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诱导技术结合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末节复合组织缺损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自方 明立功 李洋洋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 探讨膜诱导技术结合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末节骨髓炎致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应用膜诱导技术结合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末节骨髓炎致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10例... 目的 探讨膜诱导技术结合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末节骨髓炎致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应用膜诱导技术结合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末节骨髓炎致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10例,其中拇指2例,示指3例,中指4例,环指1例.一期手术:创面扩创后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充填骨缺损,无张力下拉拢皮肤简单缝合固定;二期手术:一期手术后6~8周,取出骨水泥后行自体骨植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移植术.骨缺损长度1.0~2.0 cm,软组织缺损面积0.5 cm×1.0 cm^2.0 cm×3.0 cm,皮瓣切取面积0.6 cm×1.0 cm^2.5 cm×3.5 cm,术后供区直接缝合8例,植皮修复2例.结果 术后9例皮瓣成活良好,1例于术后36 h皮瓣远端出现张力性水泡,经拆线伤口换药后愈合,愈合时间12~18 d,术后未见感染复发,未见移植骨吸收、骨折等.术后植骨愈合时间2~6个月,手指外形良好,皮瓣质地接近正常;8例两点分辨觉为6~10 mm,2例恢复保护性感觉;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行标准:优7例,良2例,可1例,供区无功能障碍.术后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结论 膜诱导技术结合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移植能够提高移植骨的抗感染能力,术后指体外观与功能恢复良好,供区损伤较小,是修复手指末节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诱导技术 骨髓质 固有动脉 外科皮瓣 修复
原文传递
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修复指体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刚义 张洁 +6 位作者 李建梅 张锦涛 杨伟超 王春旭 李晓妮 王芳 马光兵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指体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21年5月,对22例指体软组织缺损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移植修复。其中拇指9例,示指5例,中、环指各3例,小指2例;修... 目的探讨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指体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21年5月,对22例指体软组织缺损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移植修复。其中拇指9例,示指5例,中、环指各3例,小指2例;修复指端8例,指腹7例,指背及甲床7例。软组织缺损范围0.8 cm×0.5 cm~1.5 cm×0.8 cm,皮瓣切取面积1.0 cm×0.7 cm~1.8 cm×1.0 cm。供区6例直接拉拢缝合,其余予以中厚皮片覆盖,加压包扎。术后通过门诊、电话或微信随访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例因缝合过紧致皮瓣肿胀、青紫,给予间断拆线后解除;2例皮瓣术后出现张力性水疱,1周后消退;1例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及供区植皮均I期愈合。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末次随访:皮瓣外形、质地均良好,恢复保护性感觉,患指屈、伸功能也恢复正常,TPD为7~11 mm。除未能重建指体的特殊结构,如指甲、指腹螺纹及精细的感觉外,重建了指体原有的基本外形及功能。依中华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结果优11例,良9例,中2例,优良率91%;供区无功能影响。结论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指体软组织缺损伤,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疗效满意,而且不损伤指体主干血管,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皮瓣 固有动脉 修复 损伤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带双侧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背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超 张旭 +2 位作者 王斌 王辉 庄永青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3-486,共4页
目的报道带双侧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DBPPDN)的指背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5月-2019年4月,收治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113例113指。临床应用4种带双侧DBPPDN的指背皮瓣修复此类软组织缺损。皮瓣类型:①超比例邻... 目的报道带双侧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DBPPDN)的指背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5月-2019年4月,收治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113例113指。临床应用4种带双侧DBPPDN的指背皮瓣修复此类软组织缺损。皮瓣类型:①超比例邻指皮瓣29例29指。②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DBPPDA)皮瓣43例43指。③第1掌背动脉皮瓣23例23指。④指背游离皮瓣18例18指。采用带单侧DBPPDN的指背皮瓣进行修复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双侧撕脱的指掌侧固有神经仅修复一侧。经门诊随访,评估带双侧DBPPDN的指背皮瓣与对照组皮瓣的静态TPD、伤指VSA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采用非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带双侧DBPPDN的指背皮瓣有11例术后出现水疱,7例皮瓣瘀血。9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余均成活。带双侧与带单侧DBPPDN的指背皮瓣的静态TPD分别为(6.92±0.12)mm和(8.92±0.20)mm、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0.46±0.08)分和(1.11±0.28)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45±0.06)分和(4.00±0.16)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带双侧DBPPDN的指背皮瓣获得了更好的感觉恢复(P<0.01)、更低的疼痛发生率(P=0.0032)以及更高的满意度(P=0.0014)。结论4种带双侧DBPPDN的皮瓣是有效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尤其在预防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固有神经 固有动脉 修复
