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OC对基于羟化α-SiO_(2)核的二次气溶胶形成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瑶泽 潘茁 +2 位作者 张鹏洋 张春春 陈军宪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97-2204,共8页
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_(2.5))是一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在低层大气中携带多种有毒污染物,对区域空气质量、人类健康、气候和各种人类活动构成严重威胁。矿尘作为大气中广泛存在的颗粒物,它是西北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PM_(2.5)的主要成分,其... 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_(2.5))是一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在低层大气中携带多种有毒污染物,对区域空气质量、人类健康、气候和各种人类活动构成严重威胁。矿尘作为大气中广泛存在的颗粒物,它是西北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PM_(2.5)的主要成分,其中矿尘主要由SiO_(2)组成。因此,VOC基于羟化SiO_(2)核的二次气溶胶SOA的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之前的SOA形成的量化研究工作基础上构建了VOCs-羟化SiO_(2)界面模型,使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VOC在界面的吸附行为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最终获得了VOC与羟化SiO_(2)表面间的有效作用参数Tg和VOC扩散系数D与FAC之间的量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分子动力学 量化关系 二次气溶胶SOA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下载PDF
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监测方法探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仲晓倩 郑雯倩 赵梦楠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9年第6期137-139,共3页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目前影响大气质量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对其含量进行监测,有助于提升大气环境控制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监测方法创新的重要作用。其次,分析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目前影响大气质量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对其含量进行监测,有助于提升大气环境控制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监测方法创新的重要作用。其次,分析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主要监测方法。最后,探讨监测技术的优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监测技术
下载PDF
加液方式对卷烟商标纸VOC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军 杜启云 +4 位作者 苗宇萌 杨志鑫 郭世英 单凯 时景泉 《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34期2-3,共2页
本文通过对卷烟商标纸VOC检测过程中加液方式的对比分析,查找出一种科学合理的加液方式,为减小卷烟商标纸VOC检测和对比实验的实验偏差提供一种检测方法。
关键词 卷烟商标纸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加液方式
下载PDF
汽车内饰零部件VOCs快速分析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若鑫 刘娟 汤品一 《时代汽车》 2019年第12期118-119,共2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快速分析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优势,并展示了该技术在实际样品挥发性有机物VOCs测试上的一种应用,通过该技术与汽车内饰部件袋式法VOCs的测试相结合,实现了多种VOCs的全程在线监测,展示了VOCs物质在袋内的散发浓度趋势。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快速分析 在线监测
下载PDF
卷烟商标纸VOC检测中不同空白处理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5
作者 官丽丽 杜启云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年第34期321-322,共2页
本文通过对卷烟商标纸VOC检测过程中不同空白处理方式的对比分析,查找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空白处理方式,为提高卷烟商标纸VOC检测结果和减小对比实验差异提供一种参考手段。
关键词 卷烟商标纸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空白
下载PDF
我国植物VOCs排放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66
6
作者 赵静 白郁华 +1 位作者 王志辉 张树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4-657,共4页
