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近36a来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特征及环流分析
被引量:
16
1
作者
罗玉
马振峰
+5 位作者
赵鹏国
卿清涛
孙彧
刘佳
李小兰
孙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604-3615,共12页
利用1981~2016年四川盆地102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霾日观测资料,对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定义为连续3d及以上有烟幕或霾发生的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然后对冬季霾事件环流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6年四川盆地持续...
利用1981~2016年四川盆地102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霾日观测资料,对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定义为连续3d及以上有烟幕或霾发生的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然后对冬季霾事件环流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6年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的年平均日数呈增加趋势,持续霾事件日数占霾总日数的百分比与霾总日数增加趋势较为一致,霾总日数的增加主要是由持续霾事件的增加引起的.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与霾日数的大值区的分布较为一致,主要集中在川东北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以及川南城市群.持续霾事件多发区的范围在1981~2010年呈年代际增大,在2011~2016年范围减少显著.通过分析盆地冬季霾事件的环流场发现,霾事件偏多(少)年时段,四川盆地处于暖(冷)高(低)压大值区域,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偏弱(强),东亚大槽偏弱(强),盆地上空为一定程度的辐合(辐散),存在(不存在)明显逆温结构,垂直上升运动弱(强),这些条件均有利于污染物颗粒聚集在浅薄的边界层内(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造成霾天气的维持(消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持续
霾
事件
环流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81~2015年华北地区持续霾事件的特征及其环流分类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孟亚楠
孙建华
+1 位作者
卫捷
赵琳娜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1-358,共18页
根据1981~2015年华北地区地面基本气象要素定时值数据集和地面气候日值数据集站点资料,分别利用14时实测值法和目标区域极端事件的客观识别方法挑选霾日数和持续霾事件,并分析了它们的特征;然后对持续霾事件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
根据1981~2015年华北地区地面基本气象要素定时值数据集和地面气候日值数据集站点资料,分别利用14时实测值法和目标区域极端事件的客观识别方法挑选霾日数和持续霾事件,并分析了它们的特征;然后对持续霾事件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华北地区霾日数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有4个大值区:吕梁山和太行山之间的河谷地区、沿太行山以东的平原、河南北部、环黄海和渤海地区。(2)华北地区共挑选出111个持续霾事件,其中,持续3~5 d的事件最多,占了总数的86.5%,最长的事件可达12 d。(3)持续霾事件和霾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且存在明显的年、季变化。1981~2015年持续霾事件数呈增加趋势,冬季增加最显著,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最少。(4)结合地形、霾日数、持续霾事件的分布和环流特征把持续霾事件分为7类,对发生频次较多的4类(华北地区型,河南北部及太行山以东的平原型,河南北部型,河南北部及环渤海、黄海地区型)的环流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环流形势的主要特征包括:对流层的中低层华北地区为纬向西风气流或脊前西北气流,我国南部或东南部地区高压西部的西南气流与华北地区的偏西气流产生弱辐合下沉气流;近地面层由于地形的影响形成垂直环流圈,霾最严重的地区一般出现在地形的东坡和垂直环流圈的下沉支。近地面东南气流和低层的西南气流向该地区输送了暖湿空气和污染物。华北地区霾发生位置的不同,主要由低层我国东部或者南部高压的位置和强度,以及局地垂直环流的下沉支的位置决定。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华北地区持续性霾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霾
日数
持续
霾
事件
空间分布
环流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81-2013年京津冀持续性霾天气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
29
3
作者
张英娟
张培群
+3 位作者
王冀
曲恩杉
刘秋锋
李刚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1-318,共8页
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多的霾天气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持续性增强,为此,本文利用1981—2013年京津冀霾日统计资料,对京津冀持续性霾事件(定义为连续2 d及以上有烟或霾发生的天气)的基本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
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多的霾天气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持续性增强,为此,本文利用1981—2013年京津冀霾日统计资料,对京津冀持续性霾事件(定义为连续2 d及以上有烟或霾发生的天气)的基本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1981—2013年非持续性霾日数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持续性霾日数及其所占百分率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持续性霾日数的增加是总的霾天气增加的主要原因。持续性霾天气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北部和河北西南部,年平均持续性霾日数占到霾的年总日数一半以上。持续性霾高发区的范围呈现年代际增大趋势,2000年之后扩展趋势显著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持续
性
霾
事件
气候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80~2014年中国中东部持续性霾天气的多尺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素
黄刚
+1 位作者
胡开明
王林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对1980~2014年中国中东部地区324个台站的持续性霾天气的时空变化和相关气象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东部地区年平均持续性霾事件和其在所有霾事件的贡献比例逐年增加,增长率分别为0.79(10 a)^-1和2.7%(10 a)^-1。主要表现为3个大...