原文传递
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郑晓东 黄辉强 +2 位作者 邹云 陈锦涛 张沛钠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2838-2840,共3页
目的:分析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6月住院治疗的50例手指远端皮肤缺损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病例数共计25例),对照组采用腹部皮瓣修复,试验组采... 目的:分析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6月住院治疗的50例手指远端皮肤缺损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病例数共计25例),对照组采用腹部皮瓣修复,试验组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比两组临床指标、VAS评分、手功能评分、美容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2周术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手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美容优良率(96.00%)高于对照组(72.00%),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28.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可有效减轻手指远端皮肤缺损患者疼痛感,改善手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美容效果良好,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动脉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远端皮肤缺损 临床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游离足底内侧Flow-through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2例 被引量:19
5
作者 梁高峰 张伟 +8 位作者 段超鹏 张满盈 贾宗海 文波 董俊文 何俊娥 查蕊 智丰 滕云升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1-413,共3页
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临床常见,常合并指掌侧固有动脉及神经的缺损,导致血运及指端感觉障碍,以往对于此类损伤,常选择邻指皮瓣、静脉皮瓣、腕横纹皮瓣、游离第2趾胫侧皮瓣等,但存在皮瓣供区外观差、牺牲健侧手指主要动脉等。2016年1月至2... 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临床常见,常合并指掌侧固有动脉及神经的缺损,导致血运及指端感觉障碍,以往对于此类损伤,常选择邻指皮瓣、静脉皮瓣、腕横纹皮瓣、游离第2趾胫侧皮瓣等,但存在皮瓣供区外观差、牺牲健侧手指主要动脉等。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利用足底内侧皮瓣Flow-through桥接重建指端血运及感觉的同时并覆盖掌侧创面12例,一期修复软组织缺损及指掌侧固有动脉、神经节段性缺损,术后手指外形、感觉及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此类复合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固有动脉 足底内动脉皮瓣 血流桥接皮瓣
原文传递
逆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瓣联合组织回植在手指末节离断再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付世杰 孙勃 +3 位作者 张海峰 高云峰 张擎柱 王培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逆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瓣联合组织回植在手指末节离断再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对收治的11例11指末节离断患者,将清创后的离断指骨甲床复合体回植,逆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瓣覆盖软组织缺损,采用... 目的探讨逆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瓣联合组织回植在手指末节离断再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对收治的11例11指末节离断患者,将清创后的离断指骨甲床复合体回植,逆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瓣覆盖软组织缺损,采用这种方法来完成断指再植。本组男7例,女4例,年龄19-55岁,平均34.7岁。受伤原因:挤压伤3例,砸伤3例,绞伤5例。指别:示指3例,中指4例,环指3例,小指1例。创面挫伤严重,显微镜下探查确定无可供吻合血管。所有患者均为单发手指末节完全离断,无其他部位合并伤。结果本组11例11指再植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0.6个月,再植指外形饱满,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良好,皮瓣两点分辨觉为3.0-5.0 mm,远指间关节活动范围接近正常,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8例,良3例。结论应用逆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瓣联合组织回植进行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手术方法简便,并能获得良好的功能与外形,是对无血管吻合的末节离断进行再植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动脉 岛状皮瓣 末节离断 再植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7