1992~2000年,使用流动式、封闭式采样法,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了我国4种气候类型(温带-寒温带,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亚热带),7个地区(黑龙江,北京,福建,广东,四川,湖南,云南),共58种当地优势树种、庄稼和草地异戊二烯和单... 1992~2000年,使用流动式、封闭式采样法,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了我国4种气候类型(温带-寒温带,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亚热带),7个地区(黑龙江,北京,福建,广东,四川,湖南,云南),共58种当地优势树种、庄稼和草地异戊二烯和单萜烯的排放速率.使用G93算法,换算出相应异戊二烯和单萜烯的标准排放因子,并划分了这些排放因子的等级.同种树种在不同的气候带和季节的排放有明显的差异,通常,VOCs排放速率南方高于北方,夏季高于冬季;阔叶树主要排放异戊二烯,针叶树主要排放单萜烯,但是我国南方相当数量的阔叶林的排放特征不符合上述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戊二烯 单萜烯 排放速率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下载PDF
雾霾之PM_(2.5)的来源、成分、形成及危害 被引量:63
7
作者 程春英 尹学博 《大学化学》 CAS 2014年第5期1-6,共6页
介绍雾霾及PM2.5的基本知识,从化学角度讨论PM2.5的来源、成分、形成和危害;阐述发展PM2.5分析新方法对于掌握其危害,研究其生理影响和找到其源头的重要意义。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排放物的后处理以及"碳交易"等有希望成为解... 介绍雾霾及PM2.5的基本知识,从化学角度讨论PM2.5的来源、成分、形成和危害;阐述发展PM2.5分析新方法对于掌握其危害,研究其生理影响和找到其源头的重要意义。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排放物的后处理以及"碳交易"等有希望成为解决雾霾及PM2.5问题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PM2.5 光化学烟雾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颗粒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控制 被引量:46
8
作者 陈平 陈俊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 2006年第3期20-23,51,共5页
介绍各种常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控制技术,包括回收技术和销毁技术。综述各种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应用条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VOCs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控制 回收 销毁
下载PDF
珠三角产业重镇大气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邓思欣 刘永林 +8 位作者 司徒淑娉 焦灵 常鸣 谢敏 李婷苑 安丽娜 郑炼明 周雪玲 邝敏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993-3003,共11页
2019年在珠三角典型产业重镇佛山市狮山镇在线监测大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并开展大气VOCs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及来源贡献分析.观测期间共测得56种VOCs物种,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体积浓度为(39.64±30.46)×10^(-... 2019年在珠三角典型产业重镇佛山市狮山镇在线监测大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并开展大气VOCs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及来源贡献分析.观测期间共测得56种VOCs物种,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体积浓度为(39.64±30.46)×10^(-9),主要组成为烷烃(56.5%)和芳香烃(30.1%).大气VOCs在冬季和春季浓度较高.VOCs各组分呈“U”型日变化特征,污染时段的日变化幅度明显大于非污染时段.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O_(3)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2019年VOCs的OFP为107.40×10^(-9),其中芳香烃对总OFP贡献最大(54.6%).OFP浓度最高的10种VOCs占总OFP的80.3%,占TVOCs体积浓度的59.9%,高反应活性的VOCs物种在研究区域具有较高的大气浓度,应重点控制.正交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溶剂使用源(42.4%)和机动车排放源(25.8%)是研究区域2019年大气VOCs的主要来源,其次为工业过程源(14.6%)、汽油挥发(7.9%)和天然源(1.7%),控制上述源的VOCs排放是缓解该地区臭氧污染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PMF模型 污染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OFP) 来源解析 产业重镇
下载PDF
印刷行业VOCs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蔡宗平 蔡慧华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3年第8期166-172,共7页
采用生产工艺调研,现场采样及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生产工艺、原辅材料、治理技术及生产管理对制鞋行业VOCs排放的影响,研究了印刷行业VOCs的排放特征。研究表明:印刷行业VOCs主要来源于印刷用油墨及其稀释剂、润版液、清洗剂、... 采用生产工艺调研,现场采样及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生产工艺、原辅材料、治理技术及生产管理对制鞋行业VOCs排放的影响,研究了印刷行业VOCs的排放特征。研究表明:印刷行业VOCs主要来源于印刷用油墨及其稀释剂、润版液、清洗剂、胶黏剂等含溶剂产品的使用。印刷工艺和油墨种类是决定印刷企业总VOCs排放浓度的关键因素,水性油墨可显著降低VOCs的含量,目前印刷行业多为无组织排放,治理设施普及率低,存在生产管理不完善等情况。通过研究印刷行业VOCs的排放特征,为制定地区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做充分的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行业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排放特征
