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陆机拟乐府的创作模式
1
作者 陈倩 吴大顺 《怀化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94-99,共6页
陆机主要采用拟篇的方法创作乐府诗,在主题、用语和结构三方面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拟篇特色。陆机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创立了兼顾因循和创新的拟乐府创作模式,建构了特定的拟篇程序,确立了拟乐府的文本形式,从而将拟篇上升为一种普世的创作... 陆机主要采用拟篇的方法创作乐府诗,在主题、用语和结构三方面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拟篇特色。陆机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创立了兼顾因循和创新的拟乐府创作模式,建构了特定的拟篇程序,确立了拟乐府的文本形式,从而将拟篇上升为一种普世的创作方法。该创作模式为后世文人效仿,对拟乐府体式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 《乐府诗集》 乐府 创作模式
下载PDF
魏晋六朝拟篇乐府诗初探
2
作者 文晓华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8,共8页
魏晋六朝文人有大量的拟篇乐府诗,这种创作现象经历了萌芽、发展、高潮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反映了由文人个体的自我抒情向文人集团的共同娱乐转化的文学发展过程,体现了文人文学技巧的相互较量,并由此确立了乐府诗"感物—兴情"... 魏晋六朝文人有大量的拟篇乐府诗,这种创作现象经历了萌芽、发展、高潮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反映了由文人个体的自我抒情向文人集团的共同娱乐转化的文学发展过程,体现了文人文学技巧的相互较量,并由此确立了乐府诗"感物—兴情"的创作范式。我们应该重新评价拟篇乐府诗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六朝 乐府诗
下载PDF
齐梁拟乐府诗赋题法初探──兼论乐府诗写作方法之流变 被引量:63
3
作者 钱志熙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0-65,共6页
本文研究齐梁时期拟乐府诗“赋题法”的产生,并论述其在文人拟乐府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革新意义,指出其对唐代拟乐府诗创作的深远影响。文章着重论述以下几个问题:一、从魏晋拟篇法到齐梁赋题法的成立;二、赋题法产生的直接机缘:沈... 本文研究齐梁时期拟乐府诗“赋题法”的产生,并论述其在文人拟乐府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革新意义,指出其对唐代拟乐府诗创作的深远影响。文章着重论述以下几个问题:一、从魏晋拟篇法到齐梁赋题法的成立;二、赋题法产生的直接机缘:沈约等人的赋曲名之作;三、赋题法与南朝诗赋创作重题、咏物之风的关系;四、赋题法与齐梁迄唐边塞诗创作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题法 赋曲名
原文传递
李白《拟古十二首》及其意象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一南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1-199,共9页
李白的《拟古十二首》是模拟《古诗十九首》之作,是完整的组诗,继承了陆机开创的拟篇法,从属于六朝至唐代拟写古诗的风气。李白拟写古诗,在"象"与"意"方面都较古诗更为丰富,是继承齐梁技巧而御以兴寄传统的结果,以... 李白的《拟古十二首》是模拟《古诗十九首》之作,是完整的组诗,继承了陆机开创的拟篇法,从属于六朝至唐代拟写古诗的风气。李白拟写古诗,在"象"与"意"方面都较古诗更为丰富,是继承齐梁技巧而御以兴寄传统的结果,以表现与再现相结合,体现出典型的盛唐气象。其构建意象的途径也独具特点,发挥了李白天才的创造力。高扬的主体意识是李白拟古区别于六朝拟古的最显著特征。《拟古十二首》对古诗的种种改造,也为我们解析李白五古的创作手法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古体诗
下载PDF
体裁社会目的的实现与翻译策略的选择——从Halliday的功能语言观谈仿拟广告的翻译策略和广告套译法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国庆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3-136,共4页
本文以Halliday的功能语言观为理论框架,就广告翻译的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一是以人际元功能为主要倾向的仿拟广告的翻译策略选择,二是如何套用仿拟修辞格对广告进行翻译。本文认为,由于广告独特的体裁目的和社会目的,译文的评价... 本文以Halliday的功能语言观为理论框架,就广告翻译的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一是以人际元功能为主要倾向的仿拟广告的翻译策略选择,二是如何套用仿拟修辞格对广告进行翻译。本文认为,由于广告独特的体裁目的和社会目的,译文的评价标准应放在文化语境层面,只要能获得文化语境层面的对等,具有同样强度的语境效果,就是好译文;就翻译策略而言,方法应灵活多样,只要能帮助实现译文广告的体裁目的,就是好的翻译策略和好的翻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语境 体裁目的 人际元功能为主要倾向的广告体裁 仿广告语 套译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