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遍青山啼红了杜鹃——上昆全本《牡丹亭》观后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傅谨
-
机构
中央戏剧学院
-
出处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6期99-105,I0004,I0005,共9页
-
文摘
上海昆剧团的全本昆剧《牡丹亭》上演是值得关注的现象,它是传统经典高水平的舞台呈现,是体现上昆文化担当的壮举。《牡丹亭》全本搬演的文化与学术层面的价值意义要超过剧场和艺术层面,通过老艺人“捏戏”让此前没有传承的出目完美地镶嵌进经典折子戏的缝隙,更应被看成是一次学术性展示。女主人公服饰上的满绣和天幕上满屏的杜鹃花,渲染了“遍青山啼红了杜鹃”的意象,转台和多媒体光影让观众获得了如身置苏州园林般的体验,但适宜于案头阅读的集唐和剧中配角的方言运用,是对观剧体验的妨碍。
-
关键词
牡丹亭
上海昆剧团
当代戏曲
捏戏
-
Keywords
Peony Pavilion
Shanghai Kunqu Opera Troupe
contemporary Chinese theater
pinching of the play
-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论“捏戏”的内涵、性质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朱云涛
-
机构
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69,共11页
-
文摘
捏戏是对一种戏曲舞台表演创作方法的形象化的说法。昆剧里的捏戏以规范为基础,追求以典雅为底色的雅俗共赏,讲究韵味和趣味。历史上由于昆剧的衰落,导致自然状态的师徒授受中断,传统剧目、表演技艺不断失传,捏戏成为昆剧舞台表演创作的重要手段。在当代,昆剧的保护和传承需要通过捏戏才能实现,昆剧的创新也需要坚持捏戏的原则和方法才能保持纯正、保证品位。
-
关键词
捏戏
昆剧
遗产保护
-
Keywords
Niexi
Kunju
heritage conservation
-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当代昆剧表演创作述论
- 3
-
-
作者
丁盛
-
机构
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
-
出处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2-78,共7页
-
基金
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当代昆剧创作研究(1949-2019)"(项目编号:17DB01)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百年昆剧发展史研究"(项目编号:18BZW158)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戏曲历史题材创作研究"(20ZD23)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当代昆剧表演创作主要有艺人捏戏和导演排戏两种方式,前者在“戏曲导演制”确立后逐渐边缘化,后者则成为主流方式。上世纪五十年代,斯坦尼体系引进并融入戏曲创作弥补了传统昆剧表演方法上人物体验之不足。当代昆剧表演创作以文本为出发点,从人物体验入手,立足于家门行当或是跨行当运用各行当表演程式,必要时还借鉴其他剧种的表演方法来创造人物形象,提高了传统剧目的舞台表演水准,深化了昆剧表演创作的理论与方法。但也应该看到,当代昆剧新编大戏以及部分传统剧目的新创作,缺乏可以反复演出与欣赏的作品,也没有创造出与古人水平相当的昆剧表演艺术,其主要原因:一是缺少传统表演的种子;二是昆剧文学创作与表演创作分离;三是“戏曲导演制”降低了演员在昆剧创作中的地位,写实布景的引入改变了舞台时空的性质,很多时候不仅没帮上忙反而妨碍了演员表演。
-
关键词
昆剧
表演创作
艺人捏戏
导演排戏
跨行当
-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