作者 庄康保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将40例2~5指指端、指腹软组织缺损患者(52指)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掌背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17例,22指),观察组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23例,30指)。记录...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将40例2~5指指端、指腹软组织缺损患者(52指)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掌背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17例,22指),观察组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23例,30指)。记录术后一期愈合率、成活率及并发症。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恢复情况,采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0个月。两组一期愈合率、成活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8个月,感觉、外观恢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运动、工作能力恢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总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手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两种皮瓣都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二者各有优缺点,应个性化制定修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动脉皮瓣 动脉穿岛状皮瓣 损伤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Flow-through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在伴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唐俊华 金国栋 +2 位作者 曾永文 杨贺 谢仁鹏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Flow-through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在伴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中应用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2019年6月,对收治的24例(男18例,女6例)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设计切取Flow-through尺动脉腕上... 目的探讨Flow-through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在伴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中应用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2019年6月,对收治的24例(男18例,女6例)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设计切取Flow-through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修复,利用尺动脉腕上支及分出的下行支桥接指掌侧固有动脉重建指端血供,上行支穿支皮瓣覆盖创面,供区直接缝合或局部转移皮瓣修复。术后通过门诊及电话、微信方式进行随访,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测定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4例皮瓣及供区创面均I期愈合,其中2例术后皮瓣远端出现水疱予换药处理后好转。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7.6个月。皮瓣外形、质地优良,供区线形瘢痕,愈合良好,无疼痛、麻木等并发症。结论Flow-through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血管解剖恒定,切取方法简单,充分利用其上行支及下行支,可作桥接血管重建指端血供,同时覆盖软组织创面,效果满意,是一种治疗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腕上穿皮瓣 Flow-through皮瓣 固有动脉 修复
原文传递
Flow-through腓浅动脉皮瓣修复手指伴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 被引量:14
9
作者 程贺云 张韬 +5 位作者 巨积辉 熊胜 唐林峰 赵强 邹坤 朱柯烨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目的总结游离Flow-through腓浅动脉皮瓣修复手指伴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对7例7指伴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患者,应用游离Flow-through腓浅动脉皮瓣修复手指创面,同时桥接修复指掌... 目的总结游离Flow-through腓浅动脉皮瓣修复手指伴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对7例7指伴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患者,应用游离Flow-through腓浅动脉皮瓣修复手指创面,同时桥接修复指掌侧固有动脉。其中拇指2例2指,示指3例3指,中指2例2指。手指缺损创面面积为2.5 cm×3.0 cm~5.0 cm×7.0 cm;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为1.0~3.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3.0 cm×3.5 cm~5.5 cm×8.0 cm,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予预防感染、抗痉挛、抗凝血、镇痛、补液等支持治疗,卧床制动1周。每月定期随访,在医师指导下行功能锻炼。结果7例7指皮瓣及指体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伤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好,弹性良好,外形饱满,无明显臃肿,术后6个月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手指无明显肿胀、萎缩,皮肤温度正常,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指体功能,优3例,良4例;小腿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外形良好,功能无影响。结论游离Flow-through腓浅动脉皮瓣修复手指伴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手术操作简单,皮瓣血供可靠,皮瓣外形满意,并能同时修复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手指血供、外形、功能恢复良好,供区无明显影响,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浅动脉皮瓣 血流桥接 软组织缺损 固有动脉 修复
原文传递