对1980~2014年中国中东部地区324个台站的持续性霾天气的时空变化和相关气象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东部地区年平均持续性霾事件和其在所有霾事件的贡献比例逐年增加,增长率分别为0.79(10 a)^-1和2.7%(10 a)^-1。主要表现为3个大值区:华北平原地区(包括山西省、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东部,增加最显著的区域位于黄淮地区,增长率分别为6.3(10 a)^-1、13.95 d(10 a)^-1。1月是持续性霾事件的高发月,月均2.56 d。夏季和秋季持续性霾事件增加最为明显,增长率分别为0.38(10 a)^-1和0.46(10 a)^-1。不利的气象条件,如静风日数的增加,风速和大风日数的减少,以及不利的环流形势,如东亚冬季风的减弱,都可能造成持续性霾天气的增加和异常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
性
霾
事件
非
持续
性
霾
事件
霾
日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36a来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特征及环流分析
被引量:
16
1
作者
罗玉
马振峰
赵鹏国
卿清涛
孙彧
刘佳
李小兰
孙蕊
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四川省气候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四川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604-3615,共12页
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重点/面上)项目(YBGJXM(2017)05-01)
成都市科技项目(2018-ZM01-00038-SN)
+2 种基金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KYTZ201601)
气象预报业务关键技术发展专项(YBGJXM(2017)05-06)
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18-青年-05、2018-青年-06、2018-青年-07、2018-重点-07、SCQXKJZD2019002)
文摘
利用1981~2016年四川盆地102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霾日观测资料,对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定义为连续3d及以上有烟幕或霾发生的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然后对冬季霾事件环流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6年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的年平均日数呈增加趋势,持续霾事件日数占霾总日数的百分比与霾总日数增加趋势较为一致,霾总日数的增加主要是由持续霾事件的增加引起的.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与霾日数的大值区的分布较为一致,主要集中在川东北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以及川南城市群.持续霾事件多发区的范围在1981~2010年呈年代际增大,在2011~2016年范围减少显著.通过分析盆地冬季霾事件的环流场发现,霾事件偏多(少)年时段,四川盆地处于暖(冷)高(低)压大值区域,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偏弱(强),东亚大槽偏弱(强),盆地上空为一定程度的辐合(辐散),存在(不存在)明显逆温结构,垂直上升运动弱(强),这些条件均有利于污染物颗粒聚集在浅薄的边界层内(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造成霾天气的维持(消散).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持续
霾
事件
环流特征
Keywords
Sichuan Basin
persistent haze days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81~2015年华北地区持续霾事件的特征及其环流分类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孟亚楠
孙建华
卫捷
赵琳娜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出处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1-358,共18页
基金
环境保护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9001
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1BBG70005~~
文摘
根据1981~2015年华北地区地面基本气象要素定时值数据集和地面气候日值数据集站点资料,分别利用14时实测值法和目标区域极端事件的客观识别方法挑选霾日数和持续霾事件,并分析了它们的特征;然后对持续霾事件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华北地区霾日数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有4个大值区:吕梁山和太行山之间的河谷地区、沿太行山以东的平原、河南北部、环黄海和渤海地区。(2)华北地区共挑选出111个持续霾事件,其中,持续3~5 d的事件最多,占了总数的86.5%,最长的事件可达12 d。(3)持续霾事件和霾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且存在明显的年、季变化。1981~2015年持续霾事件数呈增加趋势,冬季增加最显著,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最少。(4)结合地形、霾日数、持续霾事件的分布和环流特征把持续霾事件分为7类,对发生频次较多的4类(华北地区型,河南北部及太行山以东的平原型,河南北部型,河南北部及环渤海、黄海地区型)的环流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环流形势的主要特征包括:对流层的中低层华北地区为纬向西风气流或脊前西北气流,我国南部或东南部地区高压西部的西南气流与华北地区的偏西气流产生弱辐合下沉气流;近地面层由于地形的影响形成垂直环流圈,霾最严重的地区一般出现在地形的东坡和垂直环流圈的下沉支。近地面东南气流和低层的西南气流向该地区输送了暖湿空气和污染物。华北地区霾发生位置的不同,主要由低层我国东部或者南部高压的位置和强度,以及局地垂直环流的下沉支的位置决定。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华北地区持续性霾的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华北地区
