最优多项式完好应变模态曲线拟合、损伤程度直接指标数学模型.根据理论推导和数值仿真统计分析,提出损伤位置判定准则:(1)若某点的每阶指标值均最大,则该点有损伤;(2)若某点的某阶或多阶指标值越大,则该点损伤可能性越大;(3)对于某阶节点损伤,则可通过其余阶的指标值定位损伤.得出损伤程度直接指标具有以下4个特点:(1)随损伤程度增加呈单调递增趋势;(2)与损伤位置无关;(3)与应变模态阶数无关;(4)与是否归一化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应变模态 损伤识别 差分 局域应变模态面积 直接指标法
下载PDF
基于损伤统计本构模型的煤层冲击倾向性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蔡武 窦林名 +2 位作者 韩荣军 张国华 李许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46-352,共7页
针对目前国内煤层冲击倾向性指标存在的问题,基于煤岩应变强度理论、煤岩微元强度服从Weibull随机统计分布的假设和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理论,采用单轴压缩下煤岩损伤统计本构模型,用最优化方法确定该模型的关键参数,同时分析了各参数的物... 针对目前国内煤层冲击倾向性指标存在的问题,基于煤岩应变强度理论、煤岩微元强度服从Weibull随机统计分布的假设和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理论,采用单轴压缩下煤岩损伤统计本构模型,用最优化方法确定该模型的关键参数,同时分析了各参数的物理意义,进而给出了冲击能指数和弹性能指数的理论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最大损伤速率和反应动态破坏时间的动态损伤应变新指标。数值试验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最优化方法确定该模型参数能更好地拟合煤岩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修正后与新提出的冲击倾向性指标理论计算方法合理可行,物理意义明确,能很好地反映煤层的冲击倾向性,为深入研究煤层冲击倾向性的本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倾向性 单轴压缩 煤岩 损伤 动态损伤应变 最大损伤速率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下冻结兰州黄土单轴试验的CT实时动态监测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淑萍 马巍 +1 位作者 郑剑锋 焦贵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92-97,共6页
改进了与CT扫描系统配套使用的三轴仪。改进后三轴仪由控温精度达到±0.1℃的压力罐和加载装置组成,能够实现对冻土力学试验过程真正的CT实时动态监测。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冻结兰州黄土单轴压缩过程进行了CT动态扫描,得到如下结论,... 改进了与CT扫描系统配套使用的三轴仪。改进后三轴仪由控温精度达到±0.1℃的压力罐和加载装置组成,能够实现对冻土力学试验过程真正的CT实时动态监测。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冻结兰州黄土单轴压缩过程进行了CT动态扫描,得到如下结论,应变0~0.7%的阶段,试样发生弹性变形,CT数轻微增大;应变0.7%~6.5%的阶段,开始发生塑性变形,但还没有发生损伤,CT数变化不大;当应变大于6.5%时,试样的CT数明显变小,损伤开始发生,直至应变达到10%时,试样发生破坏,随后CT数也急剧减小。因此,冻结兰州黄土的屈服应变为0.7%,损伤应变临界值为6.5%,破坏应变临界值为10%。另外,温度对试样的CT数也有影响,在-0.6~-1.7℃的温度范围内,试样CT数变化具有很明显的规律,即温度越低,CT数越小,在-1.7℃和-5℃试验条件下CT数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兰州黄土 CT实时动态监测 损伤应变临界值 破坏应变临界值
下载PDF
基于CT单向压缩试验的冻结重塑兰州黄土损伤耗散势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淑萍 马巍 +1 位作者 郑剑锋 焦贵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19-2025,共7页
首先分析了冻土损伤的物理本质,然后在改进了的与CT试验机配套使用的三轴试验仪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单向压缩试验过程的CT扫描,获得了冻结重塑兰州黄土试样的屈服应变、损伤应变临界值、破坏应变临界值;发现如果用塑性应变表示损伤阈... 首先分析了冻土损伤的物理本质,然后在改进了的与CT试验机配套使用的三轴试验仪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单向压缩试验过程的CT扫描,获得了冻结重塑兰州黄土试样的屈服应变、损伤应变临界值、破坏应变临界值;发现如果用塑性应变表示损伤阈值,则温度越低、试样的损伤阈值越大;最后通过CT数定义损伤变量,获得了冻结重塑兰州黄土的损伤演化规律和损伤耗散势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重塑兰州黄土 CT扫描试验 损伤应变临界值 破坏应变临界值 损伤演化方程 损伤耗散势