以指掌侧固有动脉末节皮支为蒂的螺旋桨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建华 宫可同 +2 位作者 韩力 鲁毅军 张波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研究以指掌侧固有动脉末节皮支为蒂的螺旋桨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应用以指动脉末节皮支为蒂的螺旋桨皮瓣修复指端缺损20例,其中拇指4例,示指4例,中指8例,环指3例,小指1例;切取皮瓣面积1.0 ... 目的研究以指掌侧固有动脉末节皮支为蒂的螺旋桨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应用以指动脉末节皮支为蒂的螺旋桨皮瓣修复指端缺损20例,其中拇指4例,示指4例,中指8例,环指3例,小指1例;切取皮瓣面积1.0 cm×1.8 cm-1.5 cm×2.8 cm,植皮面积0.8 cm×1.0 cm-1.2 cm×1.6 cm。结果20例患指的皮瓣、植皮全部成活,术后5例皮瓣远端出现暗紫及小水疱现象。随访时间6-24个月,指端感觉恢复S4 13例,S3+ 5例,S3 2例;TAM评分:优良率100%;两点辨别觉平均5.2 mm。结论以指动脉末节皮支为蒂的螺旋桨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术后手指功能及外观好,皮瓣供区创伤小,瘢痕相对隐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动脉 螺旋桨皮瓣 端缺损
原文传递
逆行及顺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比较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兮 高峻青 +3 位作者 付记乐 王朝辉 杨松 罗桦杰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8-683,共6页
目的对比逆行及顺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17年2月至2020年10月所收治的91例第2~5指指端缺损患者随机分为2组,逆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皮瓣组(n=44,逆行组),通过缝接神经重建皮瓣感觉;顺行指掌侧固有动脉... 目的对比逆行及顺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17年2月至2020年10月所收治的91例第2~5指指端缺损患者随机分为2组,逆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皮瓣组(n=44,逆行组),通过缝接神经重建皮瓣感觉;顺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皮瓣组(n=47,顺行组),皮瓣携带指掌侧固有神经。术后记录皮瓣TPD及伤指及健侧对应指的指骨间关节活动度,使用密歇根手部功能量表(MHQ)评估伤手功能。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皮瓣均一期成活,术后6个月皮瓣TPD逆行组和顺行组分别为(6.30±1.19) mm和(3.77±0.6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健侧对应指比较,两组伤指指骨间关节活动度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顺行组指骨间关节的平均活动度低于逆行组相应指骨间关节的平均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H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行及顺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皮瓣均是修复指端缺损的有效术式,同逆行皮瓣比较,顺行皮瓣术后指骨间关节活动度降低相对较多,但在皮瓣感觉重建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动脉 端缺损 顺行岛状皮瓣 逆行岛状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示指血管神经的断面观测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吉爱国 高文彬 +3 位作者 刘同慎 刘爱国 岳新民 盖延胜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用27个成人示指作组织切对后,选取近侧、中间和远侧指横纹及相邻横纹12处的横断面切片.对指掌侧固有动脉、静脉和神经的位置、形态进行了观测.
关键词 固有动脉 断面解剖 神经 血管
下载PDF
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修复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吕文涛 巨积辉 +2 位作者 蒋国栋 唐晓强 张庆阳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在伴有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16年9月.采用前臂静脉皮瓣游离桥接修复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1l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6h(平均2.5h),血管缺损长... 目的探讨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在伴有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16年9月.采用前臂静脉皮瓣游离桥接修复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1l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6h(平均2.5h),血管缺损长度1.4~3.4cm(平均2.3cm),桥接一侧指掌侧固有动脉8例,桥接双侧指掌侧固有动脉3例。切取皮瓣面积为1.5cm×2.0cm~2.2cm×3.5cnq.供区创面直接缝合.结果术后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脱痂愈合。其余皮瓣、指体均顺利成活,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11例均扶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0个月,平均lO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好,温、痛、触觉恢复,外形不臃肿。按TAM系统评定法评定:优6例,良4例,可1例。供区仅留线状瘢痕,手腕屈伸活动不受限,对供区影响小。结论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可同时重建患指血运并修复创面.对伴有指神经、肌腱缺损的患指,也可同时切取皮神经及掌长肌腱桥接修复.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静脉皮瓣 损伤 固有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指掌侧固有动脉顺行推进皮瓣在合并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韩臻 张月娟 +3 位作者 高飞 董全宇 黄恒 毕本军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指掌侧固有动脉顺行推进皮瓣在合并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共收治6例手指离断合并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其中3例合并双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1例单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 目的探讨应用指掌侧固有动脉顺行推进皮瓣在合并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共收治6例手指离断合并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其中3例合并双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1例单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首先行断指再植术,直接吻合或取浅静脉桥接修复指掌侧固有动脉,指掌侧留有面积为0.5 cm×1.5 cm^1.2 cm×2.0 cm的创面,采用了同指带单侧指掌侧固有动脉和神经的顺行推进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推进皮瓣面积1.5 cm×5.0 cm^2.2 cm×6.0 cm。均一期行急诊手术修复,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组6例术后皮瓣及断指全部成活。随访2~12个月,平均6个月,皮瓣血运良好,再植指体及皮瓣外形饱满,TPD 4~6 mm,患指近指骨间关节主动活动正常,远指骨间关节活动度35°~60°。结论对合并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离断手指,应用指掌侧固有动脉顺行推进皮瓣进行修复,操作简单,创伤较小,是一种较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皮瓣 固有动脉 修复 再植