下载PDF
卷烟包装纸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顶空-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谢焰 陆怡峰 +1 位作者 孙文梁 刘百战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3-19,共7页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卷烟包装纸中的16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对部分国内卷烟包装纸进行了检测,并对卷烟包装纸的VOCs现状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卷烟包装纸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顶空-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北京近交通主干线地区的臭氧生成效率 被引量:24
12
作者 安俊岭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2-657,共6页
2004年9月27日至10月4日一冷锋系统途径北京并带来了大风和降水天气,为了解冷锋过境前后北京近交通主干线地区臭氧生成效率的变化,利用此期间北京外场观测资料和箱模式计算了臭氧生成率及生成效率.结果表明,臭氧生成率可由观测结果... 2004年9月27日至10月4日一冷锋系统途径北京并带来了大风和降水天气,为了解冷锋过境前后北京近交通主干线地区臭氧生成效率的变化,利用此期间北京外场观测资料和箱模式计算了臭氧生成率及生成效率.结果表明,臭氧生成率可由观测结果进行求算,表达式为Q·∑Zi·Ki·[VOCi]/KOH+NO2·[NO2],臭氧生成效率(OPE)变化范围为1.5~6.0,均值约为3.0,冷锋系统过境前、后OPE变化不显著.削减近交通主干线地区的VOCs排放量能有效降低该地的臭氧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生成效率 光化学模式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氮氧化 臭氧
下载PDF
轿车内微环境空气污染状况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尤可为 葛蕴珊 +5 位作者 冯波 钱一欣 刘伟 赵寿堂 胡玢 宁占武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0-313,318,共5页
选取3款中档家用轿车,在车辆处于静止状态下,采用二次热解析一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量了汽车内部装饰材料所产生的有害物质的释放量.共定性检出33种挥发性有机物,包括烷烃(33.3%)、烯烃(12.1%)、芳香类化合物(36.... 选取3款中档家用轿车,在车辆处于静止状态下,采用二次热解析一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量了汽车内部装饰材料所产生的有害物质的释放量.共定性检出33种挥发性有机物,包括烷烃(33.3%)、烯烃(12.1%)、芳香类化合物(36.4%)和其他含氧化合物(18.2%).采用气体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苯系物占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比例在35%~50%之间,是车内污染控制中最重要的目标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污染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甲苯
下载PDF
成渝地区臭氧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青 宫正宇 +1 位作者 孟晓艳 颜鲁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9-11,共3页
利用2013-2015年大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成渝地区臭氧污染年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成渝地区臭氧污染已成为全国除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外的另一个高发区域,特别是成都地区,臭氧污染加剧。成渝地区臭氧浓度在12... 利用2013-2015年大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成渝地区臭氧污染年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成渝地区臭氧污染已成为全国除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外的另一个高发区域,特别是成都地区,臭氧污染加剧。成渝地区臭氧浓度在12:00-19:00出现高值,常年臭氧浓度夏季>春季>秋季>冬季。臭氧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中NO_x和VOC光学反应产生的二次污染物。成渝地区的高热、静风天气有利于臭氧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 臭氧(O3) 氮氧化(NO_x)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5
作者 侯博 陈思铭 +2 位作者 江波 白丽菊 孙文寿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7-208,共12页