下载PDF
基于损伤应变场的岩石混凝土类脆性材料断裂分析方法 被引量:11
8
作者 雷冬 朱飞鹏 +1 位作者 邵国建 任青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18-124,130,共8页
岩石混凝土类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破坏时的应变非常小,而局部微小裂纹引起的损伤应变将远大于其破坏应变。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测量的损伤应变场可以判断出局部微裂纹或局部微损伤发生的位置及其扩展和汇聚的力学行为。本文... 岩石混凝土类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破坏时的应变非常小,而局部微小裂纹引起的损伤应变将远大于其破坏应变。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测量的损伤应变场可以判断出局部微裂纹或局部微损伤发生的位置及其扩展和汇聚的力学行为。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混凝土准静态弯拉破坏、岩石拟动力压缩破坏和拱坝模型冲击破坏过程中的损伤应变场分布。研究表明:混凝土受拉表面的损伤应变场预测了其裂纹产生的位置和扩展的路径;岩石在动力作用下的表面损伤拉应变场与其破坏形态密切相关;拱坝在冲击荷载作用之后,其损伤位置也可以用损伤应变场来预测。因此,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测量的损伤应变场可以用来分析岩石混凝土类脆性材料的断裂行为。这项技术是一种能用于结构损伤预测和破坏监测的工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应变 岩石混凝土破坏 数字图像相关 裂纹预测
原文传递
X90超高强度输气钢管材料本构关系及断裂准则 被引量:6
9
作者 杨锋平 罗金恒 +2 位作者 李鹤 郭亚洲 冯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118,共7页
针对试制成功的X90输气钢管,进行5种不同圆棒缺口的准静态拉伸试验及应力三轴度计算,发现由于试样缺口存在,应力三轴度值增加2.43倍,断裂应变减少29%,损伤应变能降低71%。利用常规拉伸试验机和Hopkinson拉杆试验装置进行不同应变速率拉... 针对试制成功的X90输气钢管,进行5种不同圆棒缺口的准静态拉伸试验及应力三轴度计算,发现由于试样缺口存在,应力三轴度值增加2.43倍,断裂应变减少29%,损伤应变能降低71%。利用常规拉伸试验机和Hopkinson拉杆试验装置进行不同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发现,应变速率对断裂应变的影响相对较小,准静态和高速状态下,差异最大约10%。基于Johnson-Cook本构和失效模型,分别建立了考虑应变率效应的X90管线钢本构模型和考虑应变率、应力三轴度的失效模型;同时,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得到了基于塑性均匀延伸率和损伤应变能的X90管线钢断裂准则。基于材料损伤应变能密度临界值不变假设以及试验数据,得到了X90管线钢断裂特征长度与应力三轴度、试样直径之间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90钢管 应力三轴度 应变速率 断裂应变 损伤应变 断裂特征长度
下载PDF
各向同性材料受各向异性弹性损伤时的应力应变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相麟 岳文霞 占海艺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6年第2期177-179,193,共4页
构造了具有主对称性的损伤影响张量,研究了弹性各向异性损伤时的有效应力,按照Lem aitre应变等价性假设,建立了弹性各向异性损伤应力应变关系,并引入了材料的有效柔度张量.由于应力应变关系应该具有对称性,因此要求有效柔度张量具有对称... 构造了具有主对称性的损伤影响张量,研究了弹性各向异性损伤时的有效应力,按照Lem aitre应变等价性假设,建立了弹性各向异性损伤应力应变关系,并引入了材料的有效柔度张量.由于应力应变关系应该具有对称性,因此要求有效柔度张量具有对称性.采用S idoroff的弹性能等值假设和弹性余能等值假设构造了材料的有效柔度张量.推导出损伤应变能释放率张量.推导了各向同性材料在受各向异性弹性损伤时的应力应变关系,分析表明,原为各向同性的材料,在受各向异性损伤后,表现出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弹性损伤 损伤应变能释放率 应力应变关系 有效柔度
下载PDF
镍基高温合金的热机械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海涛 钱春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3,82,共8页
