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蹼局部皮瓣在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供区修复中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黄平 李成龙 +3 位作者 余晓芳 杜国军 刘异 尤加锐 《巴楚医学》 2021年第2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指蹼局部皮瓣对修复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供区的疗效。方法:2014年5月~2017年8月,对35例(35指)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手指近节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转移修复。供区采用两种方法修复,观察组以指蹼局部皮瓣修复(20例20指),对照... 目的:探讨应用指蹼局部皮瓣对修复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供区的疗效。方法:2014年5月~2017年8月,对35例(35指)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手指近节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转移修复。供区采用两种方法修复,观察组以指蹼局部皮瓣修复(20例20指),对照组于同侧前臂近端尺侧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15例15指)。术后比较两组患指供受区皮瓣存活情况、外观及质地、皮瓣及手指感觉、手指功能活动、患者主观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完全成活,供区切口一期愈合率93%以上。观察组皮瓣供区外观、质地、感觉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外观和感觉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指蹼局部皮瓣血供可靠,质地良好,供区隐蔽,是修复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供区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动脉皮瓣 蹼局部皮瓣 缺损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在治疗外周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金才 温树正 +5 位作者 景尚斐 张国荣 韩旭 许鹏程 郭文 韩超前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82-85,共4页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一直以来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其修复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研究的日臻深入,PNI修复方法越来越丰富多样,修复手段日益完...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一直以来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其修复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研究的日臻深入,PNI修复方法越来越丰富多样,修复手段日益完善,各类方法对于修复神经结构上的连续性较为肯定,但功能的恢复往往并不尽人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神经 固有动脉:穿皮瓣
下载PDF
两种不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3
作者 庄康保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将40例2~5指指端、指腹软组织缺损患者(52指)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掌背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17例,22指),观察组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23例,30指)。记录...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将40例2~5指指端、指腹软组织缺损患者(52指)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掌背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17例,22指),观察组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23例,30指)。记录术后一期愈合率、成活率及并发症。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恢复情况,采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0个月。两组一期愈合率、成活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8个月,感觉、外观恢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运动、工作能力恢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总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手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两种皮瓣都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二者各有优缺点,应个性化制定修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动脉皮瓣 动脉穿岛状皮瓣 损伤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远侧指骨间关节黏液囊肿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
4
作者 刘小智 马丙栋 +4 位作者 李雪城 赵多伟 庞波涛 常晓 宋坤修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转移修复远侧指骨间关节(DIP)黏液囊肿切除后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显微)外科收治DIP囊肿8例8指,均为女性,年龄55~65岁,平均60岁;囊肿位于... 目的探讨利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转移修复远侧指骨间关节(DIP)黏液囊肿切除后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显微)外科收治DIP囊肿8例8指,均为女性,年龄55~65岁,平均60岁;囊肿位于拇指1例,示指3例,中指3例,环指1例。采用囊肿扩大切除后,创面大小0.8 cm×0.6 cm~1.7 cm×0.9 cm,于创面边缘以同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终末支为蒂,沿创面近端边缘向指背侧设计皮瓣覆盖创面,皮瓣大小1.2 cm×1.0 cm~2.0 cm×1.2 cm,皮瓣供区采用臂内侧全厚皮覆盖。术后采用门诊复诊和电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成活良好,随访时间为4~12个月,平均10个月。末次随访均未见肿物复发,症状消失。所有皮瓣均一期愈合,外形良好,质软,色泽和周围皮肤无明显差异。植皮区一期愈合。DIP活动度0°~70°,TPD恢复至7~8 mm,对日常生活无影响,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结果为优。结论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在修复DIP黏液囊肿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优势明显,创伤小,操作简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囊肿 骨间关节 固有动脉皮瓣 创面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不同皮瓣修复方案对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效果的影响对比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小文 常恒 罗伟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第18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2种皮瓣修复方案对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60例,依据双盲法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观察组行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治疗,对照组行掌背动脉... 目的:探讨2种皮瓣修复方案对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60例,依据双盲法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观察组行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治疗,对照组行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治疗。对比2组皮瓣外观、手功能、两点辨别觉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皮瓣外观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功能分级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点辨别觉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用于治疗手指软组织缺损均可促进手功能恢复,但前者可更好改善皮瓣外观及手指感觉,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固有动脉皮瓣 动脉穿皮瓣 皮瓣外观 手功能
原文传递
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2~5指指端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6