由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巨大,因此VOCs控制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活性炭吸附法具有技术成熟、操作简单、净化效率高、能耗低以及可回收等优势,是净化VOCs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主要综述了活性炭在... 由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巨大,因此VOCs控制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活性炭吸附法具有技术成熟、操作简单、净化效率高、能耗低以及可回收等优势,是净化VOCs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主要综述了活性炭在脱除VOCs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活性炭的制备和改性技术及其对VOCs的吸附性能、活性炭吸附VOCs的影响因素以及活性炭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通过探究不同制备及改性方法对活性炭孔结构、表面化学性质、比表面积的改变与VOCs吸附效果之间的联系,并结合实际应用实例,对活性炭吸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合理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活性炭 吸附法 活性炭改性
下载PDF
上海某石化园区周边区域VOCs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 被引量:21
16
作者 盛涛 陈筱佳 +3 位作者 高松 刘启贞 李学峰 伏晴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901-4908,共8页
为了解石化周边区域大气VOCs污染特征,使用在线GC-FID监测仪于2017年10月对上海市某近石化周边居民区大气VOCs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连续观测;通过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法估算了VOCs对臭氧(O_3)生成的贡献,并进行了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解石化周边区域大气VOCs污染特征,使用在线GC-FID监测仪于2017年10月对上海市某近石化周边居民区大气VOCs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连续观测;通过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法估算了VOCs对臭氧(O_3)生成的贡献,并进行了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VOCs总质量浓度的范围16. 4~1 947. 8μg·m^(-3),平均浓度为40. 7μg·m^(-3);烷烃、烯/炔烃和芳香烃的平均占比分别为66. 2%、25. 9%和7. 9%. VOCs总浓度日变化特征呈现单峰型变化,峰值浓度为127. 9μg·m^(-3)(07:00). VOCs总浓度的平均臭氧生成潜势(OFP)为249. 7μg·m^(-3),烯、炔烃对OFP的贡献最高,达到153. 4μg·m^(-3);丙烯、反-2-丁烯、乙烯是关键的活性组分.己烷、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和间/对-二甲苯的健康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石化园区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
原文传递
活性炭对VOCs的吸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杨晓娜 任晓玲 +2 位作者 严孝清 吴志强 杨贵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7111-17124,共14页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包括烃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如乙二醇和苯等。VOCs不仅导致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而且当其浓度偏高时,会引起人体不适,严重时危及生命,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VOCs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包括烃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如乙二醇和苯等。VOCs不仅导致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而且当其浓度偏高时,会引起人体不适,严重时危及生命,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VOCs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目前,处理VOCs的技术众多,包括催化氧化等破坏性回收技术和吸附等可恢复性技术。相比于在回收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有毒副产物的破坏性回收技术,吸附技术具有VOCs回收效率高、操作简单、能量消耗低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吸附技术的核心是吸附剂。活性炭因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孔道结构以及易于表面官能团改性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力的VOCs吸附材料。但目前未经改性的活性炭通常比表面积小、表面官能团含量少、对VOCs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较差且疏水能力差,极大地影响了其在潮湿环境中的应用。鉴于此,本文在介绍活性炭对VOCs吸附和脱附原理的基础上,从活性炭的物理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两个角度出发,重点介绍不同改性方法(物理改性、化学改性等)改性后的活性炭对VOCs吸附能力和选择性的影响,并对吸附饱和后活性炭的再生方法进行总结。本文旨在系统总结活性炭对VOCs的吸附、解吸和再生机理,以及活性炭改性技术的最新进展,为制备比表面积大、表面官能团丰富的工业化活性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吸附 活性炭 改性方法 吸附能力 再生方法
下载PDF
天津市郊夏季VOCs化学特征及其时间精细化的来源解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艺璇 刘保双 +2 位作者 吴建会 张裕芬 冯银厂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644-5655,共12页