原文传递
第一跖背动脉Flow—through皮瓣修复指掌侧复合组织缺损 被引量:11
15
作者 唐林峰 巨积辉 +4 位作者 刘跃飞 周荣 杨开航 郭全伟 侯瑞兴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2-45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第一跖背动脉Flow-through皮瓣修复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并桥接修复指掌侧固有动脉、神经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设计应用第一跖背动脉Flow-through皮瓣修复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指掌侧固有动脉及...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第一跖背动脉Flow-through皮瓣修复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并桥接修复指掌侧固有动脉、神经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设计应用第一跖背动脉Flow-through皮瓣修复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指掌侧固有动脉及神经缺损7例7指,男4例,女3例;年龄18~45岁,平均28.5岁。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血管类型为GilbertⅠ型,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2.5 cm^3.5 cm×5.5 cm,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1、3、6、12、24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本组7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皮瓣外形恢复满意,手指功能恢复良好。远、近指间关节活动度均接近正常,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6~12 mm,平均7 mm。伤指血运良好,感觉恢复良好,修复侧两点辨别觉6~15 mm,平均8 mm。足部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远期随访无明显瘢痕增生,足部功能未受影响。结论应用游离第一跖背动脉Flow-through皮瓣可一期修复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指动脉、神经缺损,术后皮瓣外形满意,感觉恢复良好,伤指功能恢复良好,感觉恢复满意,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 固有动脉 桥接血流皮瓣 第一跖动脉
原文传递
改良邻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进刚 李善祥 +1 位作者 赵国栋 李坤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5-296,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邻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节以远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以指总动脉作为邻、患指指掌侧固有动脉逆行供血通道,在患指近侧指间关节近侧平面为旋转点,设计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逆行翻转,修复10例手指中节以... 目的探讨改良邻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节以远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以指总动脉作为邻、患指指掌侧固有动脉逆行供血通道,在患指近侧指间关节近侧平面为旋转点,设计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逆行翻转,修复10例手指中节以远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同时将皮瓣上的感觉神经与患指远端指神经缝合.结果 10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5个月.手指外观饱满,皮瓣颜色与正常手指相似,皮瓣质软,两点分辨觉为4mm.供区手指功能无影响.结论改良邻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适用于修复手指中节以远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覆盖,术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损伤 动脉 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动脉 皮肤软组织缺损 改良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间关节 固有动脉
原文传递
以示指近节指掌侧固有动脉为蒂的双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缺损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震 邵文年 黄立军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以示指近节指掌侧固有动脉为蒂的双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以示指近节指掌侧固有动脉为蒂的双叶皮瓣修复10例拇指末节缺损,其中男8例,女2例,左手4例,右手6例,年龄27~60岁,平均40.... 目的探讨以示指近节指掌侧固有动脉为蒂的双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以示指近节指掌侧固有动脉为蒂的双叶皮瓣修复10例拇指末节缺损,其中男8例,女2例,左手4例,右手6例,年龄27~60岁,平均40.2岁。致伤原因:机器压砸8例,绳索勒断2例,缺损程度在I°~II°,其中3例为再植后坏死。10例均为择期手术,手术距受伤时间3~5 d,平均3.8 d,均采用以示指近节指掌侧固有动脉为蒂的双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缺损,术后门诊随访。结果本组10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2-PD为6~8(平均7)mm,移植髂骨均未见明显吸收。手功能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法(TAM)评定,结果优8例,良2例。结论以示指近节指掌侧固有动脉为蒂的双叶皮瓣是修复拇指末节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切取供区损伤小,修复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动脉 双叶皮瓣 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改良法重建感觉的近端尺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相邻指腹缺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潘佳栋 李苗钟 +6 位作者 王科杰 黄耀鹏 王胜伟 尹善青 丁文全 郭浩 王欣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9-333,共5页