针对发动机热端部件常用材料镍基高温合金GH4169进行了200~450℃及400~650℃条件下的同相位热机械疲劳(TMF)试验,考虑TMF条件下多晶材料在弹性阶段产生的微观损伤应变能,提出一种适用于多晶材料的TMF寿命预测模型,并结合试验数据确定模... 针对发动机热端部件常用材料镍基高温合金GH4169进行了200~450℃及400~650℃条件下的同相位热机械疲劳(TMF)试验,考虑TMF条件下多晶材料在弹性阶段产生的微观损伤应变能,提出一种适用于多晶材料的TMF寿命预测模型,并结合试验数据确定模型参数;采用GH4169、IN718、DD8三种高温合金对该模型的TMF寿命预测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提出的寿命模型预测精度高于TMF寿命预测常用的Manson-Coffin模型和Ostergren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热机械疲劳(TMF) 损伤应变 寿命预测
下载PDF
蠕变局部损伤开裂的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斌生 汤晓英 +1 位作者 王正东 吴东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7-300,共4页
建立了蠕变局部损伤法模型 ,并给出单元进入损伤态的判据和失效的临界拉伸应变条件。局部蠕变损伤理论的实质就是试样是多种不同蠕变性能材料的统一 ,并由蠕变应力再分布得到证实。应用有限元对双缺口圆棒试样作了蠕变局部损伤分析 。
关键词 局部损伤 损伤应变门槛值 启裂时间 应力再分布 有限元模型 损伤力学
下载PDF
含损伤共晶体复合陶瓷的损伤强度模型与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诚 倪新华 +1 位作者 刘协权 付云伟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8-103,共6页
复合共晶体的断裂是开始于危险点的微观损伤的累积结果。其损伤特征与复合共晶体内纤维的分布形式有关。基于损伤余自由能表达式,定义纵向、横向和剪切三个损伤变量;根据含同向平行纤维复合共晶体的微观结构特性,确定损伤变量表达式,并... 复合共晶体的断裂是开始于危险点的微观损伤的累积结果。其损伤特征与复合共晶体内纤维的分布形式有关。基于损伤余自由能表达式,定义纵向、横向和剪切三个损伤变量;根据含同向平行纤维复合共晶体的微观结构特性,确定损伤变量表达式,并计算损伤柔度张量。基于损伤柔度张量和复合共晶体的局部应力场,分析损伤应变场的分布规律并确定最大损伤应变;依据最大线应变理论,定义加载函数,建立含同向平行纤维复合共晶体的损伤强度模型。依据无损共晶基复合材料的强度预报公式,确定共晶体损伤时复相陶瓷的宏观断裂强度,并分析宏观断裂强度的尺度效应。结果表明,复合陶瓷的断裂强度随共晶体损伤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且损伤变量越大,断裂强度的尺度效应范围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共晶体 损伤变量 损伤柔度张量 损伤应变 最大线应变理论 损伤强度模型
下载PDF
煤层冲击倾向性评价的新指标体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学明 王苏健 +2 位作者 张天军 黄耀光 黄克军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2-789,共8页
基于煤岩微元强度的韦伯分布假设和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理论,建立单轴压缩下考虑残余强度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修正了动态损伤应变计算式,结合损伤因子、损伤速率和损伤加速度研究了煤样的损伤演化规律和煤层冲击倾向性的评价指标,并利用最... 基于煤岩微元强度的韦伯分布假设和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理论,建立单轴压缩下考虑残余强度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修正了动态损伤应变计算式,结合损伤因子、损伤速率和损伤加速度研究了煤样的损伤演化规律和煤层冲击倾向性的评价指标,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反演得到反映实验曲线的本构方程,且验证了其正确性。结果表明:考虑残余强度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煤岩峰值强度后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趋势和残余强度特征点,并可得到损伤速率的最大值;修正后的动态损伤应变在间接表征冲击倾向性实验的动态破坏时间时可不再受加载方式的限制;提出的盈余能指数变化率指标可综合衡量盈余能、峰后破坏过程损耗的应变能、动态破坏时间的变化情况,衡量煤层冲击倾向性;以最大损伤速率、修正后的动态损伤应变和盈余能指数变化率构成的指标体系可作为评价煤层冲击倾向性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倾向性 损伤统计本构模型 动态损伤应变 盈余能指数变化率 最大损伤速率
