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出血吸收期包膜形成与持续性脑水肿 被引量:8
1
作者 周志中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吸收期包膜形成因素与持续性脑水肿的病理现象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2例中、小量脑出血病人临床资料。结果:血肿吸收液中K^+、Na^+水平与血液比较无明显差异;术中见血肿几乎完全液化,腔内压力极高,周围脑组织呈现灰白色... 目的:探讨脑出血吸收期包膜形成因素与持续性脑水肿的病理现象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2例中、小量脑出血病人临床资料。结果:血肿吸收液中K^+、Na^+水平与血液比较无明显差异;术中见血肿几乎完全液化,腔内压力极高,周围脑组织呈现灰白色,水含量增多,血肿包膜为新生毛细血管,弥漫性及袖套状淋巴细胞浸润;患者临床状况好转,预后良好11例,死亡1例。结论:中、小量脑出血可在吸收期(2~3周)以后出现包膜与持续性脑水肿并存,导致恶性颅高压,治疗应采取联合脱水方案,较大包膜性血肿应当进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吸收期 包膜形成 持续性脑水肿
下载PDF
脑出血吸收期包膜形成与持续性水肿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志中 《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86813X)》 2003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吸收期包膜形成与持续性脑水肿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2例中,小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血肿吸收液中K^+,Na^+水平与血液比较无明显差异;术中见血肿几乎完全液化,腔内压力极高,周围脑组织呈现灰白...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吸收期包膜形成与持续性脑水肿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2例中,小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血肿吸收液中K^+,Na^+水平与血液比较无明显差异;术中见血肿几乎完全液化,腔内压力极高,周围脑组织呈现灰白色,水含量增多,血肿包膜为脑组织大量陈旧性出血和新生毛细血管,弥漫性及袖套状淋巴细胞浸润;患者预后良好11例。死亡1例。结论 中,小量脑出血可在吸收期以后出现包膜与持续性脑水肿并存,而导致恶性颅高压,治疗应采取联合脱水及对较大包膜外血肿进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包膜形成 持续性脑水肿
下载PDF
脑出血吸收期持续性脑水肿10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晓多 闫旭林 曹冬良 《中国伤残医学》 2011年第1期47-48,共2页
脑出血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1次出血通常在30min内停止,之后血肿周围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形成,血肿一般于出血后3~4周吸收,但少数患者病情恢复缓慢或略好转后又渐加重,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加重为重要原因。
关键词 出血 持续性脑水肿 吸收期 血管病 血肿周围 组织水肿 组织缺血 水肿形成
原文传递
脑出血后持续性脑水肿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高山 邱雷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2003年第6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出血 持续性脑水肿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侧脑室内脑膜瘤(7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姜瑞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20-20,共1页
侧脑室内脑膜瘤临床非常少见,我院自1986年7月~1993年12月,共收治侧脑室内脑膜瘤7例,占同期收冶的脑膜瘤的2.7%,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室内膜瘤 脉络丛 持续性脑水肿 占位效应 均匀强化 室内 左侧 分块切除 内静脉 锥体束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