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振动性神经病的实验研究和诱发电位临床应用(综合技术报告)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林 步彦明 +2 位作者 马来记 曾晓立 蔡荣泰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包括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两部分。以白色成年家兔为实验对象,给予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振动负荷,在接振前和接振后15k、30天、60天测定SSEP、SCV、MCV的变化,并对大脑单胺类神经递质、肾上腺儿茶酚胺类激素和骨... 本文包括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两部分。以白色成年家兔为实验对象,给予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振动负荷,在接振前和接振后15k、30天、60天测定SSEP、SCV、MCV的变化,并对大脑单胺类神经递质、肾上腺儿茶酚胺类激素和骨骼肌能量物质进行了分析。又以振动性白指患者、接振工人和健康人为对象,分别给予一定量的振动负荷,在负荷前后测定SSEP、BAEP和VEP,进行振动负荷前后的组间比较和自身对照分析。结果表明,上述指标在振动负荷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说明在振动作用下,出现了中枢及外周神经功能和器质损害以及神经递质和某些能量物质的改变;可以确立振动性神经病这一新概念。在振动病防治研究中突破了振动性白指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 振动性神经 振动 诱发电位 神经递质
下载PDF
局部振动病发病机理与治疗 被引量:6
2
作者 夏来顺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1期32-34,共3页
在生产过程中长期使用振动工具,有可能发生植物神经衰弱综合征、周围血管张力障碍、植物性多发性神经炎,以及肌肉、骨关节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局部振动病在职业危害中占重要地位。现就其发病机理与治疗进展概述如下。1 发病机理1.1 微循... 在生产过程中长期使用振动工具,有可能发生植物神经衰弱综合征、周围血管张力障碍、植物性多发性神经炎,以及肌肉、骨关节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局部振动病在职业危害中占重要地位。现就其发病机理与治疗进展概述如下。1 发病机理1.1 微循环障碍与组织缺氧患者甲床与结合膜静脉纡曲、管径不匀,毛细血管袢减少,小动脉狭窄,血流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下载PDF
关于局部振动病诊断标准的修订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林 张春之 +3 位作者 张强 张凯 聂继池 林立 《劳动医学》 1998年第3期166-167,共2页
1985年10月我国发布实施的“职业性局部振动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的国家标准(GB4865-85),不仅为局部振动病的流行病学,临床学和卫生学的研究统一了标准,也为其防治工作和处理原则提供了依据。但是,随着生产和科... 1985年10月我国发布实施的“职业性局部振动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的国家标准(GB4865-85),不仅为局部振动病的流行病学,临床学和卫生学的研究统一了标准,也为其防治工作和处理原则提供了依据。但是,随着生产和科技的发展,对其不尽完善和不相适应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诊断标准 修订
下载PDF
红外摄像在振动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林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1991年第6期260-262,共3页
利用红外摄像技术,检查体表温度的变化和分布,在医学研究中已有广泛的应用。它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在基础、临床和康复医学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分支一生物医学温热学(Biomedical Thermolo-gy)。日本等国已成立了跨学科的... 利用红外摄像技术,检查体表温度的变化和分布,在医学研究中已有广泛的应用。它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在基础、临床和康复医学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分支一生物医学温热学(Biomedical Thermolo-gy)。日本等国已成立了跨学科的温热学会,出版了国际性的专门刊物,形成了生物医学和医学工程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作者在日本访问研究期间,与熊本大学二?信教授,国立水俣病研究所若宫纯司博士等合作,在振动病研究中,应用红外图像分析,获得有意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红外摄像
下载PDF
全身振动环境舒适性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群朝 赵金铎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4期240-243,218,共5页
全身振动普遍地存在于各种生产活动和日常工作中,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全身振动作为一种扩散性物理刺激物,不但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环境的舒适性,而且还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生理和病理损害。因此,全身振动的职业危害已受... 全身振动普遍地存在于各种生产活动和日常工作中,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全身振动作为一种扩散性物理刺激物,不但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环境的舒适性,而且还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生理和病理损害。因此,全身振动的职业危害已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职业危害 全身振动 舒适性