下载PDF
基于能量原理不同含水率下煤岩体变形破坏能量损伤演化机制
15
作者 于永江 刘佳铭 +2 位作者 杨云涛 宋志远 赵尚清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80,共14页
为探究不同含水率下煤岩体在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演化规律与损伤演化特征,对双马一矿煤岩体开展了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单轴压缩试验,基于能量计算及最小耗能原理,分析不同含水率下煤岩体能量耗散特征及损伤演化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含水... 为探究不同含水率下煤岩体在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演化规律与损伤演化特征,对双马一矿煤岩体开展了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单轴压缩试验,基于能量计算及最小耗能原理,分析不同含水率下煤岩体能量耗散特征及损伤演化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下煤岩体力学性质不同,峰值应变与含水率呈正相关,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与含水率呈负相关;煤岩体含水率越高,其在峰值处弹性应变能及破坏吸收总应变能越小,耗散能占总应变能比例越高;基于最小耗能原理建立的损伤本构模型表明:随着煤岩体含水率增加,损伤门槛值逐渐降低;干燥状态下,煤岩体在应力峰值处损伤变量分别为0.36、0.28,当含水率增至自然状态时,煤岩体在应力峰值处损伤变量值分别下降0.09、0.18,但当含水率增至饱水状态时,煤岩体在应力峰值处损伤变量值反而分别大幅度上升0.102、0.49,总体呈先减后增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建立了不同含水率煤岩损伤应变能释放率演化模型,低含水率煤岩较干燥煤岩的最大损伤应变能释放率大幅度下降,降幅分别为45.61%、31.29%,而随着含水率增加至饱水状态,其最大损伤应变能释放率增大幅度较平缓,分别为3.08%、8.80%,表明煤岩破坏剧烈程度并未大幅度增加。研究成果对煤岩矿柱水害预测评价与岩石损伤评估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演化 煤岩体 最小耗能法 损伤本构模型 最大损伤应变能释放率
下载PDF
超高应变塑性变形钢丝的力学性能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涂益友 曹文奎 +2 位作者 蔡磊 方峰 蒋建清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37,共3页
根据损伤力学的基本原理 ,利用测量弹性模量和观察金相的方法 ,研究了在拉拔应力状态下 ,随变形量的不断增大 ,材料的损伤特性。结果表明 ,当应变量达到一定程度时 ,在夹杂物周围、珠光体和铁素体边界上首先形成空洞 ,即产生损伤。随着... 根据损伤力学的基本原理 ,利用测量弹性模量和观察金相的方法 ,研究了在拉拔应力状态下 ,随变形量的不断增大 ,材料的损伤特性。结果表明 ,当应变量达到一定程度时 ,在夹杂物周围、珠光体和铁素体边界上首先形成空洞 ,即产生损伤。随着应变量的不断增大 ,空洞数量逐渐增加 ,材料损伤程度加剧 ,并得出了材料损伤程度随应变量增大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丝 损伤力学 空洞 损伤应变门槛值
下载PDF
煤层冲击倾向性指标体系研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天军 包若羽 +1 位作者 王乾 羽玥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0,共10页
针对传统煤层冲击倾向性指标存在的局限性,基于考虑残余强度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从损伤因子、损伤速率和损伤速率加速度3个角度分别研究峰值强度点、损伤速率最值点、损伤速率加速度最值点处的损伤规律,对残余强度和动态损伤应变进行了... 