目的探讨用改良方法重建感觉的游离近端尺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相邻大面积指腹缺损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2月至2016年5月,采用游离近端尺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相邻指腹缺损共10例20指,其中示、中指和中、环指指腹缺损分别为4例8指... 目的探讨用改良方法重建感觉的游离近端尺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相邻大面积指腹缺损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2月至2016年5月,采用游离近端尺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相邻指腹缺损共10例20指,其中示、中指和中、环指指腹缺损分别为4例8指、6例12指。术中将皮瓣内皮神经近、远两端分别与相邻2手指相对侧指掌侧固有神经端端吻接,术后7周行分指术时解剖、切断皮瓣内皮神经,将两断端分别与相邻侧指掌侧固有神经吻接,由此重建2个手指指腹的感觉。皮瓣移植时吻接皮神经近端10指(A组)、远端10指(B组)。尺动脉穿支与患指指掌侧固有动脉(6例)或其关节支(4例)端端吻合,皮瓣面积5.0cm×3.5cm^5.5cm×4.0c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9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出现静脉危象,经皮瓣表面针刺放血等处理后成活。分指术后皮瓣均无淤血或缺血表现。术后随访11~32个月(平均17个月),两组各10指皮瓣的两点辨别觉分别为(7.3±1.2)mm和(8.6±2.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Semmes-Weinstein单丝触觉评估,14指为轻触觉减退,6指为保护性感觉减退:术后全关节主动活动度为(248.0±4.5)°。患者主诉皮瓣轻度疼痛l例1指,均未出现皮瓣不耐寒症状,所有患指无捏物不稳情况。结论游离近端尺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解剖相对恒定,血供可靠,皮肤颜色、质地和柔韧度与指腹接近,经改良后可同时重建相邻2个患指的感觉.是相邻大面积指腹创面修复的一种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穿皮瓣 固有动脉 缺损 感觉重建
原文传递
指掌侧固有动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黎华 胡鸿泰 +2 位作者 黄群武 何正瑞 刘文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3-505,共3页
目的:通过对指掌侧固有动脉的掌侧分支分布情况的研究,为临床上取手指掌侧皮瓣修复手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对手指血管进行灌注,解剖及测量指掌侧固有动脉掌横支与皮纹的距离和管径。结果:近侧掌横支距皮纹为(6.16±1.51... 目的:通过对指掌侧固有动脉的掌侧分支分布情况的研究,为临床上取手指掌侧皮瓣修复手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对手指血管进行灌注,解剖及测量指掌侧固有动脉掌横支与皮纹的距离和管径。结果:近侧掌横支距皮纹为(6.16±1.51)mm,外径为(0.4l±0.08)mm。中间掌横支距皮纹为(4.34±1.40)mm,外径为(0.40±0.09)mm。远侧掌横支距皮纹为(5.98±2.30)mm,外径为(0.42±0.09)mm。近侧掌横支与中间掌横支之间的距离为(26.62±2.08)mm,中间掌横支与远侧掌横支之间的距离为(10.33±2.77)mm。结论:在手指修复取皮瓣时,要考虑掌横支的特点及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动脉 皮瓣
下载PDF
带一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的侧方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27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志强 谌晓强 +5 位作者 刘军国 范相举 张新占 张义鹏 李健 朱修桥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8-503,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带一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的侧方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创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4年10月至2019年5月,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对27例34指指端缺损面积0.5 cm×0.5 cm~1.5 cm×2.0 cm的患... 目的探讨应用带一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的侧方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创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4年10月至2019年5月,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对27例34指指端缺损面积0.5 cm×0.5 cm~1.5 cm×2.0 cm的患者采用带一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的侧方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皮瓣大小为1.7 cm×1.0 cm~4.5 cm×1.5 cm。本组术后长期随访20例,7例失访,其中门诊随访16例,微信随访4例。结果本组27例34指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颜色与周围组织接近或完全正常,质地柔软,外观良好,皮瓣TPD 2.0~6.0 mm。随访时间22~77个月,平均31.45个月。手指屈、伸功能良好[拇指总关节活动度(ROM)>90°;手指主动运动总和(TAM)260°~200°],1例出现钩甲或钩指畸形。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8例,良2例。结论带一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的侧方V-Y推进皮瓣操作简单易行,皮瓣血运可靠,皮瓣感觉良好,手指屈、伸活动良好,皮瓣外观及质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动脉 V-Y推进皮瓣 端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