下载PDF
正确理解和实施《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林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3-474,共2页
关键词 振动 诊断标准 职业性 手臂 国家卫生部 职业卫生 局部振动 最新成果 贯彻执行 正确
原文传递
手传振动的危害及防护 被引量:2
7
作者 肖建民 郑凡颖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7-50,共4页
综述了手传振动危害的现状及为减少振动危害开展的工作。对国内关于振动危害调查报告进行了汇总分析;研究了按行业、工种的分布情况并对常见的手持工具进行了振动测试及评价;对防振方面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调查及分析;
关键词 振动 手传振动 振动控制 测试评价 标准
下载PDF
振动对健康的影响及手臂振动病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海兰 《现代职业安全》 2014年第1期112-113,共2页
振动(vibration)是指一个质点或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围绕平衡位置来回重复的运动。振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关系密切。由生产或工作设备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关键词 振动 手臂 健康 平衡位置 工作设备 生产性 力作用 自然界
原文传递
日本产业卫生学会2000年有关全身振动和手传局部振动容许强度标准 被引量:3
9
作者 犹学筠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83-385,共3页
关键词 职业性雷诺现象 一般人群 容许强度 水平振动 振动 全身振动 暴露时间 局部振动 日本 产业
下载PDF
局部振动病早期诊断指标的研究及早期诊断的初步建议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林 刘丽雪 +7 位作者 王庆标 高健 于进芝 杨汝景 张强 步彦明 张春之 赵芳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1992年第1期56-58,共3页
我国现行职业性局部振动病的诊断标准是以振动性白指(Vibration-induced White Finger,VWF)为主要依据的。但是,调查研究表明,VWF不是局部振动病的早期表现,更不是唯一的表现。VWF的治疗恢复又相当缓慢困难。既使脱离振动作业10年后仍... 我国现行职业性局部振动病的诊断标准是以振动性白指(Vibration-induced White Finger,VWF)为主要依据的。但是,调查研究表明,VWF不是局部振动病的早期表现,更不是唯一的表现。VWF的治疗恢复又相当缓慢困难。既使脱离振动作业10年后仍有半数以上患者反复发作。为了研究手臂振动危害所致VWF以前和VWF以外的表现,以探讨局部振动病早期诊断指标,特进行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诊断指标
下载PDF
手臂振动病动物模型建立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立 张春之 +1 位作者 张强 曾晓立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动物模型建立 振动 干预措施 早期识别 手臂 职业卫生 职业 过程 成功经验 依据
下载PDF
振动病病人肌肉内代谢及微血管、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煜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314-315,共2页
对振动病患者肌肉内代谢、微血管和血液流变学及钙离子浓度的改变进行研究 ,发现肌肉代谢的破坏与营养障碍造成肌肉中参与氧化P化作用的酶活性下降 ,微血管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导致毛细血管营养不良 ,是振动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振动 肌肉内代谢 微血管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局部振动病手部循环障碍指标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力 周德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2期123-124,共2页
许多研究表明,长期接触手持振动工具的强烈振动可致手部血管功能障碍,造成局部血流量减少,严重者出现白指发作,即雷诺氏现象。振动所致白指是局部振动病的主要诊断依据。由于其具有发作性特点,诱发比较困难,检诊时不易发现。因此。
关键词 振动 循环障碍指标
下载PDF
局部振动对大白鼠动脉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昭前 谢嘉平 +1 位作者 胡纪湘 刘喜玲 《数理医药学杂志》 1995年第4期315-317,共3页
将频率为50Hz的激振器垂直于大白鼠正中腹部体表方向,施加振动压力一小时,观察大白鼠振动前后的血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短时间、低频率的振动使大白鼠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明显下降。
关键词 振动 局部振动 血压 动脉
下载PDF
局部振动的急性效应对大鼠尾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耿丹 胡纪湘 +1 位作者 谢嘉平 马淑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2期3-7,共5页