针对传统煤层冲击倾向性指标存在的局限性,基于考虑残余强度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从损伤因子、损伤速率和损伤速率加速度3个角度分别研究峰值强度点、损伤速率最值点、损伤速率加速度最值点处的损伤规律,对残余强度和动态损伤应变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新的煤层冲击倾向性指标—盈余能指数变化率,建立冲击倾向性指标体系,并开展冲击倾向性实验对新指标体系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残余强度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煤岩体峰值强度后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趋势及残余强度特点,得到峰值强度点、损伤速率最值点和损伤速率加速度最值点处的损伤规律及损伤速率最大值表达式;根据修正后动态损伤应变的力学意义得到动态损伤应变与动态破坏时间关系式,采用动态损伤应变来表征动态破坏时间,从而使冲击倾向性实验不再受加载方式的限制;采用盈余能指数变化率指标可综合衡量盈余能、峰后破坏过程损耗应变能、动态破坏时间的变化情况;由最大损伤速率、动态损伤应变、盈余能指数变化率构成的新冲击倾向性指标体系更为有效和全面,为准确评价煤层冲击倾向性工作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倾向性 损伤统计本构模型 最大损伤速率 动态损伤应变 盈余能指数变化率
原文传递
弹性各向异性损伤
18
作者 李相麟 黄良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5年第4期41-43,共3页
采用损伤影响张量,研究了弹性各向异性损伤时的有效应力,按照Lem aitre应变等价性假设,建立了弹性各向异性损伤应力应变关系,并引入了材料的有效柔度张量.由于应变应该具有对称性,因此要求有效柔度张量具有对称性.本文采用S idoroff的... 采用损伤影响张量,研究了弹性各向异性损伤时的有效应力,按照Lem aitre应变等价性假设,建立了弹性各向异性损伤应力应变关系,并引入了材料的有效柔度张量.由于应变应该具有对称性,因此要求有效柔度张量具有对称性.本文采用S idoroff的弹性能等值假设和弹性余能等值假设构造了材料的有效柔度张量.推导出损伤应变能释放率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弹性损伤 损伤应变能释放率 应力应变关系 有效柔度
下载PDF
非对称十字形配钢SRC柱地震损伤特征分析
19
作者 许晓梁 吴琛 《结构工程师》 2022年第1期85-92,共8页
为避免型钢混凝土(SRC)结构在节点处的大量钢筋焊接作业和钢筋穿孔削弱柱型钢截面强度,提出一种非对称十字形配钢SRC柱的构造形式。考虑钢材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完成了九组SRC柱在低周往复加载下的有限元模拟。以混凝土受压损伤云图表... 为避免型钢混凝土(SRC)结构在节点处的大量钢筋焊接作业和钢筋穿孔削弱柱型钢截面强度,提出一种非对称十字形配钢SRC柱的构造形式。考虑钢材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完成了九组SRC柱在低周往复加载下的有限元模拟。以混凝土受压损伤云图表征混凝土损伤演化特征,以累积损伤应变云图反映型钢的损伤分布。研究表明:相同含钢率下,非对称十字形配钢SRC柱与传统对称十字形配钢方式具有相近的承载力,且损伤分布呈现不对称性。在型钢内缩一侧,混凝土的损伤程度和范围均大于型钢未内缩一侧,而型钢则是未内缩一侧的损伤较为严重,并表现出弯曲型、弯剪型和剪切型三种损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十字形配钢SRC柱 混凝土受压损伤 型钢累积损伤应变 损伤模式
下载PDF
断裂应变对含损伤焊接接头裂纹扩展驱动力影响的数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继红 张建勋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2-56,60,共6页
利用弹塑性损伤 -应变耦合有限元方法 ,对含有损伤的焊接接头三点弯曲裂纹试样进行了模拟计算 ,讨论了母材区的断裂应变εfB的变化对焊缝区裂纹的扩展驱动力J积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焊缝中裂纹的断裂行为受到焊缝两侧母材断裂应变... 利用弹塑性损伤 -应变耦合有限元方法 ,对含有损伤的焊接接头三点弯曲裂纹试样进行了模拟计算 ,讨论了母材区的断裂应变εfB的变化对焊缝区裂纹的扩展驱动力J积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焊缝中裂纹的断裂行为受到焊缝两侧母材断裂应变的明显影响。对于无论何种强度匹配的接头 ,在焊缝区各项力学性能参数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随着母材区断裂应变的减小 ,损伤率的增加 ,损伤区的扩大 ,焊缝中裂纹韧带区塑性应变及裂纹扩展驱动力J积分均有明显的提高 ;随着接头强度匹配比M的降低(即母材屈服强度的升高 ) ,母材区断裂应变的变化对J积分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弱 ;随着焊缝宽度的逐渐增加 ,母材断裂应变的变化对J积分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弱 ,焊接接头试样的计算J积分值逐渐趋向于全焊缝材料试样计算得到的J积分值 ;当焊缝宽度增加到2H/a约为 0 .6时 ,母材断裂应变的变化对焊缝区裂纹扩展驱动力J积分的影响作用完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焊接接头 裂纹扩展 弹塑性损伤-应变耦合 有限元 数值模拟 断裂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