霾
日数
持续
霾
事件
空间分布
环流特征
Keywords
North China
Haze events
Persistent haze events
Spatial distribution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P40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81-2013年京津冀持续性霾天气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
29
3
作者
张英娟
张培群
王冀
曲恩杉
刘秋锋
李刚
机构
北京市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国家气候中心
The Hotchkiss School
北京中研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1-318,共8页
基金
首都蓝天行动培育专项(Z141100001014013)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CYHY201206024)
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CMAGJ2015M01)共同资助
文摘
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多的霾天气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持续性增强,为此,本文利用1981—2013年京津冀霾日统计资料,对京津冀持续性霾事件(定义为连续2 d及以上有烟或霾发生的天气)的基本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1981—2013年非持续性霾日数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持续性霾日数及其所占百分率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持续性霾日数的增加是总的霾天气增加的主要原因。持续性霾天气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北部和河北西南部,年平均持续性霾日数占到霾的年总日数一半以上。持续性霾高发区的范围呈现年代际增大趋势,2000年之后扩展趋势显著加速。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持续
性
霾
事件
气候特征
Keywords
Jingjinji Region
persistent haze event
climatic feature
分类号
X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80~2014年中国中东部持续性霾天气的多尺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素
黄刚
胡开明
王林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605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25019、41831175和41721004~~
文摘
对1980~2014年中国中东部地区324个台站的持续性霾天气的时空变化和相关气象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东部地区年平均持续性霾事件和其在所有霾事件的贡献比例逐年增加,增长率分别为0.79(10 a)^-1和2.7%(10 a)^-1。主要表现为3个大值区:华北平原地区(包括山西省、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东部,增加最显著的区域位于黄淮地区,增长率分别为6.3(10 a)^-1、13.95 d(10 a)^-1。1月是持续性霾事件的高发月,月均2.56 d。夏季和秋季持续性霾事件增加最为明显,增长率分别为0.38(10 a)^-1和0.46(10 a)^-1。不利的气象条件,如静风日数的增加,风速和大风日数的减少,以及不利的环流形势,如东亚冬季风的减弱,都可能造成持续性霾天气的增加和异常维持。
关键词
持续
性
霾
事件
非
持续
性
霾
事件
霾
日数
Keywords
Persistent haze event
Non-persistent haze event
Haze days
分类号
P4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近36a来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特征及环流分析
罗玉
马振峰
赵鹏国
卿清涛
孙彧
刘佳
李小兰
孙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981~2015年华北地区持续霾事件的特征及其环流分类研究
孟亚楠
孙建华
卫捷
赵琳娜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1981-2013年京津冀持续性霾天气的气候特征
张英娟
张培群
王冀
曲恩杉
刘秋锋
李刚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1980~2014年中国中东部持续性霾天气的多尺度变化特征
王素
黄刚
胡开明
王林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