作者 罗人彰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2~5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017年4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5指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57例132指,给予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缺损面积:0.35~1.2 cm^(2)。结果术后57例132指固有动脉背... 目的探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2~5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017年4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5指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57例132指,给予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缺损面积:0.35~1.2 cm^(2)。结果术后57例132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1个月,平均8.5个月,皮瓣质地优良,颜色与周边软组织相近,外形饱满,无指体远端肿胀和畏寒发生。手指功能均恢复正常。手功能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50例,良7例,优良率达100%。结论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2~5指指端软组织缺损,操作便捷安全,成活率高,术后满意度高,且不损伤肢体主干血管及神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固有动脉皮瓣 手功能
下载PDF
两种不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比较
7
作者 赵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324-325,共2页
比较两种不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29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共38指)分成2组,对14例参照组患者(18指)开展掌背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对14例治疗组患者(20指)开展指掌侧固有动脉... 比较两种不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29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共38指)分成2组,对14例参照组患者(18指)开展掌背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对14例治疗组患者(20指)开展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组患者干预后的手指成活率、愈合率、手部工作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但治疗组患者术后半年的外观美观程度评分、感觉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不同皮瓣修复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均较为显著,但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术治疗远期的美观程度及感觉均更为显著,临床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修复治疗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动脉皮瓣 动脉穿岛状皮瓣 软组织缺损 疗效
下载PDF
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对手指皮肤缺损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8
作者 刘东博 龚俊武 +1 位作者 李帆 李海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23期4020-4022,共3页
目的:探究指掌侧固有动脉(PPDA)背侧支皮瓣修复治疗手指皮肤缺损(SD)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4例手指SD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47例。常规组行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研究组行PPDA背侧支皮瓣修复治疗。对比2... 目的:探究指掌侧固有动脉(PPDA)背侧支皮瓣修复治疗手指皮肤缺损(SD)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4例手指SD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47例。常规组行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研究组行PPDA背侧支皮瓣修复治疗。对比2组围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指功能(出汗、肤色、质地、手指使用情况、握笔稳定性),术前、术后14d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术后6个月皮瓣感觉功能(触觉、冷觉、热觉、痛觉)恢复情况,美容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两点辨别觉较常规组优(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指功能评分较常规组高(P<0.05);研究组触觉、热觉、冷觉功能恢复情况较常规组优(P<0.05);研究组术后14d血清IL-6、CRP、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美容总满意度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手指SD者应用PPDA背侧支皮瓣修复治疗可改善两点辨别觉,优化围术期指标,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促进感觉功能恢复,改善患指功能,提高美容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动脉皮瓣 皮肤缺损
下载PDF
两种不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樊川 王红胜 +3 位作者 袁海平 袁勇 崔剑华 吴孙东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1603-1604,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40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23例(23指)和对照组17例(17指)。给予对照组掌背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术进行治疗,给予观察...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40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23例(23指)和对照组17例(17指)。给予对照组掌背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术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术后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术治疗手指软组织缺损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皮瓣成活率,促进患者手指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动脉皮瓣修复手术 动脉穿岛状皮瓣修复手术 皮瓣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示指固有动脉指背皮瓣和前臂逆行桡动脉皮支皮瓣修复鼻尖、鼻小柱缺损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明火 陈宝驹 +3 位作者 柴家科 京萨 陈敏亮 宋慧锋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4年第5期260-262,共3页
目的 探讨在颜面以外的部位寻找合适的供皮瓣区修复鼻尖、鼻小柱缺损。方法 采用示指固有动脉指背皮瓣和前臂逆行桡动脉皮支皮瓣两种手术方法 ,修复 7例鼻尖、鼻小柱缺损。结果 所有皮瓣均成活良好 ,通过 1~ 4年的随访 ,外形良好 ,... 目的 探讨在颜面以外的部位寻找合适的供皮瓣区修复鼻尖、鼻小柱缺损。方法 采用示指固有动脉指背皮瓣和前臂逆行桡动脉皮支皮瓣两种手术方法 ,修复 7例鼻尖、鼻小柱缺损。结果 所有皮瓣均成活良好 ,通过 1~ 4年的随访 ,外形良好 ,皮瓣色泽、质地和周围正常皮肤十分接近。结论 采用示指固有动脉指背皮瓣和前臂逆行桡动脉细小皮支皮瓣修复鼻尖、鼻小柱畸形 ,避免了在颜面部遗留明显的继发畸形 ,后期多无需去脂 ,较易被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动脉皮瓣 前臂逆行桡动脉皮瓣 修复 鼻尖缺损 鼻小柱缺损
原文传递
经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皮支岛状皮瓣对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质外露患者的修复作用分析
11
作者 邱忠朋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9期19-20,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经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皮支岛状皮瓣对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质外露患者的修复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0年~2014年收治的128例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质外露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根据患者手指修复方式的不同... 目的:研究探讨经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皮支岛状皮瓣对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质外露患者的修复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0年~2014年收治的128例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质外露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根据患者手指修复方式的不同分为邻指皮瓣修复组(对照组)58例和经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皮支岛状皮瓣修复组(观察组)70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指修复效果以及患者对于手指外形的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手指最终均修复成功,但观察组患者首次成活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4%;随访后,观察组患者手指ADL评分以及2p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指外形恢复更好,对手指恢复的满意度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6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皮支岛状皮瓣对于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质外露的修复效果良好,不仅外观恢复好,ADL评分和2pd也较高,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骨质外露 固有动脉终末岛状皮瓣 修复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