夏季为环境空气中臭氧污染事件的频发时期,针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及其臭氧生成潜势(OFP)的时间精细化的来源解析研究,对有效地进行臭氧污染防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2019年夏季(6~8月)天津市郊区点位监测的小时分辨率VOCs在线数... 夏季为环境空气中臭氧污染事件的频发时期,针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及其臭氧生成潜势(OFP)的时间精细化的来源解析研究,对有效地进行臭氧污染防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2019年夏季(6~8月)天津市郊区点位监测的小时分辨率VOCs在线数据,分析臭氧污染事件和非臭氧污染时期环境受体中VOCs及其OFP的变化特征,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进行精细化的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夏季环境受体中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24.42×10^(-9),臭氧污染事件中的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27.72×10^(-9),较非臭氧污染时期增加15.69%.夏季总VOCs(TVOCs)的OFP为87.92×10^(-9),其中烯烃的OFP最高,对TVOCs的OFP的贡献达58.28%.臭氧污染事件中TVOCs的OFP为102.68×10^(-9),较非臭氧污染时期增加19.59%.臭氧污染事件中VOCs的来源分别为石化工业及汽油挥发(29.44%)、柴油车尾气(23.52%)、液化石油气及汽油车尾气(22.00%)、天然气及燃烧(13.41%)、溶剂使用(6.14%)和植物排放(5.49%).相比于非臭氧污染时期,液化石油气及汽油车尾气和柴油车尾气分别增长4.84%和5.29%.石化工业及汽油挥发和植物排放的贡献均表现为08:00开始上升,11:00达到最高,这与太阳辐射增强和温度不断上升密切相关.液化石油气及汽油车尾气和柴油车尾气均具有明显的早晚高峰特征,并在夜间(00:00~06:00)保持较高贡献水平.根据PMF结果并结合OFP的计算方法,解析了不同源类对臭氧生成潜势的贡献.石化工业及汽油挥发(31.01%)和柴油车尾气(36.64%)是较高贡献源类,相比非臭氧污染时期分别增加了1.74%和8.27%;并且石化工业及汽油挥发贡献率在臭氧污染事件发生过程的上升阶段显著增加,而在下降阶段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臭氧污染事件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 源解析
原文传递
基于感官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油温对辣椒油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杨慧 黄绿红 +3 位作者 张帆 文宇娟 张群 于美娟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28-335,共8页
采用感官评价及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分析不同油温制备的辣椒油的风味特征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油温(120,140,160,180,200℃)制备的辣椒油香气差异显著(P<0.05),色泽及滋味差异不显著。GC-IMS分... 采用感官评价及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分析不同油温制备的辣椒油的风味特征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油温(120,140,160,180,200℃)制备的辣椒油香气差异显著(P<0.05),色泽及滋味差异不显著。GC-IMS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辣椒油中的VOCs 45种,主要有醛类、酮类及萜烯类,油温对辣椒油中VOCs的种类没有影响。随着油温的升高,醛类(己醛、戊醛、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萜烯类(月桂烯、柠檬烯、α-蒎烯)、(E)-2-己烯醇、1,8-桉树脑、乙酸、丙酸、1-辛烯-3-酮呈现下降趋势,在180、200℃油温制备的辣椒油中,醛类(壬醛、辛醛、庚二烯醛、E-2-辛烯醛、E-2-庚烯醛、丙醛、糠醛、5-甲基糠醛)、乙酸苯乙酯、二甲基二硫、异丁酸的含量较高。相似度及PC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油温的辣椒油香气特异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油 感官评价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下载PDF
表面装饰对刨花板总有机挥发物和甲醛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陈峰 沈隽 苏雪瑶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77,80,共3页
从刨花板二次加工即人造板表面装饰入手,采用密闭气候箱法检测市场中常见的几种饰面刨花板总有机挥发物质量浓度,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薄木贴面与基材的VOC种类和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饰面方法释放的甲醛和总有机挥发... 从刨花板二次加工即人造板表面装饰入手,采用密闭气候箱法检测市场中常见的几种饰面刨花板总有机挥发物质量浓度,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薄木贴面与基材的VOC种类和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饰面方法释放的甲醛和总有机挥发物质量浓度不同,其中聚丙烯贴面材料能很好地降低污染物质量浓度,能封闭84.18%的总有机挥发物和71.43%的甲醛。而实验中的水性涂料自身挥发性较强,所以经过水性涂料涂饰的刨花板总有机挥发物质量浓度远远大于刨花板素板总有机挥发物质量浓度;未贴面的刨花板污染释放物成分为21种,薄木贴面刨花板释放的污染物成分为15种,薄木贴面刨花板污染成分比未贴面刨花板污染成分减少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装饰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GC-MS 刨花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