本文通过观察大鼠尾皮下放射性同位素碘125输运的变化,研究了急性局部振动下机体局部微循环的应激反应与各振动参量的关系,及附加固定应力对微循环的影响;并对振动病研究中至今仍有争议的几个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 振动 应激 微循环 振动
下载PDF
职业性手传振动危害及其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建民 郑凡颖 《劳动保护科学技术》 1990年第3期54-58,共5页
关键词 振动 手传振动 危害 振动 防振对策
下载PDF
全身振动对脊柱骨关节损伤的调查研究及防护措施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玉华 何素芬 +2 位作者 华绍东 文涛 方连文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1期41-44,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身振动的职业危害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国外50年代已有报道,而我国近几年才开始研究。我们在完成国家“七五”攻关课题时,发现全身振动对驾驶员的职业损伤主要是脊柱关节的改变。本项研究为探讨全身振动对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身振动的职业危害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国外50年代已有报道,而我国近几年才开始研究。我们在完成国家“七五”攻关课题时,发现全身振动对驾驶员的职业损伤主要是脊柱关节的改变。本项研究为探讨全身振动对脊柱骨关节的损伤,并觅寻健康监护和有价值的诊断指标,为制定我国的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脊柱 关节损伤 防护
下载PDF
车辆驾驶员腰部疾患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骆知俭 毛晓全 《职业医学》 1992年第3期130-132,共3页
本文调查了手拖司机1109名、中拖司机423名、卡车司机237名、公交司机317名、出租小车司机209名,银行财会人员336名为对照组。发现车辆驾驶员患下背痛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对上述各组随机抽样作腰椎X线正、侧位摄片。结果显示除出租... 本文调查了手拖司机1109名、中拖司机423名、卡车司机237名、公交司机317名、出租小车司机209名,银行财会人员336名为对照组。发现车辆驾驶员患下背痛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对上述各组随机抽样作腰椎X线正、侧位摄片。结果显示除出租小车纽外,余各车辆组驾驶员患椎体骨质增生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发病期早、程度严重、分布面广。作者认为,驾驶员的骨质增生继下背痛是接触振动所致的职业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质增生 振动
原文传递
手臂振动病手指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金珠 石耀辉 +5 位作者 刘宏石 于珊珊 张立宽 刘雪梅 冯克玉 丁红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9期696-697,共2页
目的观察手臂振动病手指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点,为手臂振动病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PHILIPSG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2.0MHz,对手臂振动病患者13例及正常健康人11例的拇指、示指、中指5条动脉即拇指桡... 目的观察手臂振动病手指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点,为手臂振动病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PHILIPSG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2.0MHz,对手臂振动病患者13例及正常健康人11例的拇指、示指、中指5条动脉即拇指桡掌侧固有动脉、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示指桡侧动脉、示指指掌侧固有动脉、中指指掌侧固有动脉的彩色束宽(示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血管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拇指桡掌侧固有动脉、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示指桡侧动脉、示指指掌侧固有动脉、中指指掌侧固有动脉彩色束宽(血管内径)均小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示指桡侧动脉、示指指掌侧固有动脉、中指指掌侧固有动脉阻力指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手指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血管搏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指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手臂振动病外周血管损伤,对手臂振动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彩色 动脉 振动
原文传递
人体与振动环境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昌信 《环境保护》 CAS 1984年第11期17-22,共6页
一、序人们生活在各种振动环境中,各种振动环境均会给人体造成危害。例如在全身垂直振动的情况下,人体的各种生理反应如(表一)所示。生理反应振动频率(HZ) 峰-峰振幅(mm)
关键词 振动环境 人体 生理反应 加速度 振动 振动公害 振动频率 环境振动标准 中心频率 传感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